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 首都广播影视业贸易发展报告
——“十一五”收官之年,首都影视业在机遇与挑战中继续前行
摘要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奠基礼,那么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则是中国现代文明和品牌文化城市形象展示魅力的最佳舞台。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文化产业继续呈现出高开稳进的发展态势。在后危机时代,北京市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首都经济重要支柱的文化产业总量继续扩大,支柱地位更加稳固,对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本报告从2010年首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状况入手,探求首都广播影视业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迎接来自国内外优秀广播影视文化作品的挑战,同时把握住世博会这一契机,实现广播影视业规模与效益的结合,以促进首都广播影视业健康、快速、平稳的发展。
一、2010年首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拥有广播电台227座,电视台247座,广播电视台2120座,教育台44个。有线电视用户1873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798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6%。全年生产电视剧436部14685集,动画电视221456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26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95部。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57.34亿元,占56.4%。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农村流动放映已基本完成了从胶片到数字放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全年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共放映服务目标基本完成。我国在境外举办了100次中国电影展,展映国产影片578部次。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人民币。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2010年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态势良好。具体到2010年首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状况,本报告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首都广播电视节目进出口贸易反弹,发展日趋合理
根据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最新统计资料,2010年北京市广播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较2009年大幅度回升,广播电视节目贸易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北京市广播电视产业贸易有所萎缩。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了助力。借此契机,2010年北京市广播电视节目进出口贸易获得喜人成绩。2009年和2010年北京电视节目进出口情况统计见表1和表2。
表1 2009年北京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元
表2 2010年北京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元
通过对比,本报告归纳出以下三点变化:
第一,2010年北京电视节目进出口贸易额较2009年大幅度提高,出口总额远远超过进口总额,贸易顺差巨大。2010年,无论从电视节目的总额还是数量上说,出口都远大于进口,显示出目前北京电视节目对于海外观众的吸引力。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北京电视节目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但是,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北京电视节目贸易显示出强劲反弹,为“十二五”规划阶段的发展开了好头,详见图1。
图1 2008—2010年北京广播电视节目进出口对比
第二,2010年北京电视节目出口展现良好的势头,显示出北京电视节目在海外市场所获得的认可。2010年北京动画产业贸易取得了巨大进步,告别了2009年的“零出口”。2010年北京动画电视节目出口总额为342.88万元,约占全年电视节目出口总额的23%。动画产业所获得的进步,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而在这一振兴规划中,动漫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被提出;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作为影视动画节目的主管部门,在税收减免、播出补贴和获奖补贴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推动了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动画产业近些年在质和量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见图2。
图2 2009年和2010年北京动画产业进出口对比
第三,从2010年北京电视节目进出口格局中可以看出,在进口方面,北京电视节目进口主要来自韩国和其他国家,而在2008年北京电视节目进口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日本,反映了北京市近些年在电视节目引进方面变得更加灵活,选择范围更加宽泛,告别了以往仅从少数几个国家进口的局面,有利于普通市民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了解。在出口方面,2010年北京电视节目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其中对于美国的出口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显示了北京电视节目在美国市场拥有良好的受众基础。
2.首都电影市场票房高涨,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海外传播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截至2010年底,北京电影票房年收入达11.8亿元,同比增幅达46%,约占全国票房总量的12%,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城市票房首位。全国37条城市电影院线中已有13条院线在北京建有所属影院,全市影院总数达102家,比2005年的58家增长了76%;银幕510块,比2005年的165块增长了209%;数字影厅317个,占影厅总数的62%,3D影厅167个,占影厅总数的33%, IMAX影厅4个。2010年新增影院18家,新增银幕137块,新增观影座位2.81万个。全市影院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6.7亿元,影院固定资产达到24.4亿元,就业人员4000多人。北京常住人口银幕比约为3.4万人一块银幕,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朝阳区拥有影院26家,影院数位居全市区县第一。
北京地区的电影票房从2006年的2.9亿元、2007年的3.65亿元、2008年的5.25亿元、2009年的8.1亿元,直至2010年的11.8亿元,连续数年呈井喷增长趋势,见图3。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取得历史性进展。北京地区的票房则占全国票房总量的12%,连续第四年居全国城市票房榜首。在单家影院票房上,华星影院中关村店2010年的票房为9791万元,位居全国第一。这也刷新了2009年全国票房第一影院(即首都电影院)票房6186万元的纪录。
图3 2006—2010年北京和全国的电影票房走势
二、2010年首都广播影视业发展出现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业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喉舌”,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政治宣传的任务,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价值标准。我国广播电视业的这种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在今天仍然客观存在,并且是不可削弱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业不仅有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而且还应该有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系统在广播电视的运作方式、业务内容、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提高广播电视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为广播电视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积累了经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广播电视业创新乏力
电视题材缺乏多样性,历史题材与家庭剧偏多,而内容缺乏新意,跟风现象严重。中国的电视剧不仅是题材跟风,甚至连名字都跟风。同一题材的电视剧名字常常大同小异,一部《亮剑》,引来《利剑》、《化剑》、《冰剑》,还有《黑冰》、《黑洞》、《黑粉》、《黑幕》、《黑金》等。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有的还不止一次被模仿和翻拍,比如《欲望都市》(中国版名为《好想好想谈恋爱》)、《绝望的主妇》(中国版名有《你是我幸福》、《美丽主妇》)、《CSI:犯罪现场调查》(中国版名有《第八感》、《死亡现场》)、《迷失》(中国版名为《末路天堂》)、《越狱》(中国版名为《远东第一监狱》)、《反恐24小时》(中国版名有《24小时警事》、《危情24小时》)、《急诊室故事》(中国版名为《无限生机》)……此外,风靡一时的《士兵突击》,也曾被指在模仿《阿甘正传》。
缺乏创新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电影投资者的方向不明确,宏观战略意识性不强。其次,责任制度存在问题。中国电视剧的制作虽然制约重重,但没有相应的问责制度,这源于电视剧制作主体的混乱。很多时候,电视剧制作者和播出者混为一体,这也是长久以来争论的制播分离问题。整个行业没有条理分工,自然也没有承担责任的人。最后,就制作方来说,小企业为了降低经济风险而跟风本来很正常,但这将直接影响它做大做强的道路,于长远发展毫无益处。而对于大企业来说,跟风永远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和风格。就电视剧行业来说,跟风伤害的是整个产业,大量的跟风不仅让电视剧产业失去创新能力,更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进而对电视剧产生抵触,一旦到那个时候,电视剧产业大厦将倾,也就没有了挽回的余地。
2.广播电视业的法制化管理进程缓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日益增加的国际交往,中国正在进入法制社会。单纯行政力量的下降和法规地位的上升是在中国目前同时发生的现象。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法制进展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诸多规制还是在法规包装下的行政管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重律而轻法、重管理而轻权益的思想根深蒂固,由此产生出以下问题:第一,法规本身的缺陷。广播电视业的规范性文件仍然停留在较低的规制层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法制;表现在形式上,就是大多数规制属于限制性的义务,而不是保障性的权利。例如,迄今仍然没有专门的广播电视法明确、具体地规定公民的传播自由权利,特别是缺乏有效保护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大众媒体的采访权、报道权的规定。第二,立法程序的不足。在法规管理部门关于立法程序的规定中,只包括内部工作的技术性程序,而没有公众和社会群体参与、辩论和监督的听证机会,也就是说,公共规范和政策产生于非公共的程序,系统内、体制内的特点依然鲜明。而在真正的法治社会,法规的制定应该也必须具有严格的程序,包括民主的参与。缺乏民意基础和未经反复辩论而产生的规制漏洞很多,这样的规则也必然是缺少权威和低信度的。第三,法规实施的问题。在实施规制中,传统的弊病依然存在。例如,目前的规制集中于管理,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法律权威性,必须依靠行政指令三令五申、反复推行才能奏效。在缺少行业道德准则等共识性伦理基础和公共立法程序的情况下,大胆的下级部门常常预测某些规范必将改变,而在利益驱动下尝试先行突破。普通公民则与法规的制定无缘,因而不可能充分享受各项权利,更难运用法规武器自我保护。此外,法规管理中还时有倒退的现象,比如某些导致低效率的行政干预和过度保护垄断经营的行政操作等等。在广播电视集团化的操作中,这种现象比较明显。
3.广播电视业的投资主体依然缺乏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单一的广播电视业投资体制的弊端充分暴露:投资主体单一,国家负担过重;条块分割,机构和专业重复,力量分散;缺乏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广播电视业的机构缺乏活力;投入强度相对不足,导致创新能力弱;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缺乏实质的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欠佳等等。这些表现都对广播电视业投资体制改革提出了现实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尤其是WTO的要求,更增强了加快我国广播电视业投资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为此,多元化的广播电视业投资体制便成为广播电视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投资主体缺乏多元化,会直接导致广播电视作品缺乏多样化,影响电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当前,我国已具有投资多元化的经济基础:在我国国内银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就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只要时机成熟,将有很大一部分会转化为社会资本,投入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而广播影视业将是社会资本的首选投资领域之一。
4.广播电视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差距
我国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现在,正在经历从“纯事业型”到“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型”最终向“产业型”方向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与国际广播电视业的差距非常巨大。以中美电视业为例,美国是世界电视业的超级大国,出品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娱乐节目已成为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其中电视剧所占比重最高。而我国的电视剧产量并不低,2009年获得发行许可的国产电视剧402部12910集,发行数量自2005年连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现回落,比2008年减少100部1588集。美国的电视剧重视长期收益,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深受观众喜欢,可以一季一季连续几年播下去。比如《星际迷航》播了40年,剧中的主角和观众一起变老……而且,美国的电视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由一部电视剧衍生的周边产品也能带来丰厚的收益。而国产剧大多注重短期效益,大量的广告植入影响了收视效果。高质量的电视剧需要投资做基础。在数码时代的今天,美国的电视剧依旧用胶片拍摄,普通美国电视剧每集45分钟左右的平均预算约为两三百万美元,大制作可以高达每集千万美元,迷你剧《太平洋战争》的总投资就有2亿多美元。但是,大部分电视剧演员的片酬并不高,演员片酬在制作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大量投资都会用在剧本和制作上。电视剧只是一个跳板,演员的收益来自成名后的广告报酬和片约。而我国的电视剧平均投资在3000万元。即使是新《三国》这样的大剧,总投资也就1.6亿元,每集成本不到200万元。目前,国内一线明星最高已报出30万元一集的要价。由于演员片酬高得离谱,制片方不得不将服装、道具、化妆在内的各项支出一再压缩,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视剧的制作水准。巨大的差距也使我们认识到,作为新兴的现代第三产业,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加深对广播电视业的认识,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发展的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很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电影业
2010年,中国电影业继续呈现良好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新增银幕数、市场消化能力皆创下历史新高。在全年票房突破百亿的情况下,也进入了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电影业在为已取得的成绩欢呼雀跃的同时,也面临着与产业发展新阶段相伴而生的诸多新问题。因此,此时的思考与自省,或许比沉湎于成绩带来的喜悦更为重要。
1.影视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中国影视业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文化产品绝大多数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很少能够发挥其商业属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影视业逐步进入正轨,但与美、英、日等影视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中国国内仍然存在着对影视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限制,虽然制作、发行机构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尚不能充分利用其资源、设备,更谈不上再投资扩大规模。另外,影视文化市场监管始终比较严格,即使有些机构具有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也缺乏令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政策环境,因而阻碍了影视业规模经济的形成。而美国在影视产业方面,几家大公司作为发行和放映商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以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梦工厂、华纳兄弟等公司为代表的寡头垄断,将制作、发行、放映集于一身,展现出高度垂直的整合局面,形成了高效的规模经济效应。这种垂直整合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流通环节,从而减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影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设备资源、吸纳资金、集中宣传、顺利发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的好莱坞是规模经济的典型,其标准化的流水生产线使好莱坞犹如一个管理完善的巨大工厂,制片商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完成电影取材与拍摄的全过程,使资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相比较而言,中国影视业的规模经济远未形成,虽然制作单位数量不少,但地理位置分散,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从而阻碍了中国影视业规模经济的形成。
2.电影审查制度僵化,与电影产业化进程不相适应
电影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其对社会价值观念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电影作为一种集商业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和大众造成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因此,各国都依据自身国情制定了相应的电影审查制度进行监管,以确保影视作品内容健康。中国政府对于电影内容生产领域的监管,主要体现为电影审查制度,力图将电影作品体现的主题与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保持一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电影审查制度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良性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已与电影产业化进程不相适应。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与其他国家电影申报审查程序相比更为全面与严格。每一部影片想要正常发行放映都必须送审,由各行各业的代表一起观看,只要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这部影片就可能永远地与观众说“再见”,而且制作方前期的全部投资将变得一文不值,这极大地提升了投资风险,同时也使电影本身的艺术含量受到了影响。中国电影人也因此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牢笼式”的创作环境,在创作过程中处处担忧不能通过审查;或者为了迎合审查机构,在电影取材过程中脱离现实生活、拍摄手法单一、表现形式缺乏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脱离了现实热点问题,从而导致了电影内容品质的低下,观众的观影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难以获得市场和受众的认同。近年来,中国电影越来越套路化、样板化,从《英雄》、《夜宴》、《无极》,到《墨攻》、《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赤壁》,相同的古装武打、相同的宫廷内斗,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挑剔的观影需求。同时,也阻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确立了美国电影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由非官方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制定,因而这种制度不是强制性的,见表3。不过,绝大多数制片人和发行人愿意参加评级,因为这实际上是对电影的一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影片获得更大的票房。
表3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3.投融资起步较晚,融资金额有限
良好的投融资体制是影视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影视业必须要有资本金融的支持才能迅速发展。中国在影视投融资方面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影视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前,无论是电影还是广播电视,其建设与制作费用几乎都来自国家投资。虽然后来政策逐渐放开,但由于市场狭小、不规范,投资回报率低,因此制作机构还是很难筹到资金,政府资助仍然在影视制作中占很大比例。2002年全年拍摄的100部故事片中,有71部靠政府资助。制作机构自身投入和社会资金、民间资本的进入明显不足,造成制片规模较小。另外,政府资助还容易使制作机构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它们往往不是想办法如何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与竞争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市场需求。总体来说,当前在我国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影视文化资本平台,没有金融、保险的支持,也没有相应的、可靠的基金形成支撑投资机构的信誉保障。自1991年起,国家为进一步发展国产电影而设立了以下基金: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影视互济资金、中外影片互济基金、国家的专款补助资金等。据统计,国家每年资助电影的资金总额达1亿多元,但享受资助资金的电影却不是票房最好的电影,资助基金也就成了国有制作单位的“救济金”,没能达到促进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目标。
三、首都广播影视业贸易发展对策及展望
1.提高广播影视业的创新能力
(1)实现广播影视业的源头创新,大力繁荣艺术创作,不断提高原创力和感染力。要自觉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艺术创作规律和大众接受规律,深刻反映社会本质和时代精神,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创作道路;要大力推进题材、类型、风格、样式和表现手段创新,制作机制和投入产出机制创新,制作方式和传播载体创新,解放艺术生产力;要大力繁荣创作,用群众语言、时代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创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和品牌战略,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原创生产;加大内容研发力度,培养创意人才,提高原创能力;完善艺术创作激励机制和内容评价机制,完善提高质量、促进繁荣的资助、评奖、推广、评论机制,为出精品营造良好的环境。
(2)以技术创新带动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创新。大力推广数字化新技术,不断提高传播覆盖力。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加快构建和完善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覆盖力;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实施,提高无线网络传播效率,发掘无线频率的潜在价值;加快推进电影发行放映数字化和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的推广,更好地满足群众看电影的需求。要加强战略性高新技术研究,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创建新的技术服务平台,为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科技保障。
2.构建广播影视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人们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文化资源有着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如果经营得法,文化资源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回报。现在,许多文化传媒企业迅速崛起的事实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商品中的文化附加值,一些企业如果增大自己产品的文化含量,获得的市场回报会远远超出产品自身的使用价值。广播影视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它有着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经济运营和价值生成规律,广播影视业完全能够依赖自身的内容和渠道资源,按照体验经济的运营方式,形成其他领域的衍生产品和延伸产业链。单纯的广播影视产品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作用有限,一旦形成产业链,经济效益则会翻倍。例如湖南电视台提出了“娱乐”的创意,而后将其所有节目形态都紧紧围绕着这个创意展开,最终形成了十分理想的战略性效益。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产业开发相当突出,有机构估算,“超女”产业链(包括节目广告、短信、冠名费等)收入近亿元(短信收入超过3000万元、广告收入超过6000万元),这还不算之后对节目品牌延伸营销(如演唱会、广告代言、音像制品等)的收入以及“超女”为湖南卫视带来的电视台品牌和节目品牌的价值提升。英国的“哈利·波特”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意品牌,围绕这个创意品牌形成了很多衍生产品,其中有书刊、电影、游戏以及印有“哈利·波特”图案的衣服、鞋帽物品。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前面是小说,经过出版商到了书店,又到了院线,之后又变成动漫、游戏、VCD、海报、玩具、衣物等,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消费渠道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盈利的关键点。此外,美国投资4500万美元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仅形象转让权就收入了几亿美元。
3.增加广播影视业的投融资规模,扩大投资主体,推进转制改革
广播影视业是社会经济较为特殊的重要部分,不断提高的广播影视市场需求是拉动投资的基本动力。广播影视业的利润较大,这就意味着广播影视业投资领域蕴藏着较大的增值潜力,使广播影视业投资领域对社会资本有着强烈的投资吸引力。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业的社会化程度。同时,有可能成为中国影视业中流砥柱的民营机构在广播影视业方面潜力无穷,应作为广播影视业的重要投资主体。转制是指对国家现有广播影视机构进行业务界定分类,将新闻类广播影视以外的业务部分转制为企业,从而逐步实现广播影视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广播影视业的转制将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创造契机。这将打破国有资本一统广播影视天下的局面,从政策上打开社会资本进入广播影视业投资领域的安全通道。广播影视机构的转制,不仅是其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是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转制后公司的资产由国家、企业和自然人共同投资构成,国家、企业和自然人分别拥有广播影视企业资产的部分产权。广播影视公司也将以市场需求和社会、政治需求为目标,并在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扩大社会投资规模、优化资本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现有广播影视机构中如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制就是目标实现的最有效方式。同时,通过广播影视转制企业的成功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我国广播影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进程,引领更多的社会投资者进入广播影视投资领域,从而全面实现我国广播影视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4.完善广播影视业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化建设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第三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而广播影视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会出现一个快速发展期。产业发展亟须规范,法制化不可或缺。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以规范管理、运营行为,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确保事业和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01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广播影视法制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强调围绕广播影视业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以广播电视法和电影法为主干,同时法规、规章、政策相互配套,协调统一,集立法科学、普法广泛、执法从严、违法必究为一体的,符合国家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符合广播影视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符合改革发展总体目标的广播影视业政策法律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结合广播影视系统实际,全面贯彻实施《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有关法律。建立规范、完备的广播影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监督检查广播影视系统内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情况;做好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作品标准化合同的推广和应用;做好与相关部门、系统内及涉外广播影视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调;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做好广播电视播放作品法定许可付酬办法的起草和调研,提高广播影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建立健全和完善执法队伍及法制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和法制工作队伍建设。拓宽法制干部培训渠道,下大力气培养、造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德才兼备的广播影视业法制工作队伍。
四、国际国内借鉴
(一)国际方面
1.美国
美国的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但好莱坞电影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0%以上。自19世纪80年代电影产生以来,美国电影业逐步向“大电影产业”的方向发展。电影的市场是一种可扩展市场,能通过不同的发行窗口在衍生市场获得高额回报。这些市场按顺序一般包括“影院→电视计次点播→付费电视→音像租售→开路电视→衍生产品”等多级市场,此外还包括在海外发行的不同国家和区域同样的多级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影院特别是本国影院是电影的第一市场,虽然它的收入未必是最多的,一般只占总收入的30%左右,但影院的重要性就像是发动机,它决定了每部影片在以后的其他市场能够走多远,能够有什么样的表现。高额的影院票房是影片在其他环节成功发行的可靠保证。
在影片的对外输出方面,美国电影一直独占世界电影市场。由70多家发行公司组成的美国电影市场协会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它们利用影片展销、电影节等方法,千方百计扩大影片出口,甚至可以直接控制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发行网和电视网。美国电影不仅在影院上映,影院发行只是一部影片进入市场的开端,它也是日后录像、电视发行的预告宣传。美国电影对海外市场的占领继续扩大,海外票房收入远远超过北美地区。例如在全球市场上,美国电影2004年度的票房总额达到2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近20%,其中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达到了47%,拉美地区增长14%,亚太地区增长44%,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EMEA)增长53%。全球电影的观众人数也有了11%的增长,达到96亿人次。当年电影的海外市场票房收入达156.07亿美元,远远超过95.3亿美元的国内票房收入。随后几年,尤其是2006—2010年,美国电影业的票房收入逐年增加,详情参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的电影数量有所下降,但票房却逐年上升,而且海外票房的贡献要比国内票房的贡献更大。另外,在众多的电影类型中,3D电影市场发展强劲。2010年,美国的数字银幕增幅惊人,由2009年的7736块增长至16522块,占美国的总银幕数39500块的40%多,其中3D银幕增长了4500多块,现在3D银幕已经占据了美国数字银幕的半壁江山。在2010年10部票房最高的电影中,有7部电影推出了3D版本,3D电影票会比普通票价贵30%。而去年美国以3D方式发行的电影达25部,票房收入达到了22亿美元,占到了美国电影票房的21%,几乎是2009年3D片的两倍。2011年,据目前公布的计划,好莱坞大制片厂计划推出的3D电影已经达到了30部。
图4 2006—2010年美国电影业票房
2.英国
在英国电影发展的100多年中,布赖顿学派、纪录电影运动、自由电影运动等都为世界影坛贡献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英国电影学院《画面与音响》杂志的十佳电影排名更是专业电影人所信赖的最高标准。每年英国出产超过90部影片,产值高达8亿英镑,其中既包括自产影片,也包括海外合作片。优秀的导演、出色的演员、高技巧的电影拍摄技术和吸引人的电影主题使得英国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界的佼佼者。
在上座率方面,英国观看电影的观众数量逐年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每年7800万人次到90年代的平均每年1.19亿人次,再到2000年之后平均每年1.62亿人次。自2001年以来,英国电影院的上座规模持续保持在1.6亿人次以上。到2002年,英国电影院的上座规模出现高峰,虽然接下来几年有了小幅度的下降。在2006年出现了1.566亿人次的低谷,但这种情况在2007年有所好转,2007年英国的国内票房总收入已达到8.21亿英镑。
不仅国内票房收入逐年上升,国外的票房收入也硕果累累,这使得英国在电影贸易方面连年顺差,见图5。
图5 1995—2006年英国电影业的贸易顺差情况
虽然英国电影业的发展总体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受新时期英国政府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其电影业的体制优势正在弱化。其次,尽管英国拥有比较成熟的电影理念,但发行渠道一直相对不畅,再加上英国人口规模较小,一些电影公司时常遭遇难以为影片找到合适且数量足够的影院的困境。最后,好莱坞电影对英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冲击很大,英国电影始终稍逊一筹。如何通过发挥本国优势振兴本国电影业以及应对好莱坞冲击,成为英国电影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
伦敦电影节艺术总监桑德拉·希布伦表示,成功的英国电影都植根于英国电影的特性中。他认为,英国电影的特性体现在精良的剧本上,英国电影与传统的英国文学一样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基础,而后者又为电影剧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点绝非好莱坞电影剧本的快餐式文化所能比拟。除此之外,英国电影业拥有一支强大的电影人队伍,英国电影后期制作业以训练有素、实力雄厚的人力资源见长,并拥有大量世界一流的公司,在电影业特殊视觉效果全球最佳提供者的名单上,英美两国的后期制作业并列第一。英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本国电影产业的支持力度,按照电影减税规定,在英国本土制作的电影,制片人可以向英国政府申请资助,还可申请税收减免待遇。在优惠政策带动下,2009年上半年在英国投入的电影制作费用已达5.35亿英镑,创五年来新高。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厚的产出,英国电影2008年的全球票房收入达到26亿英镑,占全球票房的1/6;2009年,英国电影产业的收入达70亿英镑,为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43亿英镑。
(二)国内方面
2009年,上海电影总票房6.7亿元,放映总场次44.5万场,观影人次1926万,创18年以来增幅之最;吸纳社会资金新建或改建14座影院、74个影厅、14360个座位,为电影市场的大幅增长奠定了硬件基础;一批优秀国产影片开创了主旋律与商业元素互相渗透的制作新模式,吸引了大批观众。2009年,上海广播电视业年创收入达到141亿元,比2008年增长15.4%;涌现出了《进城》、《开国前夜》、《大生活》、《卧底将军》等一批高质量的电视剧。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上海开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示范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
2010年上海电视节首次推出的电视剧观众票选活动,参与人次超过1亿,观众的热情出乎意料;参加电影节报名电影1925部,创历届之最。由电影交易市场、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以及合拍片项目洽谈三个板块组成的电影市场交易火爆,短短三天之中,各展商达成交易意向的共有400多项,创下新纪录。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合拍片项目洽谈”的洽谈场面热烈,经过403场预约洽谈会议,共有3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2010年上海电影节在报名影片数量上创下了一系列纪录:报名影片达1925部,其中长片1270部,分别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短片655部,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届电影节最高。报名影片不仅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质量上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世界首映、亚洲首映的影片数量迅速上升,其中世界首映超过200部,亚洲首映超过300部。报名数量的激增体现了上海电影节国际影响力的剧增,而这种快速扩张与中国电影业的跨越式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上海在广播影视业发展良好,主要表现在:
首先,上海注重广播影视的品牌战略,首批启动的“第一财经”、“东方卫视”等品牌已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获得海内外的广泛认同。以“第一财经”为例,在品牌推出之后,先将财经广播资源整合进来,实现广播电视的同一品牌联动。同时,与国际著名的财经媒体CNBC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后,又与全球著名的股票指数供应商道琼斯合作,双方投入资金和技术,共同推出“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打造媒体产业链,进入财经资讯衍生产品领域。目前,这一新诞生的指数标准已经被路透社等国际传媒所购买。
其次,上海积极开辟影视产业“走出去”渠道,拓展对外宣传阵地。上海文广每年向CNN、CNBC、NHK、STAR TV等海外主流媒体提供相当数量的新闻、专题和纪录片,并且与全球最大的财经频道CNBC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目前唯一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平台进行直播的外宣日播渠道。上海东方卫视也已实现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澳门地区的落地播出。除此类固定渠道之外,上海文广还利用各类国际电视节目交易会积极开展外宣,积极培育和推进的外宣品牌——“上海电视周”已先后在埃及开罗、日本长崎、加拿大温哥华等地成功举办。
最后,上海也开始了构建电影产业链的行动——浦东的国际高新科技文化产业园。在这个产业园里,不但会有“活生生”的异域风情街,而且还要引入国际级影视前期创作和后期制作团队。此外,围绕影视作品的核心,还将衍生开拓旅游、餐饮、商贸、娱乐等体验式消费。一些在国际电影界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专业制作公司将前来安营扎寨。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影产品的生产、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价值链。好莱坞有著名的“火车头理论”,这也是其电影业成功的秘诀之一。也就是说,电影作为火车头,它本身可能不赚钱,但电影可以带动电影业的发展。在投资一部电影前,广告、音像、软件、旅游、娱乐、玩具、服装等行业的经营者会与制片人共同探讨相关产品的开发问题,他们甚至还会对戏中的人物造型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单纯的票房收入只占全部利润的小头,真正的利润大头在衍生产品那里。
五、2010年首都广播影视业大事记
1月
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指出,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提出,三网融合将分阶段进行。2010—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如IPTV、手机电视等跨行业应用。
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电影业繁荣发展的7个总体目标,并提出了10项主要措施。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29日在京就《指导意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是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国家对促进电影业繁荣发展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具体政策措施保障,既明确了工作任务又突出了工作重点,为促进电影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良好的条件。《指导意见》明确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电影业发展道路,以丰富产品和加快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2月
4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总局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全国各电影制片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改进和完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一备双审”制度,将部分影片的备案、初审工作下放到省级广电部门。有业内人士指出,在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破60亿元的消息还在鼓舞很多中国电影人的士气时,广电总局此次权力下放的举措,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对提高电影业的运作效率、带动电影市场继续升温将起到积极作用。
12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中央三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出《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审查和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坚决禁止涉性广告。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决抵制并自行清理宣传壮阳、提高性功能的医疗、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不良广告。对仍违规播出的,一经发现,将直接给予暂停商业广告播出的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曝光。
19日,长达三个月的贺岁档期宣告结束,这个横跨两个年份,号称“史上最牛的贺岁档”,此次在全国创下30亿元的票房,比2009年翻了一倍。其间共有约50部中外新片征战其中,激烈程度创历年之最。然而,30亿元票房收入却让绝大多数中国片商及投资人都乐不起来。据粗略统计,仅《阿凡达》和《2012》两部好莱坞影片就切走近17亿元的贺岁蛋糕,近50部国产片为10亿元打得头破血流,其中只有寥寥几部盈利,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在业内人士的总结中,国产片的落败各有各的原因,包括类型化不足、想象力缺乏、对3D等新技术运用不当等。
3月
22日,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韩国影片《骨肉同谋》摘得“最佳电影”桂冠;王学圻、陆川、张艺谋等人分别捧走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亚洲电影杰出贡献大奖等重要奖项。2009年备受瞩目的《十月围城》、《南京!南京!》和《不能没有你》三部华语影片分别入围“最佳电影”等多个奖项,不过,“最佳电影”这个当晚最受关注的奖项最终花落他家,由韩国影片《骨肉同谋》一片问鼎。该片女主角韩国演员金惠子还摘走最佳女主角。不过,华语影星2009年整体表现相当抢眼,一改以往三届颁奖礼上日韩电影的强劲势头。
23日,中国首个专门介绍华语电影文化产业的外语平台“华影在线”(www.chinesefilms.cn)网站正式宣布启动。该网站由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主办,是国内首个通过多语种方式传播华语电影文化的网站,以英语为主,向世界介绍华语电影产业,并将成为“永不落幕”的华语电影展。这一网站将为海外受众了解和欣赏中国电影及中华文化提供便利,也将大大促进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
4月
9日,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与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支持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京银行将在未来三年内为首都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100亿元人民币专项授信额度,并优先对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推荐的优秀广播影视制作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则充分发挥其行业管理和行政服务的职能,积极推动和鼓励北京市广播影视制作经营企业与北京银行开展金融合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贴息政策进行申报。在签约仪式上,北京银行还与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签署了1500万元贷款协议,以支持著名导演张纪中的大型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和制作。
5月
8日,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奥体中心落幕。本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经过几个月的征片,共收到来自全国数个制片单位的参赛国产影片155部。经过初评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共有39部参赛影片入围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届电影节共设有21个奖项。最终,黄渤凭借在《斗牛》中的精彩表演斩获影帝,陶红则因主演《米香》夺得影后;最佳导演由执导了《团圆》的王全安获得;《风声》拿下最佳影片奖;夺得4亿票房的主旋律大片《建国大业》获得中国电影突出贡献奖;其他众多奖项也是花落各家;除了专业奖项之外,还颁发了大学生票选单元的3个奖项,这是由大学生观众通过网络、现场和巡展高校三处投票汇总而评选出的三大人气奖项:“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奖”由叶伟信和陈德森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由黄晓明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由赵薇获得。
31日,由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整合组建而成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正式成立。整合后,北京广播电视台的业务范围涵盖广播电视的采编、制作、播放、传输以及新媒体开发等全部领域,产业链较为完整。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蔡赴朝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的致辞中指出,北京广播电视台在今后要积极应用新技术,发展新媒体,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要积极应对三网融合、台网融合的新挑战,努力打通产业链,实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6月
21日,据《北京商报》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公布2009年度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185个项目共计获得2127万元奖励资金。其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卡酷动画卫视频道和北京三家动画企业的6个项目入选,北京辉煌动画公司出品的《三国演义》一举摘得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特等奖。除《三国演义》外,还有两部北京公司出品的动画片获得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奖项,北京联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制作的《武林外传》获得二等奖,奖金25万元;北京张琦动画制作工作室有限公司制作的《小鼠和大象的创意》获得三等奖,奖金15万元。此外,北京卡酷动画卫视频道获得优秀动画频道一等奖,奖金40万元;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男孩,女孩》栏目和《毛毛狗的故事口袋》栏目分别获得优秀少儿广播栏目二等奖和鼓励奖。
7月
20日,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第八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相关情况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以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大力发展广电产业。发言人就2010年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基本情况、筹备情况以及某些亮点答记者问。为保证博览会成功举办,组委会在内容和服务方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组织最新最好的内容;二是采用多种展览形式服务于展示内容;三是进一步做好参展商和用户的服务工作。本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以“增进友谊,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重点活动包括与新加坡媒体发展局合作举办“中新携手,共创未来”新加坡主题日活动,以推动中新两国文化交流,展示丰硕合作成果。本届中国展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与国际接轨、强化服务水平,以满足与会者的不同需求。举办的多场次特色高峰专业论坛探讨了广播影视业的热点话题,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突出了以下几个亮点:集中展示了我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丰硕成果,拓宽了金融支持广播影视业的渠道以及研究加大新媒体版权保护力度及技术应用等。
8月
10日,由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尼泊尔世界文化网络、加德满都市政厅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国电影节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市政厅举行。此次中国电影节的举办,正是这种友好关系在双边文化交流领域的体现,有助于尼泊尔民众通过荧幕增强对中国电影及电影中反映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尼泊尔人民心目中的亲和力,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通过此次电影节,尼泊尔观众将有机会体验中国电影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经常举办,在尼泊尔广泛传播中国文化,从而拉近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2010年尼泊尔中国电影节是在2009年尼泊尔中国纪录片电影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在尼泊尔介绍中国电影发展现状、展现中国电影魅力的又一举措。电影节为期3天,将放映包括《霸王别姬》、《冰山上的来客》、《小花》等艺术内涵独特、深受好评的经典中国电影。
18日,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在北京青年宫隆重开幕,来自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电影的知名人士和青少年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青少年电影节日的盛大开幕。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一直得到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亲切关怀,他们多次参与电影节的活动,并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本届电影节以“电影伴我快乐成长”为活动主题,在电影评选环节中,以“小鬼当家”为特色,由青少年评委做主,评选出自己喜欢的影片、导演和演员。同时,还成立家长评审团和校长评审团,分别评选出“家长特别奖”和“校长特别奖”。参评影片将通过20家“北京青少年电影文化活动基地”进行展映。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北京青少年电影文化活动基地”授牌仪式。
23—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参观了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影视节目展。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成为我国广播影视界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盛会。本届影视节目展汇集了国内外优秀电视剧、电视电影、纪录片、动画片和电视节目,吸引了上千家国内外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及播出机构参展,介绍了国际影视节目发展的最新动态,展示了我国影视业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
9月
1—13日,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23部电影争夺金狮大奖,其中还包括一部由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此外,华语片中吴宇森的《剑雨》、刘伟强的《精武风云》、关锦鹏的《用心跳》以及彭氏兄弟拍摄的首部中国香港3D电影《童眼》、黄文海的《西方去此不远》、罗卓瑶的《赤地》、张元的短片《太空侠》也亮相威尼斯。作为本届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除争夺金狮奖外,还将争夺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奖项。1989—2009年期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就屡有奖项斩获,总共有5名华人导演先后凭借7部影片获金狮奖杯,其中张艺谋凭《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分别在1992年和1999年两次捧得金狮奖杯,李安也因《断背山》及《色·戒》两度问鼎。侯孝贤1989年以《悲情城市》、蔡明亮1994年以《爱情万岁》、贾樟柯2006年以《三峡好人》分别捧得金狮奖杯。
10月
29日,怀柔影视基地成功举办“2010年秋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员的193部、6000余集电视剧精品新作参与推介,北京影视动画协会旗下14家动漫制作公司的30部动漫精品首次进入推介会节目交易市场。“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已成为引领中国影视节目市场,同时具有北京标识的交易平台,在为我国电影电视业的蓬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将加快怀柔区打造影视新城、创建文化新都的进程。
30日,由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联合《文化月刊—动漫游戏》杂志社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协会3D影视产业联盟体、广东动漫游戏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动漫资源网、中国动漫交易网、《动漫周刊》等机构特别协办的中国首届动画电影投资高峰论坛在石景山万商花园酒店成功举办。《动漫周刊》出版人、董事总经理、中国动画学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钟路明发表了专题演讲,向与会者分享他参与运作《喜羊羊之牛气冲天》和《喜羊羊之虎虎生威》的成功经验,同时分享他对于动画电影企业如何营销和投资的观点。魔力饺子(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凯文·盖格讲述了他在中国工作,与中国动漫接触的亲身体验,他认为中外合拍片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模式。宇际星海传媒副总裁朱晓冬分析了中国动漫电影后产品开发的格局及发展趋势。像这样将创意、制作、营销和后产品开发等各结点一一剖析和疏通的论坛很有实际意义,能够推动投身于动画电影的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动画电影的运作。
11月
2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庞井君提出: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他认为,当今时代是一个融合的时代,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他对广播影视业如何打造经济影响力,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全局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2009年,电视剧资金投入50亿元,形成了近500多亿元的广告产值。影视动漫等内容产品的衍生产品和后产品开发,涉及玩具制造、旅游、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印刷出版、服装、物流、娱乐产业等各个产业门类,形成了产业链和产业群,带动效应尤为明显。
16—21日,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全球的共70部电影角逐7个类别的16个奖项。2010土豆映像节,3部国内草根短片入围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分别是《打,打个大西瓜》、《包强大战寿司人》、《功夫兔3:菜包狗的反击》,它们与其他国家选送的短片一起争夺了高达40000欧元的总奖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影节,创办于1982年的柏林短片电影节是德国国内仅次于柏林电影节的重要年度电影盛事,许多导演通过这个平台开始迈向国际舞台。早在2010年8月,第2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就宣布,2010年将特设“中国动画”单元展区,为中国动画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据悉,本届电影节将包括真人、动画、音乐短片、历史、实验片和广告电影等多种形式。3D电影将是本届影展的重点主题,因为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经济角度来看,3D电影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兴奋点。此外,“环境”也是2010年的另一个中心议题。
12月
16日,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CSMPTE)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组委会举办了“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CCBN 2011新年招待会”。中央电视台副总工、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秘书长黄平刚先生在会上致辞,并对行业内各单位机构对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CCBN 2011定于2011年3月23—25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如期举行,会议期间会有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参展企业及机构参展,会议将使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全部1~10号展馆和室外展场。“推进三网融合,共享广电未来”,展览主题紧紧把握中国广电发展脉搏,以“创新、融合、服务”为核心理念。
21日,《综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索菲特大酒店落幕,电影电视娱乐业名人共聚一堂,分享了这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其中,高希希版《三国》获得了《综艺》2010年度电视剧大奖,高希希工作室艺人李依晓上台致辞并捧得奖杯。高希希导演由于事务繁忙未能出席大会,但其工作室艺人李依晓代替领奖并发表感言。李依晓当晚身着军装,一个漂亮的军礼征服了不少现场观众,她代表高希希导演发表获奖感言时称,高希希导演感谢伟大的时代、伟大的观众以及伟大的名著,感谢大家的厚爱。据悉,该片作为中国的历史名著被再次翻拍,从争议不断、鲜花与板砖齐飞到最后直线飙升的收视率,全面证明了高希希版《三国》的巨大魅力。《三国》成功地获得了商业与观众的双重肯定,成为2010年度电视剧作品中的一匹黑马。
参考文献
[1]魏婷,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经济问题,2008(1)
[2]彭贝迪,黄茵.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反思.改革与开放,2009(12)
[3]唐峰.对比中国与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电影文学,2010(2)
[4]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5]钟新.彼得·詹宁斯与美国电视新闻.国际新闻界,2005(5)
[6]杨爱华.多平台培养广电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09(26)
[7]魏文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产业转制问题研究.北方传媒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