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微球或微囊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因工程药物本身结构复杂,且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稳定性越差 微球或微囊制备过程中,水、pH、有机溶剂、温度对基因工程药物的活性都有较大影响。多数基因工程药物在体内半衰期很短,体液中易降解,还易形成聚集体或吸附在容器表面而降低活性,以上问题可以通过衍生化方法得到稳定性高的分子,或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如人血白蛋白等方法予以解决。微球的释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从聚合物表面释放;②从聚合物微球的膜孔扩散;③聚合物降解或溶蚀(erosion)后释药。大多数释药过程是上述多种方式的结合。微球的释药常存在双相(biphase)现象。第一相中镶嵌或松散结合在微球表面的药物分子快速释放,造成突释效应(burst effect),接下来为释药相对缓慢的稳定期,第二相释药从聚合物降解至分子质量小到某一阈值时才开始,此时微球骨架松散,水分大量渗入,释药速度加快。这种释药模式对疫苗类基因工程药物是十分有益的,可以省去第二次给予加强剂量的麻烦,但对多数药物而言,常发生突释比较严重,后期释放不完全的问题,应当设法消除或尽量避免。
2.给药模式设计较难 基因工程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在给药模式上有很大不同。以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为例,该药间歇脉冲式(90分/次)小剂量给药的药理作用,与持续大剂量给药正好相反。当外源性LHRH或其类似物以生理脉冲频率(90/次)短期、小剂量给药时,对垂体-性腺系统起促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性功能低下、不排卵、青春期延缓等症状;而以非生理脉冲频率长期、大剂量给药时,可抑制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导致性腺分泌激素能力下降,性器官萎缩,临床用于治疗一些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前列腺癌、子宫肌瘤、乳腺癌、子宫内膜异位及青春期性早熟等。所以应根据临床治疗的不同需要制备不同剂量规格的制剂。
3.基因工程药物制剂体内、外检测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难以测定 生物分析法灵敏度高但无特异性;免疫法特异性虽高,但只能检测出具有免疫活性的分子,不能测出不具有免疫活性但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因此各分析方法对于微球或微囊中基因工程药物的检测各有优缺点,相关性差。
4.体内、外给药模型建立困难 由于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差,在研制和生产其长效制剂时,体外给药模型的建立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体内酶等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就更为困难。
5.基因工程药物制备工艺条件苛刻,大规模生产重现性差,难以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