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一、一般措施
1.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六淫外邪的侵害,预防感冒。
2.睡眠充足,避免劳欲过度;注意休息。
3.精神舒畅,树立信心,忌急躁大怒,避免长期的恶性情绪刺激。
4.保持口腔卫生,饭后应漱口或刷牙;注意眼睛卫生,减少摩擦。若口干明显,除经常饮水,保持口腔湿润之外,还可咀嚼口香糖,以刺激唾液分泌。
5.日常多饮水,少量频服,饮食宜清淡,稀稠结合食用,多喝汤类,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不宜食冷饮;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香燥、烧烤、炙炸之品及烟酒。
二、活动期治疗
SS活动期多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多为燥邪侵袭,或热毒、血瘀伤津所致。治疗以祛邪为主兼养阴。
1.燥邪犯肺
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肢体关节疼痛,常伴发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清热润燥,宣肺布津。
清澡救肺汤(《医门法律》)加减。生石膏30g,茯苓、麦冬各20g,黑芝麻15g,南沙参、北沙参、人参须、阿胶(烊化)、杏仁、枇杷叶各10g,甘草6g。若口干多饮者,加知母10g,天花粉20g;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20g,连翘15g;发热头痛者,加柴胡、葛根各10g;痰黏不爽者,加川贝母10g;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各10g。
本证可见于单纯的SS患者,病多发于春夏及秋初,多由外感燥邪或感受风热之邪化燥伤阴而致。肺燥明显,临床突出一个“干”字:干咳、口干、鼻干、咽干、皮毛干燥等。与素体阴虚或因热邪损耗肺阴,肺津不布,失其润燥而成的肺阴虚证有所不同,临床应注意鉴别。治疗用清代喻昌的清燥救肺汤,方中重用石膏以清热润燥,宣肺布津。
2.阴虚热毒
口干,双目赤涩热灼,咽干咽痛,肢体关节热痛,肌肤红斑,发颐或瘰疬,口苦,口臭,齿龈肿痛,鼻干鼻衄,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干红,苔少或黄燥,脉弦细数。
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化斑汤(《温病条辨》)加减。石膏、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各30g,知母、栀子、生地、赤芍各 15g,麦冬20g,生甘草、黄芩、玄参各10g,犀角(水牛角代)45g,白粳米9g。若发热甚者,加鲜芦根30g;低热缠绵者,加地骨皮、白薇、银柴胡各12g;咽部溢脓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桔梗12g;发颐者,加皂刺10g,蚤休30g;瘰疬者,加浙贝母、夏枯草、连翘各10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6g;牙龈肿痛者,加黄连10g。
本证为SS的急性期,多为阴虚燥热之体,感受温热燥毒之邪,重伤津液,清窍失濡所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肾之元阴不足,不能上乘,官窍失养,虚火蕴蒸,故口燥咽干咽痛;热毒搏结于脉络,瘀于肢体,则肢体关节热痛,迫血溢于肌肤,则见红斑;热毒蕴于体内,或情志郁结,郁热内生,火热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则为发颐或瘰疬;热毒壅滞气血,阻塞泪道,津不能上濡目窍,则目赤热灼;少阳热邪久郁,触犯胃气,而见胆胃蕴热,热迫胆气上溢,则口苦;胃经“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胃络于龈,胃火循经上扰,气血壅滞,故齿龈肿痛,胃中浊气上逆则口臭;热盛损伤鼻络,则见鼻衄;热盛灼津,肠道失润,尿源不充,则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本证热毒较盛,耗伤阴津,关节症状明显,治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方用《温病条辨》的化斑汤加减,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之功。可配合应用成药针剂清开灵注射液等,必要时加用西药,以控制病情。
3.阴虚血瘀
口干目涩,孔窍干燥,肢体关节枯削刺痛,五心烦热,肌肤甲错、瘀斑瘀点,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两目红赤或有异物感,面色晦暗,痛有定处,腰膝酸软,颧红盗汗,失眠多梦,发干齿枯脱块,大便干结,尿少黄,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点,苔光或薄黄燥,脉虚而涩,或沉、细涩。
养阴润燥,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熟地、石斛、当归、龟甲各15g,赤芍、白芍、川牛膝各10g,桃仁、红花各9g,玄参、鸡血藤各20g,麦冬、细生地各24g,天花粉、女贞子、穿山甲各12g。若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2g;血虚明显者,加阿胶10g,丹参12g;目涩而痛者,加枸杞子、菊花各12g;腮部肿胀疼痛者,加蒲公英30g,僵蚕10g;关节疼痛者,加秦艽10g,桑枝、络石藤各20g。
本证多由燥邪伤阴日久,煎熬津液,渐至气血亏少、干涸,津液枯竭,脉道枯涩,而致血瘀;阴液不足,清窍失于濡润,故口干目涩,两目红赤或有异物感,孔窍干燥;瘀血内阻,故见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瘀斑瘀点;病程日久,阴血耗伤,血瘀痹阻络脉,加之阴虚失濡,可见肢体关节枯削刺痛,痛有定处;阴虚内热则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失眠多梦;阴精不足,故见腰膝酸软,发干齿枯脱块;津液亏虚,则见大便干结,尿少黄。治以养阴润燥,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减,全方共收养阴润燥、活血化瘀之效。
4.痰浊内结
口眼微干不适,肢体关节疼痛、漫肿、顽麻,颈部自觉胀满,颈或颌下可见串珠状瘰疬,推之难移,常伴咳嗽,胸闷,痰多,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化痰软坚,养阴润燥。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加减。海藻、青皮、浙贝母、川芎各10g,昆布、陈皮、半夏、当归、连翘、独活、沙参、麦冬各12g,甘草6g。若胸闷不舒者,加郁金、瓜蒌15g;结块坚硬者,加三棱、莪术各9g,丹参30g,山慈菇10g。
本证多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病久痰浊内停,痰浊内结,津不上承,而见口眼干燥;痰浊阻滞经络,而致肢体关节疼痛、漫肿、顽麻,阻滞于颈部,而见腮部肿大。治疗非化痰通络、软坚散结不可。
5.气滞血瘀
口干舌燥,双目异物感,胁肋胀满,刺痛阵发,面色晦暗,皮肤可见紫色斑丘疹,按之不退色,关节疼痛麻木,腹部不适或可触及癥积包块,腹满而胀,时而作痛,痛有定处,舌淡红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行气活血,润燥通络。
生血润肤饮(《医学正传》)加减。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五味子、瓜蒌仁、元胡、香附各12g,黄芩、番红花、桃仁、升麻各10g。若肝脾肿大者,加丹参、茜草各15g;腮腺硬肿者,加夏枯草、山慈菇各12g;关节疼痛明显者,加威灵仙20g;肢体刺痛明显者,加苏木、刘寄奴各10g;关节痛甚,肌肤甲错粗糙、瘀斑者,加紫草12g,水蛭6g。
本证可单独存在,但往往与其他各证兼夹出现,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但同时应兼顾养血生津,才能血行瘀祛。燥瘀互结者宜活血化瘀、养血润燥,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减。
以上方药,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可连服2剂。
1.竹叶黄芩汤(《备急千金要方》)
石膏、竹叶、茯苓、麦冬、生地、忍冬藤各30g,薏米、丹参各20g,芍药、黄芩、清半夏、西洋参、大黄各9g,甘草、生姜各6g,香附12g。水煎服,日1剂。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配伍针对性较强的中药如乌梅、芦根、天花粉、玉竹等进行治疗,效果颇佳。而且,对于临床伴有口干口苦、眼干等症的风湿病而非SS,运用竹叶黄芩汤加减治疗,亦有佳效。原方治疗“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今用治疗SS疗效显著。
2.五花玉女煎
金银花、生石膏、麦冬各20g,野菊花15g,生地黄、知母各12g,天花粉、红花、凌霄花、牛膝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运用本方治疗原发性SS患者80例,总有效率为90.0%。
3.二青方
青风藤、沙参、麦冬、鸡血藤各30g,青蒿、赤芍、白芍、丹参、虎杖各15g,竹叶10g,红花5g。水煎服,每日1剂。应用本方治疗原发性SS患者3l例,总有效率为93.5%。
4.津原汤
滑石、薏苡仁、茯苓各30g,白豆蔻、藿香各12g,栀子、厚朴、姜半夏各10g,淡竹叶、炒杏仁、通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用本方治疗原发性SS患者74例,总有效率为97.3%。
5.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各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生扁豆、天花粉各4.5g。水5杯,煮取2杯,日再服。清养肺胃,生津润燥。适用于本病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者。
6.猪苓汤加减
茯苓、天花粉各30g,猪苓、天仙藤各20g,阿胶(烊化)、滑石、泽泻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周学文等运用本方治疗19例燥湿兼具,湿郁化燥,燥邪伤阴的患者,显效6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4.1%。本方能显著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使津液输布正常而燥证缓解。
7.玉女甘露汤
玉竹30g,淮山药、女贞子各20g,当归、白花蛇舌草各15g,生晒参5g(另煎)。水煎服,每日1剂。姜黎平应用本方治疗SS患者21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2%。
8.助阳和血汤
黄芪、当归、甘草、防风、柴胡各3g,白芷2g,蔓荆子2g,升麻0.5g。用于眼疲劳,发涩干燥不适者。
1.雷公藤多苷片
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可使唾液、泪液分泌增加,关节症状减轻,恢复免疫功能异常。每次10~20mg,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本药有一定毒性,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2.白芍总苷胶囊
具有抗炎、止痛、抗应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免疫指标。每次0.3~0.6g,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主要不良反应为大便性状改变。
3.血府逐瘀丸
由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枳壳(麸炒)、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等组成。活血逐瘀,行气止痛。用于本病瘀血明显者。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增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口服,蜜丸1次1~2丸,胶囊1次6粒,1日2次,空腹用红糖水送服;口服液每次20ml,1日3次。忌食辛冷,孕妇忌服。
4.香丹注射液
主要成分丹参、降香。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疗程10~15天。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用于SS阴虚血瘀者。本药具有调节免疫、激活SOD活性、降低血黏度的作用。
5.清开灵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牛黄、郁金、黄连、黄芩、山栀、朱砂等。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4天为1个疗程。可增加唾液、泪液分泌,改善红细胞沉降率,对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有积极作用,对SS的高球蛋白血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山药汁
生山药30g,研细末,每早空腹开水送下,晚上临睡前取蜂蜜60ml,开水冲送。
2.五汁饮
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藕汁(或甘蔗汁)、麦冬汁各适量。和匀,代茶频饮。用于肺胃津伤,口干舌燥者。
3.莲子心
开水沏,浓淡适宜,每日2~3次。可预防口干舌燥。
4.三紫汤
紫草、紫竹根、紫丹参。煎水口服,每日2次。
1.毫针
主穴:太溪、三阴交、关元;配穴:肾俞、命门。加减:眼目干涩者,加睛明、攒竹、丝竹空、太冲;目干涩伴视力下降者,加四白、鱼腰、合谷;口干津少者,加地仓、足三里;口干唇燥者,加血海、阴陵泉;口眼干燥属阴虚热毒者,加曲泽、太冲、血海;腮腺肿大者,加太冲、阳陵泉;阴道干涩者,加气海,曲骨;发热者,加肺俞、大椎、合谷等;发热较甚者,加曲池、行间;纳差者,加中脘、脾俞、胃俞等穴。每次选穴8~10个,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2.耳针
主穴:肾、皮质下、内分泌、神门。加减:口干者,加口;眼干涩者,加眼;腮肿者,加腮、脾;关节痛者,加肝及相应部位;外阴干涩者,加卵巢。针刺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
羌活、独活、两面针、桑寄生各15g,生川乌、草乌各12g,白茄根、榕树须各20g,络石藤、铁树根各10g,松节30g,归尾20g。上药煎汤后浓缩成250~300ml药水,另加米黄酒 500g,倒入木桶(盛水约25 000ml),浸泡20~30分钟(水温夏天在35℃左右,冬天40~45℃),每周3次。熏洗后即用干软毛巾擦干身体,避风寒湿。活血通络,对全身关节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本病关节疼痛较明显者。
三、缓解期治疗
SS缓解期多以虚证为主,多为阴虚而致津液亏少所致。治疗应遵循“燥者濡之”“燥者润之”的原则,扶正养阴,调理脏腑气血阴阳,通达气机。法当滋阴润燥,益气养血、补气生津、益气养血等;同为阴虚津亏,因燥邪所伤脏腑不同,治疗也不同。滋阴润燥应以甘寒凉润为主,慎用苦寒,也不宜过用滋腻之品。
1.肺阴亏虚
口干鼻燥,肢体关节枯削疼痛,咳嗽少痰,盗汗,咽喉燥痛,声音嘶哑失声,双目干涩,皮肤干燥,心烦、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或细数。
滋阴润肺,清热生津。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合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加减。百合、沙参各18g,麦冬、熟地、生地、阿胶、当归身、茯苓各12g,天花粉、白芍、桔梗、青果、贝母各9g,瓜蒌、橘红各6g。若咽干咽痛者,加玄参12g,木蝴蝶9g;干咳无痰者,加炙杷叶、百部各12g。
本证多由素体阴虚或因热邪损耗肺阴,肺津不布,失其润燥,或燥邪侵袭,耗伤肺阴所致。肺主皮毛,通调水道,上滋咽喉,肺阴亏虚,鼻窍、声道等上焦失其滋润,故见口鼻干燥、咽喉燥痛,声音嘶哑失声,咳嗽少痰;津亏失濡,故见双目干涩,皮肤干燥,大便秘结;阴精不足,筋骨失养,故见肢体关节枯削疼痛;阴虚内热故见心烦,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失眠多梦。治疗以养肺阴、生津液为主,方用百合固金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同时可配合使用成药生脉饮。
2.心阴亏虚
口眼干燥,唇舌燥裂,心悸、怔忡,肢体关节枯削疼痛,胸闷胸痛,心烦躁扰不宁,惊惕多梦,或忐忑不安,低热,小便短少,唇色发绀,舌红少津,或无苔,或舌光剥,脉细涩,或结代。
滋阴润燥,补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加减。人参、茯苓、玄参、丹参、远志各15g,当归、麦门冬各20g,天门冬、柏子仁、炒酸枣仁各25g,生地黄30g,桔梗9g,五味子5g,朱砂0.3g。若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藤30g;烦躁不安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g;小便涩痛不利者,加竹叶、莲子心、车前子各10g;胸闷胸痛者,加瓜蒌、枳壳各12g;夜寐汗出者,加浮小麦30g;舌红燥裂者,加生地、玉竹各20g。
本证多由燥邪伤阴,或五志化火,灼伤心阴所致;心经“上夹咽,系目系”,舌为心之苗,心阴亏虚,津不上承,则唇舌燥裂;津液不濡七窍,则口眼干燥,唇色发绀;心阴亏少,心失所养,心动失常,则见心悸、怔忡,忐忑不安;阴液不足,筋骨肌肉失养,故见肢体关节枯削疼痛;心阴亏虚,脉道枯涩,心血运行不畅,故胸闷胸痛;元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神无所寄,心火内动,扰动心神,则心烦躁扰不宁,惊惕多梦;阴虚则见低热,热移小肠则小便短少。治疗滋养心血,润燥生津为主,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使诸药滋而不腻,补不留瘀。
3.胃阴亏虚
眼干口燥,肢体关节枯削疼痛,时时饮水,胃脘隐痛,少泪少唾,进干食需水送服,齿浮齿衄,纳呆食少,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薄净,或花剥苔,或镜面舌,脉细,或细数。
益胃生津,养阴润燥。
益胃汤(《温病条辨》)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各15g,石斛20g,生地30g,白芍12g,知母、甘草、玄参各10g。若纳呆食少者,加焦三仙各12g,砂仁9g;舌暗者,加丹参20g;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各12g。
本证多由各种因素致胃津耗伤所致。脾胃是水液代谢、津液生成、输布的主要脏腑。胃阴亏虚,津液干涸,燥由内生,且脾开窍于口,津亏液少,不能上乘,故见眼干口燥,少泪少唾,进干食需水送服,齿浮齿衄,时时饮水;胃阴亏虚,脾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肢体关节失养,且阴亏脉道滞涩,经脉痹阻,故见肢体关节枯削疼痛;脾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纳运不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干呕呃逆,纳呆食少,胃脘隐痛。治疗则养胃阴、生津液为主,方用益胃汤合玉女煎加减。
4.肝肾阴虚
口眼干燥,龋齿肿痛,心烦,夜寐欠安,午后潮热,腰膝酸软,纳可,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养肝肾,养阴生津。
增液汤(《温病条辨》)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生地黄、玄参、生首乌、鸡血藤、芦根、地骨皮各30g,生石膏、知母、青蒿、百合各15g,麦冬、川牛膝各12g,陈皮、佛手、生甘草各6g。若阴虚火旺者,加牡丹皮20g,白薇15g;大便干结者,加桃仁9g,玉竹15g,火麻仁20g。
本证为SS的常见证型,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热邪久羁,灼烁真阴,或久病伤阴而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指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虚邪之至,害必归阴。”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体阴而用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肝阴亏虚,阴液不足,则口干目涩,胸胁隐痛;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则见肢体关节枯削疼痛,爪甲枯槁,筋脉挛急;肝血亏虚,肾髓失充,则见头晕目眩耳鸣;肝肾阴虚,相火妄动,则见五心烦热,骨蒸盗汗;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则腰膝酸软;肾水亏虚,不足以上济于心,则夜寐不宁;肾开窍于前阴,阴液不足则阴道黏膜干涩,冲任失充则女子月经量少;虚火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见遗精。当滋阴养液为主,方用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
5.气虚津亏
孔窍干燥,神疲乏力,肢体关节酸痛,七窍干涩,倦怠嗜卧,腹胀,食少纳呆,心悸气短,汗出,大便不畅或无力;舌质淡红或淡白,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补气生津,增液润燥。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玄参30g,麦冬、细生地各24g,黄芪、人参(或党参)、炙甘草各15g,柴胡12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升麻各6g。若心中惊悸不安者,加生龙齿15g,琥珀粉6g;气短汗出者,加五味子5g,浮小麦30g;腰膝酸软者,加炒杜仲、川牛膝各12g。
本证多由久病气虚,或思虑过多,伤及心脾,或情志不舒或温热过耗,耗气伤津所致。气能生津,可化血及津液,气虚则津血亏损,诸窍失养,故见七窍干涩等诸孔窍干燥;脾主四肢肌肉,运化水谷津液,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则水谷精微不能运达周身,则见肢体关节酸痛,神疲乏力,倦怠嗜卧;气虚则血生乏源,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见心悸气短;脾气虚,运化无力,则腹胀,食少纳呆。气虚推动无力,且气虚无以生津,故见大便不畅或无力。治疗则补气生津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增液汤加减。若见气阴两虚者,宜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方宜用生脉散(《医学启源》)合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加减;若血虚生燥者,宜养血润燥、生津通络,方用二至丸(《医方集解》)合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减。
6.血虚生燥
口眼干燥,头晕目涩,肢体关节酸痛,面色无华,唇淡舌干,皮肤干燥,经血稀少,心烦不寐,舌淡苔薄,脉细数。
养血润燥,增液通络。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味。熟地黄、枸杞子、阿胶、莲子各15g,白芍、百合、黄芪各20g,当归、川芎、炒枣仁各10g,甘草5g。若眼干涩,视物模糊者,加石斛15g,口燥咽干甚者,加芦根、乌梅各9g;兼有气虚者,加西洋参10g。
本证见于SS晚期,阴血耗伤,不能濡养筋脉诸窍,故见孔窍干燥,肢体酸痛,此时补血不忘补气,气血双补,才能生气补血、源源不断。
以上方药,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可连服2剂。
1.玉液汤
由黄芪、山药、玄参各30g,知母、麦冬、生地黄各15g,五味子、天花粉、乌梅各10g,鸡内金、葛根各16g等组成。益气生津,润燥止渴。用于口眼干燥症属气阴两虚者。水煎服,1日服2次。
2.养脾润胃汤(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
由沙参、麦冬各12g,炒扁豆、山药、生地各30g,炒杏仁、玫瑰花各9g,火麻仁、白芍药各12g,生谷芽、生麦芽各18g,甘草6g等组成。养脾益胃,生津润燥。适用于本病症见饥不欲食,或食入则痞胀,胃脘嘈杂或隐隐作痛;或呃逆干呕,口燥咽干,心中烦乱,或大便燥结,形体消瘦,甚者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舌质暗红或舌质剥裂,苔薄而黄、干而乏津,或无苔,脉细数或细涩者。若胃热燥盛者,加生石膏20g,中脘痞满者,加丹参15g;两胁疼痛者,加醋元胡、醋香附、赤白芍各15g;心烦失眠者,加百合12g,夜交藤20g;便干难下者,加炒枳实9g,生首乌10g;恶心欲吐者,加竹茹、枇杷叶各9g,旋覆花12g;心悸短气者,加太子参、莲子肉各15g;烦渴甚者,加乌梅9g,石斛、玉竹12g;急躁易怒者,加川楝子、醋元胡各15g;肌肉酸痛者,加地龙、丹参、鸡血藤各20g。水煎服,日1剂。
3.加味引火汤
由熟地黄30~120g,巴戟天9~30g,麦冬12~20g,茯苓6~9g,石斛15~30g,沙参15~30g,五味子6~9g等组成。补肾滋阴润燥,清降虚火。用于肝肾阴虚型,运用本方时熟地黄用量须大,可由30g逐渐加至120g以滋肾水补真阴,量少不足取效。
4.健脾益气通阳汤
由生黄芪30~50g,玄参、白芍各20g,云茯苓15g,川桂枝、白术、炒山药、甘草、当归、柴胡、陈皮、炒山甲各10g,黑附片、炒白芥子各6g等组成。健脾和胃,益气通阳。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气虚津亏证SS继发于RA者,总有效率为88.46%。水煎服,每日1剂。
5.养阴清肺汤
由生地、玄参各30g,麦冬25g,白芍20g,牡丹皮12g,甘草、薄荷各10g等组成。合并肺热咳嗽者加川贝母15g,金银花30g,连翘、黄芪各20g以滋阴降火。用本方治疗SS患者20例,基本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
6.益气生津汤
由炙黄芪50g,麦冬30g,熟地黄25g,女贞子24g,党参、北沙参、当归、白芍、生地黄、玄参各15g,川石斛、炒白术各12g等组成。益气生津,养阴润燥。用于气虚津亏者。水煎服,每日1剂。用本方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12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
1.杞菊地黄丸
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组成。适用于本病肝肾阴虚者。口服,大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8丸,每日3次。
2.琼玉膏(《洪氏集验方》)
人参750g,生地黄8000g,茯苓1500g,白蜜5000g。先以生地捣汁,同蜜熬沸,入人参、茯苓末和匀成膏。每日2~3次,每次10~15ml,开水溶后送下。用于口燥眼干,皮肤干燥者。
3.桑麻丸(《医级》)
桑叶、黑芝麻(炒)。水丸、小蜜丸,每250粒重30g。滋养肝肾,祛风明目。用于本病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迎风流泪;或肝经虚热,精伤血燥,久咳,便秘,皮肤粗糙。口服,每次6~9g,每日2~3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临床应用桑麻丸加减治疗眼干燥症,疗效较好。脾虚湿盛,大便溏稀者不宜用。
4.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等组成。补脾胃,益肺气,利湿止泻。用于本病气虚津亏者。散剂,每袋重10g。口服,每次3~9g,每日2~3次。
5.生脉注射液
主要成分红参、麦冬、五味子。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SS气阴两虚者。
1.芦根煎剂
鲜芦根30g,生甘草6g。加水适量,煎汤代茶,时时饮之。生津润燥。用于气阴两虚者。
2.玉米粥
玉竹20g,粳米60g。将玉竹洗净煎汤去渣,与粳米共煮粥,放入冰糖适量,稍煮即可,每日2次,早晚服用。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口干咽燥,烦渴少痰。
3.仙人粥
制首乌30~60g,粳米60g,红枣5枚,红糖适量。先将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煮粥,放入适量红糖或冰糖调味,每日2次,早晚服用。滋阴补肾,益精血,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眼干,腰膝酸软,心悸便干。
4.润燥饮
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山药、黑芝麻、肉苁蓉等量,水煎去渣,加牛乳适量口服,用于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秘结者。
5.藏青果
冷开水洗净,含在口中,每日3~5次,每次1~2枚,能增加津液,有利于口燥症状的改善。
1.毫针
主穴:太溪、三阴交、关元;配穴:肾俞、命门。加减:口眼干燥属肝肾阴虚加肝俞、百会、内关、阴陵泉;属燥伤心脉证加通里、阴郄、神门、后溪、内关、心俞;属燥伤脾(胃)阴证加中脘、足三里、阴陵泉、血海、内关;属燥伤肺气证加尺泽、孔最、内关、肺俞。每次选穴8~10个,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2.外治法
眼干较著,用人工泪液滴眼;对眼干无泪的患者,行泪点封闭术,对眼部症状有一定改善;眼炎可用复方黄芩眼药水点眼。皮肤干燥者外用润肤药水。
四、西药常规治疗
西医目前对SS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病治疗包括3个层次:①涎液和泪液的替代治疗以改善症状;②增强SS外分泌腺的残余功能,刺激涎液和泪液分泌;③系统用药改变SS的免疫病理过程,最终保护患者的外分泌腺体和脏器功能。
1.对症治疗
(1)口干燥症:
减轻口干较为困难,人工涎液的效果很不理想,实用的措施是保持口腔清洁,勤漱口,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的可能,并且停止吸烟、饮酒及避免服用引起口干的药物如阿托品等。另外患者还可以使用含氟的漱口液漱口,以减少龋齿的发生。
(2)干燥性角结膜炎: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使用人工泪液滴眼可以减轻眼干症状,预防角膜损伤,减少眼部并发症。在夜间可以使用含甲基纤维素的润滑眼膏,以保护角膜、结膜,如1%的甲基纤维素滴眼,每2~3小时1次。
(3)肾小管酸中毒合并低钾血症:
钾盐的替代疗法用于肾小管酸中毒合并有低钾血症者,有低血钾性瘫痪者宜静脉补钾,缓解期可口服枸橼酸钾或缓释钾片,大部分患者需终身服用。多数患者低血钾纠正后尚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4)肌肉、关节痛:
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没必要常规使用改善疾病的抗风湿药物(侵蚀性关节病变罕见),但羟氯喹6~7mg/(kg·d),每天最大剂量400mg,可用于缓解疲劳、关节痛和肌痛等症状,在少见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短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关节剧痛等症状。
2.改善外分泌腺体功能的治疗
当使用涎液或泪液替代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使用毒蕈碱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刺激外分泌腺分泌。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毛果芸香碱等,毛果芸香碱是乙酰胆碱类似物,可刺激胆碱能受体,对M3受体作用较强,每次5mg,每日3次(每日剂量10~20mg)可以增加涎液流率。
3.系统性损害的治疗
系统损害者应根据受损器官及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对于有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应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剂。出现恶性淋巴瘤者宜积极、及时地进行联合化疗。
(1)糖皮质激素:
对合并有神经系统、肾小球肾炎、肺间质性病变、肝脏损害、血细胞减少尤其是血小板减低、肌炎等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剂量应根据病情轻重决定。剂量与其他结缔组织病治疗用法相同。肾小管酸中毒的患者主要是替代疗法,但如果是新发病例,或者是肾脏病理显示为肾小管及其周围以炎性病变为主的,也可以考虑激素或加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泼尼松剂量为0.5~1mg/(kg·d)。
(2)羟氯喹:
200~400mg/d,可以降低SS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可能会改善涎腺功能。出现关节肌肉疼痛、乏力以及低热等全身症状时,羟氯喹是一个合理的治疗选择。
(3)其他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
对于合并有重要脏器损害者,宜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每周0.2~0.3mg/kg,硫唑嘌呤1~2mg/(kg·d),环孢素2.5~5mg/(kg·d),环磷酰胺1~2mg/(kg·d)或4周0.5~1g/m2,其中环磷酰胺最常用。对于出现神经系统受累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出现由SS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应该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同时应用环磷酰胺。对于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应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
4.生物制剂
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异常激活是S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使用抗CD20和抗CD22抗体进行B细胞清除治疗可以改善SS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