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员工的“心理收入”
所谓心理收入,指的就是雇员的心理需求。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除了生理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心理需求。因为,生理需求比较容易发现和满足,而心理需求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这里讲的心理需求,包括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课程上,教授提过一个戴蒙德国际工厂的案例,当时325名雇员正面临着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因为激烈的竞争,这些工人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劳资关系非常紧张。此外,工人们认为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
当时的人事部长发明了一种被称为“100分俱乐部”的激励计划,雇员只要在一年内保持“零事故”,便可以得到20分;全勤则可得到25分。每年的2月2日(这项计划的开展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分数被计算出来,并送到每个雇员家里。
一旦某位雇员的分数达到100分,那么他就会得到一件浅蓝色的茄克衫,上面印有公司标志和表明“100分俱乐部”成员身份的臂章;总分超过100分的雇员,还会收到额外的礼物。
管理层指出,这些礼物并不贵重,总分超过500分的雇员也只是拿到一些例如食品搅拌器、烹饪器具的奖品。这些奖品真正的价值在于公司的一种态度,对员工的一种感激。
两年之后,戴蒙德国际工厂的生产率提高了16.5%,与质量有关的差错降低了40%,工人的不满意见减少了72%,由于工业事故而损失的时间减少了43.7%,而戴蒙德工厂每年多创收了100万美元的利润。
在这个计划实施之前,也就是两年前,雇员们态度消极,对公司诸多不满。两年之后,86%的雇员都表示管理层对雇员非常重视,81%的雇员感觉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实际上,两年之中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就在于员工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个案例也成为很多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在组建团队以及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中,满足员工的心理“收入”这一点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求职者来说,薪资待遇永远是首要考虑的,这是硬指标,一旦管理者满足了员工的待遇要求,接下来就要考虑员工的心理需求。
很多企业家或团队管理者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当员工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逐渐心生怨念,要么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要么跳槽走人。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员工的心理需求。就拿挖人这件事来说,你需要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却给不出一个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条件,这时就需要从员工内心诉求入手。
小敏是某广告公司的媒体部总监,在圈内有一定名气,她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懂得关爱员工,她手底下的员工跳槽率是最低的。因为长得漂亮,她的老板经常带她出来应酬,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
一次聚餐时闲聊,我问她为什么你的员工离职率那么低,而且似乎你总能找到性价比很高的员工。她笑了笑说:“只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就行了。”
她给我讲了一个挖人的故事,她从HR那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媒介执行,但是那个小姑娘虽然投了简历,也来面试了,本来谈好了薪水就要入职了,结果回去之后人家又不来了。
公司的HR保持了一周的联系,那边还是犹豫不定,最终以“先等等看”为借口推掉了。媒介执行不是什么复杂的工种,招人没那么困难,按理说再找一个就行了。
人事部也是这样做的,没几天就找来一个新人,但小敏觉得之前那个小姑娘长得漂亮,性格又好,如果带过来肯定会有助于提高公司氛围。所以,即便该职位的空缺已经补上了,她还是继续跟小女孩保持联系,甚至一起吃饭逛街。
渐渐地,她们成了朋友,小敏也了解到实情。那个小姑娘之所以想要跳槽,是因为她觉得媒介执行毫无出路,现在广告公司都在走下坡路,虽然她所在的公司刚刚上市,但也难掩颓势,另外她负责的是二线卫视,业绩每况愈下。
最近他们公司开始转型,准备投资几档娱乐节目,所以她希望跳到内容营销部门,或者跟着节目组走,参与拍摄。然而,她的要求被拒绝了,只是给她涨了一千多块的工资,这让她心有不甘。
她来小敏公司面试,就是为了以闹离职给原公司施压,当时的领导同意了涨工资,并给她“画了一张大饼”,小姑娘才同意不走了。但很快只有工资落实了,而“那张饼”一直都没能实现。
小敏听明白了,这是员工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她看来,如果原单位不给她调动工作,那么离职只是时间问题。
小敏并没有马上许诺,而是继续保持联系,并不断向她介绍公司的情况。小敏所在的公司也在寻求转型,投资娱乐节目、做内容是趋势,过了一阵子之后,她对小姑娘说:“现在媒介执行已经找到人了,正好你也不想做这块,公司也准备做内容营销这块,现在还属于筹备阶段,你要有兴趣就过来,虽然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公司可以教你,大家都在摸索,学习一阵子就好了。可是,由于你经验不足,可能给不了那么高的工资。”
小女孩听了可高兴了,一点没把工资当回事,最终好像以5000多元的月薪就把小姑娘带过来了。而且现在两年了,那个小女孩一直没有离职。
很佩服小敏这样的领导,不花钱的激励术,这是老板最喜欢的管理者。小敏的洞察力强,为人亲和,又有耐心,总能了解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只要不是薪资要求太高的,她都有办法挖过来。
员工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
能力提升对任何一位有上进心的员工来说,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展示,是否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提升,这都是他们比较在乎的问题。
关系融洽上班一定要开心,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也是员工在乎的一点,没有人希望在一个每天钩心斗角的环境里做事,所以同事关系,能否融洽合作都是员工考虑的问题;
谁也不愿做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人,虽然工作中没有百分百的自由,但是有能力的员工渴望更高的自主性。
这是员工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任何优秀的领导者都懂得尽可能满足他们对能力、关系和自主性的需求。
让员工感到被尊重、受重视
● 向员工征询意见;
● 采纳员工建议;
● 解释决策的原因;
● 对员工的私事表示兴趣;
● 倾听并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
● 加强交流,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私底下;
● 分享信息,传授知识;
● 批评要注意方式;
● 杜绝命令式口吻;
● 承担责任,并替员工担责;
● 充分授权,鼓励员工主动做事;
● 允许员工享有工作灵活性;
● 帮助员工发挥潜能。
管理者常见错误行为
● 缺乏信任;
● 命令式口吻,训斥责备;
● 向员工征询建议却从不采纳,甚至独断专行从不过问员工观点;
● 不启发下属,不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批评;
● 不懂得授权,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
● 不善沟通,下班之后就像陌生人;
● 不给机会,员工看不到升职空间;
● 只看结果,不近人情;
● 不懂激励,从不认可员工;
● 眼中只有超级明星,忽视他人。
北大学堂:员工心理需求的把控
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要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及时洞悉各种细微的变化,从而更好更透彻地了解员工。在心理需求把控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几个方面:
A.交流沟通
交流绝不限于工作时间,私下交流才容易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在工作中,管理者要建立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沟通和反馈渠道;私下里,要尽可能成为保持互动,最好能成为朋友,更容易了解到员工心里的真实想法。
B.换位思考
管理者最忌讳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很难真正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试着站在员工的立场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体验员工的内心感受。
C.外部了解
当无法从员工本人方面获悉情况时,不妨从外部入手,比如员工的亲朋好友,与员工打交道的顾客、供应商,以及曾经的离职员工,这些间接信息也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员工的实际情况。
D.匿名问卷
很多时候,管理者想要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是很困难的,毕竟人在职场,说话都会很谨慎,大家不敢随便跟领导敞开心扉。不妨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可以涉及给公司的建议,对管理层的看法,对薪资的要求等。
图解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经典图表
这是摘自网络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经典图表,从中不难看出员工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是自我实现需求,之后是尊重需求。
【Self-actualization-关于自我实现需求】
这是马斯洛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现阶段的职场,大部分人除了薪水之外,最看重的应该就是这一点。还有少部分人,已经达到财务自由,不再单纯为金钱工作了,他们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努力工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是为了在工作中得到快乐与满足感。
【Esteem-关于尊重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认可。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员工希望得到认同,既获得内部尊重又得到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主要指个人自尊,外部尊重指的是在工作中能力得到认可。
第二幅图加入了年龄层次的对比:
“90后”,更关注自我实现需求;
“80后”,更关注自我实现与尊重需求;
“70后”,更关注社交需求与安全需求;
“60后”,更关注一些基本需求。
可以看出,越是年轻人,对于心理需求的重视程度越高,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些基本需求,而是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同与尊重。都说现在的“90后”不好管理,那是因为管理者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通过这个表格,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