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是一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衣原体在人类中的致病性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经典的性病如淋病和梅毒等仍稳定发病的情况下,在某些西方国家有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性病发病率已超过淋病而占据各种性病的首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一度基本消灭的性病又重新蔓延。与国外流行趋势相仿的是,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也已成为常见的性病。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可累及眼、生殖道和其他脏器,也可导致母婴传播。因而,沙眼衣原体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一、流行病学特征
沙眼衣原体感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极为常见。由于无症状感染的存在和检测手段的匮乏,很多情况下只能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数来估计衣原体感染的发病情况。NGU病例中约有一半由衣原体引起。在很多国家,淋病的发病数逐渐降低,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病数逐年上升。WHO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约9200万例。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统计显示,2003年美国大约有87.7万例沙眼衣原体感染(而淋病奈瑟菌只有33.5万例)。近年,我国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分析报道,2003年NGU占35.03%,年发病率为19.85/10万,2004年NGU占35.94%,年发病率为22.43/10万。2009年全国105个性病监测点的监测资料表明,全年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27112例,比上年增长了9.23%。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仅次于梅毒而高于其他3种性病(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在一些欧美国家,已有不同人群中的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率的报道。如在妇产科及计划生育门诊就诊者中为3%~20%,卖淫妇女中为4%~33%,健康女性中为1%~4%,而在性病门诊男女性就诊中分别为15%~20%和18%~27%。在女性宫颈炎中为20%~40%,输卵管炎中为20%~70%。在男性尿道炎中为20%~60%,附睾炎中为40%~80%。
我国报道的不同人群中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有所差别,各地报道的结果也迥异,但总的来说要低于国外的感染率。在宫颈炎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29.15%,在性病就诊人群中为11.2%。广州报道男性患者NGU患者中衣原体感染率为16.1%,女性中,婚外性行为者为12.2%,宫颈炎为14.8%,尿道炎为8.3%,早孕人流者为5.7%。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在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在性病门诊中,男性为8.7%,女性为8.8%,妇科门诊病人为3.0%,卖淫妇女为20.8%,性活跃男性为1.3%。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轻(年龄<30岁)、多性伴、既往有性病史和合并有其他性病。
二、传播途径
沙眼衣原体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有症状或无症状者均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性接触传播 在成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通常是经过性传播。经性接触传播的危险性很难估计,这是由于某些影响因素和无症状感染、性接触的频繁性、避孕方式及抗生素的影响等常常变化很多大,或是未知的。据报道,有衣原体宫颈炎的妇女,其81%的性伴被感染。从表面上看,似乎衣原体的传染性低于淋病,但考虑到感染的自然病程不同(衣原体感染的潜伏期长),衣原体分离的敏感性低,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前述诸多因素,这种结论并不可靠。新近使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发现女性对男性的传播率为68%。
2.非性接触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可受感染,如新生儿经母体产道可引起新生儿衣原体结膜炎,接触分泌物污染的衣裤、床上用品、毛巾、浴盆、马桶等物品可以受感染。在性活动时,或通过手-眼接触,将生殖道分泌物接种至眼部,可导致包涵体结膜炎。在成人,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特征是滤泡形成。与沙眼不同,感染部位主要在下眼睑而非上眼睑,但较少累及角膜,无血管翳和瘢痕形成。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可持续相当长时间,有的可达数年。因此,如果没有与其他人有性接触,可在感染后很长时间突然出现症状。由于衣原体诊断方法目前还不十分敏感,貌似新近感染,其实可能为既往感染而未被发现。
三、病原学及致病机制
沙眼衣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大属微生物。它能通过细菌滤器行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大小250~450nm。其主要特点是:①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②具有由黏肽组成的胞壁,且含有胞壁酸;③通过独特的生活周期,以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增值;④含有核糖体;⑤有较复杂的酶系统,能进行一定的代谢活动;⑥许多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繁殖。在它的生活周期中,有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原体体积较小(直径为200~300nm),细胞质致密,具传染性。当原体黏附并侵入敏感细胞后,即体积变大(直径可达800~1200nm),成为始体(细胞质变得疏松成网状,因而始体又称为网状体)。始体没有传染性但具有新陈代谢活性,在宿主细胞内行二分裂增殖,最后细胞质又浓缩而变成原体。大量始体和原体聚集在细胞内称为包涵体,最后宿主细胞破裂,原体释放出来由于感染邻近的敏感细胞。完成一次周期需35~48h。沙眼衣原体的原体多呈圆形,有较致密而坚韧的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用姬姆萨染色呈红色。始体亦呈圆形,体积较大而疏松,无传染性,用姬姆萨染色呈深蓝色或暗紫色。包涵体为嗜碱性,用姬姆萨染色时呈蓝色或暗紫色。用碘染色时包涵体呈棕褐色,而其他细胞则不着色,有利于鉴别。沙眼衣原体有15个血清型,其中A、B、Ba和C型是引起沙眼流行的衣原体株,L1、L2、L3型是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衣原体株,D型、K型则主要引起尿道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直肠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肝周炎和Peiter病。可见它们的血清型不同,引起的疾病相差甚远。
衣原体侵入机体后,一般首先在杯状细胞或柱状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增殖。衣原体在细胞内繁殖除损害寄生的细胞外,尚能逃避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得到间歇性保护。衣原体的致病机制是抑制宿主细胞代谢,溶解破坏细胞并导致溶解酶释放,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
人体感染衣原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但通常免疫力不强,且为时短暂。因此,常造成持续感染、隐性感染或反复感染。细胞免疫方面,大部分活动性已治愈的衣原体患者,给予相应的抗原皮内攻击时,常表现为迟发型变态反应。这种变态反应可用淋巴细胞进行被动转移。此种免疫性很可能是T细胞所介导。体液免疫方面,在衣原体感染后,在血清和局部分泌物中出现中和抗体。中和抗体可抑制衣原体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也能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摄入。
沙眼衣原体营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因此,要用细胞培养和鸡胚培养方法来进行分离。目前常用的细胞是McCoy传代细胞(来自人滑膜)和HeLa229细胞。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中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50~60℃、30min或56~60℃、5~10min即可将其杀死。但可耐寒,在-70℃下能存活数年。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链霉素及新霉素对它则无效。常用消毒剂如0.1%甲醛、0.5%苯酚可将衣原体在短期内灭活。
四、临床表现
(一)男性主要临床症状
1.非淋菌性尿道炎 沙眼衣原体是男性尿道常见致病菌。潜伏期1~3周,临床表现为尿道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并有尿痛、尿道不适、尿道内瘙痒等症状。许多有症状的NGU病例即使未经治疗也可在3周内转为无症状。然而,尚未确定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为治疗的病例转为携带者,或复发或产生并发症。也可无临床表现而仅出现不易解释的脓尿(10~15ml晨间首次尿离心沉淀物涂片多型核白细胞≥15个/400倍视野)或尿道拭子涂片有阳性发现(尿道拭子涂片多型核白细胞≥5个/油镜视野)。
有研究人员综合研究了30多篇研究报道,发现非淋菌性尿道炎中沙眼衣原体的分离率6.5%(1625/4451),无尿道炎的对照组的分离率为2.8%(34/1210)。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症状的消失与尿道衣原体的根除直接相关(图2-19)。
图2-19 沙眼衣原体性尿道炎
2.淋病后尿道炎 沙眼衣原体可单独致病,亦可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在淋菌性尿道炎病人,15%~35%合并衣原体感染。对于这类病人,如果只给予抗淋病药物(如大观霉素或头孢曲松,这些药物对衣原体无效),病人在短暂的好转后,仍持续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淋病后尿道炎。据统计,70%~80%的淋病后尿道炎由沙眼衣原体所致。
3.附睾炎 在男性病人,如未治疗或治疗不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进一步引起附睾炎。35岁以下的性活跃男性中,沙眼衣原体(往往还有淋球菌)是附睾炎的主要病因,在这些人群中,约有2/3可归因与沙眼衣原体感染。而在年长的男性,附睾炎的主要病因是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并常有泌尿道感染或泌尿道器械操作史。附睾炎的临床表现是附睾部位疼痛,触诊附睾大,有触痛。炎症明显时,阴囊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红、水肿。有的病人并发睾丸炎,阴囊明显肿胀、潮红、剧痛、输精管变粗。此时,病人可表现一定程度的尿道炎,但也可不明显(图2-20)。
图2-20 沙眼衣原体性附睾炎
4.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大多数不能查出病原体,即使查出也大多为泌尿道经典病原体,而非性传播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易于感染柱状上皮细胞,而前列腺与附睾相通,因此推测沙眼衣原体也能引起急性前列腺炎。一项研究发现,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衣原体抗原检出率为25%(14/55),而对照组为6%(P<0.05)。使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共10日,治愈率为80%。另一项研究发现,慢性前列腺炎中衣原体检出率为21%(18/78)(原位杂交法)。因此,沙眼衣原体与较年轻人的前列腺炎有关,可能为病因性,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5.关节炎(Reiter综合征) 病人同时有尿道炎、眼结膜炎和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部分病人有龟头和包皮内的浅表糜烂,边缘稍高,融合成多环状,称为环状龟头炎。受累的关节以膝、踝、趾和肘为多见。关节病变可长达数月,偶尔并发心肌炎、胸膜炎和多发性神经炎,抽取关节渗出液有时可查出衣原体。血清中抗衣原体抗体滴度亦有所升高。但Reiter综合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衣原体感染仅可能是其中之一。其他非性传播的病原体,如志贺菌、沙门菌及耶尔森菌,也可引起Reiter综合征。
6.直肠炎 对一些男性同性恋者,非LGV株的沙眼衣原体可导致直肠炎,尤其在被动肛交者。在随机选择的同性恋男性中,直肠沙眼衣原体的分离率为4%~8%;而在男性直肠炎病人中,分离率为12%。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有直肠疼痛、出血、腹泻及黏液性分泌物。
7.无症状感染 已知无论是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无症状感染,这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特点之一。据估计,无症状的感染者可能比有症状者更多。有研究发现无症状衣原体感染常见于至性病门诊检查的男性。沙眼衣原体无症状感染对于公共卫生的影响尤其重要,不利于成功控制性病。
(二)女性感染
1.宫颈炎 大多数妇女感染的入侵口为宫颈管。70%~90%的妇女宫颈感染无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症状发生时,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非月经期或性交后出血。体检可发现宫颈接触性出血(“脆性增加”)、宫颈管脓性分泌物、宫颈红肿、异位。拭子实验阳性(将白色拭子插入宫颈管,取出后肉眼可见变为黄绿色)。这种情况称“黏液脓性宫颈炎”,35%~70%具有这种表现的妇女可从其宫颈分离到沙眼衣原体。在没有病原学检测的条件下,据此可指导治疗。研究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人经常有宫颈细胞的不典型改变。沙眼衣原体可能在宫颈肿瘤的发生中起某些作用,但目前尚无定论。宫颈有发育不良改变者,宫颈分泌物中衣原体IgA抗体滴度均高于无宫颈炎的对照者。推测在宫颈肿瘤的发病过程中,持续存在于宫颈基层上皮细胞内的衣原体抗原干扰宿主细胞DNA,会使之恶变(图2-21)。
图2-21 沙眼衣原体宫颈炎
2.尿道炎 女性尿道的衣原体感染,可能与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症状相类似,如排尿苦难、尿频、尿急,又称为“急性尿道综合征”。如果女性病人有这些主诉,有脓尿,但在尿沉渣或尿培养中未见到细菌,就应考虑作沙眼衣原体的诊断试验。如果病人主诉最近有新性伴,症状逐渐发生,或症状持续10日以上,应高度怀疑是衣原体感染。尽管一些患衣原体尿道感染的女性病人,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道症状,但大多数并无症状。60%~80%的尿道感染者同时合并宫颈感染。
3.急性或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时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缺乏和下腹部疼痛,可伴有腹胀、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检查时下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子宫体有压痛和活动度受限,宫体两侧有压痛,有时可扪及肿物。慢性盆腔炎时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坠胀感和疼痛、腰酸和白带增多等。卵巢功能受影响时多有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时可使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缩短和下腹部钝痛。子宫体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输卵管增粗呈条索状,有时可扪及囊性肿物,周围有压痛。反复发作可导致输卵管阻塞而出现不孕和异位妊娠、流产、早产和死胎等。衣原体宫颈感染如不治疗,至少20%~40%的病人可上行感染至上生殖道。如进行阴道冲洗则可增加上行感染的危险性。上生殖道感染发展为有症状的盆腔炎(PID)的确切比例尚不清楚,为10%~40%。在所有有症状的PID病人中,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人占10%~60%不等。在不同地区、年龄、人群中,PID的病原学可能有所不同。宿主因素如HLA类型也可能影响沙眼衣原体导致上生殖道感染的危险性。
衣原体感染的远期后果包括输卵管性不育、异位妊娠和慢性盆腔痛。这些疾病大多是由于持续性或复发性输卵管感染致免疫损伤,最终发生输卵管器质性损害。尽管经适当的抗衣原体治疗,但仍可在输卵管中检出衣原体,说明衣原体感染可在上生殖道持续寄生较长时间。大量研究证明,盆腔不良后果与既往衣原体感染紧密相关。
4.肝周围炎 此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急性疼痛,类似于胆结石发作。以往认为唯一由淋球菌引起,现在认为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病原体,引起肝脏表面和邻近腹膜的局限性纤维性炎症,引起肝和膈肌粘连,致使右上腹疼痛。
5.孕妇感染 孕妇中衣原体感染率差异很大,美国为2%~37%,欧洲为1.3%~29%。如前所述,沙眼衣原体感染后输卵管性不育和异位妊娠的危险性会增加。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否引起流产尚不清楚。曾有报道称,在22例妊娠前3个月流产的妇女中,有4例分离到衣原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在早产及围产期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重视。有研究发现产前衣原体感染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相关;另有研究发现产前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
(三)婴儿及儿童感染
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如未经有效治疗就可传给胎儿或新生儿。新生儿的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影响新生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感染的初期包括眼、咽、泌尿生殖道和直肠黏膜。最早表现有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在1~3月龄的婴儿发生亚急性、非发热性肺炎,新生儿口咽、泌尿生殖道和直肠的无症状感染也有发生。
1.新生儿衣原体结膜炎 经产道感染,有沙眼衣原体宫颈炎的产妇,其新生儿40%~50%可患眼结膜炎,其潜伏期一般比淋菌性结膜炎长,多在生后5~14日后出现,表现为急性发作和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但临床上不宜与其他病原体如淋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所致的结膜炎相鉴别。如不治疗,可继发衣原体肺炎。
诊断新生儿衣原体结膜炎的敏感和特异性的方法包括:组织分离培养、非培养实验、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和免疫测定。姬姆萨染色涂片对诊断沙眼衣原体是特异的,但不敏感。所取标本必须含结合膜细胞,而不是仅仅取分泌物。供培养和非培养实验用的标本,应使用涤纶拭子或生产试剂盒厂家提供的专业拭子从外翻的眼睑中取材。
2.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多发生在出生后2~3周,但大多在6周时才确诊。临床表现多变,常不发热,咳嗽,为间隔时间短、断续性的咳嗽,不像百日咳样咳嗽。喘鸣少见,伴有鼻塞、流涕。体检见呼吸急促,呼吸每分钟50~70次。可闻及湿性啰音。胸片示肺扩张,有弥漫性间质性浸润和局灶性浸润。实验室检查血清IgG、IgA水平升高,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咳嗽及呼吸急促常持续数周,啰音和胸片异常则可持续1个月以上。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依赖于病原体的检测。衣原体检测的标本应当从鼻咽部采集,组织培养为最佳,非培养试验也可用,但鼻咽部标本的非培养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较眼部标本要低。也可采集气管吸出物和肺部活检标本,作衣原体检测。其他有沙眼衣原体抗体免疫荧光试验,急性期IgM抗体滴度≥1∶32有力提示沙眼衣原体性肺炎。
五、诊断要点
诊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应考虑病人有无非婚性接触史、潜伏期长短及临床表现等。要注意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可无症状。病人分泌物涂片和培养应排除淋球菌,依靠病原学检测。其目的是:①确定病因,一旦检出沙眼衣原体,就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病人的预后。②检查衣原体有助于对病人及其性伴侣的治疗,阻止进一步传播;③诊断无症状感染者。发现这类病人并给予治疗,将消除这一可能的传染源。④女病人检查并治疗衣原体感染将能防止其远期并发症,如异位妊娠或不育的发生。
六、鉴别诊断
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中,首先应与淋菌性尿道炎相鉴别。有人曾比较了214例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和185例男性淋菌性尿道炎(GU)的临床表现,发现同一病人中,若有分泌物和尿痛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则可能是淋病,而单独存在两种症状之一者更像是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两种分泌物的性状和量也明显不同,淋菌性尿道炎的分泌物多为脓性,分泌物量多,稍挤压尿道或脓液自发流出的占84.5%,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时,分泌物较少,需用力挤压尿道才有分泌物占58%,分泌物的性状也多为浆液性。尚有19%的病人无分泌物。但两者的最终鉴别应通过实验室检查(表2-4)。
表2-4 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鉴别
七、治疗和预防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目的是防止产生合并症,阻断进一步传播,缓解症状。由于沙眼衣原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对其感染的治疗用药也有特殊要求。在细胞外的原体代谢处于停顿,抗生素对其无作用;细胞内网状体代谢活跃,要求抗生素具有较好的细胞穿透性。考虑到沙眼衣原体的生命周期较长,所用的抗生素疗程应延长或使用半衰期长的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米诺环素和利福平对沙眼衣原体有杀菌作用,而青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包括大观霉素)、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和磺胺药的杀菌作用弱。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作用不一。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者均有杀菌作用,但临床上环丙沙星治疗衣原体感染常常失败。诺氟沙星对沙眼衣原体无效。司巴沙星及培氟沙星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疗效目前正在评价中。目前治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药物有以下3类,以四环素类药物为主要首选药物。
(一)四环素类(tetracycline)
属于广谱抗生素,其抑菌作用。治疗性病方面,除用于梅毒之外,多用于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也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1.多西环素(doxycycline) 每次100mg,每日2次,连续7~10日。
2.米诺环素(minocyn, minocycline) 每次100mg,每日2次,连续10~14日。
3.四环素 每次500mg,每日4次,连续2~3周。
(二)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
1.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新型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稳定,易吸收,组织浓度高,能迅速穿透细胞,血浆和组织半衰期达68h。一次标准剂量口服,在组织中能达到较高的治疗浓度,在炎症部位保持不少于5日。阿奇霉素1g,单剂口服。
2.红霉素(erythromycin) 对支原体和衣原体皆有抑制作用。每次500mg,每日4次,连续7~14日。
3.交沙霉素(josamycin) 对支原体、衣原体有抗菌作用,每次200mg,每日4次,连续10日。
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也以用于临床治疗,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克拉霉素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是红霉素的7~10倍,是多西环素的4倍。临床试验发现,克拉霉素250mg,每日2次,与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治疗40例衣原体NGU,除多西环素1例未愈,其他均愈。
(三)喹诺酮类(quinolones)
第3代合成的喹诺酮,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除对淋球菌有效之外,尚用于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
1.药物
(1)氧氟沙星(ofloxacin, tarivid):每次200mg,每日2次,连续7日。
(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每次250mg,每日2次,连续7日。
曲伐沙星是新型喹诺酮类药物。曲伐沙星200mg,每日2次,连续5日,与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续7日比较,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男性94%、100%,女性96%、94%。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作用强1倍,不良反应少。
上述3类治疗衣原体的药物并非特效药,有时要结合临床上是否合并其他性病而考虑选择适宜药物为准则。上述治疗方案剂量及疗程并不是绝对的。另外,利福霉素对衣原体有较强的活性,细胞穿透性好,可用于联合治疗。
如病人不能耐受大剂量红霉素时可姜红霉素改为250mg,琥乙红霉素改成400mg,口服,每日4次,共7日。
新生儿患衣原体眼结膜炎时,可用红霉素干糖浆粉剂。每日为30~50mg/kg,分4次口服,连服2周。如有效,再延长1~2周。用0.5%红霉素眼膏或1%四环素眼膏,出生后立即滴入眼中有预防衣原体感染的作用。新生儿肺炎也推荐使用红霉素治疗,疗程10~14日。
由于目前耐青霉素淋球菌菌株流行以及多达45%的淋病病人可同时感染衣原体,加上目前尚缺乏快速、可靠和廉价的检查衣原体的方法,故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推荐采用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内注射)和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日)联合治疗淋病。
青霉素、头孢菌素对沙眼衣原体无效,链霉素和大观霉素对衣原体作用不大。
尽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沙眼衣原体感染仍易于持续或复发。对于持续或复发性沙眼衣原体感染尚无有效的办法。文献报道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包括红霉素静脉滴注+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或四环素+阿奇霉素;或阿奇霉素+α干扰素-2b(对持续性感染的有效率达94%)。
妊娠期药物选择的余地少,忌用多西环素及氧氟沙星。红霉素每日2g的疗法治愈率84%~94%,但半数以上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而不能完成治疗。每日1g的疗法较能耐受,但疗效差。在一些国家,阿奇霉素已作为妊娠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推荐用药。妊娠期也可使用阿莫西林,其疗效与红霉素相似,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小,易于耐受。由于妊娠期所用药物的疗效相对差,故应在疗程完毕的2周后使用细胞培养或抗原检测法作判愈试验,或3周后使用核算扩增实验作判愈试验。
治疗性伴是控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对男性性伴进行通知和治疗可降低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的复发率。
2.预防措施 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有明显表现或隐伏的衣原体输卵管炎及其不良后果,其他目的包括预防围产期或产后感染及衣原体感染的其他并发症,预防策略包括一般方法、特殊对策及疫苗等。
(1)一般方法:其中的一级预防对策为预防衣原体感染,提倡行为学改变以降低获得或传播感染的危险性,如首次性交年龄的推迟、减少性伴数、慎重选择性伴、使用安全套等。二级预防对策为检出和治疗衣原体感染者,不让其传播给新生儿。三级预防对策为预防感染者发生并发症。
(2)特殊对策
1)社区对策:①在社区开展有效的宣传,使公众知晓衣原体及其并发症和诊疗的重要性。②在制定和实施HIV和STD预防方案时需特别强调衣原体感染的高度危险性,达到有效的行为学改变。③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在衣原体预防活动中起重要作用。④校外青少年衣原体感染率可能更高。因此,针对这些人群的机构(如青年就业培训项目、拘留所、社区娱乐场所等)应该实施预防衣原体、HIV及其他STD的项目。
2)卫生保健对策:①筛查。对育龄妇女在作常规体检或疾病而做盆腔检查时可取材作衣原体筛查。流产门诊、STD门诊和拘留所的妇女必须作衣原体筛查。②加强对性伴的治疗。③咨询。卫生保健人员还需提供:对性活跃的病人进行有关HIV和其他STD的教育;分析性病的感染危险因素;对高危病人进行有关行为改变的劝告,以降低被传染的危险性;鼓励使用安全套。
(3)疫苗:目前仍然没有可用的沙眼衣原体疫苗,主要是由于对女性生殖道部位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和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抗原不够清楚,缺乏适合疫苗的佐剂及操作衣原体基因的工具等。另外,免疫反应间接或直接地在衣原体引起的免疫损伤中发挥作用,使疫苗研究进一步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