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新教育实验的酝酿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
从1986年开始,我用近5年的业余时间投入《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一书的写作之中,阅读了大量中外教育思想家的著作,不仅系统研读了西方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的著作,还梳理了从远古到当代的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与那些美好的教育理想相遇,激发了我创造美好教育的冲动,我在完成了这部近80万字的著作时,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使命感。
1988年,我应广西人民出版社之邀撰写一部《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的著作。在写作期间,我收集了大量中国教育的资料,既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的成绩而鼓舞,也为越来越严重的教育经费短缺、应试教育等问题而焦心。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更驱使我要为改变中国教育做点什么。
《中华教育思想研究》
《困境与超越》
当代日本教育丛书
1990年,我应邀去日本上智大学访学一年。虽然是在德语文化圈的研究所工作,但是我大部分的时间在考察日本教育。回国以后,我主编了一套10余卷的“当代日本教育丛书”,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了日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发展情况,研究了明治维新以来特别是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对日本教育的研究,也让我对中国教育改革多了若干深层次的思考。
1993年,我出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成为当时全国综合性大学最年轻的教务处处长。在任职期间,我先后在苏州大学推出了必读书目制度、激励性主辅修制度、学分制、文科改革试点班、理科强化实验班等,为建设书香校园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1997年年底,我从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转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教育文化等工作。有感于全社会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批评、教育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的现状,也出于对区域教育变革的期待,我开始系统思考理想教育的模样,在苏州市先后推出了改造相对薄弱学校计划、名师名校长行动计划、农村村小现代化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等,并且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些行动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区域教育的品质,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面貌,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实验的愿望。
1999年,我开始阅读一些管理学的著作,其中一本就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没有想到,这本书中的一则故事给了我强烈的心灵震撼:德鲁克父子去看望另一个管理学大师熊彼特。熊彼特对自己的学生说了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大意是“到了这样一个年龄,我知道仅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我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我猛然意识到,这些年我虽然也写了许多著作,但是其实我并没有真正走进教育生活,更谈不上影响和改变我们教师的生活!我决定改变话语方式、改变行走方式,真正地去走近教师,走进我们的教育生活。
但是,要从一个学者过渡到一个行动者,并不容易,要在其中找到一个中介,这不仅是理念上、情感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方式方法上的改变。我用了很多心思去琢磨、思考。正好在这一年的夏天,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在苏州举行了一次创新教育笔会,邀请我为与会的代表讲述我心中理想的教师。这一次讲演,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教育话语方式,找到了走向教师与教育生活的路径。讲演结束以后,我应邀去江苏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授课带徒,给年轻教师系统地分享自己关于教育的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2000年,我把在苏州和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等地关于教育理想的讲演结集出版,书名为《我的教育理想》,书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理想教育的一系列目标。这本书点燃了很多教师对教育的激情。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理想是天方夜谭,应试教育的体制让校长、教师们戴着镣铐,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理想。但我认为,教育的智慧就在于从现实的教育空间中寻找最大的发展可能性。在同样的制度环境下,尽管多数学校是波澜不惊的,可也确实有不少学校做得风生水起,更有一些教师做得有声有色,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所以,创办一所学校,为中国教育探索一条新路的想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2002年10月,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新教育实验扬帆起航。
2000年11月正式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被作为新教育实验诞生的标志,不仅是因为这本书直接“催生”了新教育实验,还因为新教育实验最初的一些理念与思想源自书中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教育理想的探寻。
最初,我们曾经考虑把实验定名为“理想教育实验”,但是考虑到这个提法容易被认为是关于理想问题的教育实验,所以,经过反复斟酌和讨论,我们最后决定将其命名为“新教育实验”。这既是一种“学术认祖”,也是一种理论自觉。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建立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引发了欧洲教育历史上的“新学校(教育)运动”,也成为影响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进步主义思潮的一个起点,并且对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伟大学校,如尼尔的夏山学校、小林宗作的巴学园、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等,以及近百年来教育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从罗素到沛西·能,从蒙台梭利、皮亚杰,到怀特海、杜威,再到陶行知、陈鹤琴等,也都深受新教育思潮的影响。
2002年10月,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挂牌(薛晓哲摄)
21世纪初,中国的新教育实验可以被视为“世界语境”中的新教育在当代中国的一声“回响”。因为,我们与历史上的“新教育”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旨在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都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都试图对当下的教育和社会进行创新和改良,都是民间草根的自发行动,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历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链接”和“延续”。为了区别于历史上的“新教育”,我们不妨称之为“新教育实验”。
我们把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
(一)实验初创期(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用理想和激情点燃新教育,用理念和思想引领新教育。
在江苏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的讲学带徒,系列教育理想基本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新教育实验的萌发。《我的教育理想》的出版,意味着新教育实验理念的初步形成。
2002年6月,“教育在线”网站创办,新教育实验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初创时期的新教育实验,以其理念点燃了许多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激情。
(二)实验深化期(2002年9月至2013年7月)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用课程和项目推动新教育,用培训和现场拓展新教育。
2002年9月,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的成立,《新教育之梦》的出版,成为新教育实验全面启动的标志。
在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最早提出了五大理念(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和五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由于“教育在线”网站的传播,一批学校与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同步开展了实验。同时,根据五大行动,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成立了五大项目组,以推动实验的研究。
2003年7月,新教育实验首届研讨会在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召开,第一批新教育实验学校命名和挂牌。2004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课题开题会在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和江苏省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召开。我们把这场开题会同时作为新教育实验第二届研讨会。7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在江苏省宝应县翔宇教育集团召开。同年5月和9月,江苏省姜堰市(现为姜堰区)教育局和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政府分别率先建立县域新教育实验区,开始以行政推动的方式推进区域实验。
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
2003年11月,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在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成立。2005年6月,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与总课题组编写的《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确认新教育实验的五大行动增加“构筑理想课堂”一项,五大行动拓展为六大行动,“新教育文库丛书”随后陆续出版。7月,新教育实验第四届研讨会在四川成都盐道街外国语学校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德育”,会上发布了《新公民读本》,新公民和新生命教育开始进入新教育实验的视野。12月,“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在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召开。在这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三专模式”雏形,我们同时把这场会议作为新教育实验第五届研讨会。
2006年,一批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年轻教师正式加入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专职从事相关的研究、推广工作。专职团队的人员全力投入新教育的课程研发、培训和推广中,为新教育实验注入了新的活力。7月,新教育实验第六届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礼堂正式举行,北京六一中学、清华附小、中关村一小作为承办方为会议提供了精彩现场。会议正式提出了新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随后短短几年时间里,新教育实验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有14个实验区、500多所实验学校、6万多名教师、逾100万名学生参与实验,实验区、校遍及江苏、浙江、北京、湖北、湖南、陕西、吉林、广东、山西、安徽、河北、河南等20多个省市。
2006年11月,在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召开了新教育实验第一次实验区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区域推动新教育实验的经验与策略。
2007年7月,新教育实验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主题,在山西运城举行了第七届研讨会,“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等项目正式亮相,一批优秀的新教育教师在会上的教育叙事深深地感动了与会人员。鉴于实验规模的迅速拓展,除了需要专业上的研究推广,还需要各项事务中的管理协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验者,会后我们成立了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管理机构——新教育研究院。
2007年11月,新教育的又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新教育研究会)在海门正式成立,我在成立仪式上提出了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和公益情怀的“新教育精神”。
2008年7月,新教育实验第八届研讨会在浙江温州苍南举行,会上总结了构筑理想课堂的经验,提出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主张,以及“知识、生活与生命深刻共鸣”的观点。12月,“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课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自觉地开始了为素质教育探路的旅程。
新教育实验第八届研讨会
2009年7月,新教育实验以“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为主题,在江苏海门举行了第九届研讨会,用生命叙事理论和“三专”理论把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成长的双翼。
2010年7月,新教育实验以“文化,为学校立魂”为主题,在河北石家庄桥西区举行了第十届研讨会。9月,新阅读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先后推出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等,成为有影响力的书目选编机构(新阅读研究所成立的第二年即荣获全国阅读推广机构大奖)。12月,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新教育基金会)成立,这标志着新教育有了自己的筹资造血机构。
2011年7月,首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江苏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举行,美、日等国专家与新教育人就教育田野研究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新教育实验的国际交流全面启动。9月,以“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第十一届研讨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举行。11月,新教育亲子共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后更名为新父母研究所,从事家校共育等阅读与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随后陆续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萤火虫工作站”,为数万名教师、父母组织开展公益活动5000多场,长期跟踪服务于全国各地900余位种子教师的成长。
2012年7月,以“缔造完美教室”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在山东临淄举行。10月,以“教育与文化重建”为主题的第二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效实中学举行。此次论坛把新教育的基本行动项目由最初的六大行动扩展为十大行动,增加了“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四大行动。
2013年3月,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正式被南通市政府批准成立,之后迅速发展成为目前全国新教育理念培训和项目推广的重要基地。不到3年的时间,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累计培训100多批次,近4万人次。截至2013年7月,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0个实验区、1764所实验学校、125400多名教师、186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新教育实验。
(三)实验完善期(2013年7月至今)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系统研发新教育课程,丰富完善理论构架。
2013年7月,以“研发卓越课程”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第十三届研讨会在浙江萧山举行,会上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课程体系框架,即在新生命教育的基础上,建构新公民教育、新艺术教育、新智识教育和个性特色的课程。至此,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框架、行动项目体系完成了初步架构,新教育实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13年11月,第三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教育家和与会代表围绕主题“阅读的力量”进行了深度探寻和对话。
2013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武侯区举行(薛晓哲摄)
2014年4月,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庆阳市举行,与会代表见证了新教育实验给西部教育带来的变化。7月,以“艺术教育成人之美”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研讨会在苏州市举行,新教育实验在经历了14年的发展后回到发源地。11月,以“构筑理想课堂”为主题的第四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山东日照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共同探讨构筑理想课堂的路径和策略。
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研讨会
2015年1月,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叙事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陶西平、石中英、刘铁芳等知名教授,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定华司长等参加会议,他们对新教育榜样教师的完美教室给予了高度评价。5月,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新疆奎屯召开,少数民族地区的新教育实验成为区域教育的一大亮点,与会人员见证了新教育之花在祖国边陲的精彩绽放。7月,以“拓展生命的长宽高”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第十五届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金堂县举行,来自全国的2000多名代表见证了新生命教育在灾区重建中的独特价值。11月,以“研发卓越课程”为主题的新教育国际论坛在河南郑州管城区举行,论坛展示了新教育人在课程研发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五届研讨会
2016年4月,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湖北随县召开。随县2011年加入新教育,仅仅5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区域教育的跨越发展,创造了乡村教育品质提升的奇迹。随州市共有73所初中学校,随县占25所,其中23所进入全市综合考评前30名,14所进入前20名,7所进入前10名。7月,以“习惯养成第二天性”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新教育研讨会在“中国龙城·舜帝故里”——山东诸城召开,全国近2000位教育同人共话“核心素养·每月一事”。诸城市2012年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把新教育作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实验学校从2012年的26所,增加到2016年7月的409所,引领所有学科老师,倡导家庭、社会各界深度参与新教育实验。11月,我们在浙江温州翔宇中学举办了第六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与来自美国、新加坡、芬兰等国家及地区的学者交流了新教育人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2017年4月,以“新北川新生命新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北川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的新教育实验区700余名代表相聚在北川,共同分享新教育区域推进的实践成果,交流新教育经验,共谋新教育发展。与会代表还分别到擂鼓八一中学、擂鼓小学、安昌小学、安昌幼儿园、北川中学、西苑中学和永昌小学等7所学校观摩新教育实验的成果,实验成果强烈地冲击了视觉,震撼了心灵。新教育对重建北川教育和提升教育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北川新教育团队特别的奉献精神、智慧才能,以及北川新教育人的实践创造也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月,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在南京栖霞举行。美国教育专家严文蕃率领的团队一行15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多位新教育人参加了活动。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相聚行知栖霞 共话家校合作”。栖霞区教育局局长徐观林做了题为“四通八达的新教育,创生一个四通八达的新栖霞”的报告。来自江苏海门、南京、新沂,山东日照,北京等地的10位榜样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分享了各自在家校合作共育行动中的故事。10位榜样教师生动呈现了实验区、校在家校合作共育行动中所做的积极探索,给与会者带来诸多思考。参会代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摄山星城小学、栖霞区实验小学、迈皋桥幼儿园等12所学校观摩学习。至第十七届研讨会,全国共有县区实验区124个、实验学校3514所,有370多万名师生参与。11月,我们在江苏海门举办了以“播下科学的种子”为主题的2017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有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等1000多人共赴盛会。会议提出了新教育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强调新教育科学教育的行动方式是“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并发布了《海门宣言》。
播下科学的种子——2017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
2018年4月,以“新时代、新教育、新征程”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江苏如东召开。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近500位代表在如东相聚,共同探讨新教育实验区的推进策略,分享如东实验区加入新教育近10年来的累累硕果。与会人员听取了如东县掘港小学、如东县实验幼儿园、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初中、如东县实验小学、如东县宾山小学老师,以及学生父母分享的故事,并前往河口镇景安初中、洋口古坳初中、洋口港开发区港城幼儿园、如东县宾山小学、如东县级机关幼儿园和如东县马塘小学6所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观摩。来自浙江东阳、甘肃兰州、河南洛宁、河北邢台、沈阳法库实验区的负责人交流和分享了新教育工作的经验。
2018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
7月,以“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为主题的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八届研讨会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通过新教育叙事、专家点评、论坛交流、实验校现场考察等形式,实验区进一步展示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在科学教育的实践成果。来自全国49个实验区、1000余所实验学校共计1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公布了评选出的新教育2018年智慧校长、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各10名,提名奖各20名,年度人物1名,提名奖2名。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国有140多个县级实验区、5200多所实验学校、570多万名师生参与其中。
新教育实验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出版的《沸腾的中国教育改革》系统介绍了新教育实验;2009年,韩国政府“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Brain Korea)项目组邀请我赴全北大学做题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讲演,随后10卷本的《朱永新教育文集》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行。2014年,新教育实验入围卡塔尔基金会评选的“世界教育创新奖”(WISE)15强。2012年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引进了《中国新教育》等16部著作的全球版权,到2015年年底引进的著作已经全部出版。2016年2月,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麦格劳-希尔集团公司组织的2016年度全球Harold W. McGraw,Jr教育奖中获得提名。2018年8月,我的《中国新教育》一书法文版由数字未来出版社出版,这是新教育著作继中、英、日、韩、俄、西班牙、蒙古、阿拉伯、印尼、罗马尼亚、柬埔寨、尼泊尔文之后,以第13种语言出版。
新教育实验第十八届研讨会
《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英文版全球首发式(薛晓哲摄)
2016年,由美国休斯敦教育局叶仁敏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新教育组学生在学校归属感和对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上远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且差异非常显著。研究者指出:“对于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如此众多学生参与的大型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能给予学生更美满的校园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对阅读有更佳的爱好、能力与习惯,这足以令人对实验的效能和魅力加以肯定和称赞。”他们的研究成果集结成《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实验的实证研究》一书,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6年4月,我应邀在哈佛大学中国教育论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中美教育论坛上做了主旨讲演,介绍中国的新教育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