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地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且说美索不达米亚

2013年春节过后,我去香港历史博物馆看了《探本溯源: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展》。看一次不够,我还去了第二次。这个展览的内容既有概括性,又突出重点;实物和虚拟展示配合巧妙,文字与语音解说各显功能。尽管两次都是人潮涌动,我还是多次向友人推荐。

同年4月,我在北京大学讲授“文明的地图:回顾与展望”,自然也触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有学生问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如此早熟,何以这个辉煌文明的传人——今天的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却生活在战乱和苦难中?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也会有同样的疑问。

文明的摇篮

大部分科学家都认同,经过几亿年的生物进化,能够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工具的“能人”于25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后来散布到中东、东南亚和东亚。“现代人”(骨骼和脑容量与我们已经没有区别)于大约3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并于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先到中东,之后在世界各地繁衍。

约1万年前,居住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下游地区(即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些人开始畜养动物和种植作物,以代替狩猎和采集果实。这是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己环境的开始,也是文明的起源。

从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到今天,人类生活的改变依靠的是社会进化而非生物进化。文明的发展很不均衡:各地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相差极大。一般而言,地理环境是决定性因素。

一万年前(甚至是10万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应该没有智力上的区别。今天生活在城市里属于后工业化社会的人和生活在丛林里属于氏族社会的人,更是没有任何智力上的分别。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和亚述人创造了令人赞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苏美尔人首先用手转轮制造了陶器,接着又发明了车轮。他们建造了全世界最早的一批城邦,首先从崇拜自然现象转变为尊奉具有人的行为方式的神祇。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阿卡德人长于天文和数学,在4800年前就会使用乘法表和除法表,并且会求平方根、立方根;他们使用60进制,将一天分为两个12小时,将每小时分为60分钟。亚述人用战车征服了巴比伦,建立了广袤的帝国,修建了华丽的王宫,创作了非凡的史诗,并且发展了医学。

古代文明的传人

这些古代文明的传人绝对不只是今天的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也不限于中东地区和地中海地区,其实也应该包括中国人。中国的小麦和战车就是从美索不达米亚传入的,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明显受到巴比伦人的启发和影响。

在这次展览中,有几个圆柱形滚印的图案十分精致生动。我在位于新德里的印度国家博物馆看到的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圆柱形滚印也很精致。这样相似的圆柱形滚印不太可能是某个文明独立的发明,而应该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早期往来的明证。许多事例都说明,即使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老的文明之间还是有相当多的借鉴。

美索不达米亚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公元前2世纪到7世纪又先后被波斯帝国帕提亚王朝(中国称之为安息)、萨珊王朝统治。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这一地区。此后500年间,美索不达米亚成为昌盛的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阿拔斯王朝于8世纪末在距古巴比伦城不远之处新建巴格达为首都。12—15世纪,源自蒙古高原的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帝国、蒙古人建立的伊儿汗国和由突厥化的蒙古人在中亚所建的帖木儿帝国先后统治美索不达米亚。由16世纪前半期开始,叙利亚和伊拉克属于(由塞尔柱突厥人的支系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

大英帝国的复杂角色

英国自从取得在印度的支配权之后,就开始觊觎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土,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波斯湾西部和巴勒斯坦。这一时期,大量英国人出现在中东地区,有外交官、军人、商人和学者。前三个群体是殖民主义者,目的是获取利益;后一群体是为了获取知识,但受到前三个群体的保护和支持,因而享有便利。

英国成为一个殖民帝国并非偶然。从18世纪开始,英国政府经常能够洞悉并且影响世界各地的局势,这当然得力于英国学者和官员对世界各地情况的精心研究。300年来,英国人才辈出。牛顿、法拉第、达尔文这些科学巨人自不必说,亚当·斯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凯恩斯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英国的“东方学家”们也对早期文明的认识和保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英国考古学者对美索不达米亚的研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尤其是对不同楔形文字的破译和对亚述古城尼姆鲁德的挖掘。当然,英国学者把挖掘到的珍品,包括巨大的雕像和城墙,都运回了大英博物馆。

19世纪后半期,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大英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说她是当时全世界地位最显赫的人,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维多利亚女王拥有从印度“没收”来的世界最著名的光之山大钻石,但她也不禁要羡慕曾和她一起进餐的莱亚德夫人所佩戴的首饰。那是用11颗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圆柱形滚印和4颗方印章串成的一条项链,配上用圆柱形滚印镶成的一对耳环和一只手镯。莱亚德夫人是主持挖掘亚述古城尼姆鲁德的莱亚德爵士的妻子。

一战时,英国和法国协议瓜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土。战后,英国按计划托管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法国托管叙利亚和黎巴嫩。法国把叙利亚南部的几个逊尼派穆斯林地区划归黎巴嫩,并把扩大了的黎巴嫩改建成一个共和国,这引起被托管的叙利亚王国的不满。英国则把刚发现石油的科威特从伊拉克分出去,成为自己的保护国,又从巴勒斯坦中分出来一个外约旦酋长国(即今约旦王国的前身)。此外,托管国还把受奥斯曼帝国委任管理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哈希姆家族——先知穆罕默德的家族的两兄弟分别被任命为伊拉克国王和外约旦的埃米尔埃米尔是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号,源自阿拉伯语,意为统帅、长官。——编者注

英法两国都使用了分而治之的手段——提拔少数教派,并使他们帮助统治多数教派。二战后,英法结束了在中东的统治。但在这个地区,叙利亚与黎巴嫩的矛盾、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还有几十年来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民族和教派的冲突,都可以溯源到英法两国托管时期。

从保存人类文明记录的角度看,英国在托管时期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33—1934年,英国考古学者开掘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许多古迹。英国政府和被托管的伊拉克王国达成协议,英国可以据有考古新发现的一半。由于双方在学识和国力上的差距,精品自然都去了英国。留在伊拉克的那一半考古实物也被英国学者用当时最好的技术复制了一份,对日后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今日

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十分自豪,但他们在血缘上和文化上都不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居民的直系后裔。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人生活在苦难中,给他们带来苦难的因素包括一战后的殖民主义、二战后的整个中东局势和近几十年来其国内的政治纷争。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巴格达被攻陷后不久,有组织的外国人员进入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盗取了几乎全部珍贵藏品。好在有一部分被盗的藏品的复制件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许多古迹在战争中被毁灭或严重破坏。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在战后愈加凸显,由什叶派把持的新政府依然起不到团结人心(尤其是库尔德人)的作用。

2011年3月,叙利亚开始出现反政府的示威行动。两年后,由占叙利亚人口多数的逊尼派组成的反政府武装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越来越强,由只占全国人口12%的阿拉维派(什叶派中的一个小流派)所主导的叙利亚政府,即使能够保住权威,也已经很难重振威势。经过复杂而艰辛的外交与军事对抗,叙利亚政府在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援下,目前处于胜利者的位置。但是,无论现政府能否领导国民重建叙利亚,等待叙利亚人民的都将会是一段很长的痛苦岁月。我参观过大马士革博物馆里保存的丰富且精致的展品。不知道等待它们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