关于在威海市积极发展冰雪运动的调研报告
威海市体育局 威海市政府调研室
2019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组织实施,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努力实现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按照市委批办要求,为抓好我市贯彻落实工作,我们对全市冰雪运动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提出我市发展冰雪运动的一些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场地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现有文登区山泰、高区恒山、环翠区地中海及威虎山4处经营性露天滑雪场地,建有4条初级道、1条中级道,受季节限制只有冬季可以使用。全市没有公共冰雪运动场地。临港冰上运动中心室内滑冰馆、乳山市仿真冰滑冰场、威高广场冰球场正在规划建设中。目前,没有专业冰雪项目运动队和裁判员,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冰雪项目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全市共有冰雪项目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1人。大光华国际学校配有滑雪项目教练员4人,各滑雪场每年冬季根据需要临时聘请外地教练员。
(二)冰雪运动开展情况
一是扶持冰雪体育产业项目。2016—2018年,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出资270万元,先后扶持了地中海生态游乐园、山泰休闲体育健身、晶瑞塑胶的滑雪运动器材研发生产3个冰雪产业项目。积极联系北京等地公司前来考察冰雪产业项目。目前,北京华星集团投资约2亿元的临港冰上运动中心已完成项目规划。北京印象冰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与威高集团洽谈,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将威高广场屋顶花园改造成印象冰世界威海冰雪培训基地。二是普及推广冰雪运动项目。连续两年组织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在2018年省第二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上获得6个项目第一名。2019年,探索举办冰雪铁人三项赛,将铁人三项运动延伸到冬季。在全市遴选了6所学校上报推荐“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文登区依托山泰滑雪场举办冬季山地户外挑战赛暨威海首届滑雪文化节。初步统计,我市每年参与滑雪运动市民已达8万人次。三是选拔备战冬奥会优秀人才。2018年,组织全市范围优秀运动员开展两次跨界跨项跨季选材,共选拔适龄运动员47人,其中20名运动员入选国家冰雪队。队员王嘉兴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跨界跨项越野滑雪男子比赛中获得铜牌,是我市冬季项目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二、我市发展冰雪运动的可行性与存在困难
(一)可行性和潜力分析。
1.发展冰雪运动是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的必然要求
北京冬奥会申报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冰雪运动要走出山海关、带动3亿人参与”的号召。融入国家冰雪战略成为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冰雪运动项目已被纳入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和2022年第25届省运会。省体育局和省内一些地市已率先布局。省体育局成立冬运办,青岛市成立了冰雪运动协会,烟台市新上了短道速滑项目,淄博市成立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雪运动协会。我市如不及时跟进,冰雪项目势必成为短板,竞技体育位居全省第二集团的位置将面临极大压力和竞争。
2.自然环境和群众体育基础较好
一是具有冬季多雪的气候特征。我市年平均降雪42.3天,平均降雪量30.5毫米,雨雪量比内陆同纬度地区多3倍以上。丰富的雪资源能有效降低滑雪场运营成本。二是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较高。近年来,4处滑雪场陆续建成营业,年带动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以山泰滑雪场为例,山泰滑雪场有1条滑雪初级道,可容纳1000人同时滑雪,自2015年建成试营业以来,参与冰雪运动人数逐年递增,2018年冬季接待人数近4万人次,日均接待近千人次。三是开展“轮转冰”项目基础较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市级轮滑协会1个、俱乐部1个,年培训近600人次,为开展“轮转冰”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我市建设冰上运动场地后,通过组织冰上训练,大量轮滑人口即可转化为冰刀人口。
3.有助于挖掘冰天雪地里的“金山银山”
冰雪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当前,我市旅游市场具有明显的淡旺季特征。通过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和配套休闲设施,在冬季旅游低迷时期举办一系列冰雪赛事活动和冰雪旅游项目,有利于带动冬季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增添我市旅游市场的新亮点,也将为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随着冰雪运动消费人群的不断扩大,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带动冰雪体育用品制造、冰雪技能培训、餐饮住宿等周边产业发展。我市以晶瑞塑胶、开泰为代表的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已率先投入冰雪器材研发生产项目。
(二)面临的难题与困难。
1.冰雪运动场地较少且既有场地受到制约
场地是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是当前我市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公共滑冰馆能实现一年四季开展冰雪运动,打破冬季一季开展冰雪运动的限制,有待及早研究规划建设。相比其他地市,青岛市有13处滑雪场、5处滑冰场,烟台有10处滑雪场、2处滑冰场,我市冰雪场地设施与之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上受国土部门政策影响,已有的滑雪场受到限制,如文登山泰滑雪场一些配套设施被强制拆除。
2.冰雪运动人才不足
一方面是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在滑雪、滑冰场地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是运动员不足,需要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等活动,培育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引导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扩大运动员选材范围。
3.对冰雪运动的认识不够
思想上重视是开展好冰雪运动的前提。相比较夏季运动项目,我市不管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或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各层面,对开展冰雪运动和品牌赛事的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引进力度也不大。
三、相关意见建议
当前,随着国家层面对冰雪运动的不断重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北冰南展东进”战略实施,为我市冰雪运动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准了路径。建议抢抓内外机遇、乘势而上,打造新的城市赛事品牌,推动我市的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冰雪产业更加繁荣、竞技水平更加先进、城市品牌影响力更加深远。
(一)规划建设公共滑冰馆
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指出,“鼓励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公共滑冰馆,有条件的城市应至少建设1片61m×30m冰面的滑冰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滑冰馆”。我市冰雪场地设施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青岛市政府在国信体育中心建设室内滑冰场后,向社会有偿开放,不仅提高了冰雪项目竞技水平,还持续带来经济效益。据悉,2019年青岛市还将引进建设30块滑冰场地。建议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滑冰馆等冰雪场地设施,建成后我市可积极吸引国家、省等层面的冰雪运动队前来训练比赛,同时对社会开放,为冰雪运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推动冰雪运动普及
在全市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推广冰雪运动,不仅能拓宽竞技选材基础,也可以培育大量消费群体。建议各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探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教学活动。继续抓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将冰雪运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制订并实施冰雪运动教学计划。继续举办好市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冰雪越野跑等赛事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冰雪场地是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关键所在。仿真冰与真冰相似度高、无须水电能耗、无需人工养护,低成本、易实施。目前来看,借鉴外地市以仿真冰场代替真冰场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方案较为可行。方案一,由培训公司安装拆卸可移动式仿真冰场、提供滑冰装备,聘请专业教练团队提供滑冰培训,每人培训8课时,每课时收费50元/人,培训时间2个月。优点是前期推进快,可以在短期内在我市中小学普及推广滑冰运动;缺点是培训结束后培训公司将撤走全部仿真冰场、滑冰装备和教练,我市滑冰培训将缺乏持续动力。方案二,我市规划场地投资建设200平方米的仿真冰场,每块场地费用约80万元,并选派教练到北京参加滑冰培训,取得USSS初级教练员资质。可以参照我市游泳普及做法,利用假期组织全市各学校中小学生轮训,其他时间向社会开放。优点是我市能有自己的场地、装备、教练,且场地维护费用低,一次投入持续受益;缺点是需要政府规划场地,前期需要投入数百万元费用。
(三)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
继续开展跨界跨项跨季选材,打通冰雪运动项目和其他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对标学习我国冰雪运动强市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上的先进经验做法,依托社会组织,遴选我市1~2所轮滑俱乐部作为市级训练基地,扩大冰雪运动选材、输送覆盖面。依托前期选拔挖掘的符合25届省运会短道速滑项目参加条件的20名青少年,探索组建男、女甲乙组短道速滑队,建立健全常态化训练培养机制。支持更多有条件的区市、协会、俱乐部开展竞技冰雪项目,探索区市办市队和社会俱乐部办市队模式。
(四)扶持冰雪产业发展
建议将冰雪运动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议事日程,利用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服务业发展资金等多方资金,重点扶持冰雪产业项目。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出台鼓励发展政策,如优先考虑土地供应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冰雪运动发展,特别是对现有的滑雪场在土地使用手续上给予优先补办,以发挥其最大效能。抢抓国家开始重视、市场前景看好机遇,为我市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冰雪运动企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课题组成员:陶杰 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