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故意发脾气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本书所关注的儿童群体并不是有意选择脾气爆发的,正如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自己并不想产生障碍一样。这些孩子只不过比其他孩子在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技巧的方面迟了一步。因此,对一些挑战性行为和不听大人话的行为的传统解释就值得商榷了:“他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太固执”、“他想掌控我们”、“他如果真想做一个乖孩子,就能做到”、“他主动选择表现好,就可以表现好”。把暴脾气视作未能按规律成长进步的结果,与把这种行为视作后天习得、计划之中、蓄意、有目的和企图的行为完全不同。因为你对孩子发脾气行为的理解会直接影响你试图改变这种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换句话说,你的理解方式指导着你的干预手段。
这一主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果你把孩子的行为理解成有目的和企图、计划好的蓄意行为,那么诸如“固执”、“任性”、“毫不妥协”、“操纵”、“让人讨厌”、“试图吸引注意力”、“控制欲”、“消极抵抗”、“缺乏积极性”、“不服管教”、“挑衅”等形容就成了最合理的解释,而激发顺从行为的那些常用手段,“让孩子明白谁说了算”,看起来就再适当不过了。像这样解释孩子发脾气的家长有很多。很多家长也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和经历,而这类解释以及根据这种想法采取的干预手段则毫无效果。
本书的主旨是希望家长能把传统“智慧”暂时搁置,换个角度来解释孩子的行为:孩子自己真的很想做好每件事,而他的挑战性行为只不过反映了自身的一种发展延迟,一种在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方面的学习障碍。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用大量精力来激励孩子或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形象,也许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因为孩子其实早就有足够的动力做好事情,也早就知道应该听家长的话。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孩子的想法呢?有没有一种更准确的方式可以用来描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呢?有没有一种更适用于暴脾气小孩及其父母的行为策略呢?
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只要有能力,就会表现好。”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孩子已具备表现良好行为的能力,他就会做到。如果他能够以平和的方式处理分歧、接受大人为他设定的限制和要求,他就一定会这样做。而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做不到了:在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方面,他存在学习障碍。他怎么会有这个问题呢?很可能是因为他缺乏一些特定的技能。在下一章中,我们会对这些技能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们该怎样帮助他?本书接下来就会为你答疑解惑。
问题就在于,家长对待暴脾气小孩的指导思想通常会局限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理念:孩子只要想表现好,就可以表现好。秉承这一理念的家长认为,孩子完全有能力以更为恰当的行为方式处理问题,只不过他自己不愿意罢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呢?一个条件反射式的回答是:因为家长管教得不够严格,甚至很多本着治病助人原则的心理健康专家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这样的回答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暴脾气小孩的兄弟姐妹都是乖孩子。但是可以想见,受这样的理念和解释引导,专家们就会试图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来激发孩子好好表现的愿望,并以此帮助家长掌握更有效的管教手段。在第5章里,我们会详细阐述为什么这些措施没有效果。
现在把重点转到描述环节上。第一原则:不要指望靠精神科的诊断来了解暴脾气小孩。孩子挑战性行为背后潜藏的思维技能问题是无法通过医学诊断加以辨别的。仅仅告诉你孩子患有ADHD、躁郁症或是OCD,根本无法帮你发现孩子身上缺乏哪些思维技能,更无法帮助孩子开发、完善自身的技能。
下面这段描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为什么孩子或大人会产生挑战性行为,它比医学诊断更有效。
“正如其他类型的适应不良行为一样,当附加在某人身上的认知需求超过他所能承担和适应的能力时,暴脾气就会发作。”
在诊断手册里,你找不到这样的描述(我认为不必为此担忧)。这段描述很好地反映了绝大多数的人类适应不良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恐慌会发作,为什么孩子拒绝晚上一个人睡觉,又为什么会爬到桌子底下以胎儿姿势蜷缩起来。而对于本书关注的暴脾气小孩群体而言,这就是他们会采取挑战性行为的原因。儿童需要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来适应这个世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到阻碍孩子拥有这些能力的因素。
自己的孩子身上有种顽固的毛病,而出现这种毛病的原因却让家长百思不得其解,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更能让家长头疼的了。如果孩子存在慢性胃痛、慢性头痛、严重湿疹或是呼吸困难的问题,你一定迫切地想了解发病原因。而如果孩子长期无法忍耐挫败、无法灵活处理事情,你肯定也想知道究竟为什么会这样。面对孩子的种种挑战性行为,摸不着头脑的家长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通常会要求孩子就自身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孩子却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于是,家长与孩子间的对话就成了这样:
家长:这件事我们说过无数遍了……你为什么就是不听话?究竟是什么惹你发这么大的火?
暴脾气小孩:我不知道。
孩子这个令人恼火的回答无疑是给家长的怒气火上浇油。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说的很可能是实话。
在完美的情形下,孩子会这样回答:“爸爸妈妈,我有个毛病。你们俩还有很多大人总是不停地命令我做这做那,要不就是要求我从我的思维方式转换到你们的思维方式中去,可是我做不好。而且每次你们对我有这种要求时,我就感觉压力很大。我一有压力,脑子就乱了。脑子一乱,压力就更大了。然后你俩就生气了。我就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然后你们就更生气了,开始惩罚我。事态就演变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等事后我脑子清楚时,就会对自己当初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很后悔。我知道,我让你们不开心了,但是我自己也很苦恼。”
可惜,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中。暴脾气小孩很难用如此有条理的方式说清自己的问题。然而,有些孩子和家长却可以很详尽地描述发脾气过程中的情形。一个孩子在谈及当时的感受时用“大脑锁定”(brain lock)来形容自己的思维如何停止运转。他解释说,自己仿佛被锁定在了一个想法上,不管别人多么耐心地解释,就是无法解锁。另一个喜欢玩电脑的孩子说,他真希望自己的脑袋能装上奔腾处理器,这样每次他觉得有压力时,就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思考。《情商》一书作者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博士把挑战性行为称作“神经绑架”(neural hijacking)。很明显,当孩子进入发脾气状态时,他的正常思维已经“离家出走”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孩子的大脑不被锁定,神经细胞不被“绑架”,帮助孩子在发脾气过程中更清楚而有效地思考,把“离家出走”的思维找回来。
我们刚刚一起学习了很多新想法,下面是一些重点的小结。
◎ 灵活性与挫败忍耐力是十分重要的开发型技能,而有些儿童却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习得。这些技能发展不全面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行为——突发性的冲动、挑战性行为、肢体及语言上的冲撞等。引发这些行为的事件一般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这类行为的后果却对孩子与家长、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带来了伤害和负面影响。
◎ 你对孩子挑战性行为的解释以及用来描述这一行为的语言将直接影响你帮助孩子改变这一行为的策略。
◎ 暂时搁置传统的解释就意味着暂时搁置传统的教育方法。你需要找到新办法。但首先,你需要明白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