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界和三层
生存世界的活动变易和合学,意义世界的价值规范和合学,可能世界的逻辑建构和合学,构成和合学的总体框架。从变易→规范→建构,互相圆融。这种圆融,首先是主体性的一贯。
活动变易和合学,探究生存方式及其生化机理,是差分元素、要素冲突、融合而和合的理势和生生功能;价值规范和合学,探究意义方式及其需要机理,是差分文化冲突、融合中,文化价值的自我实现与文化价值要素的优化和合及其完美化导向;逻辑建构和合学,探究可能方式及其转换机制,是文化价值和合理势中的深层逻辑结构与整体化的理论思维方式,即思维世界中范畴逻辑转换及其和合结构。
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的三界一体的逻辑建构体系,其图式见图3—2。
图3—2和合学逻辑建构体系
和合学逻辑建构体系的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的三界次,体现了和合学对此三界次世界的整体性把握。三界次可称其为生存和合学,意义和合学,可能和合学。或称和合学的生存论、意义论、可能论。现作一些整体性的解释。
(一)差分
差分是和合学逻辑建构的现实根据。和合是诸形相、无形相元素、要素在冲突融合过程中诸多成分的和合生生。因此,和合学建构的理论前提与现实根据,便存在着性质各异、品位有差、充分分化的一系列元素、要素和成分。若无元素、要素的差异与分殊,就无可能有元素、要素的冲突融合的和合。这种元素、要素的差异与分殊,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也即是不断生生的过程,故称其为“差分”。差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和合学逻辑建构的理论生长点和生存的根据。
和合学的理论生长点是在无限差分化的元素、要素、成分系统或空间之中。和合学理论思维的生命智慧或生命力度,取决于作为研究自然、社会、人际和人心身和合现象的学问的和合学,能在什么和怎样的高度与水平上逻辑地整合无限差分化的实存世界。
差分的高度与水平,是建构和合所能达到的高度与水平的基础,基础的起点愈高愈丰,和合的水平和程度也愈高愈丰。譬如人体器官和功能特异性状及其系统分化,是生物界水平与程度最高的,人的整合、综合等和合能力也是所有生物中最高的。算盘与电脑都是和合化的计算工具,前者差分水平低,和合体的功能亦低(几十个要素);后者差分水平高(几百万个要素),和合体功能亦高。
差分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现象。构成和合体的诸元素、要素及其自身有质性、品位、功能等等方面、层次的差分;且诸和合体之间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分化的特征。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是该国家、民族文化价值生活元素、要素的和合系统。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文化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差分化的价值特征。正因为不同的国家、民族存在这些差分,才使各国家、民族间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交流、冲突、吸收、拒斥成为可能,使跨国家、民族文化和合成为理势的承诺。换言之,除非预设一种单一的、绝对不变的、各各绝对同性的和合体外,和合体自身所展现的却是与此截然相反的图景。事实上,单一的、绝对不变的、各各绝对同性的和合体的预设,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既为和合体,便是差异元素、要素的冲突融合而和合,是“融突”论的和合,而无单一的、绝对不变的、各各同性的和合体。
充分展现和合过程以及和合整体之间的结构、功能等差分特征,是和合学大厦的基础工程。
(二)结构
结构是和合学逻辑建构的理论中介。和合学的建构,必须有建构和合学的结构方式。否则,各质性、品格、功能差分化的元素、要素便是零散的、无序的、非逻辑的、非系统的。差分化元素、要素的和合过程,可看作结构的生长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是和合学逻辑结构的理论中心环节。譬如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既是吸收营养要素的和合过程,又是受精卵细胞的特异化分裂(差分)过程,更是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生成和生长过程。生命过程最明显地体现了和合学的理论宗旨。生命的最本质的东西,与非生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结构的自我组织,或者说,在于耗散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不同和合体之间的差异与分化,除了构成的元素、要素的质性、品位、功能的差分之外,也体现了和合体结构的差分。和合学的建构,给予结构以充分重视,结构蕴涵结构方式。和合学中有和生结构、式能结构、融合结构、择优结构、和乐结构等等,以及结构范畴的集合与分散、差分与同构、冲突与融合等的理论建构功能。通过结构的生长来内在地展现元素、要素的和合过程,并以结构的差分、同构等关系来说明和合体之间的和合关系,是和合学逻辑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和合学的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可能世界都以结构为中介,使各差分异质元素、要素的优质成分构成新和合体。其间形成结构的过程或结构方式选择的过程,就蕴涵着对差分异质元素、要素分解择优的过程。在这里,结构是以选择为机制实现转换差分异质元素、要素的。和合学三界以及和合学自身系统的整体性,有赖于三界及和合学内部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方式的多样性和强弱程度,就构成了和合学三界的复杂结构,并以结构为中介,使和合学三界构成一个整体。
(三)转换
转换是和合学逻辑建构的动态机制。和合学逻辑建构的动态转换机制,是和合体内在的变化或自我革新,是和合体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功能的体现。如果说结构是诸差分异质元素、要素到和合的逻辑中介,那么,转换就是和合自我发展的理论关键。和合体从一种和合状态到另一种和合状态的变易过程,逻辑上必须通过结构转换来实现。因此,结构的转换,是和合学逻辑结构的动态机制或运演规则。
和合体的状态变化、发展,可以逻辑地通过两种途径转换生成:
1.元素、要素的差分转换方式:原和合体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元素、要素,诸元素、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经过冲突、选择、吸收、淘汰,而重新和合为新的和合体。其图式为:
原和合体元素元素新和合体
2.结构的整体转换方式:原和合体通过自我批判、否定,更新元素、要素,修复或调适结构,整体性转换为新的和合体。其图式为:
两种转换方式通常相杂或相间进行。一般来说,具体事物多采取要素差分转换方式,如个体生物性生命的转换、生产工具的转换等;抽象事物多采取结构整体的转换方式,如文化传统的转换、思维方式的转换。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讲,形而上道体层次的转换是流行的,即结构整体的转换方式;形而下器物层次的转换是更新的、对待的,即要素差分的转换方式。在这里,虽然形而上道体与形而下器物各自都是和合体,但转换方式是差分互补的。
和合学理论体系内部诸和合性范畴间的逻辑推演,也是以一系列转换中介而实现元素、要素←→结构综合转换。拙著《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和《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中的《中国哲学范畴系统表》,对逻辑范畴的转换,有具体的、详尽的论证,这里不再赘述。
(四)归致
归致是和合学逻辑建构的生生过程。和合学的逻辑建构,是从生存世界无限多样性的差分元素、要素出发,通过结构的生长达到元素、要素的和合整体;并以元素、要素←→结构的综合转换方式,实现和合体的变化与流行,理论地再现宇宙大化流行、变化日新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生生机制。譬如意义世界的价值元素的差分化与差分化的价值元素(真、善、美、乐……),通过结构,并以结构为中介,而成为价值和合体;价值和合体在变化过程中,不断吸收差分化的价值元素(真、善、美、乐……),而实行结构的整体转换,建构价值理想和合体。可能世界的可能元素的差分化与此差分化的可能元素,以结构为中介,构成和合体,并以结构的整体转换方式,达到生生和合。这是和合学生命与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中国文化“转生”的动力之源。这就是说,意义世界价值理想和合体,可能世界的生生和合体,都在大化流行,生生不息之中,超越了绝对论、单一论、不变论、独断论。
和合学逻辑结构理论体系的形式归致,可能元素的和合及其极致境界,成了和合学的“未济”式无限生生不息的过程。和合学是有限与无限的和合体,这个和合体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内部要素和外在环境,即内因与外缘,既有限,亦无限。因而,和合学本身亦是有限无限、相对相关、冲突融合的过程。这是一种逻辑化、理性化的归致。
生存和合学、意义和合学和可能和合学,体现了真、善、美的圆融,亦展现了生存→意义→可能过程的主体性贯通,即整体贯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