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布氏杆菌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布氏杆菌病(clinical practi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国内多见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西北等牧区。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其次是猪和牛。牧民接羔是主要传播途径,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熟的病畜肉类亦可染病。人群对布氏杆菌普遍易感。布氏杆菌进入人体后易形成多发感染灶,感染灶中的病原菌可多次进入血流导致复发,而至波浪热。布氏杆菌主要寄生在单核细胞内,发病机制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临床表现】
1.症状
潜伏期5~30天,一般2~3周。急性期:逐渐起病,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头痛、肌肉关节痛、嗜睡、发热表现。羊型感染体温在39°~40°左右,牛型感染多无热或低热。年长儿多为弛张热,常在下午出现39°~40°体温,持续7~8小时后于次晨降至正常,如此周而复始持续2~3周。幼儿持续低热多见。波浪热为本病典型体温曲线,但少见。小儿常有腹痛、腹泻表现。慢性期:低热或无热,症状多样,可有肌肉酸痛,关节炎,关节周围炎。年长儿可出现神经官能症。小儿布氏杆菌病病程一般2~3个月,最短2~3周,长者可达3~4年。
2.体格检查
急性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偶可见黄疸,大关节痛、关节炎常见,年长儿可见睾丸炎,少数可发生脑膜炎。病程长者易发生营养不良,并影响发育。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或稍低,淋巴为主,有时可见异性淋巴细胞,严重病例有贫血。
2.细菌培养
血、骨髓、脑脊液、脓性分泌物、尿液可分离出病原体。
3.血清抗体检测
目前主要有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者有助于本病诊断。
4.皮肤过敏实验
48小时内硬结2~6cm者为阳性,提示有本病感染或已患本病,病程<6个月者阳性率低。
【诊断】
根据有无食入布氏杆菌污染的奶及奶制品及未彻底煮熟的肉类、病畜接触史,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淋巴结肿大,获得病原学依据(培养、血清学检测)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布氏杆菌病需和淋巴结结核、肺结核、伤寒及沙门菌病、风湿热及类风湿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虫病、霍奇金病、兔热病、疟疾等有某些共同的症状,鉴别要点是流行病史、各种疾病的特殊实验室诊断。
【治疗原则】
急性期:①复方磺胺甲 唑50mg/(kg·d)分2次口服,加用链霉素25mg(/kg· d)分2次肌内注射,4~6周为一疗程;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福平10~15mg/(kg·d)分3次口服,加多西环素首剂4mg/kg 顿服,以后2mg/kg,顿服,6周为一疗程。慢性期:抗菌药物仍有效,但疗程延长至6周以上。

(李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