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鼻部常见症状与体征
鼻部的常见症状与体征主要有:鼻塞、鼻涕、鼻痒、鼻痛、头痛、鼻衄及嗅觉障碍、鼻甲改变等。
主要辨鼻塞的部位、性质、时间等。就部位而言,可分为单侧性、双侧性。就性质而言,可分为阵发性、间歇性、持续性和进行性;就时间而言,有新病、久病之分。一般来说,新病鼻塞多属实证,久病鼻塞多属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证。
(1)新病鼻塞:伴喷嚏,流清涕,鼻窍黏膜肿胀淡红,多属风寒侵袭证。鼻涕黄黏量少,鼻黏膜潮红肿胀,多属风热侵袭证。鼻涕黄黏量多,头痛,并见发热,口渴,便秘等,多为肺胃热盛证。涕黄绿黏稠,鼻黏膜红肿,多为肝胆湿热证。
(2)久病鼻塞:鼻塞时轻时重,鼻涕清或黏白,鼻黏膜色淡,多为气虚邪滞证。鼻甲肿大黯红,表面凸凹不平,收缩反应不良,为气滞血瘀证。鼻黏膜干燥萎缩,或有黄绿色痂皮,若鼻黏膜色红,多为肺肾阴虚证;若鼻黏膜色淡,多为脾气虚弱证。阵发性鼻塞反复发作,伴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涕,鼻黏膜肿胀色淡或苍白,多为肺、脾、肾阳气亏虚证。鼻塞日久,持续不通,或进行性加重,鼻中道有半透明之赘生物者,多为湿热痰浊凝聚证。若鼻塞持续,鼻涕脓稠而腥臭,或鼻涕带血,鼻腔有赘生物者,多为血瘀痰凝之恶候。
(3)小儿单侧鼻塞,流污秽脓血涕,多为鼻腔异物染毒而致。
鼻涕属湿浊之邪,量多者邪盛。鼻涕的性质有水样、黏液性、黏脓性、脓性、干酪性,有时带血。辨鼻涕应注意鼻涕质之清浊,量之多少,色之黄白,有无恶臭气味,并结合其全身表现辨别其寒热虚实。一般来说,质清偏于寒,质浊多为湿;色黄属实热,色白为虚寒。
伴鼻痒、喷嚏频作,若新病兼畏寒发热、周身不适等表证者,多属风寒侵袭证;若反复发作,无表证,发作过后如常人者,多属阳气亏虚证。
量少,伴鼻塞,病程较长,早晚或遇寒则症状加重,多属气虚邪滞证;量多,鼻甲肿胀色淡,多属肺气虚寒或脾气虚弱。
量多,中鼻道或嗅裂积脓涕,新病多属肺胃热盛证或肝胆湿热证;久病多属脏腑郁热证。
干结成痂,鼻内干燥,鼻甲萎缩,多为肺脾气阴两虚证;若有臭气,多见于湿热熏蒸鼻窍证。
小儿一侧鼻孔流脓涕带血,或有臭味,多为鼻腔异物染毒;成人鼻涕脓稠腥臭带血,鼻腔有赘生物者,多为血瘀痰凝之恶候。
兼见喷嚏,或有鼻塞、流清涕,伴寒热,头痛,周身不适者,为风邪侵袭证。若鼻前孔或附近皮肤红肿灼痒,糜烂,流黄水,结痂者,为风热湿邪犯鼻证。
若喷嚏频作,清涕如注,遇寒冷易发,鼻黏膜色淡或苍白肿胀者,多为肺脾肾阳气亏虚证;鼻黏膜红肿者,多为肺经郁热证。若鼻前孔或附近皮肤皲裂、增厚、结痂、干燥脱屑经久不愈者,多为血虚生风证。
外鼻部红肿热痛初起,或鼻前孔处瘙痒,多为风热湿邪犯鼻证。若鼻部疼痛较甚,或呈跳痛,局部焮热肿胀,甚则波及同侧鼻旁、眼睑者,多为热毒攻鼻证。
鼻尖、鼻翼或鼻前庭部位皮肤局限性红肿突起,疼痛较剧,多为火毒上炎证。外伤鼻部肿胀,皮下青紫,为气血瘀滞证。
鼻前庭及上唇部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局部糜烂,脂水浸淫,多为脾胃湿热证。
鼻内灼热干燥疼痛,或窍内有大量干痂,鼻黏膜干红少津、萎缩者,多为阴虚肺燥或虚火灼鼻证。
鼻病常可引起头痛,辨证时应结合头痛的发病缓急、病程长短、头痛的部位、性质、时间规律性、程度和伴随的症状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
(1)新病头痛,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周身不适者,多为风邪侵袭证。
(2)新病头痛,痛在头额、鼻梁、颧部疼痛,或头深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伴鼻塞、涕黄浊量多,鼻甲红肿者,多为肺、胆、脾经热盛证。
(3)头痛病久,遇寒而重,伴头昏头重,鼻塞,涕黏白,鼻黏膜色淡者,多为肺脾气虚证。
(4)鼻病日久,头痛绵绵或空痛,遇劳而甚,多为气血不足证。
(5)头额昏闷胀痛,鼻塞,鼻涕脓稠量多,胸脘痞闷,腹胀纳呆,鼻甲肿大,鼻道积脓者,多为脾胃湿热证。
(6)头顶部,额部空痛,头昏,伴鼻内干燥,鼻腔宽大,多为阴虚燥热证。
(7)头痛,伴鼻前庭及鼻尖局部红肿疼痛,多为火毒上攻证;若引发颜面红肿疼痛,高热头痛等,为火毒势猛,疔疮走黄之证。
鼻衄,即鼻出血,亦可表现为涕中带血,或回吸鼻涕带血,是多种鼻病以及邻近部位和全身某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鼻衄色泽有鲜红、深红、色淡之分。一般来说,色泽鲜红,深红多属热证、实证,色淡多属虚证、寒证。辨证时不仅要注意血色、还要注意出血量、出血时间、出血部位与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助于辨别鼻衄的病势及寒热虚实。
(1)血色鲜红,若量少、点滴而出,伴头痛,发热恶寒,多为风热犯鼻;若量少常发,鼻息气热,鼻窍干燥少津,多为郁热熏鼻或阴虚肺燥;若量多不止,伴高热口渴,口臭,大便燥结,多为胃火炽盛;伴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多为肝火犯鼻证。
(2)血色淡红,鼻衄量少,渗渗而出,反复发作,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多为气不摄血;衄血色红而量不多,时发时止,多见于虚火灼鼻之证。
(3)入夜衄血,渗渗而出,多为阴虚,或气阴两亏。
(4)鼻衄见于鼻中隔前端易出血区,可因挖鼻、外感、易出血区黏膜溃疡或干燥,多为实证、热证。
(5)鼻衄从后鼻孔自口腔吐出,年长者,多为肝胆火盛或阴虚阳亢之候;年少者要警惕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6)若妇人每于经行前后,或行经期中鼻衄者,多为倒经,为肝郁血热或虚火上炎。
(7)回吸性涕中带血者,可见于颃颡岩早期(图2-6)。
(1)嗅觉障碍初起,鼻塞涕多,鼻甲肿大,鼻黏膜红赤者,多为风热侵袭证;鼻黏膜淡白者多为风寒侵袭证。
(2)嗅觉障碍反复发作,鼻塞脓涕量多,头痛,口苦咽干者,多为胆经郁热证。
(3)嗅觉迟钝,伴清涕如水,喷嚏频频,稍遇风寒则加重,鼻黏膜淡白肿胀,多属肺、脾、肾阳气不足证。
(4)嗅觉减退或消失,无流涕,鼻塞等症,则多属心脾两虚证。
(5)嗅觉障碍持续,鼻内干燥,鼻涕脓稠,胶结成块,不易擤出,鼻黏膜干枯、鼻甲萎缩,鼻腔宽大者,多为肺肾阴虚证,或脾气虚弱证。
(6)嗅觉进行性减退,鼻内有肿物堵塞,日渐加重,多见于痰凝血瘀证。
(7)嗅觉失灵或丧失,鼻腔未见有明显异常变化,多与七情所伤有关。
(8)嗅觉障碍若发生于打斗跌扑、鼻科手术后者,多为外伤所致。
鼻甲的改变主要有肿胀、肥厚、息肉样变、萎缩及其色泽、润燥变化等。
(1)鼻甲肿胀:多为邪滞。鼻甲肿胀潮红而湿润,多为风邪侵袭;鼻甲红赤肿胀,多为热邪熏蒸;红赤甚者,偏于火热;肿胀甚者,兼有湿邪;鼻甲淡白微肿,多为寒邪滞留,或气血虚弱,阳气不足;鼻甲苍白水肿,多为阳虚寒凝,津液停聚。
(2)鼻甲肥厚:鼻甲肥厚,桑椹样变者,多属气血瘀滞鼻窍之征;或属痰瘀互结鼻窍之征。
(3)鼻甲息肉样变:鼻甲息肉样变者,多有痰浊凝聚。
(4)鼻甲萎缩:鼻甲枯萎变小,多为气血、阴精亏虚,或兼脉络痹阻。
(5)鼻甲黯红:多有郁热。
(6)鼻甲湿润者,津液未伤;鼻甲干燥不润,色偏红者,为热邪伤津;色偏淡者,为气血不足,津不上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