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果洛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果洛州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民委、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立足果洛州多民族聚居、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源远流长,藏传佛教教派众多,传统文化多彩纷呈,民族宗教工作、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特殊州情,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引领和推动果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牵引和重要抓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创建活动“十进”为载体,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呈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六项工作机制,筑牢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是实行“一把手”领导责任机制。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州、县、乡(镇)三级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大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并制定创建示范州测评标准和达标验收管理办法,对照责任清单,实行对标管理。三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制定监督检查办法,采取专题检查、重点抽查、日常督察等方式,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四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州、县统战和民族工作部门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关、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创建工作体制,工、青、妇和工商联组织广泛深入参与创建工作,形成了全力动员、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五是建立评选表彰机制。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六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州、县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18年州本级安排了1000万元创建工作经费,占州本级公共财政收入的4%。
2.以“七项活动”为载体,确保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各族群众
一是坚持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广泛开展创建“十进”活动。果洛州在创建活动中主动加压,将全省创建“八进”拓展为“十进”,深入全州各个领域,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在乡镇以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为载体,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乡镇创建达标率达98%。在村(社区)广泛开展以交朋友、结对子为主题的“温暖话语”“微行动”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创建活动,评选“果洛好人”“平安家庭”“五好楼院”“文明社区”,促进了各民族、各邻里家庭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村(社区)创建达标率达75%。在机关以提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服务能力为目标,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全州各级干部以与帮扶对象结对认亲的方式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机关创建达标率达85%。在学校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以法律、亲情、理想、感恩、爱国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学校创建达标率达78%。在企业注重培育以“社会和谐、家庭和睦、职工团结”为核心内涵的企业文化,通过开展企地共建、“送温暖”扶贫帮困、“雏鹰展翅手拉手”助学、扶持村集体经济等活动,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有力地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效果。企业创建达标率达60%。在寺院以和谐寺院建设为抓手,以“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寺,维护社会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寺院僧尼做“明白人”活动。寺院创建达标率达92%。在军(警)营深入开展“六联建”活动,通过军地“八一”联谊、“学藏语、跳藏舞、唱藏歌”和“消防知识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军民共建活动,形成了军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良性互动的格局。军营创建达标率达90%。在家庭以“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增强每个家庭成员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五个维护”自觉性,使“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团结和谐、勤劳奉献、环境整洁”成为每个家庭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家庭创建达标率达25%。在市场开展“平安市(商)场”和“诚信经营户”等创建活动,逐步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设施安全完善、主体诚信自律、交易稳定有序、群众满意放心的“平安市场”。市场创建达标率达53%。在工地将劳动保障、平安建设、预防诈骗、流动人口登记、法律援助、劳务合同等宣传服务内容送进工地,使广大工地务工人员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意识,营造团结和谐的工地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树新风、扬正气、促和谐,广泛开展提升全民素质活动。始终把宣传教育引导作为创建工作的先导,广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法律七进”“两讲五促”等活动,组建“宣传小分队”“帮扶小分队”“马背宣讲组”“摩托车宣讲组”等各具特色的宣讲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一线向基层群众传播党的声音,面对面向群众开展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形势教育,让一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党的政策。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利用“果洛手机报”“果洛党建”“果洛新闻网”“蓝信”等微信公众平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进行时”“民族团结进步格桑花开”等专题专栏,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扩大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三是坚持示范推动、典型带动、表彰拉动,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制度,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和宣传活动。截至2018年底,果洛州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9名;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3个、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8个、青海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3个、青海青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2个、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2个、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39名;果洛州共评选表彰先进集体73个、模范个人81名、先进工作者20名。通过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使典型榜样成为带动创建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坚持整合资源、行业配合、齐抓共管,广泛开展联动联创活动。把创建示范州与“文明单位”“文明果洛”“五星级文明户”“五好基层党组织”“双拥示范单位”“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和谐寺院”“和谐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创建活动标准作为各类典型评比命名的前置条件,同时在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实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一票”否决,整合力量、资源互用、成果共享、相互促进,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生和睦的联动联创局面。
五是坚持注重特色、突出效果、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创建主题活动,开展了以“手牵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心连心打造幸福平安和谐新果洛”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彩一课”巡讲、“增强法制观念,创建平安校园”专题讲座、“书香果洛·进寺院入扎仓”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万人签名”、承诺宣誓、颁奖晚会等大型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青海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杯”少数民族传统赛马邀请赛暨第三届格萨尔狮龙宫殿文化艺术节、果洛州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阿尼玛卿雪山徒步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和“文艺三下乡”“民族团结杯”篮球比赛、民族宗教知识竞赛、“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唱响高原”青年歌手大赛、锅庄舞比赛、主题演讲、摄影书法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讴歌党的民族政策,展现改革发展巨大成就,宣传果洛独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是坚持友好互助、互帮互建、共同提高,广泛开展友好睦邻活动。乡镇、村社是创建活动主战场。果洛州把友好睦邻结对建设作为推进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社区与社区之间开展友好睦邻结对建设,开展节日互访慰问、生产互帮互促、联办文体活动、协商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团结进步,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县、乡(镇)、村(社区)之间的团结和谐进步来推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七是坚持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开展同步小康工程活动,推动地区加快发展。果洛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整合资金和项目,全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深化双语教育,全面提高民族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就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护和发展藏医药,着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工作,统筹提高保障层次和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城市规划,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让当地牧民在生态保护中得实惠。通过创建活动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1.坚持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打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果洛州始终把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融入各个领域,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做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两促进。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45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州属固定资产投资32.12亿元,同比增长10.0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14元,同比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0元,同比增长16.8%。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果洛州建成通航果洛机场,实现高速公路通州,国家大电网六县全覆盖,所有乡镇通硬化路,全州85%的城镇居民和70%的农村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受益人口占总人口的87%,新农村建设得到空前发展。三是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始终坚持畜牧稳州、产业兴州战略,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和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建设,一大批肉牛羊养殖基地、奶牛养殖基地、饲草基地陆续建成,“班玛藏雪茶”“玛多藏羊”“果洛蕨麻”等品牌农畜产品带动生态农牧业向纵深发展,唐卡、黑陶等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取得新成效;“5369”畜产品荣膺全国驰名商标。四是生态文化旅游全面发展。立足“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的独特品牌优势和年保玉则、黄河源头、阿尼玛卿雪山、玛柯河原始森林等生态资源,先后打造了2个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正式获批并全面启动,班玛红军沟景区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走好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潜力转化为绿色价值,打造了生态发展共赢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果洛州牢固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江河源”这个最大定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任,扎实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五年来累计投资66亿元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城乡卫生整治工程,完成国土绿化建设任务2.87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12.9%,城市绿化率增加3%,黄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天蓝地绿水美山青的生态屏障日益牢固,发放近20亿元生态直补资金惠及14万牧民,实现了牧民增收和生态保护双受益,果洛州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在省级综合考评中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
3.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共建小康,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打造了共建小康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果洛州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实施好“八个一批”工程和十二个行业扶贫,积极培育扶贫产业,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医疗保障。近五年,累计投资50多亿元,贫困群众的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教育医疗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全覆盖,4.8万人实现脱贫,3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贫困发生率由22.36%下降到18.6%,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9%。
4.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社会基础,打造了人民幸福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果洛州始终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将有限的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延伸、向群众供给,每年75%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一是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率先在全省实施15年免费教育,44个乡镇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玛多、玛沁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二是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针对果洛实际,全面实施以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五年攻坚计划,疾病筛查覆盖率达到98%,对386名包虫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救助治疗,对2342名患者给予免费药物治疗。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各类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州累计就业从业人员占全州总人口的10.70%,全州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四是积极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60%,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并验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
5.切实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法治基础,打造了安定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一是社会治理成效显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了一批具有果洛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县域治理“班玛经验”在藏区全面推广;达日县开创牧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社会管理延伸到牧户家中,实现了乡镇社会管理从突击式被动管理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玛多县“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装上“新引擎”;久治县大力推行“十户长”制,提升一线社情掌控能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二是宗教寺院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严格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依法依规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依法停止未批乱建宗教活动场所的通知》,对未批乱建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检查整改,依法停止了9处未批乱建、乱占乱建的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拆除2处未批乱建宗教场所,清理整治了城镇周边、公路沿线的破旧经幡5000余吨。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加大清理力度,1297名未成年僧人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并将管用的做法形成制度,建立了宗教寺院管理长效机制。三是普法依法治理全面加强。全面推进“平安果洛”建设和“平安振兴”工程,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健全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推进法治德治“双治合一”,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人心凝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四是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结合“打黑除恶”“治爆缉枪”“双百行动”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刑事案件综合破案率和治安案件查处率明显上升。自2013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2476起,调处化解2406起,调处率达97.2%,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解决,全州未发生一件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案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6.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创建工作基层人才基础,打造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借上海对口援助等机遇,加大干部职工培训,加强各级干部能力建设,让地方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在干部总数中的占比达到75%。利用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党内学教活动载体,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各项工作和责任落到实处,使党的意志、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及时传达到基层群众,让广大群众随时感受到党的温暖,全州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创建工作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7.加强与交界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建立和完善交界地区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打造了交界地区长治久安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果洛自建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始终把与青甘川周边区域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不断深化平安与振兴举措,扎实推进基础建设,有力促进了交界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为解决影响稳定、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趟开了路子、奠定了基础,为藏区社会稳定治理、促进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造了藏区区域之间社会治理新模式,成为果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携手交界区域各族群众奔小康的靓丽名片。
8.突出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基础,打造了共建共创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把创建工作与深入推进结对共建相结合,推行州县领导干部联县、联乡、联村、联寺、联户“五联”制度,全州共有7136名干部结对13775户牧户,全州为59个贫困村、8个后进村、13个维稳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性开展党支部“党日+”、帐篷党日等活动,使基层党建巡回制、“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和“党员脱贫示范户”等特色党建品牌不断推陈出新,跨界联合党组织有效推动区域和谐稳定,形成资源互用、成果共享、生动活泼、联动联创的创建局面。2017年8月30日玛沁县拉加镇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州县各个部门和驻州军警部队通力协作,以快速反应和得力措施,保证抢险救援顺利进行,社会各界群众出资出力,积极参与到抢险工作中,用团结战胜灾难,在灾难中建立真情,在困难面前用行动诠释了民族一家亲的温情。
9.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果洛特色的创建模式
一是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并重、“管脑子”与“管肚子”同步共进等为核心的“班玛经验”在藏区全面推广。自2013年12月起,省、州、县联合在班玛县开展了为期8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工作,集中整治从社会治安、宣传引导、基层组织、干部作风、排查矛盾、寺院管理等8个重点领域进行了集中攻坚,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正气得到了弘扬,歪风邪气得到了压制,达到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寺院管理趋于规范、矛盾纠纷依法调处、民生建设持续改善、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党委政府形象进一步提升的良好效果。对此,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批示:“青海省委对问题较多的班玛县集中力量整治,采取广泛发动群众和坚决依法治理相结合,狠抓寺院管理和加强基层建设相结合,注重改善民生等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青海的实践证明,许多问题的解决,关键在领导重视、措施得当,关键在于敢抓敢管、善抓善管”;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同志批示,“青海抓班玛县集中整治,成效显著,经验宝贵”;原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同志批示:“总结青海的好做法,指导各藏区学习借鉴。”
二是达日牧区网格化管理将社会管理延伸到牧户家中。依托社区管理经验,以全面提高乡镇、村(社区)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各乡镇辖区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各行政村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依据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基础优劣等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服务人员,实时采集网格内居民家庭的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努力使乡镇管理区域网格化,实现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从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转变;开创了乡镇社会管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实现的“县、乡、村、社、格”5级管理新格局,实现了乡镇牧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无死角,乡镇社会管理从突击式被动管理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三是玛多县“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装上“新引擎”。玛多县采取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生态管护为抓手,精准扶贫为前提,维护稳定和民族团结为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的“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个显著提升”,全面促进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力促“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团结,自觉加快发展,悉心维护稳定,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是久治县大力推行“十户长”制,提升一线社情掌控能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久治县将全县22个行政村以就近连片、方便工作的原则,将每个区域内牧民居住相对集中的5~10户分为1户区,推选一名具有一定政治素养、政策观念强、有责任心,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善于做群众工作,在村里有一定威望和能够正确传达各类信息的牧民群众担任“十户长”,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村务工作,使“十户长”真正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社会稳定的治安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
此外,以“基层党建、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六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全州全面推行。通过整合资源,使党组织、党员、群众组成“一张网”,实现全覆盖同频共振,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远一户人,以党建促生态、促脱贫、促稳定、促团结、促文明的效果在全州各地日渐凸显。以“平安与振兴”工程和“三基”建设相结合,建立区域联合共建党组织,不断延伸党建触角,拓宽党建功能,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无缝隙的跨省党建联建体系,搭建起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
10.主动加强汇报衔接,积极争取上海对口支援,为果洛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自2010年7月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果洛州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提高对对口支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领导,注重人才培训和项目建设,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深入推进。经过3批援青干部和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对口支援果洛工作机制已建立,绝大多数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发挥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已形成了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软硬相结合和政府、企业、社会齐参与的支援格局,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方面。果洛州委州政府积极向上海方面汇报衔接,上海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实施贫困户住房11项,投资2920万元,解决471户1732人住房困难,产业发展130项(扶贫产业、生态畜牧业等建设项目),投资53181万元,带动贫困户6979户20715人;旅游产业26项,投资10330万元,带动贫困户694户3572人。着力推进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跟踪关注历年与脱贫攻坚直接挂钩的项目。州直相关部门,对果洛六县近年来援建项目进行调研检查,了解掌握脱贫攻坚项目的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对在建项目,督促加快实施,确保项目质量,争取项目早建成、早发挥效益;对竣工项目,了解脱贫工作的效果和受益贫困人口及脱贫情况;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援青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二是进一步将项目资金与精准脱贫相衔接。在2018年项目资金计划编制中,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并根据省、州精准脱贫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实际情况,坚持“四个聚焦”即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果洛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人力资源开发。三是进一步改善贫困农牧民生活生产条件。以脱贫攻坚为目标,实施“五项脱贫工程”,扎实开展贫困人口教育脱贫、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引导转移就业脱贫,发展特色产业脱贫,通过资产收益脱贫。四是以产业发展支撑精准扶贫,每一个扶贫产业发展项目中明确了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户数;明确援建资金为牧民入股资金,由牧业合作社经营;明确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建档立卡户得到分红。
新农村建设方面。投资38330万元,主要建设了各县牧民定居点改造、贫困户住房补助、配套设施建设、人畜饮水等项目,改善了6150户23470人的居住条件。修缮房屋及院墙等168230平方米、修建道路45.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764盏;建设文化广场11000平方米、人行道840米、风貌打造18750平方米;建设人饮蓄水池8个、管网53997米、环保公厕1549处;修建污雨水管网水渠6.66公里、供水管网4公里、防洪堤3.02公里、水井1695个;修建村级服务中心1200平方米。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他们的出行等提供了方便,丰富了牧民群众文体生活,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方面。投资96288.3万元,主要用于果洛地区医疗教育、卫生、文化、就业、交通救援等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其中:教育方面,实施了54所中小学的建设项目、西宁果洛中学建设项目、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项目,修建学生宿舍61901.5平方米、教室95704.4平方米、学生食堂14024平方米、学生浴室3750平方米、广场56825平方米,绿化14000平方米、道路硬化52500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59987平方米,安装路灯200盏,风雨操场7386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实施学校送温暖工程6个,发放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2302万元。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显著改善了各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优化了学生住宿环境,保障了各类校园活动的正常开展,美化了校园整体环境,提升了各校的办学水平。医疗卫生方面,建成住院部、综合门诊楼25800平方米、制氧站720平方米。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藏医药开发、藏医研究室成立筹备、州医院配套设施建设、牧区传染病攻坚计划、巡回医疗、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培训等项目,建立了白玉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实施包虫病病源筛查、治疗、防控及健康预防教育,2017年以来,共筛查51283人,新发现包虫病患者1610名,手术治疗226名,通过包虫病筛查和治疗,有效控制包虫病传染的发病率,保障牧民群众身体健康,减轻了牧民的就医负担,在医疗脱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邀请上海市九院、胸科医院、儿童医院等三甲医院来果洛开展特色义诊,开展“青翼慈善光明行”和“久治光明行”等专项巡回医疗为果洛白内障患者带来福音。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医疗卫生的基本条件,逐步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主要指标达标率,进一步提高了果洛州各县应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能力。
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投资56126万元,主要建设了饲草料基地42500平方米、畜棚草棚58400平方米、蔬菜温棚36座14400平方米,形成了牦牛24540头、羊9650只的养殖规模;实施了各县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州旅游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格萨尔文化建设、自驾车营地建设等项目,建设扶贫酒店7813平方米;加大消费扶贫推进力度,在上海四区设立果洛农畜产品直销体验店,让80余种果洛特色农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以上海援助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入股资金,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草场租赁、投工投劳等形式,让建档立卡扶贫户参与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从而以领取工资、参与分红等形式,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智力支持方面。投资13972.7万元,开展多层次干部挂职和锻炼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210期,培训各级干部、教师和医务人员5631人次。其中:选派10名厅级干部、187名县级干部、2838名县科级及以下干部赴上海市分别挂职锻炼1年和3个月;选派158名医务人员和145名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赴上海市进修,使果洛干部逐步理解、接受上海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为果洛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实践证明:对口援建果洛的英明决策使果洛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感受到了全国特别是上海市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对推动果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和实现果洛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