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赵匡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初读诗书的日子

追问先贤

赵匡胤一手拿着弹弓一手拿着宝剑回到家中,前脚刚刚跨进门坎就听有人喊道:“公子回来了,夫人,公子回来了。”随即,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响过,杜夫人在丫鬟小翠的搀扶下走过来,挡住了匡胤的去路。

赵匡胤抬头看着母亲,不解地问:“母亲,您怎么不让我进去?”

杜夫人脸色阴沉,盯着匡胤手中的武器喝问:“你整天在外面打架,不知道母亲在家担忧你吗?说,弹弓和宝剑是哪里来的?”自从赵匡胤被孩子们尊称为大元帅,他的生活变得丰富而且充满了乐趣,有时候他会整天和同伴们聚在一起玩耍,很晚才回家。杜夫人担心他的安全,经常批评管教他,但是哪里能管得住?今天赵匡胤一大早就出去了,直到现在才回来,居然还带着武器,杜夫人当然十分生气。

匡胤举起两件武器,一五一十地说了它们的来历,然后突然问:“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读书?”

杜夫人听说匡胤去送别郭融,还与他和柴荣互赠兵器,已是转怒为喜,刚要夸他几句,猛然听他问何时读书,不由得惊喜地说:“匡胤想读书了?这真是太好了,前几天我刚向你父亲提起此事,你父亲说你还小,过些日子再说。现在倒好,你自己提出要读书,我想你父亲不会反对了。”她一面兴致勃勃地说着,一面拉着匡胤的手走向内室去见赵弘殷。

听说匡胤想读书,赵弘殷也很高兴,他很快就联系上了当地一所私塾,把匡胤送到那里去读书。私塾是一位姓张的先生开办的,在夹马营也算颇有名气。因为此地多是军人,家中风气多尚武,相对来说上学读书的孩子就比较少,所以教书先生也不多,一般人家无法请先生上门教书,只好把孩子送到张先生的私塾里来。私塾里有七八个孩子,他们来得早的已经跟张先生读了两三年书,短的才入学不久。赵匡胤第一次踏进私塾,看见这么多孩子一个个摇头晃脑、咿呀背书,颇觉好玩,也坐下来随着大家一起念唱。

念了一会儿,赵匡胤坐不住了,他瞅瞅这个,瞧瞧那个,心想,念来念去老是重复一句话,有什么好玩?渐渐坐不住的匡胤开始溜号了,他一会儿看看窗外的鸡飞狗叫,一会儿瞥一眼张先生抖动的胡须,一会儿又拉一下身边同窗的衣袖,真是手脚乱动、无法安定。

张先生看在眼里,无法忍耐下去,喊起赵匡胤教训一通,让他安心读书。赵匡胤坐下不久,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溜号玩耍,无法集中注意力读书。

一来二去,张先生觉得赵匡胤太调皮了,有意好好惩罚他一下。这天,他带着学生读了一段《大学》,然后吩咐他们朗读背诵。中午放学时,先生叫住赵匡胤让他背诵文章,恐吓他说如果背不会就不让他回家吃饭。

赵匡胤一听就傻了眼:一上午自己光玩了,哪里背过一句文章!这可怎么办?要是不回家母亲会担心生气的。看他焦急的神情,张先生得意地说:“怎么,不会背了?好,你就留在这里背书,其他学生可以回家吃饭了。”

赵匡胤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高兴地离开私塾,张先生也起身要走,他大声说道:“先生慢走,你让我再看一遍书,我一定很快就能够背会。”

张先生睨了一眼赵匡胤,心想,平时一段文章读好几天都不会,怎么可能今天一看就会,肯定是吹牛,好,就给你一次机会,你也好心服口服!于是他一口应承了匡胤的要求。

赵匡胤迅速翻出《大学》,从头到尾读了读,随即合上书本朗声背诵。张先生侧着耳朵仔细听,发现匡胤背得一字不差,不由得惊讶地想:“这个匡胤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真是个奇才。”他只好放赵匡胤回家了。

孟母三迁图

过了几天,张先生讲解孟子求学,讲到精彩处不由得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孟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思想家,在历朝历代帝王和百姓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先贤圣人孔子。孟子小时候,他母亲为了让他好好读书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流传很广。今天张先生正是对学生讲孟子如何刻苦求学读书,如何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在古代读书人心目中,先哲们无所不能,超越古今,受到特别推崇。

张先生边讲边看学生们听得认真,颇为得意,他正要结束自己的讲解,赵匡胤突然起身问道:“先生,那孟子会骑马吗?”

张先生一愣,支支吾吾地说道:“骑马?孟圣人……喜欢四处求学,出游各国,应该经常乘坐马车……”

“那他会舞刀耍剑吗?”赵匡胤紧接着问道,“他是不是武艺高强?”

张先生想了想说:“孟子是思想家,舞刀耍剑干嘛?不过他与当时的很多将军有来往……”

没等张先生把话说完,赵匡胤“噗哧”一声乐了:“先生,那孟圣人一不会骑马二不会舞剑,还有什么本事?怎么能称他为圣人呢?我认为他不过是会读几本书、会写几个字的小老头而已,先生却这么夸他,让我们向他学习,太过分了!”

这席话引得所有学生都笑出声来。

张先生勃然大怒,训斥道:“你竟敢这样污蔑圣贤,你才太过分了!”气得扔下书本走出私塾。古时学习制度非常严格,要求学生对老师必须毕恭毕敬,不但不能随意质问老师,更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说笑,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能安静地听老师讲,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书写字,老师备有责打学生的戒尺,稍有差池就会挨打受罚。

因此,看着先生离去的背影,有几个孩子慌忙对赵匡胤说:“不好了,先生肯定去你家告状去了。”

赵匡胤说:“告什么状?难道我说错了吗?先生天天让我们读书、背书、写字,这有什么用?能上阵杀敌吗?我要学习真正的本事!”

“什么是真本事?”一个孩子忍不住问。

“当然是兵法和武艺。”赵匡胤肯定地回答,“武艺高强才能冲锋陷阵杀敌卫国,懂得兵法才能行军打仗不会失败。”原来他当初主动提出读书正是受到柴荣的影响,他认为读书就可以学习兵法,懂得作战技巧,哪里想到整天读些与战事毫无关系的“之乎者也”,难怪他今天如此追问先贤的事迹。

孩子们觉得匡胤说得有理,围拢过来,七八个人叽叽喳喳探讨关于战争以及武艺的事,全然忘记这是在学习四书五经的私塾里。

再说张先生,他气呼呼离开私塾跑到赵匡胤家,把赵匡胤追问先贤扰乱课堂的事告诉了他的父母,叹口气说:“我教书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侮辱先贤的学生,我以后可怎么教他?你们知道,目无尊长可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他絮絮叨叨讲了很多关于孔子制作礼乐的事情以及礼的重要性,好像赵匡胤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然后又把匡胤上课东张西望、不认真听讲的事也一一说了,最后说:“我没有能力,教导不了贵公子,还是请赵将军另请高人来教他吧!”

赵弘殷夫妇一边恭敬地听张先生述说,一边赔礼道歉,表示一定严厉管教赵匡胤,请他千万不要赶走匡胤。不知道赵匡胤这次会受到哪些惩罚?他还能不能继续自己的学业呢?

替人受过

赵匡胤追问先贤气走了先生,他在私塾里与同学们高谈阔论,议论时政和武艺,丝毫没有察觉出面临的危机。中午时分,大家见先生没有回来,商量以后各自回家吃饭。赵匡胤高兴地走进家门,看见父母面色阴沉,他上前说:“匡胤给父母请安。”

杜夫人强压怒火没好气地说:“你还知道回来?你上午都做了什么?不好好读书把先生气走了,你还想不想读书了?”

赵匡胤愣了片刻,随后说:“先生说孟子学问好,爱读书,还有一身本事。我就问先生孟子会骑马舞剑吗?先生说他不会,我就说不会骑马舞剑怎么能算有本事呢?结果先生就走了。我说的是实话,不知道先生为什么那么生气?”

赵弘殷厉声打断匡胤的话,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小小年龄懂什么!孟子是先哲圣人,历朝历代的君主和百姓都很尊崇他,你竟然说出这种侮辱圣贤的话,真是该打!”

匡胤不服气地说:“父亲,你说历朝历代都尊崇孟子,可是我看当今天下到处都在打仗,像孟子一样有学问的人有几个能带兵打仗?我认为只有那些武艺高超、懂得兵法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才能创立一番大事业。”

听他说出这番话,赵弘殷又是惊讶又是担忧,惊讶的是匡胤年龄尚小却有如此认知和见解,担忧的是匡胤不爱读书将来会成为一介莽夫,前途堪忧。于是他大声训斥说:“你还敢顶嘴!我看你就知道玩,一点也不想认真读书求学问。”

杜夫人却另有见解,她制止丈夫并说道:“匡胤,你是不是想学兵法?你知道吗,学兵法也要先认识字,像你这样光有雄心没有真才实学,到最后什么也不会!你赶紧回去给老师认错,再继续读书。”

“可是我……”匡胤很想说现在就要读兵法,很想说自己没有错,可是看看父母明显不快的脸,他只好恭敬地回答:“匡胤知道了。”

接着,赵弘殷夫妇又轮流着教训了匡胤大半天,大意无非让他尊敬师长、认真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赵弘殷还以自身为例说:“我征战沙场也够勇猛的,武艺不比人差,到现在不过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就是没有学问的原因。”匡胤听着,虽有不服却始终没有辩驳。后来赵弘殷夫妇没让他吃饭就把他赶回私塾,让他向先生赔罪。

匡胤回到私塾时,同学们已经都到了,一个个捧着书本默默读书,谁也不说话。张先生半躺在一张睡椅上,似睡非睡。匡胤犹豫了一下,来到张先生面前低声说:“先生,匡胤给您赔礼了。”张先生睁开眼瞅瞅匡胤,没有理他翻过身去继续假寐。下面的同学开始叽叽喳喳议论,有人小声说:“匡胤,张先生生气不给我们讲课了。”匡胤再次转到张先生面前说:“先生,匡胤给您赔礼了。”

张先生不好继续躺着了,坐起来叹口气说:“匡胤,你脑瓜聪明,怎么就不知道读书呢?刀枪剑戟终是乱世所用,太平盛世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再说了,你笑话圣人先哲没有本事,也太狂傲无知了!”

听着先生一顿数落,匡胤默默无语,不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却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他突然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乱世与太平盛世有什么区别?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的他,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战争、生活富足安乐、人们和睦相处的美好世界。确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直到他长大成人屡历战争,从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之中,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差别,并且试图努力创造一个太平世界。

带着这个困惑,匡胤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很快他就熟悉了《论语》《大学》等基础知识,成为同学中进步非常快的学生。不久,张先生回了南方老家,一位姓辛名文悦的先生接替他成为了匡胤新的老师。

辛文悦与张先生不同,他不但熟读经书还善于关注时事,采取应时而教的方式教导学生,有时候还与学生谈论战事和武艺,甚至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拳脚功夫。这下,匡胤高兴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于辛文悦也特别尊重。

一天中午,辛文悦躺在睡椅上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几个调皮的学生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捉了两只螳螂跑进屋里,他们见辛文悦睡着了,就把螳螂放在老师的肩膀上取乐。赵匡胤来到私塾,正要坐下读老师新教的一段文章,却看见两只螳螂爬到了老师的脖子上,他立即走上去捉住螳螂,同时,他使劲瞪了一眼那几个调皮看热闹的学生。

就在这时,辛文悦醒了,看见赵匡胤手拿螳螂站在自己身边,还有几个孩子站在远处偷偷嘻笑,以为赵匡胤拿螳螂戏弄自己,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夺过螳螂一脚踩死,喝令赵匡胤站到外面去。

赵匡胤委屈地张张嘴,却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走出屋子。

初秋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院子里没有一丝凉风,好似一座蒸腾的火炉。赵匡胤站了一会儿就汗水直流、脑门发懵,脸庞更红了,但他直直地站立着,始终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表示一点退缩和胆怯的意思。

屋子里,辛文悦讲了一堂课,让学生们自己读书,然后他从窗子向外看了看,见赵匡胤依旧一动也不动地站在烈日下,汗流满面,神情倔强,想了想走出屋子来到匡胤身边,盯着他问:“怎么,还不服气吗?”

赵匡胤回答:“匡胤不敢。”

辛文悦看他一眼,没说什么就走回屋子。在他看来匡胤犯了错误还如此倔强,也不知道赔礼认错,就该在烈日下多站一会儿。

就这样,赵匡胤整整站了一个下午,直到天黑放学大家都走了,他才被允许回家。

这件事过去后,事情的真相还是让辛文悦弄清楚了,他不由得为赵匡胤替人受过、尊重师长的行为所感动。他亲自到赵匡胤家中表扬了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并且感叹说:“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开脱,这是多少年积累才能取得的修身养性之本,匡胤不过是八九岁的孩子,却做到了宽容别人、原谅别人,他以后肯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

两位老师,两次差异巨大的家访,使得匡胤父母又惊又喜,对儿子的前程再次充满了期待与信心。此时,渐渐喜欢上读书的匡胤还迷恋武艺吗?日后他精湛的骑射技艺又是如何练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