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内向的力量:无须改变性格,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向内发掘优势,拿回沟通主动权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以下的话你可能在生活中听到过无数次:
“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待在一边?太奇怪了。”
“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大合群。”
“你为什么不喜欢聚会?你看,所有人不都玩得很开心吗?”
“周末你一个人待在家里不无聊吗?你都干些什么呢?”
“你太冷漠了。”
“多出去结交朋友,你一个人不感觉憋闷吗?”
“性格太内向不是好事,你得学着让自己变得外向一点儿。”
……
在我们的文化里,内向一直被当成性格缺陷,而外向似乎就是优势。如果你“有幸”生而外向,那从小到大你必然会赢得无数赞许——“这孩子阳光开朗,太惹人喜爱了……”
如果你“不幸”生而内向,那你很可能被教育过无数次。大人们总会对你皱眉,对你说:“你什么都好,就是性格太内向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变得外向一点儿呢?”“你应该向×××学习,你看人家多开朗大方。”
因此,很多天生内向的人为了合群,就强迫自己变成一名彻头彻尾的“外向者”,并坚决地向外界宣称他们一点儿也不内向。
但内向者真的有必要改变性格,让自己变得外向吗?
有研究表明:世界上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内向者。在成功者中,内向者所占的比例也是高于外向者的,比如,比尔·盖茨、马化腾、沃伦·巴菲特、村上春树、李彦宏……这些享誉世界的名人都是内向者。
那内向者都有哪些优势呢?德国知名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娅·吕肯曾经总结出了内向者的优势——强大的洞察力、分析式思考能力和移情能力。
把这三种优势进行整合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内向者的洞察力都很强
内向的人往往会更关注内在,更热衷思考,所以他们通常具有独特的思想体系,更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会比外向者更深入,做事也比外向者更专注……这些是内向者与生俱来的武器——将这些特质磨炼到极致,无疑是内向者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一个内向的人放弃了思考,强行改变自己,投身于外向者们游刃有余的行业,那无疑是放弃了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得不偿失。
内向者更善于聆听
相比较外向者来说,内向者更善于倾听。在一项对全美国的HR(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进行的统一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当HR被问到在他们心目中“完美经理”需要什么能力时,“倾听”被排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HR眼中,一位具备良好倾听能力的人,常常被认为是优秀的领导者。
无独有偶,我们在一个“倾听”和“事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具备良好倾听能力的人,在公司中的地位相对较高。
那内向者该如何强化自己的倾听能力呢?下面给大家提供三个维度:
1.倾听事实
倾听事实,指的是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不要代入自己固有的假设和评判,一定要耐心了解客观事实。如果下属对于事实的描述没有逻辑,我们要通过复述和提问的方式,来了解事情的全貌。比如我们可以说:“你当时做了,是吗?”“当时客户的反应是什么?”
2.倾听感受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细心觉察对方的语气、语调和语速的变化。比如,对方的语速突然加快,语调也提高了,那对方的情绪极有可能变得非常激动,我们可以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相应地,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沟通语言来进行呼应。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觉察对方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的变化。如果对方的双手抱在胸前,身体后仰,这就表示他在故意与你保持距离。
如果我们不确定对方的情绪,则可以通过提问来捋清,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感觉到你现在很兴奋,是吗?”“我感觉到你对这件事情有所抗拒,是吗?”
3.倾听意图
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并倾听对方的想法。如果对方不肯说出自己的意图,我们可以试探性地说出对方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对对方说:“虽然你刚刚一直在说你现在很累,说你想要跳槽,但你每次提到你负责的项目时,都会两眼放光,我想你还是喜欢现在这份工作的……”当你替他说出他的想法时,他十有八九会对你敞开心扉。
内向者更擅长精准表达
内向者不擅长雄辩,但喜欢深入思考。他们往往更注意事情的本质,所以最适合他们的表达方式就是精准表达。那么,内向者该如何提高自己精准表达的能力呢?
1.刻意练习,有意识地开口表达
我们经常会羡慕在会议上、演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的人,觉得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特别强。但我们要知道,这种超强的表达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技能。
即便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演讲专家要去演讲,也是要经过反复排练的。美国微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被认为是一个“蹩脚的公共演讲者”,但为了在视频网站上演讲,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排练,最终给大众带来了关于公共卫生、能源及教育等方面精彩卓绝的演讲。
所以,内向者要刻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要时常演练自己经常要说的话,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想一步
除了有意识地表达之外,我们还应该多想一步。所谓的“谨言慎行”“说话之前先过脑”就是这个意思。“多想一步”看似没什么了不起,但这背后的“心智差距”则是其他人所不了解的——因为你多想一步,原来的机会可能就会成为陷阱,而原来的陷阱也可能成为机会。
说话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说之前我们要多想一步,就有可能让你比别人更会说话。
3.删除不必要的部分
说话其实跟写文章差不多,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得体的语言也是组织出来的。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我们的很多话里都包含着废话、空话、大话。所以,我们要学会打磨自己的语言,不断进行刻意练习,删除那些没用的话,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精准地表达出来。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外向者善于展示自己语言的魅力,而内向者则更善于在深入的思考中散发光芒。所以,内向者没有必要羡慕外向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内向者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更有潜力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
提高社交力的性格微管理术
内向者与外向者的性格截然不同,内向者的思虑一般比较多,有着同外向者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因而,他们人际关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交恐惧、害怕公共表达、不喜欢主动等。这些问题,常常会给内向者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
那么,内向者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与其他人融洽地相处呢?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一个关于心理暗示的故事:
非洲某个部落的酋长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聪明又漂亮,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娶走了。但当第三个女儿到了出嫁年龄时,一直没有人肯拿出九头牛的彩礼来迎娶她,原因是她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
一个外乡人想要娶亲,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做聘礼来娶你的女儿。”
酋长非常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过了几年,当酋长去看自己远嫁的三女儿时,令他没想到的是,三女儿居然变成了一个气质超凡的魅力女人,而且还亲自下厨款待他。
酋长很震惊,偷偷地问女婿:“你是巫师吗?你怎么把她调教成了这样?”
女婿说:“我没有调教她,我只是始终坚信你的女儿有九头牛的价值,她也相信自己有九头牛的价值,所以就一直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暗示有着非常神奇的作用,酋长的三女儿就是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才变得越来越好的。
很多内向者都缺乏自信,很难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总害怕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比如,很多内向者在上台前会一直默念“好紧张、好紧张”,这就给自己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
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在演讲前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信心:“我可以的,我能行!”在演讲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也不要着急问自己“怎么办”,而是要先稳住自己的心,再给自己心理暗示:“没关系,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巧用心理暗示,会让演讲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内向者可以举一反三,把积极的心理暗示应用到各种沟通场景中。
多称赞他人
训练营的学员小磊毕业后去了一家国企,他做事认真、为人踏实,为了完成任务,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工作一年后,他的业绩非常突出,但年终优秀员工的名单里却没有他,他对此感到很郁闷:为什么自己一年到头这么努力地工作,却还不能被评为优秀员工?
后来他了解到,自己之所以没有被评为优秀员工,不是因为自己工作做得不够好,而是他与同事的关系没有处好——他从来没有称赞过同事,在他看来,称赞他人等同于“拍马屁”。
但是在现实中,你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要先认可别人。
很多内向者会遇到跟小磊一样的问题,他们总觉得很难开口去称赞别人。但称赞别人真的等同于“拍马屁”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这里所说的称赞,并不是低级的谄媚,而是实事求是地夸赞他们的业绩、能力和优点。客观的称赞绝不等同于“拍马屁”,它是以一种舒服的方式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善意,是一种礼貌和修养。
锻炼“反脆弱”能力
我们经常羡慕妙语连珠的脱口秀演员,但我们不知道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有的脱口秀演员的性格其实很内向,他们为了锻炼自己,会在酒馆、天桥、大街上找陌生人聊天,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修改稿子,然后再找人聊……直到自己的笑话完全能把陌生人逗笑为止。
难道脱口秀演员不怕被人嘲笑吗?当然不是,他们也害怕被嘲笑,只是他们有一种超强的“反脆弱”能力。在他们看来,就算自己因为没表现好被嘲笑了,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反脆弱”能力,是一种让我们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持续获益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未知和不确定的事情,最终让我们有能力解决那些解决不了的难题。
很多内向者缺乏表达真实想法的勇气,他们害怕说错话、害怕丢脸、害怕被嘲笑——这些都是对不确定因素的恐惧。其实,他们大可以把表达自己当成锻炼自己的反脆弱能力的机会,这样一来,这些缺点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内向者无须改变性格,也能成为沟通高手。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性格,才能逐渐走出舒适区,提高社交力,让别人越来越喜欢你。
减少内耗,走出情绪旋涡
俗话说:情绪是情感的另一面。内向者因为性格特点和思维模式,常常会陷入情绪内耗中,不仅浪费了时间,还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感。
身处情绪内耗中的人,对自我的认同感往往比较低。相比于外向的人,内向的人更容易因为情绪内耗而焦虑不安、自我否定。这些负面情绪会消耗他们的心力,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
那么内向者该如何解决情绪内耗呢?
先解决事情,再解决情绪问题
小李在一家成长型公司工作,有一次公司领导专门召集员工开了一场产品讨论会,让大家分析为什么别家公司的产品卖得这么好。
会上的讨论很激烈,作为公司的老员工,小李也被点了名要求发言。散会之后,他开始了胡思乱想:“领导开产品讨论会,表面上是要分析别家公司的产品,但心里肯定觉得我的工作做得不够好……”于是,他开始不断琢磨工作中的细节和领导的言行,结果越想越焦虑,越想情绪越低落,觉得老板就是针对自己。
很多内向者都会像小李一样陷入情绪内耗当中,朋友、领导、同事、客户的一句话,都可能让他们胡思乱想。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心法:先把事情做好。
也就是说,当别人的言行引起自己的情绪问题时,你应该先把事情做好,然后再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领导把你叫到办公室,说你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内向者一听到老板的批评,就特别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其实,这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负向上解读,可以认为领导在挑自己的毛病,自己的表现让领导不满意。但从正向上解读,也可以理解为领导很关心、看重你,他在帮助你进步。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事情做好,把领导提出的问题先解决掉,而不是去纠结领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让公司越来越强大,是公司所有人的首要目标。
学会非暴力沟通
所谓非暴力沟通,就是明确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去解决问题。我们在把事情做好之后,就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彻底消除自己的情绪内耗。
首先,我们要留神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但是请记住,我们这里所说的观察,是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的观察。我们仅仅需要将观察的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不需要做任何判断或评估。
接着,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害怕、愤怒等。我们要分析是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到不舒服。当我们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后,才能向别人提出具体的请求。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一下观察与评论的不同: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这是评论;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出现问题——这是观察。
接着,我们再来区分一下感受和想法的不同:表达感受,即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我很伤心”“我不高兴了”等;而表达想法,就是加入了个人思考的语句,如“我觉得……”等。
至此,我们再来回头看一下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小李。他在把事情做好之后,就可以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向领导表达自己的请求。通过和领导的沟通,他可以确认领导开产品会是为了让他学习竞争对手,还是真的觉得他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我们出现情绪内耗时,首先应关注事情本身,然后再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而不要将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这样的话,不仅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解决,工作也可能无法按时完成。采用上述方法,我们基本可以避免在沟通过程中出现无休止的内耗,慢慢变成一个豁达、开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