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允贤《女医杂言》评按译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风湿麻木

客船上一妇人年四十岁,患两手麻木,六年不愈。询其病原,云无分春秋、昼夜、风雨、阴晴,日逐把舵,自得疾以来服药(1)无效。某以风湿症治之,灸八穴遂愈。

肩寓二穴 曲池二穴 支沟二穴 列缺二穴

又服除湿苍术汤出《拔粹方》。

白话译:

我有次乘船的时候,客船上有一名四十岁的中年妇女,罹患双手麻木的疾病已经六年,而不能痊愈。询问她的得病原因,回答说她不分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阴天晴天,每天都要把舵划船,自从得了这个双手麻木的疾病以来,服用了很多药物都没有效果。我按照风湿病进行治疗,为她艾灸了八处穴位,她的病情就痊愈了。我选取的穴位包括肩寓左右两穴、曲池左右两穴、支沟左右两穴、列缺左右两穴,一共八处穴位。除了艾灸八处穴位以外,还让她服用除湿苍术汤,除湿苍术汤出自《拔粹方》。

评按:

此案为风湿证。患者为中年妇女,因劳作辛苦,不分春秋、昼夜、风雨、阴晴,日逐把舵,遂受风湿,闭阻经络、肌肉、血脉,发为风湿麻木证。谈允贤予灸法及除湿苍术汤治疗。

谈氏擅长灸法,此案因外受风湿而致麻木,正适宜使用灸法。艾灸用艾叶辛香之性,借助火热之力,能温通经络、祛湿除寒,对风湿、寒湿证疗效最佳。谈氏所在无锡地处江南吴地,河流纵横,湿气颇重,艾灸能祛寒湿,唐代孙思邈先生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吴蜀两地正是湿气较重之处。谈允贤之前,历代还有不少医家擅长灸法,如晋代著名道士葛洪之妻鲍姑便是一位擅长灸法的女医家,宋代窦材也推崇灸法,在其所著《扁鹊心书》中力推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艾灸的温经之效。

本案谈氏艾灸所取之穴位为肩寓、曲池、支沟、列缺几处。其中,肩寓即肩髃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能向头,挛急,风热隐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唐代鲁州刺史库狄嶔患风痹,手不能挽弓,名医甄权为其针刺肩髃,进针后即可拉弓射箭,可见肩髃穴治风痹之效。

曲池亦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风隐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臂膊疼痛,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痹,肘细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瘛疭癫疾,举体痛痒如虫啮,皮脱作疮,皮肤痂疥,妇人经脉不通”。

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吐泻,口噤不开,暴喑不能言。心闷不已,卒心痛。鬼击,伤寒结胸,img1疮疥癣。妇人妊脉不通,产后血晕,不省人事”。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穴,主“偏风口面㖞斜,手腕无力,半身不遂,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热疟,呕沫,咳嗽,善笑,纵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阴茎痛,小便热,痫惊妄见,面目四肢臃肿,肩痹,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尸厥寒热,交两手而瞀。实则胸背热,汗出,四肢暴肿;虚则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

以上四穴均位于上臂,皆可治上肢风痹、肩臂疼痛等症,艾灸更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所用除湿苍术汤为李东垣之方,由苍术、防风、黄柏、柴胡数味组成。其中苍术辛苦温,功能祛风湿,善于治疗风寒湿证。苍术与防风配伍,则增祛风除湿之功;与黄柏配伍,则主治风湿热痹。李东垣认为“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也”。

【注释】

(1)药:原字脱,据文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