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明山水画集》序
太仓宋氏,乃当今中国画坛之名门。自20世纪中叶金陵画派崛起,宋文治先生便成一员骁将,驰骋中国画坛半个世纪,影响所及,令中国当代诸多山水画家,无论在画面构成还是在笔墨技法上,都很难避免地打上或深或浅的宋家样的痕迹。宋老的两位公子皆承父业,长子玉麟早成大名,今已卓然成家。次子玉明则大器晚成,数十年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直至年逾不惑,始将画作公开示人,甫一面世,立即风行电走,令人刮目。真个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与玉明兄初识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他正忙于筹建深圳画院的诸多事务,整天忙忙碌碌。没人告诉我这是宋老的公子,我也没看出他是一个画家。后来,画院举办深圳画家画深圳专题展,我才第一次见到玉明兄的画作,当时曾带有几分惊异地拉住他问:“咦,你怎么这么厉害,出手不凡呐!”玉明兄憨厚地笑一笑,说:“画得不好,不敢见人呐!”从此,我开始关注这位重量级画家。
如果说,憨厚谦逊是玉明兄的天性,那么厚积薄发则是他成功的秘诀。家学渊源的深厚,使他自幼打下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底,笔墨技巧早已是画家余事,而多年来的勤奋写生,更使他胸中生浩气,笔下荡云烟。中国的绘画传统往往偏重临摹而不重写生,以至于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当严重的食古不化之风,石涛正是针对当时的这种风气,发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呐喊。而对于绘画世家的晚辈来说,临摹长辈的现成作品,从来就是一条成功的捷径。然而,玉明兄宁可放弃捷径,携带着一支画笔,走向旷野,走向山林,走向陌生的城市,走向遥远的异乡。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一次次以写生为主题的画展,他画深圳,画香港,画江南水乡,画蜀江峡影,画荷兰风车,画德国教堂,画突尼斯小镇,画威尼斯水城……写生,既是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积累过程,也是他寻求突破现成的绘画模式,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的探索过程。我们从他的都市水墨系列中,不但看到了他对传统笔墨的肆意挥洒,更看到了他对现代技法的灵活运用。从玉明兄这一段以写生为主的艺术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从深厚传统中走出来的当代画家,是如何吸收现代艺术养料,表现当下生活的。
李可染先生在谈到学习传统的时候,曾有一段名言:“以最大的功力钻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攻出来。钻进去不易,攻出来更难。”对此,玉明兄是深有感悟的。他以造化为师,冲出了传统绘画程式的畛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达范式,但这还只是他艺术追求的初级阶段。当年石涛“搜尽奇峰”只是为了“打草稿”,而这个“草稿”并不是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乃是“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同样地,玉明兄的大量写生,也不是他所追求的高远之境的体现。任何一个艺术家,皆以“直追出心中之画”(清代蒋和语)作为表现自我抒发情感的极致。而当玉明兄长期对景写生,模山范水之际,他一定会时时感受到从再现跨越到表现的内心冲动。面前的实景固然可以艺术加工和提炼美化,但毕竟对画家表现心灵的激情难免有所约束、有所羁绊、有所局限,于是,冲破单纯写实的樊篱,走向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也就成了玉明兄理所当然的艺术抉择。前不久,玉明兄对我说,他近来又转向了,很少再画写生稿了,更多的是画传统题材。我笑称他这是“回归传统”。不过我相信,此时的回归,肯定与他刚出道时的那种对传统的继承性钻研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中国画自古就是重表现、擅抒情的艺术,它拥有最顺畅的抒情渠道和最完备的表现手法,玉明兄身入其间,自然会感到心手相应,如鱼得水。在这本画集中,收录了玉明兄的许多新作,无论是宋家绘画的典型题材《江南烟雨》,还是他从大量写生稿中提炼出来的山川秀色;无论是巨幛大画,还是尺幅小品;无论是传统文人所喜欢的“渔樵耕读,临水垂钓”,还是现代都市人喜欢的闹市幽居、田园小景,都是那般清新秀润,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尤其是他对“小泼彩”这一宋家独创的绘画技法的运用,已日臻佳境,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色彩浓艳而不显张扬,笔墨与泼彩骨肉相连而无疏离之感,既继承了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现代绘画对色彩与光影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玉明兄特有的艺术风貌。相比于他前期的水墨写生稿,我更喜欢他近期的这些既有传统神韵又有现代意味的新作。我并不讳言这种偏爱,因为我相信,这对达至玉明兄所追求的高远的艺术境界来说,或许更是一条必由之路呢!
艺术之路从来是漫长而艰辛的,玉明兄的艺术探索和高远追求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他的艺术跋涉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作为他的艺友和同道,会始终关注着他跋涉的身影,并默默地为他祝祷,期待着他更辉煌的成功。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