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到底能玩不能玩
“宝贝儿,妈妈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玩游戏是不务正业,你应该多看看书、写写字,别总是趴在电脑桌上。”
“哎呀娃他妈,你就少管管孩子吧,他爱玩你就让他玩呗,男孩儿爱玩游戏太正常了。”
“老玩游戏怎么能行,孩子这个年龄正是养习惯、交朋友的时候,多出去跟小朋友接触一下,要么就安安静静看会儿书。”
“你就只说交朋友,玩游戏有玩游戏的好处啊!整天只会看书,看成个书呆子,以后只会纸上谈兵,说不定连老婆都找不到,看你着急不着急。”
“怎么看个书还找不着老婆了,你就是太惯着孩子了,天天就知道让他玩!一点规矩都不讲,一点正事都不干,以后怎么能行!”
“孩子小时候就是要玩的!不玩怎么会学习!”
“孩子小时候就得立规矩!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咱家孩子都快5岁了!再不纠正他的生活习惯,天天只知道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以后还不无法无天了!”
……
爸爸妈妈的争吵还在继续,亮亮在旁边抱着iPad,听着两个人越发激烈的争吵,心里又害怕,又矛盾,玩也不是,不玩也不是。每次他想玩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你一言我一语,像辩论一样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他知道妈妈不喜欢他玩游戏,爸爸却总护着他让他玩,他既不想让妈妈伤心,也不愿意让爸爸难过。虽然他没有办法完全听明白爸爸妈妈的话,但他知道两个人都有道理,只是谁也没办法说服另一个。
亮亮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困扰?两个人都是名校研究生毕业,当年都是说大名鼎鼎的大“学霸”,甚至有一群“崇拜者”,在工作单位也是颇具影响力,领导充分信任,下属充分尊重。可回到家里,每次看到儿子玩游戏,对方的观点总与自己不同。明明知道自己的话有道理,却无法说服对方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既无力又不甘心,所以经常会收集更多的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期待着有说服对方的那一天。
因为该不该让孩子玩游戏而引发家庭成员的冲突,是很多家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有的家长在咨询室中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希望心理咨询师当法官,评判谁对谁错。咨询师首先会让夫妻意识到,双方在教育观点上不一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人生理念。这可能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立场和视角的问题。
以亮亮的家庭为例,爸爸妈妈都是成功人士,却有不同的成长背景。爸爸是家中独子,是被父母宠大的,从小到大,不论他想尝试什么,都会被充分允许。正是这样的允许让他受益匪浅,也从探索中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动机很强,一路顺风顺水。亮亮的妈妈作为家中长女,从小就被管教严格,立为弟弟妹妹的学习榜样,从来都是认真学习,放弃很多娱乐的时间,一路靠努力赢得了好成绩和好机会。所以,表面上看是观点之争,其实更深层次是父母表达爱孩子的方式不同,两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够顺利成长。而最稳妥、最可预测的方式,就是像自己一样——或是充分允许探索,或是努力学习知识。
另外,人们普遍具备的心理偏差——证实倾向——也会加重辩论的激烈程度:人们在做推理和判断的时候,喜欢去证实原有的看法,而不是去反驳它。亮亮的爸爸妈妈饱读诗书,见识广泛,一定接触到了不同观点,都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敏感,对其他相左的意见却“视而不见”。事实上,爸爸允许孩子多玩游戏当然有好处,尤其是幼儿阶段,现实游戏和电子游戏都能够充分引发孩子的探索心,促进孩子的心理发育。妈妈强调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为学龄期做准备也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父母应该怎么办?
父母争执时,也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身上有两人的血脉,天然地对两个人都忠诚,单纯听从任何一方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分裂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和心智逐渐成熟,父母有时候可以把双方的观点和理由都跟孩子讲一讲,说不定孩子会有创造性的解决方式。就像电视剧《虎妈猫爸》里,奶奶给孙女茜茜做了红烧肉,希望孙女多吃点补身体,妈妈却因为红烧肉糖含量太高,不让茜茜吃,爸爸夹在其中,选择听从教育专家的意见,把妈妈和奶奶的想法都客观地陈述给茜茜,结果茜茜很好地进行了平衡。相信亮亮在听完爸爸妈妈真诚客观、不被情绪过度渲染的理由陈述后,也可以做出恰当的选择。
家庭不是绝对讲道理的地方,赢了观点,却可能输了感情。请父母不要以对错分高低,允许对方跟自己不一样,更允许孩子跟自己不一样。多表达和理解彼此的苦心,才更容易形成合作。人们常常因为相似而产生联结、组成家庭,因为差异才有机会共同成长。亮亮的爸爸既欣赏也心疼妈妈有强大自制力,妈妈也既羡慕又不满于爸爸的总是顺其自然的自由风。最好的方式不是谁战胜或屈服于谁,而是双方都变得更加灵活,相互学习和妥协。既允许孩子释放天性,也对孩子有所管教,在恰当的限制下玩游戏。孩子会因为激烈的争执而迷茫,并产生困扰,也会随着父母的妥协合作而学会整合。
所以,父母双方可以先彼此商定一个互相折中的方案,比如可以玩,但时间上有限定。或者是可以玩某些类型的游戏,另外一些类型要避免接触。如果实在难以有两个人都满意的方案,可以商定某一天由谁来主要带孩子,就听谁的,另一个人不要随意插手,允许孩子完全体验一方的“成功之道”,由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去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