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疾病社区临床路径(基层卫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心房颤动

一、社区临床路径管理适用对象
辖区内18岁及以上成年人,第一诊断为心房颤动。
二、进入社区临床路径标准
(一)纳入标准
1.18岁及以上成年人,第一诊断为心房颤动。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二)排除标准
1.首诊心房颤动(应需要评估或转复)。
2.继发性心房颤动。
3.心房颤动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三、定义及诊断依据
(一)定义
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房室传导存在时)。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自觉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晕倒;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呼吸困难。心室率不快时,患者无症状。
(2)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收缩力,左心房尤其左心耳部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脑梗死(脑卒中)、肢体动脉梗死等。
2.体征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绌。
3.辅助检查
(1)心电图:
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min;②心室率极不规则,未治疗者通常在100~160次/min;③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2)动态心电图(Holter):
对于心房颤动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Holter等检查。
(3)超声心动图:
在初步评估中,患者应接受心脏超声检査,评价左房和左室内径及室壁厚度,并除外瓣膜病、心肌病和心包疾病。经食管超声检查可发现左房内的血栓。
四、社区临床路径方案选择
(一)社区筛查
1.机会性筛查常规体检、门诊接诊、健康知识讲座时对症状、体征疑似者进行心电图筛查。
2.重点人群筛查对有心血管疾病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定期进行心电图筛查。
(二)临床治疗
应寻找心房颤动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做出相应处理。治疗原则: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1.一般治疗
(1)患者教育:
教育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自数脉搏并判断是否规则,并坚持记录脉搏次数;指导患者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由于长期使用华法林,其药代动力学受多种食物、药物、酒精等的影响,应注意加强药物指导及相关知识宣教。
(2)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服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
2.药物治疗
(1)转复窦性心律药物:
常用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等,通常用于房颤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2)控制心室率药物:
包括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或地高辛,但应注意这些药物的禁忌证。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目标心室率<110次/min,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视具体情况决定目标心率。
(3)抗凝治疗:
瓣膜病心房颤动者抗栓治疗应选用华法林。具有抗凝适应证的非瓣膜病房颤者,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均可选用,优先推荐NOACs。
1)华法林初始剂量为1~3mg,可在2~4周达到目标范围。INR目标值为2.0~3.0。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复律前无需抗凝治疗。否则应在复律前接受3周华法林治疗或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除外心房血栓后复律,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治疗4周。
2)非瓣膜病者需使用CHA2DS2-VASc评分(表2-8)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常用NOACs包括:达比加群酯每次150mg,每日2次或每次110mg,每日2次;利伐沙班每次20mg,每日1次;阿哌沙班每次5mg,每日2次;艾多沙班每次60mg,每日1次。
表2-8 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ESC 2010)
续表
注:评分≥2分,高危,推荐口服抗凝治疗;评分=1分,中危,可口服抗凝治疗,或使用阿司匹林;评分=0分,低危,不需要抗栓治疗或使用阿司匹林
3.非药物治疗
(1)电复律:
适用于紧急情况的心房颤动(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能根治时会复发。
(2)导管消融治疗:
适用于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创伤小。
(3)外科迷宫手术: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三)随访监测
1.健康档案的建立
(1)主观资料采集:有无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头痛、跌倒;皮肤黏膜出血、黑便;视物模糊、肢体活动不利、意识障碍等,自我监测静息及活动后心率次数、心律是否规则等。上述症状发生的诱因、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及诊疗经过。有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2)客观资料采集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脉搏与心率、血压,双肺呼吸音,心界、心律、第一心音及心脏杂音,腹部与神经系统检查等。
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可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
(3)健康问题评估:①心室率是否达标,目标静息时60~80次/min,日常活动时90~100次/min或中度活动后90~115次/min;②生活方式有无改善,烟酒及含咖啡因类物质的摄入;③有无相关并发症(如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等),诊疗经过及目前状况;④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血脂、血糖异常,相应干预措施及疗效。
(4)制定随访计划:包括危险因素干预计划;治疗计划;检查计划、随访计划等。
2.定期随访建议心房颤动患者每1~3个月随访1次,主要监测病情变化和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与服药依从性、实验室检查、血栓和栓塞并发症、合并用药情况,并评估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1)监测病情变化和疗效:教育患者自我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也可定期复查心电图及Holter,有心悸症状时需及时行心电图等。
(2)药物不良反应与服药依从性:所有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都应警惕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使用HAS-BLED评分(表2-9)评估口服抗凝出血风险。密切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牙龈出血及皮肤瘀斑、瘀点等表现。指导患者规律服药,减少漏服或错服等。
表2-9 口服抗凝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ESC 2010)
注:总分为9分。评分=0分,出血风险低危;评分=1分,出血风险中危;评分≥2分,出血风险高危。评分≥3分提示出血风险高危,需谨慎,推荐给予口服抗栓药物(VK拮抗剂或阿司匹林)并密切随访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华法林开始治疗时每周监测INR 1~2次,抗凝强度稳定后(连续3次INR均在治疗目标内),每月复查1~2次,病情稳定者可每隔1~2个月复查1次。
(4)血栓和栓塞并发症:评估患者有无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或言语不清、偏盲等表现,要警惕脑梗死。有无肢体疼痛、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要筛查肢体动脉栓塞。
(5)合并用药情况:心房颤动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等。药物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作用,需监测目前用药情况。
(6)评估脑卒中风险:应用心房颤动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估脑卒中风险,每年应至少评估1次。消融术后者需术后3个月时评估脑卒中风险。
五、变异情况及转诊指征
(一)转诊指征
1.随访过程中出现心房颤动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发生急性栓塞并发症,如脑梗死。
3.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
4.INR难以达标或波动较大。
5.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6.存在转复适应证。
7.心室率控制不满意。
8.新发心房附壁血栓。
9.心房颤动卒中风险或口服抗凝出血风险增加。
(二)变异情况及转诊前处理
急性脑梗死:
起病急骤,数秒至数分钟病情达到高峰,常见的症状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根据病史及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可初步判断。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同时联系120紧急转诊。
(王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