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保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补充阅读二:医养结合背景下的长期照护保险

在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的规定,我国早在2001年就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从而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中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不仅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压力,还给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带来了压力。国家在尝试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模式之外,近年来又出现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2011年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2013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而在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确立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进思路。并且在2016年4月,民政部、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EB/OL].http://www.nhfpc.gov.cn/jtfzs/s3581c/201604/f2d857e2467d487fa5a54843fe7c166b.shtml.中将各项重点任务分工落实。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医养结合政策在我国当前具有迫切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养结合是一种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服务模式,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它包括七种模式乌丹星.医养结合与老年长期照护的中国思考 [J].中国社会工作,2017(9).,分别是:医养结合,即医院办养老院;养医结合,即养老院对接医院;康养结合,即康复医院与养老院相结合;护养结合,即专业护理机构与养老院相结合;终养结合,即安宁照护或者临终关怀机构与养老院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即将互联网和医养结合、居家照护或居家护理相结合;医、养、康、护、疗、健、终或称一体化模式,通常指大型养老综合社区。但如何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就成了老龄化国家。为解决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群体、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德国在1994年颁布并实施《长期照护保险法》(LongTerm CareInsuranceAct), 1995年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在1996年全面施行JONGCHULRHEEAB, NICOLAEDONEC, GERARDFANDERSOND.Consideringlong-termcareinsurance formiddle-incomecountries: comparingSouth Koreawith Japan and Germany[J].Health Policy, 2015, 119(10):1319-1329.。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同样面临着老龄化下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日本在借鉴欧洲LTCI(长期护理保险)的基础上,2000年建立了LTCI。所以按照以上国际经验,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照护制度来减轻老龄化时代医疗支出的沉重压力。另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强调在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保障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故在借鉴发达国家LTCI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有效途径于梦根,盖郁馨,周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长期照护保险的探索 [J].2017(6): 843.

《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国家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组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是迈出LTCI制度建设的开端,总结试点经验的成效和不足,才能逐步推进LTCI全面覆盖。2016年以来,人社部已选择了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人社部.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07/08/content_5089283.htm.,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拉动了区域护理服务产业发展。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缺”:缺人,缺钱,缺技术,缺服务。我国专业医疗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且服务人员质量总体不高甄炳亮.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 [J].养老产业,2018(20).。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有200多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护理人员总数只有几十万人,取得专业资格的更少,且结构不合理。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匮乏。另外,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工作风险大等原因,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年流失率达到30%以上。这导致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质量总体不高,被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偏低。

从未来发展来看乌丹星.医养结合与老年长期照护的中国思考 [J].中国社会工作,2017(9).,医养结合与老年长期照护,应该在核心理念上达成共识。中国未来的长期照护之路应当:首先需要在人才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和自主经营可持续这三个环节上有所突破。单纯走商业路线,不是养老及长期照护的本质;单纯走政府路线,不具备可持续性;单纯走公益路线,也不是永久的生存模式。在新的公益理念下,要把“公益”的元素,一开始就植入商业体系中,尤其是与社会服务、社会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相关的事情上。将一种社会需求,通过社会企业的努力,最终打造成社会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社会福祉问题,所以,社会企业是未来做长期照护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社会企业与一般企业有什么不同?第一,公益性的事业,市场化的运作;第二,非暴利,以社会福祉为使命,但不等于不营利,甚至不等于营利了一定不容许适度的分红,否则资本无法运作;第三,需要政府支持,但不依赖政府,形成自我造血机能;第四,形成常态化的社会筹资共建机制;第五,形成常态化训练有素的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这是全球长期照护模式的总结和提炼,中国也不例外;第六,未来在社区这个平台上,要把人社、卫计、民政、残联等原来各自为政的服务体系进行整合,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路径,变成一个政社服务统一的大平台,这么做不但能够大大节约资源和成本,更能够让老百姓获得更便捷、更高性价比的综合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