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动健身的规律和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有些人因缺少锻炼,而导致肌肉韧带力量薄弱,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而体弱多病;有些人因不懂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本想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健康,却不料因没做好准备活动而产生运动损伤;有些人因不懂得掌握合适的运动量,导致疲劳过度,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如此之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之所以出现以上不尽如人意之处,是因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科学锻炼。
科学锻炼是运动锻炼过程中反映健身的客观规律,是人们在体育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每一个练习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首先应考虑的就是该项目是否符合其个人体质状况,练习时的量与强度是否符合其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是否满足其心理需要,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1.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锻炼者从个人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实际出发,注重个体差异,在确定锻炼目的、选择运动项目、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这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根基,是锻炼效果好坏的基础。
遵循适宜性原则就要按照锻炼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健康、身体状况,对锻炼的爱好、要求和原有基础,以及生活条件等不同实际情况来确定体育锻炼。正确运用这个原则,对于调动锻炼者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锻炼的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如选择锻炼的内容,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与儿童,应强调全面性,以促进他们身体的全面发展;对中老年人则要便于他们坚持锻炼,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延年益寿。又如安排运动负荷一般以锻炼者的自我感觉和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为准。运动负荷恰当,可称之为适度。
2.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体育锻炼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并总是伴随着克服自身的惰性,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锻炼在于自觉,锻炼者应把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形成或保持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调动和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锻炼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以期更好的锻炼效果。
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积极性,就要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树立正确的锻炼目的,把体育锻炼当作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自觉需要,激发锻炼的主动性,从而调动锻炼的积极性。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一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身心融为一体。
3.讲求实效原则
讲求实效原则是指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要求和原有的基础,以及生活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按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以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在体育锻炼中讲求实效,就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订一套适用可行的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执行时应当严格,并注意阶段性的调整。选择锻炼内容时,要注意它的锻炼价值,不要追求动作的形式,以及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去从事高难度技术动作的训练,而应选择简便易行、锻炼价值大、效果好的身体练习,作为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容。安排运动负荷时,一般自我感觉舒适和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为准。
4.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性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对机体给予刺激,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连续不断的刺激作用则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就会不断增强,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不断得到强化。体育锻炼的效果并非一劳永逸,长时间不锻炼,已经取得的效果也会逐渐消退,中断锻炼的时间越长,消退越明显。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安排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科学地制订健身计划,并能连续、系统地实施,才能不断有效地增强体质。因此,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能设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
使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就要根据个人能力所及,确立一个能够实现的体育锻炼目标(不宜太高),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能长期坚持)。强化锻炼意识,把体育锻炼列为日常生活内容,定期保证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逐步养成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每次锻炼要安排合理的锻炼间隔。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负荷是否适宜,对锻炼效果的好坏起很大的作用。运动负荷的大小因人、因时而异。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机能状态、不同的时间,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随时调整运动负荷,逐步提高锻炼水平。
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就要力戒急于求成,必须根据锻炼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做到量力而行,尤其要注意锻炼后的疲劳度。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开始从事体育锻炼或中断体育锻炼后恢复锻炼时,强度宜小,时间宜短,密度适宜。注意提高人体已经适应的运动负荷,使体能保持不断增强的趋势。一般应在逐步提高“量”的基础上,再逐渐增大运动强度,使之适应感到胜任的愉快,然后作相应调整。随时加强自我监督,密切注意身体机能的不良反应。锻炼开始时,重视准备活动;锻炼结束后,做好放松整理活动。缺乏一定体育锻炼基础的人,或中断体育锻炼过久的人,不宜参加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
6.身心协调原则
人具有三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由于精神属性也是人的社会属性,因此,人们又把人性或人的属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通常人们看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看机体状况,同时看精神状态。现代医学对各种疾病的治疗、身体的康复,以及身体的养护,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几个方面着手;现代三维体育观强调体育的作用,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几个方面加以考察。有人称之为身心互制原理。根据这一原则,运动锻炼,不仅要考虑身体状况,还要考虑心态,做到身体、心情和运动的协调。
7.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身体任何局部机能的提高,必然可以促进机体其他部位机能的改善。不同的锻炼内容和方法在促进身体机能方面有不同的作用,同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必须以多样化的锻炼内容和方法来使身体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点,一方面尽可能选择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某一项为主,辅以其他锻炼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单一性锻炼。
要做到全面锻炼,就必须保持身心的全面发展,要从提高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机体形态、提高机体功能,陶冶心情、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着眼。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要尽可能考虑身体的全面发展,一般以一些功效大、兴趣较浓的运动项目为主,以其他项目为辅进行全面锻炼。注意全身的活动,不要限于局部。
可以说,每条原则都是运动健身规律的组成部分。运动健身规律,是哲学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最佳健身的实际反映。我们把它概括为:适宜、适度、身心协调、整体加强。这是运动健身的基本原则,也是运动健身的规律。即,运动项目、动作的选择要适宜或适合,运动负荷或运动量要适度,运动时,对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结合考虑,以身体整体加强或改善为目的。
简言之,运动锻炼,应当是对每个人既适宜又适度,针对性与整体性结合,躯体与心态联系的运动。其实质是运动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满足身心需要。这是运动锻炼最基本的原则,也是运动锻炼应遵循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