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者关系
卫生宣传是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侧重于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态度,不注重反馈信息和效果,难以达到行为改变的理想目的,是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换言之,健康促进是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
表1-1 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者区别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93年估计约有7亿多人生活在缺碘病区。由于碘缺乏病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严重地危害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碘缺乏病从一个单一的疾病上升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此,单纯从病因预防、人群健康教育和临床治疗,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必须采用政策和法规手段,实施健康促进。食盐加碘是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最有效的措施,而要取得成效,需要盐业部门生产合格的碘盐,交通部门运输碘盐,商业部门销售碘盐,卫生部门检测碘盐和教育公众使用碘盐,公安部门配合打击私运私卖非加碘盐,还需要大众传媒和教育部门配合。其中的重要工作就是促进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这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牵涉面很广的健康项目。因此,只有依靠健康促进的策略才能实现项目目标。从1995年开始,我国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碘。随着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全面实施,居民碘盐食用率持续提高,碘营养水平明显改善。2000年10月,原卫生部宣布中国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2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也处于基本适宜的状态,而且更趋合理。
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的工作和项目需要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并来做,才能实现目标。如上述碘缺乏病防治项目中,要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共同为实现项目目标发挥作用,承担责任,解决碘盐的制造、运输、销售和消除私盐(非碘盐)等问题,就必须运用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措施;而要使项目能被居民接受,并产生健康效果,就需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碘盐的认识,养成使用碘盐的习惯并帮助居民掌握正确使用碘盐的方法;而通过卫生宣传工作在项目实施地区向居民传播该项目启动的信息,宣传项目的目标和意义,则是卫生宣传的工作范畴。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传三项工作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又各有自己的工作目标,互相不能等同,也不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