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肾活血,精血同治
陈慧侬教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妇科疾病并非教科书的单一证型,而是变化多端,其疑难杂症以肾虚血瘀证常见。
肾与血关系密切。肾气充沛,阴阳平衡,天癸泌至,冲任通畅,气血调和,胞宫充溢,则月事以时下,第二性征发育,因此肾和血与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关系密切。女性的生殖功能包括经、孕、产、乳,都是以气血为基础,而肾为气血之根。《冯氏锦囊秘录》[39]说:“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精血之间相互转化、相互滋生,同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故又有“精血同源”之说;而且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一开一合共同调节胞宫,使子宫藏泻有序,能维持正常的经、带、胎、产的生理功能。肾为先天之根本,女性以血为基本,女性的生理病理由肾和血共同所主,肾与血在女性月经生理病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肾虚血瘀是妇科疑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肾和血又相互滋生、相互依存,肾藏精、精生血、血化精,故肾和血的病理变化,必然导致肾虚血瘀的妇科病证。若先天禀赋不足,多产房劳损伤肾气,肾气亏虚,不能推动气血运行,血流缓慢停滞,逐渐形成瘀血;或肾阴亏虚,阴虚内热,热灼伤血液,热与血渐成瘀血;肾阳虚衰,阳虚肾内寒,寒凝血瘀,均可导致血瘀,故肾虚多兼有血瘀。而血瘀则化精乏源,亦可加重肾虚。女子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容易造成气常有余,阴常不足。由于阴血不足,气血运行迟缓,出现血瘀。或是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感受寒热湿邪,与余血浊液相互搏结形成瘀血;或是内伤七情,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是饮食不节,脾胃虚弱,不能化生气血和水湿,气血虚弱或水湿内停阻滞气机,出现血瘀;或是先天禀赋不足,多产房劳损伤肾气,肾气亏虚,不能推动气血运行,血流缓慢、停滞,逐渐形成瘀血。而根据“久病必瘀”“久病穷及肾”,亦可导致肾虚血瘀证。因此,肾虚为因,血瘀为果,为肾虚血瘀的基本病理。肾虚瘀血,肾失封藏,瘀血阻滞胞宫胞脉,血不归经,溢于脉外,而产生各种妇科疾病,如月经过少、闭经、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胎漏、胎动不安、癥瘕、滑胎、妇人腹痛、妊娠腹痛、不孕症等疾病。
陈慧侬教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治疗肾虚血瘀证妇科疑难杂病取得很好的疗效。补肾活血法是基于肾虚血瘀的病机而确立的治法,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益于补肾,相互协同以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变化,使机体阴阳平衡,邪祛正存。在治疗不孕症患者,如无排卵型不孕表现为月经不调者,首辨证肾阳或肾阴偏虚,选左、右归丸,或归肾丸,或五子二仙汤,加活血之品,如鬼箭羽、桃仁、丹参、红花、益母草等,在行经第三天服用。如为黄体不足者,用傅青主女方之定经汤以疏肝活血益肾。对瘢痕子宫、内膜过厚、卵不破的不孕,在排卵期或胚胎着床期,用3~5天补肾活血药有助于妊娠。
陈慧侬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发病机制以脾、肾两虚为多见,勿忽视因虚致瘀的临床转归。在临床发现复发性流产、早妊后HCG增高不理想、孕后宫内反复积血、早孕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等,用补肾活血安胎法,安胎效果更好,如在寿胎丸的基础上适当与当归芍药散、失笑散、桂枝茯苓丸合用进行加减。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机制是肾虚,肾虚血瘀为其病机转归,对一些病程长的顽固性综合征在左、右归丸补肾的基础上加用失笑散、田七、生脉散效果更佳。痛经(内异症)以气滞血瘀多见,但原发性痛经(如膜型月经)、病程长的内膜异位症,其病机多伴有肾虚血瘀,应予补肾活血止痛法,常用药物有鹿角霜、菟丝子、川续断、肉苁蓉、九香虫、三棱、莪术、田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