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被遗忘的家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突然的“假期”

周五傍晚,夕阳的余晖映射半边天,站在言喻办公室的沙发上,覃琪看着这夕阳景色发呆。十多分钟过去,言喻已到楼下的甜点店取来一份糖水、一份水果沙拉,走进来看到覃琪又在发呆,就想看看她什么时间能回过神来便将东西放在茶桌上,转身去办公桌处理邮件信息。

约十分钟的时间已经溜走,言喻看她依然没有丝毫动静,站起身走到侧身旁说:“嗨,糖水凉了就不好喝喔。”

覃琪愣了几秒才抬头对着言喻傻笑。打开餐盒,开始闺蜜间简单、甜蜜的晚餐。

喝着言喻买来的糖水,想起刚工作那会儿两人经常忙得昏天黑地,为了给彼此加油鼓劲,约定每周六下午一起寻找吃的。刚开始两人的工作地点不在同一个区,言喻是早就做好计划自己创业,因此实习期间的工作只是为了积累,知道闺蜜的计划,覃琪只要哪天下班早点都会过去陪言喻吃饭、聊天,说起走过的那段日子,虽有苦中作乐,但现在回忆起来尽是甜蜜。

“我们有两年时间没一起去旅游或者离开这座城市散心了吧?怎样,有没有想法咱俩最近出去走走?”

看言喻一脸期待的模样,知道她这不是在开玩笑,“最近?我俩一起出去?!那这……公司这怎么办?”对于言喻的提议还是不敢相信,毕竟公司还没到可以她俩都不在、不管的时候。

言喻见覃琪这反应倒不觉得奇怪,她向来是谨慎的。“没事的啦,汤汤办事很放心的,除了汤汤,也还有两三个办事稳妥的人。再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事不是一定得守在这处理的。相信我,不要总将自己绷得那么紧,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嘞。”

“好吧。说走就走?还是你早就计划好了?”自己也想纯粹放松下,既然可以跟闺蜜一起,那就听从安排吧。

前段时间看新闻发现现在乡村多是留守老人与孩子,中青年都在外务工。暑假即将到来,条件好点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去过假期,但还有些孩子只能在家与老人呆在一起,既没有父母陪伴,也没有学习计划,更说不上像城里孩子那样在假期学一门技艺。言喻问覃琪想不想加入支教队伍,下乡去陪孩子们过一个欢乐的假期。

“支教志愿者?你确定吗?但是,我能教孩子们什么呢?还有,你知道的,我……我不喜欢跟陌生人接触,特别又是陌生的环境。”覃琪知道是下乡支教心里是挺乐意的,但一想到自己的性格却又害怕做不好。

言喻用肯定的眼神注视覃琪,让她相信自己是认真的。

“我看了下资料,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就在我们省内,只是地方比较偏。因为当地经济发展受限,青年教师多不愿意去这个乡,现在任教的老师近8成在两三年内即将退休。这种状况也就意味着学校本身对外界、对新知识的吸纳相对缓慢点,所以我们这次去呢就想让孩子们在这个假期能从我们这获取更多‘新鲜的玩意’,让他们这个假期变得有意义。你不是挺喜欢今年新出的一个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吗,而且你在歌唱方面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要不就教孩子们唱古诗词?”

言喻一本正经地说完,覃琪知道这次她是特别认真的,而且是有计划的去做这件事,虽然还没想好自己过去具体做些什么,但先点头答应了。

7月中旬的乡村亦是炎热,白日里在外一走便是大汗淋漓,可好些乡民,尤其是那些年长者似乎不怕热,即使全身被汗水湿透,黝黑的面庞汗水直流,却依然在田间地头弯腰干活。来到这不过两三天,覃琪就已有点喜欢上了,不仅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早晚在乡间小道散步也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言喻笑话她是想要隐居了。

清晨,5点多,阳光温温柔柔的洒向大地,推开窗户,迎面而来的清风唤醒全身的细胞,操场边上的树枝头有鸟儿在叽叽喳喳。稍作收拾,再看看睡意正浓的言喻,覃琪轻轻地开门、关门,一路轻跳、哼着歌向操场走去。

站在操场中心,不知建成已有多少年的教学楼一眼看去只见斑驳的墙体,虽有苍凉之感,却也不得不感叹这栋简易的楼房让乡里的孩子们有机会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与教学楼正对的操场另一边是一排柳树,角落处有一棵银杏看起来应是有好些年份了,不知学校里有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年龄。带着好奇心,走到银杏树下,抬头看生机正旺的叶,心里在想待到秋天时捡起它们的落叶做标本或者与其它植物一起拼图应该挺美。鸟儿见有人在树下徘徊,叽叽喳喳的叫唤声便有所收敛,几只找到虫子的鸟儿扑两下翅膀就向自己筑巢的地方飞去,倏忽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少了孩子们的欢闹,依旧是泥土地的操场上长满野草,刚稍微走动下,裤腿已被晨露给清洗,贴着肌肤,一股清凉渗透入皮肤里层,以前从未感受过的舒服在此刻烙在了心里。

“覃老师,起那么早?一个人在散步?”一位有点佝偻着背的老教师远远的看见这一幕,想城里长大的孩子来到乡下对什么都会好奇,走近些时才叫到。

覃琪回过头,笑盈盈地向他走去,说:“您老就不要叫我老师了,在您面前我怎敢当老师啊。我习惯早起,难得有机会可以感受早晨,就来走走,好好享受在这的日子。”

老教师已经70岁,退休前是这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虽然退休十来年,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离开过学校、离开过孩子们。他说自己出生在这乡村,长大在这乡村,只有读中专时离开乡村去县里待了3年,原本是有机会去条件好些的地方教书,但他选择了回来,在之后的几十年教学生涯中也有机会升迁离开,但他都放弃了,因为他知道这里缺什么,他愿意永远做这里的一块砖。退休的这几年,在省城工作的女儿一直想将他跟老伴接过去一起生活,他都拒绝,因为自己还能继续为学校、为孩子们做点事,这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大的幸福。

覃琪跟老教师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关于乡村的故事、发展,关于学校及教师资源,关于孩子们的上学条件,虽只是大概过一遍,但对基本情况还是心里有底了。

太阳光有些强烈了,两人额头也都有点汗珠冒出,看看手机时间已近7:30,老教师邀请去家里吃早餐,覃琪摇摇头说:“今天太突然了,我朋友应该已经做好早餐了,我们再找个时间去您家正式拜访,也想跟您多了解点情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s bows……”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盯着悠扬的音乐从覃琪的电脑传来,虽然里面的英文听不懂,但对这首《登鹳雀楼》早已熟悉也就能猜到其中大意。覃琪的注意力一半沉浸于音乐中,一半在注意孩子们神情的变化,一张张稚嫩、偏黑的面庞,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这情景她似乎忘了自己的真正身份,反而觉得就该是跟孩子们呆在一起的老师。

音乐暂停,覃琪看孩子们还沉浸于音乐中没有回过神,不自主地笑了起来。

“老师”一位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举手,“这首歌里面的诗是《登鹳雀楼》吗?诗也可以用来唱吗?”显然小姑娘是鼓足勇气举手提问的,说完就怯怯地看看身边同学再坐下,生怕他们笑话自己吧。

“对啊,是不是感觉唱出来的诗更美呢?”孩子们纷纷点头,覃琪继续说:“‘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有没有同学看过《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环顾教室里这三十来个孩子,竟没有一位举手或者点头的,又或许他们只是还有点怕生、不适应吧。

覃琪跟孩子们说她自己从小就喜欢诗歌,但没想过加上音乐节奏唱出来的诗歌会更美、更容易记忆。诗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学习自己的文化,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建立文化自信,但有那么多诗歌我们怎么才能记住呢,用什么方式才能让人一听就喜欢呢,唱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说话的同时将小册子发给孩子们。小册子的封面图画是一幅正破土而出的嫩芽,右上角两列错位的诗“苔花如米小,也学杜丹开”。孩子们好奇地翻阅小册子,除去封面、封底,共30页,单数页是一首诗,对应的双数页则是这首诗的释义及作者的写作背景简介。小册子是覃琪连续两个通宵做出来的,电子版与言喻一起审核后才打印装订,为了让孩子们好好爱惜,言喻还请图文店的美工适当加入些插画,翻阅时才会有美感。

“《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今年春节播出是第一季,往后你们在春节的时候可以叫上家人一起看。大家手里拿的小册子里有30首诗,有一部分是我从这个节目里收集的,其它是谷建芬老师根据诗歌为小朋友们专门创作的诗歌歌曲,原来我想将乐谱跟诗歌一起打印的,但是临时找不到专业的人帮忙,所以就只能做到大家手里拿的这样了。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我已经将这些诗歌的歌唱版都给学校了,今后在课间大家就可以听到,如果有同学家里有电脑可以找我来复制这些歌曲回去。”覃琪一边说话一边在孩子们间来回走动,只是想更好的观察他们的细节,而孩子们不是翻阅小册子就是眼睛紧跟着她。

看看手表,一堂课的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覃琪走到讲台上拿上小册子指着封面说:“好了,今天我们先来学封面上这首诗《苔》。首先呢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然后就找位同学来朗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我还会有提问,同学们也可以对我提问,但是有一点要记住: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提问的同学,先举手再站起来,然后先自我介绍再继续该干嘛干嘛,好吗?”

孩子们清脆的、异口同声的回答:“好”。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言喻与几位年纪稍大的教师坐在一棵位于教学楼边的枫树下继续了解乡村的情况。此次暑期下乡支教是与几位在城里任教的老师一起组织的,原想通过这次看能否与当地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也希望能借此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希望能有青年教师主动来此任教,因此这支目前只有5人的支教队伍每人除了教学都还承担调研或者宣传的工作。这个愿望在刚来第一天的座谈会时已经说明,只是在这的教师还是担心当地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展,年轻人只要有机会都是想去外面获取更好的机会。

“您们听,孩子们这一会儿就已经学会《苔》这首诗的歌唱了,这声音听着多舒服。我暂时还不清楚,已经来到这的孩子们所在的村里是否还有跟他们一般大的没来上课,如果有,我想借用这些孩子去影响他们主动前来,如果家里有什么疑虑,我们也可以去走访的。”言喻侧头细听孩子们的歌声,在微笑着跟老师们商量。

虽然不知道言喻的行动方案能否见效,但一致认为值得一试,并都期望此次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假期,更希望能给学校注入新活力。

下午4点,孩子们背着书包走出教室,遇到自己熟悉的老师主动问好。老师们也问同学们是否喜欢今天的课,是否感觉跟平常上课不一样,并一再叮嘱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言喻站在旁边看老师们与孩子们互动,像极了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与自己的孩子交谈。孩子们已经走出校门,还没见覃琪出教室,与老师们打个招呼便向教室走去。还没到教室,约10来米透过窗户就看到覃琪的身影在教室里摆放桌椅。走进教室拿起黑板擦转身擦黑板,笔记本电脑的音乐未按暂停,覃琪也跟着音调哼唱。

“我刚跟学校的几位老师聊了会儿,如果我们想深入调研,为这做更多的事,还真得好好走一走。”

“是该走一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济方面、市场发展方面你有很好的嗅觉,并且反应灵敏,有你这企业老总亲自调研,然后再去宣传,就是很好的招牌。”

“可我不能没有你呀,咱俩可是黄金搭档。”

“你负责出点子,我负责写方案、执行,怎样,这配合满意吗?”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打趣,看似姐妹间的玩闹,实则在这期间两人不仅达成一致意见还做好了分工。

“快4:30了,等会儿我们吃饭的时候与另外三位老师商量下接下来的计划,然后沿着进来乡里的公路散步看看这的夕阳景色吧。”自来到这,覃琪对于言喻的话多是言听计从,实际也是自己想偷懒不愿去想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