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民俗与诗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汉魏六朝服饰民俗与诗歌

爱美之心,远古已有。这在服饰的发展变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山顶洞遗址中色彩各异的石珠、砾石、兽牙、鱼骨和海蚌壳等穿在一起的项链,到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量造型优美工艺讲究的玉制装饰品;从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到宝鸡茹家庄西周中期墓葬发现的丝织物痕迹及刺绣痕迹,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一直都没有停止对服饰美的追求。至周代,在礼乐文化的影响下,服饰文化更加繁兴。周代设有专门部门,担负着为统治者提供不同类型服饰的任务。从《周礼》记载看,周代掌管服饰的机构多达十余类,有掌管裘服的,有掌管蚕丝的,有掌管麻布的,有掌管王后之服的,有缝制衣服的,有染色的,有制作佩饰的,等等;从原料的收集到缝制、染色、保管等,都有专门机构负责。由此可知服饰在周人生活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周代服饰种类繁多,仅《诗经》中记载的就有:冠、冕、弁、冔、副、髦、笄、珈、揥、瑱、巾、裘、褐、袍、展衣、锦衣、缁衣、缟衣、衮衣、黻衣、素衣、翟衣、褧衣、绁袢、泽、蔽膝、帨、 、带、邪幅、杂佩、觿、舄、葛屦等。真可谓丰富多样,色彩斑斓。从制作工艺上看,已能织出轻薄鲜洁的丝帛,《诗经·曹风·蜉蝣》所谓“麻衣如雪”也。

至汉代,服饰制作技术更为精湛。张衡《七辩》曰:“京城阿缟,譬之蝉翼。”费正刚注:“京城,古地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①此言京城所出名绢,薄似蝉羽。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彩绘画帛,色彩绚丽,其上绘有天上人间的不同物象与情境,如日、月、金乌、蟾蜍、人物、宴飨及神话故事。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素纱禅衣②,长三尺七寸,其重量却不足一两,“薄如蝉翼,飘似烟雾”。它的工艺之精巧,轰动了世界。③ 魏晋以后,民族文化的融合进程得以推进加快,加之个性的解放,审美观的变化及崇尚奢华之风兴盛等因素的影响,服饰的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崇尚华丽新奇。

这种崇尚华丽、追求新奇的服饰特点,也反映到了诗歌中。试举数例:《陌上桑》写罗敷之美曰:“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倭堕髻、明月珠,盛饰也;缃绮、紫绮,华服也。女子采桑时的着装竟如此华美,其他场合亦可推想。曹植《美女篇》亦云:“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金环,金制臂镯;金爵钗,雀形金钗;琅玕,美玉石;珊瑚、木难,大秦国所产宝珠①;罗衣、轻裾,言衣之美。真可谓珠光宝气,与《陌上桑》中的罗敷相比,此女之服饰更加奢丽。至如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裙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又其《洛阳道》“燕裙傍日开,赵带随风靡。领上薄萄绣,腰中合欢绮”、刘遵《繁华应令》“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衣轻任好风”等,皆写出了彼时女子服饰薄敞、露透的特点。下面以女性服饰为例,分服装、妆饰两类,对汉魏六朝服饰习俗及其在诗歌中的呈现和文学意义,加以论述。

图2—1

顾恺之《列女图》中的女子着装

图2—2

大同司马金龙墓漆画中的女子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