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或许有益的刻板行为
课前导读
如果说上一章中所介绍的昊昊所存在的情绪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找到其诱导因素,从而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疏导训练的话,那么,这次要提到的翔翔(化名)所出现的情绪行为问题就不那么容易追根溯源了。
课堂聚焦
首先,翔翔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家庭生活融洽。并且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夫妇俩和其他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们一样,为了孩子能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康复而共同努力着。因此,我们没理由认为翔翔的情绪行为问题与家庭生活有多大的关联性。
其次是翔翔的康复训练史。和昊昊一样,在来我们学校之前,翔翔也曾在多家民办康复机构训练过,并且因为其情绪行为问题比较突出,而有针对性地做过感觉、听觉系统等相关训练。一开始,我们都觉得只要为其做过听统训练之后,翔翔的情绪就会因此而大有改善。可后来的问题却远不如我们事先预想的那么简单:对于翔翔所存在的听觉过敏问题(如近旁出现稍微大一点的声响,都会立即使其焦躁万分地用两手捂住耳朵,整个面部表情呈现一副惶恐状,全身的肌肉也因此而紧绷),其家长也带着他去几所大医院做过几次听统训练,但从客观效果上来看,翔翔的状况却没有改善。我们认为这只是刚做完训练的不适感。然而自做完听统之后已过了一个学期,其症状依然没有减轻的迹象。这就不得不令我们开始怀疑针对其听觉过敏所做的听统训练是否真的对他有所帮助了。与此同时,翔翔的刻板行为也还是一如既往。比如他每天早上来到学校按要求放好书包、作业袋及饭盒等学习生活用品之后,一定要跑到操场上围着篮球架绕着圈子跑,一直跑到开始做早操了为止;教室里哪个小朋友的凳子或其他物品如果偏离了平时摆放的位置,翔翔发现后立马会跑过去将其摆正并恢复原状;更为令人头疼的是,或许是他已经完全习惯了学校里结构化的学习生活环境的缘故吧,假如我们在上课时有人从窗子外面走廊上经过,都能立马引起小家伙的不适感,轻则拍两下手或用他那不知疼痛的铁砂掌冲着课桌狠狠地暴打一顿,重则出现击打自己的头部或掐拧旁人的自伤及伤人行为。毋庸置疑,对于这种有危害性的行为问题,我们当然要进行果断制止并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但这毕竟是应急性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正如刚才所说,如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那就需要从根本上引导好他的刻板行为,否则一切都将是空忙一场。
多年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表明:在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有刻板行为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至少是在中重度孤独症儿童当中,有刻板行为的儿童就占到这一群体总量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在社交沟通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而导致环境适应困难的缘故吧。换位思考一下,就拿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当我们初次置身于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当中时,自然也会生出些许孤独不安的焦虑感。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孤独症儿童之于因环境适应障碍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具有很大的相通性。不同的只是我们会借助外在条件,比如工作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亲戚朋友或买张本地地图及简介等,很快地了解并逐步适应本地的生活及风俗,从而使得这块本来陌生的土地不久便成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然而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由于自身社交沟通障碍及认知理解等方面所存在的固有问题,他们就连自己家庭附近的环境适应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就更别说是其他的陌生之地了。
显而易见,对于存在环境适应障碍的孤独症儿童来说,好好待在一成不变的、自己好不容易才熟悉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适应了的环境里,并始终遵从一套自己业已掌握了的生活程序肯定会更有安全感,因而也就更有助于缓释他们的焦虑情绪。假如环境或某个活动程序因种种原因而发生了某些变化,他们要么就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行为问题,要么就会通过某种自己熟悉的刻板动作来找寻回一定的安全感。由此,我自然而然地记起了翔翔新入学第一天的情景。
由于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们的忙碌程度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啊——,不去,不去,啊!”一阵直穿云霄的哭喊声完全压过了教学楼里喧闹嘈杂的其他声音,直震得我们的耳膜嗡嗡响。听声音,这里面混杂了焦虑不安、哀求与挣扎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成分。说句实在话,别说是新生报到,就是每周一甚至每天早上学生刚刚到校的时候,也都会有一些孩子大哭大闹着不愿踏进校园,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但如此激烈痛苦的哭叫的确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令我们不禁心头一紧:又是一个难缠的主儿!
但问题已经出现,就必须直面解决。每次碰到类似问题,出于职业习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应对及有效处理如此强烈的情绪行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优先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的话,那么,你就很难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最为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甚至连处理孤独症儿情绪行为问题时所要经常用到的视觉提示卡片也很难被派上用武之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孩子正处于情绪爆发期的时候,不管成人怎么拿情绪行为处理卡片来提醒孩子应该保持安静或做深呼吸之类的,孩子们大概都不会理你这一套。别说是感知觉加工系统都比较特殊的孤独症儿了。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那种不顾孩子情绪状态如何,而只顾一味强调视觉提示卡在处理孤独症儿情绪行为问题中之强大作用的书本理论,是很难在相关工作进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
那么,究竟怎么来有效地处理孤独症儿的情绪行为问题?怎么来安慰他们那颗因不能正确理解外部规则又不能有效表达内心感受而倍感孤独与焦虑的心?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这只能在工作实践当中逐步摸索总结,目前还很难有一个百试不爽的可操作性方法。当然也无法否认,市面上能够见到的一些与孤独症相关书籍里的确也有值得借鉴的观点理论,而要真正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毕竟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时刻为应对学生随时出现的情绪问题而探索实践着,又要尽量使这种难以预料的情绪问题对其他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实际上,孤独症儿本身的专注力尤其是随意注意能力都比较差,再加上很多孤独症儿又存在听觉过敏问题,所以一旦有一位同学有了情绪问题,班上的其他同学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还要尽可能地保障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这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那天当看到翔翔爸妈因儿子强烈的哭闹而流露出的那种心疼、无奈与尴尬时,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成人与孩子之间就这么经过了多次斗智斗勇的较量之后,或许是小家伙哭累了,也或许是我们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翔翔终于坐在教室里的凳子上慢慢安静了下来。此后的日子里,几乎每周他都会有三四次不明原因的情绪大爆发。有时正坐在那里好好地吃着午饭,他突然一拳捶在桌子上便哇哇大哭;有时正当同学们都在老师的辅助下专心做着个人工作或感统项目时,他会突然大哭大叫着用尽全身力气去猛掐旁边同学的胳膊;有时老师正在和小朋友们玩着游戏,他会突然躺倒在地上连滚带叫。不管我们怎么安抚怎么引导都无济于事,直到他哭闹累了才慢慢自行恢复常态。
后来,或许是翔翔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在我们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基础,又或许是因为大家彼此之间都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肢体语言交流与默契。总之,如今的翔翔,不管是在情绪行为爆发的强度上还是频率上,都减轻了好多,但他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还一直存在着。每天早上,我们依然能见到他围绕着操场上的篮球架跑步。一圈,一圈,又一圈……
有关这种对孤独症儿童的自身发展并不构成明显阻碍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不管是在特教工作者还是孤独症儿家长的观念里,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尽量阻止孤独症儿刻板行为的发生。这自然就牵扯到了刻板行为的区别对待问题:对于那些明显阻碍孤独症儿童自身发展的问题性刻板行为,我们当然要进行专业性干预;而对于那些并不明显阻碍孤独症儿童自身发展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则没必要急于进行干预。原因很简单,就拿我们普通人来说,你我在明白了“家里被窃走十万元的巨额财产再怎么着急上火也没有用”的道理之后,是否就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而在心理情绪上不愠不火呢?所以,不管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再怎么密切,彼此也都不能够互相替代。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那种企图以图片提示卡之类的视觉提示方式来干预孤独症儿刻板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做法,实在是行不通也说不过去的。更何况,孤独症儿由于自身的种种限制而不能与外界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因此,他们也只能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一套固定动作或活动次序来寻求自我安慰与自我认可了。所以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讲,我们真的无权也不应该去粗暴地剥夺孤独症儿这为数不多的一个“心灵安抚术”。再者,从康复教育的技术角度来分析,因为孤独症儿在执行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套固定动作或环境次序(即刻板行为发生)的时候,他们的情绪状态及专注力、大小肌肉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等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这就为我们积极地引导其学习和掌握某项训练项目及知识技能提供了极佳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将孤独症儿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视为洪水猛兽,反而还应该尽力捕捉并利用好这个大好时机想方设法地对孤独症儿进行引导与训练。
总之,不管是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还是情绪行为问题,抑或是其刻板行为,我们都需要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多加引导、善于利用。这既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更是体现孤独症康教专业智慧的一个重要指标。
课后检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刻板行为或许会因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交际而必须要加以纠正、治疗;可是对于孤独症孩子们来说,这种他们因为熟悉而从中获得了亲切感与安全感的所谓“刻板行为”,则需要我们进行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益无害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比如到了一定时间就会主动去厕所、回教室、做餐前准备等,我们不但不能将之视为异端,反而还应该着力培养孤独症儿这方面的“良好刻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