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经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历史简况

1.古代简史

老挝地区在10万年以前就已有人类的踪迹。在老挝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表明,史前社会该地区曾先后居住过拉美尼西亚人、尼格罗人和印度尼西亚人,并以川圹查尔平原的巨石文化最为著称,其他发现较多的洞穴遗址和零星分布的文化遗存分别属于和平文化、北山文化和东山文化(1)

老挝历史悠久,且很早便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据中国史书记载,老挝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叫越裳(2)。周朝至汉朝时存在越裳或者叫掸国,曾向周成王与王政君时代献雉(3)。中印半岛南部古代最早出现的大国是扶南,早在3世纪初,孙吴的使者康泰、朱应出使南海,在扶南一代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所以扶南及其属国堂明就遣史向东吴献礼(4)。据《三国志·吴书》卷十五《吕岱传》记载,公元227年,堂明国曾同扶南、林邑等国一道遣史到东吴聘问(5)。6世纪前后真腊兴起,《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下《真腊传》中记载了真腊的属国道明国(即堂明)。史学家关于文单国的假说之一,即陆真腊的国都文单就是如今老挝的首都万象,其疆域主要即今老挝之地,水真腊即如今柬埔寨之地。9世纪时,水陆两真腊合二为一,10世纪以后,相继迁入老挝地区的泰佬人开始兴起,建立了许多小国,以琅勃拉邦的孟斯瓦国最为强盛。12世纪以前,老挝地区基本上是吉蔑人的势力范围,12世纪末叶,吉蔑人在中南半岛的实力急剧衰弱,泰佬人的实力迅速崛起,建立了一系列小国,在老挝地区有孟骚、老告、老丫、牛吼、盆蛮、哀牢等,其中孟骚被视为澜沧王国的前身。

1353年,琅勃拉邦国王丰坎的孙子法昂,征服了除万象与文坎以外的其他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老挝地区,建立了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澜沧王国,定都琅勃拉邦。随后法昂又于1356年攻占了万象与文坎,并于1371年去世。澜沧王国是“当时印度支那半岛上有很大影响的封建国家之一”,共维持了350多年(6),国教为小乘佛教。澜沧王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小乘佛教的思想统治,在中南半岛强盛一时,重要的繁荣时期包括桑林泰王时期、塞塔提腊王时期和苏里亚旺萨时期。1560年,塞塔提腊王将首都从琅勃拉邦迁到万象,并修建了保存至今的著名佛塔——塔銮。16—17世纪,老挝封建社会进入发展阶段,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完善。苏里亚旺萨去世后并没有留下子嗣,由此开始了王位的争夺,直接导致了澜沧王国的分裂并沦为暹罗的附属国。18世纪初,澜沧王国开始逐渐分裂为琅勃拉邦王国、万象王国和占巴塞王国,加上当时半独立的川圹,老挝被分裂成4个王国,其中琅勃拉邦与占巴塞得到泰国的支持,万象得到缅甸的支持,川圹则要向万象和越南进贡;18世纪70年代末,琅勃拉邦、万象与占巴塞都沦为暹罗的属国。

2.近代简史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在占领柬埔寨与越南后,开始逐渐向老挝渗透。1885年法国在琅勃拉邦设立领事馆,1893年以武力胁迫暹罗签订《法暹曼谷条约》(又称《曼谷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暹罗割让湄公河东岸的老挝领土给法国;向法国赔偿军费300万法郎;划湄公河西岸25千米为中立地带,自此老挝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04年,法国又强迫暹罗签订条约,迫使暹罗放弃对巴萨地区和琅勃拉邦王国部分地区的主权,巩固了法国对老挝的统治。

政治方面,法国将老挝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后,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保留了老挝的封建君主制。从表面上看,老挝传统的3个王国仍然存在:北部的琅勃拉邦为王都,其国王代表全国;中部的万象是行政首都,有副王,管理国防、行政、财政;南部的占巴塞王管社会福利,但实际上一切大权都掌握在法国最高驻扎官手里。

经济政策方面,从军事征服到“一战”末期,殖民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用强制和暴力手段破坏性地掠夺老挝的各种资源、征收苛重的赋税;“一战”结束后,除了继续实行第一时期的掠夺政策,法国也开始向老挝进行规模有限的投资,主要体现在推广单一经济作物种植、开辟种植园、开办矿业公司等,使用廉价劳动力取得初级产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7)

文化教育方面,法国殖民当局在入侵老挝之初一方面有意识地摧残老挝的传统教育和文化,另一方面也不兴办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校,使老挝的教育事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到“二战”前夕,更企图通过奴化教育来弥补在山区和边远地区政治控制鞭长莫及的状况,培养大批亲法分子。

在法国殖民统治期间,老挝人民先后进行了多次反法起义。1901年,由于法国殖民当局横征暴敛,下寮沙湾拿吉省坎塔占村农民富巴都领导老龙族人民开展反法武装起义。1910年,下寮老听族支系拉芬人干果寨头人昂克欧率领群众袭击法国税吏,开始了抗税武装斗争。昂克欧牺牲后,他的部下马丹联合老挝三大民族及某些支系,制定详细的斗争纲领和生产建设规划,前后坚持斗争20多年,成为“二战”以前老挝人民反法斗争中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民族成分最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8)。1916年,由于法国殖民当局无视侵占南塔省孟新地区时给予当地人自治权的许诺,当地首领昭华孟新带领泐族人民起义。1918—1922年,上寮地区川圹、桑怒、琅勃拉邦三省的老松族支系苗族人民,在昭华巴塞领导下,以反抗鸦片烟税和拉夫为导火线展开了长达4年的武装起义。1920年,由教师库坎领导的万象学生和青年运动;1930—1940年,波宁和丰督锡矿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丰沙里省善囡族的斗争,阿速坡省夫翁山地区拉分组的斗争以及桑怒省人民的斗争等(9)

1940年9月,日军入侵老挝,并保留了法国在老挝的殖民机构和军队。1945年3月9日,日军解除法军武装,老挝沦为日本殖民地;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15日,琅勃拉邦王国副王兼首相在万象宣布老挝统一和独立;10月12日,老挝宣布独立(10),万象举行独立盛典,会上宣布了临时宪法以及组成以坎冒为首相的新政府(伊沙拉政府);10月20日,新的国民议会投票废除国王。然而,老挝的独立运动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新政府只存在了半年。1946年4月2日,万象政府被迫迁到琅勃拉邦,国王复辟;4月24日,万象陷落;5月13日,法国重新占领老挝。1947年4月,法国为老挝颁布新宪法,宣布老挝为君主立宪国,并于同年11月对内阁首相进行普选。在1946年8月的临时协定以及1949年7月的法老协定中,法国虽然承认老挝是法兰西联邦内的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国防、外交等大权仍然掌握在法国手中。1946—1950年,老挝人民在全国开展游击战争。1950年,从泰国回国的苏发努冯亲王组建了新的老挝伊沙拉,成立了寮国抗战政府。在1950—1953年的战斗中,寮国武装力量不断取得胜利。最终,法国在1954年奠边府战役中彻底失败,被迫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承认老挝为独立的国家。

3.现代简史

1945年,在日内瓦召开了解决印支问题的十四国会议,老挝独立得到了国际承认,法国撤出印度支那。而由于后期美国的插手,阻碍了老挝真正实现独立的脚步。原本各方对解决老挝国内的混乱问题都应以日内瓦协定作为出发点,但由于美国没有在协定的最后宣言上签字,以及不久后又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从而对实施老挝条款的前途投下阴影,并从1955年开始对老挝王国提供军事援助(11)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老挝形成了三派政治力量:以巴特寮为代表的左派爱国力量、以培·萨纳尼空等人为代表的亲美右派力量,以及以梭发那·富马等人为代表的中立力量。三派对政权的争夺,使国家长期陷入内战之中。日内瓦协定后成立的亲美派卡塔以·敦·沙苏里内阁,不与巴特寮进行谈判,擅自举行大选,并不被国际监督委员会认可。1956年3月,梭发那·富马内阁再次成立,并与苏发努冯进行谈判,双方在原则上为日内瓦协定所规定的国内统一,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但由于右派的反对,富马内阁先辞职又再成立,并说服了反对派中的两人参加内阁,再与苏发努冯进行交涉,于同年11月2日订立“万象协定”,11月19日成立第一次联合政府。

联合政府停止了12年的战火,然而和平的时间并不长久,美国幕后支持的军事要领、右派政治家和王室成员等,组建了“拥护国家利益委员会”。1958年8月,成立了右倾的布伊·塞那尼空内阁,公然违反“万象协定”,强硬实行亲美政策,打压以苏发努冯为首的巴特寮内阁成员,内战再度爆发。其间,首相塞那尼空企图将巴特寮部队的活动归咎为越盟军入侵,向联合国提诉。经联合国调查,发现老挝内战并非来自外部侵略,塞那尼空内阁也因被追究责任而辞职。1960年4月的大选由于受到“拥护国家利益派”的干扰,政权再次落入右派手中。同年8月9日,万象降落伞部队队长贡勒上尉指挥部队控制首都,向国民议会要求给首相梭发那·富马以信任,并成立了和平、严守中立政策的富马内阁。12月26日,以奔·乌莫亲王为主席的甘蒙组织革命委员会,在美国和泰国的援助下,在将军诺沙万的带领下攻破万象。此前与富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苏联,开始对贡勒军队和巴特寮军队进行援助。自此,老挝问题也逐渐国际化,成为“代理人战争”。最后,奔·乌莫内阁在万象完成了宪法上的手续,于是老挝分成三派,巴特寮统治北部三省,中立富马派以查尔平原康开为据点,右派在万象拥有王国政府。

为解决老挝问题,1962年1月又一次召开日内瓦会谈,同年6月三首脑在查尔平原达成最终协议,签署了关于组织临时联合政府的协定(查尔平原协定),并于23日成立了第二次联合政府。但这样的和平只是表象,由于三派进行布阵的竞争,抗争和暗斗极为激烈,中立派军队由于联合政府内的混乱和对立、左右两派的倾轧,终于在1963年4月分裂,中立派也逐渐向右派倾斜。与此同时,巴特寮方面撤走内阁成员,采用战斗的方式扩大解放区。1964年5月,美国开始派飞机轰炸解放区,策动右派推行“特种战争”(12)。此后,美国对老挝境内连接南北越南的运输线——胡志明小道实施轰炸,并支持南越军队于1971年2月入侵老挝南部,但却遭到老挝解放军的沉重打击。1973年1月,美国与越南三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和其他4个附属协定书,其中包括承认和尊重柬埔寨和老挝人民的基本民族权利和中立。受此影响,老挝两派在2月21日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与达到民族和睦的协定》,并于1974年4月5日成立临时联合政府(第三次)及政治咨询评议会,梭发那·富马担任首相,苏发努冯就任政治咨询评议会主席。

1975年春以来,在柬埔寨和越南解放力量的攻势下,金边和西贡地区陷落,由王国政府右派所组成的国民议会在4月解散。同年5月,万象爆发反美、反泰、反右派的示威,老挝人民革命党号召人民进行夺权斗争。6月,解放军进驻万象,首相富马命令王国政府军停止抵抗。10月12日,人民革命军在桑怒省主持召开独立30周年纪念典礼。11月29日,老挝国王西萨旺·达纳宣布自愿退位,12月12日,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富马首相和苏发努冯主席的解散联合政府和政治咨询评议会的演说,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总统为苏发努冯,总理为凯山·丰威汉,前王瓦塔那为总统顾问,前首相富马为新政府顾问。自此,老挝成为东南亚地区中仅有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会议通过《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最高人民议会改名为国会。1997年7月老挝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东盟成员国之一(13),2013年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