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脊背蒸热案
周某,女,58岁,河北省吴桥,1983年4月22日初诊。
生育子女6名,4男2女,8年前患血崩,中西药服之无算,年余方愈。近2年来经常身发阵热,有时在心胸两肋,有时在腰背。为此曾去天津、北京等医院诊治,中医诊断为阴虚内热,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中西医综合治疗,未能根除。近年来经常脊背蒸热,一日发作四五次,每发病心中烦躁,夜半发病,影响睡觉,有时口干口渴,不时腰背酸楚,小便色黄,涩痛,大便干燥。脉象细数,舌质偏红,少苔。
辨证治疗:患者生育过多,50岁时又患血崩,年余方瘥,阴气久虚可知,脊背为督脉循行之所,督脉下根于肾,肾阴亏损,不能滋养督脉,久之热毒之气内炽,故而脊背不时蒸热。综合脉证互勘,实属督脉阴虚而发脊背蒸热之证,治当滋阴、清热、降火。方宗大补阴丸、三甲复脉及小柴胡汤等加减,斟酌治之。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熟地各25g,丹皮10g,地骨皮10g,制龟板20g,生龙牡各30g,制鳖甲20g,白芍20g,麦冬20g,柴胡10g,白茅根30g,黄芩10g,甘草10g。
上药以水4杯,先煮龟板、鳖甲、龙骨、牡蛎40分钟,再加水3大杯,后下诸药,煮取1大杯,药滓再煮,取汁1大杯,日分2次或3次温服。
【二诊】4月27日,上药连服5剂,脊背蒸热稍减,虑其病久阴虚邪实,非一时可以克化也,再守上方加减续服。
知母12g,黄柏12g,制龟板20g,制鳖甲20g,龙牡各30g,生地30g,白芍20g,麦冬20g,地骨皮10g,木通10g,瓜蒌30g,黄芩10g,甘草10g,羚羊角粉4g。
上药先煮龟板、鳖甲、龙牡,后下诸药,煮取2大杯,日分2次温服,每次冲服羚羊角粉2g。
【三诊】5月6日,上方续服,脊背蒸热时间缩短,但发作次数仍在四五次之多。再三思索,主证的脊椎蒸热,如不尽快逆转,他证亦不会彻底改善,治必有所侧重,否则治无功矣。
知母15g,黄柏10g,制龟板20g,制鳖甲20g,玳瑁10g,生大黄10g,芒硝6g,白芍30g,丹皮10g,栀子10g,瓜蒌30g,甘草10g。
上药以水4大杯,文武火煎煮龟板、鳖甲、玳瑁1小时,取汁1杯,后纳诸药加水5大杯,煮取2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和合诸药汁,日分4次温服。
【四诊】5月15日,上药续进5剂,脊背蒸热未发作,精神振作,夜寐转酣,饮食馨香,腰背酸楚缓解,口咽不再干渴,大便通调,略稀。其病已出险入夷,予以小方,隔日煮服1剂以善后。
知母6g,黄柏6g,制龟板10g(打细),生熟地各15g,石斛15g,甘草6g,生龙牡各15g。
上药水煮2遍,取汁2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辛辣、燥热之品。2日服药1剂。
按:督脉阴虚脊背蒸热一证,病来已久,通过医治实践,确实不易治疗。程杏轩《医述》引《医参》说:“脑髓实则思易得,过思则心火烁脑,头眩、眼花、耳鸣之象立见。”可见心、脑、髓与督脉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相关的。此案治疗,但以大补阴丸尚感不足,又加之滋阴重剂三甲复脉汤等众药协调,尤其加入玳瑁一药,脊背蒸热始可渐渐病退。考玳瑁一药:“气味咸寒,解毒清热之功,近于犀角,镇心安神之力,相当于珍珠,《局方》至宝丹,犀角、玳瑁同用,为治高热神昏疗效很好。”方首以知母、黄柏,旨在清火而坚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