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你的敏感情绪:疗愈情绪,接纳自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边界薄

在20世纪80年代,欧内斯特·哈特曼(Ernest Hartmann)博士(1989,1991)提出了“心理边界”(boundaries in the mind)的概念,这个概念解释了个体敏感度水平的不同。他在自己的理论中,根据边界的不同,从厚到薄,提出了一个人格类型连续谱。

哈特曼博士的研究从一个观察结果开始,他观察到那些常做噩梦的人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质。这些易做噩梦的人通常更“不设防”、有艺术气息、富于想象力,而且开放。这些人的自我认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屏障有很高的渗透性,因此哈特曼博士把这群人描述为“边界薄”。在连续谱的另一端,那些边界厚的人被描述为更“稳固”“清心寡欲”以及“坚韧”。

自从哈特曼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的发现以来,至少有5000人采用了他的边界问卷(boundary questionnaire,BQ),超过100篇文章提到这个问卷。各种研究日益累积,想要全面描述心灵边界的“厚度”所涉及的问题及症状。

边界薄的人敏感度高,或许在早年就显示出下面的特点:

◄ 对感知觉刺激的反应比常人要强烈,明亮的灯光、高分贝的声音,以及特殊的气味、味道、手感都会让他们焦躁不安。

◄ 对于身体上或者情绪上的痛苦,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都有比常人更强烈的反应。

◄ 由于太多的感官或者情绪输入而感到压力或者疲劳。

◄ 比常人更易受过敏症的困扰,或者免疫系统的灵敏度高于常人。

◄ 对孩提时期发生的事件反应程度更深。

相比之下,边界厚的人通常被认为更清心寡欲或者感觉迟钝,可能更会:

◄ 把情绪烦恼一扫而光,以便能立刻解决问题或者把实际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 情绪波动不太明显。

◄ 不能很快辨识出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 对环境中的细枝末节及微妙的变动不那么敏感。

◄ 体验到一种持续存在的疏离感或者空虚感。

这个概念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它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关系。研究发现,边界厚的人更易罹患高血压、慢性疲劳综合征及溃疡,而边界薄的人更易受到偏头疼、应激性结肠综合征以及过敏症的折磨。边界薄与多重化学物质敏感(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ies)之间似乎也有关系(Jawer,2006)。

研究中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边界厚度与职业选择之间有相关性。学艺术的学生、学音乐的学生、男性及女性时尚模特、主要从事各种创新工作的人员,这些人都往往有着相当薄的边界(Hartmann,1991;Krippner, Wickramasekera, Wickramasekera and Winstead,1998)。有人认为,边界薄的人更愿意进行心理治疗,也更有可能从中获益(Hartmann,1997)。焦耳(Jawer)和米克兹(Micozzi)在他们的著作《你的情绪类型》(Your Emotional Type,2011)一书中,甚至发明了一个框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在心理边界连续谱的位置,选择有可能起效的治疗。

尽管存在局限性,即缺乏定量研究数据以及不可避免地过于概括化,但心理边界这个说法还是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有助于区分并解释人格的差异。边界薄的人与情绪敏感或者超有同理心的人所体验到的痛苦并没有不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觉知和科学研究,边界薄的人可能也会被误解与混乱困扰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