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主要行业贸易发展报告
报告1 首都演出业贸易发展报告
——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打好坚实基础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办让城市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核,作为其主要载体的文艺演出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提出,借鉴国外经验,把握自身优势,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文化引领,实行超越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发展立足中国特色的文艺演出事业与文化演出贸易,推动北京向世界城市发展的进程是现在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北京演出业发展的重点。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回首2010年,中国身处内部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外部又面对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一环的演出业在充分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同时,积极调整发展战略结构,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进行做好前期准备,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10年的北京演出市场,呈现出数量多、质量高、门类全、人气旺的发展态势,演出活动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质量、品位,都不乏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包括:①2010年首都演出业发展情况。通过对2010年北京演出业贸易总体情况的概述,梳理出2010年首都演出业发展的脉络,以期能真实展现出北京演出业的情况。②首都演出业发展特点,总结了2010年北京演出业的发展特点。③首都演出业存在的问题及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瓶颈,分析了2010年北京演出业在国内外发展运营遇到的问题和瓶颈。④经验借鉴,包括国际借鉴和国内借鉴,通过对各世界城市演出业和以上海为代表的国内演出业成功运营城市的发展经验进行借鉴,为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夯实了基础;⑤对策展望,根据北京演出业的发展状况,针对北京演出业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以期能为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扫除障碍。⑥为2010年北京演出市场大事记,通过对2010年北京演出市场政策及演出信息的梳理,客观展现了2010年北京演出市场的情况。
一、2010年首都演出业发展情况
根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0年度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市场的状况及各类专业数据统计结果来看,2010年北京8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的演出场次比2009年(16397场)增长16.45%。其中,演出场次在200场以上的剧场有39个,演出总收入达10.9亿元,比2009年(9.33亿元)增长16.8%,见图1。
图1 2006—2010年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情况
2010年内地艺术团体共演出18443场,占全年总场次的96.6%,同比增长22%;港台艺术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129场,占全年总场次的0.7%,同比增加98%;外国艺术团体在京演出523场,占全年总场次的2.7%,同比下降58%,见图2。
图2 2009年和2010年北京各团体演出数量比较
2010年,北京8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观众总人数达1096.5万人次,比2009年(1167万人次)下降6%。其中,音乐类观众144.7万人次,舞蹈类观众192万人次,京剧类观众68万人次,话剧类观众152.5万人次,地方戏类观众44.1万人次,杂技类观众163.2万人次,曲艺类观众61.5万人次,儿童剧类观众43万人次,综艺类观众116.5万人次,其他类及各种小剧场演出观众111万人次,见图3和图4。相比2009年,观众人次增长最快的是话剧类,占比由2009年的7%增加至2010年的14%,而儿童剧下降幅度最大,占比由2009年的16%降至2010年的4%。
图3 2010年各类演出观众人次
图4 2010年各类演出观众占比
从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的统计看,2010年各类演出总平均票价为201元左右,比2009年略有下降,见图5。其中,以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等为代表的大型演出场馆的平均票价为772元,比2009年的平均票价637元上升21%,平均上座率达80%;以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北展剧场等为代表的多功能综合剧场的演出平均票价为221元,比2009年的平均票价229元略有下降,上座率为73.8%;其他类及各类小剧场的平均票价为91元,平均上座率达65%。
图5 2006—2010年演出场所、平均票价和观众情况
二、首都演出业发展特点
2010年北京演出业市场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局面,总结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演出市场持续红火
长期以来,国内演出市场尤其是北京演出市场被春节、“五一”和“十一”3个法定长假筑起了3条分水岭,很多人也以此来判断市场的淡季和旺季。例如元旦至春节前,北京几乎所有剧场都排得满满的,上百台节目争相登场,而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演出便骤然减少,演出市场显得冷清,与春节前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
但2010年并未出现明显的淡季、旺季差别。以3月份为例,3月1日是正月十六,从理论上说,3月份应当是北京演出市场的淡季,但3月份的演出节目却是相当丰富的。音乐类的演出有五棵松体育馆举行的“‘This Is Us'——后街男孩世界巡演北京演唱会”、中山音乐堂举行的“法国爵士钢琴家埃德尔·费雷独奏音乐会”和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的“2010 F.I.R.成立5周年——微笑纪念日北京演唱会”等十余台国内外音乐节目;戏曲话剧类有在朝阳9个剧场上演的英国TNT剧院话剧《麦克白》、海淀剧院上演的开心麻花2010贺岁演出季《索马里海盗》第五轮等国内外戏曲话剧;歌舞类有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的歌舞节目《情·色》(The Colour of Love)以及在天桥剧场上演的中央芭蕾舞团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综艺类的节目有海淀工人文化宫上演的大型原创诙谐动漫剧《猫和老鼠》以及工人体育馆举行的郭德纲从艺二十周年系列演出闭幕式等数十部。
总的来说,2010年北京演出的节目类型多样,品种丰富,节目上演时间分配均匀,基本上每天都有精彩的演出节目上演,演出地点跨越了北京的各区县。
2010年北京演出市场的淡季并不明显,从注重什么时间看演出,到注重看什么演出,北京观众正逐步改变“节前花钱,节后消停”的文化消费习惯。
(二)大型演唱会明显增加
2010年,北京演唱会市场迎来牛市。从之前的个唱淡季3月份开始,北京上半年的大部分周末已被演唱会填满,齐秦、张信哲、陈奕迅、伍佰、水木年华、张行、梁咏琪、崔健等歌星的演唱会从年初开始就紧锣密鼓地举办,演唱会密度几乎堪比电影院里换大片的速度,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演唱会,更有歌手频频“撞车”。仅2010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就有21场流行音乐演唱会,不仅每个周末都有,而且很多周末还有多场。周杰伦北京演唱会选在了传统的演出淡季7月,而在五棵松体育馆开唱的王菲演唱会,更是出现了高票价5场爆满的奇观……
随着北京演出市场容量逐年增大、观众文化消费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出现,加之2010年的演唱会大多以怀旧作为主题,这些都迎合了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演唱会的门票销售收入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演唱会的场次比2009年明显增加,全年演出收入为3亿元,比2009年的1.4亿元增加114%。
(三)话剧市场经典盛行
2010年,北京话剧沿袭既有的发展势头,在总体上呈现出演出市场活跃、文化交流频繁的景象。无论是经典剧目的改编、上演,还是新创剧目的实力展现,抑或是国外剧团的在华巡演,都为观众带来了新鲜观感。其中,经典剧目在2010年的话剧舞台上掀起了一股经典怀旧风:由喻荣军改编、王晓鹰导演的《简·爱》2010年多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2010年9月24日,正值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除了社会各界举办的纪念活动,许多剧团都排演了曹禺的戏剧作品,北京人艺复排《雷雨》、《北京人》,重演《日出》、《原野》。此外,田本相编剧的话剧《灵魂的石头》,苏州评弹团的评弹《雷雨》,上海沪剧团改编的沪剧《日出》,高杰导演、大连话剧团演出的《雷雨》,易立明根据《雷雨》改编的《阅读雷雨》等都对曹禺名作进行了别有新意的阐释。
2010年北京话剧演出2919场,比2009年增加1339场。其中,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演出的《日出》和《雷雨》,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北京人》和《原野》,均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主打贺岁档的《麻花》系列也非常受观众欢迎。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的话剧观众为152.5万人次,比2009年的83万人次增长83.7%。
另外,北京各类小剧场的话剧演出同样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兴趣,成为北京演出市场的又一亮点。
(四)首都开启低碳演出新篇章
在以往的印象中,文化是绿色产品,与节能减排似乎关系不大。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居于前列,舞台艺术十分活跃,所需的专业照明用电量也很大,是首都文化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北京市文化局在市科委支持下组织实施了2010年度市科技计划“舞台剧场用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重大项目。整个项目围绕北京市舞台艺术的发展需求,将创新科技成果应用于节能减排,服务于首都文化艺术,突破适用于舞台和影视剧场的大功率LED专业灯具关键技术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以北京长安大戏院为试点进行LED照明示范工程,在世界首次实现LED在舞台剧院的全面应用,以示范带动应用,为全市推广LED舞台影视绿色照明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由于LED几乎没有红外辐射,灯具发热量大幅降低,舞台剧场、演播室等场所对空调制冷量的要求大大降低,进一步降低了电力消耗;电流减小,同时也使演艺场所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北京市的演出业采用的节能环保举措不仅大大缓解了能源消耗的压力,而且也给人们创造了享受低碳演出艺术的环境。
(五)大型场馆票价持续上涨
从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的统计看,2010年各类演出总平均票价为201元左右,比2009年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在统计单位时加入了一些平均票价偏低的小剧场。然而,单就大型场馆来说,其平均票价为772元,比2009年的平均票价上升21%。曾有旅行社打出了这样的招牌“在上海买一张流行演唱会的最贵票,够你去趟香港三日游、外加红磡体育馆演唱会前排票一张”。这种情况不仅在上海出现,在北京也有同样的问题。以2010年王菲的巡回演唱会为例,在五棵松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王菲2010巡唱北京站的票价分别为300元(看台)、500元(看台)、1000元(看台)、1500元(看台)、2000元(看台)、2500元(场地),300~2500元的价格让很多歌迷望而却步。
在大型场馆内举办的演出中,一些歌手或演出团体为了展示自己的地位,常用最高票价这一档来定价。而每场演出确定的最高票价与各档次及最低票价的比例也反映出经营者的营销策略和技巧。内地一些演出公司的炒作也让演唱会的消费者失去了信心。一些演出的主办方在预订阶段就放话“全部售完,一票难求”,引发消费者的抢购心理,正式开票后一旦看到还有票可买,就毫不犹豫地迅速买下。高票价的形成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演出经纪公司在引进演出项目时,受到一些中间环节因素影响,造成了演出项目成本偏高,票价随之增高。二是北京的演出经纪公司及文化公司众多,但演出场地少,而演出场所运行成本的增加,使一些费用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广告宣传费用等逐年上涨,也使票价居高不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现行的票价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高,这一点也是影响公众与文化接触的阻碍之一,见表1。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电影票价与国民人均收入(主要城市)对比表(2006年数据)
资料来源:沙丹、马凡:《何日告别高票价时代》,载《Popular Cinema》,2006(5)。
三、首都演出业存在的问题及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瓶颈
(一)缺乏正规演出中介
由于国家进一步放宽演出经纪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得近年来北京的演出经纪机构发展迅猛。据统计,2002年北京的演出经纪机构数量为63家,2006年已发展为386家。其中,不少经纪机构实力强大,在全国颇有声望。但是,也有相当一些经纪机构徒有虚名、缺少人才、业务冷清。例如2002年,组织承办演出活动100场以上的演出中介机构有12家,占当年演出经纪机构总数的19.35%;组织承办演出活动20场以下(含20场)及未组织承办演出活动的演出中介机构有31家,占当年演出经纪机构总数的50%,两相比较,实力相差悬殊。
除此之外,有些违规机构利用各种方式牟取暴利,中介层层转手。由于演出市场规模大,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所有的演出信息,特别是对于大部分港台艺人来说,在内地并没有经纪公司,都要靠演出中介取得收益。演出商虽然会先找自己熟悉的演出代理,但有可能无法直接找到歌手,需要几经转手,艺人身价就这样层层抬上去,而且在不同的地方表演,歌手的身价也会不同。除了城市之间的价格差异外,体育场、体育馆、广场等因素也会影响价格。
(二)缺乏知名演出品牌
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中国一直是“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贴牌生产成了很多洋货进入中国的一大途径。类似情况在演艺市场同样存在,中国演出为国外品牌做嫁衣裳的现状比比皆是。在人才富余、竞争激烈的一些文化行业,有的甚至连贴牌生产的级别都达不到。文化“洋品牌”中国代工生产的现状也应引发业界的思考。
近年来,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团发展很快,2004年机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但总体实力还不强:
(1)这些团体大多规模较小,多则几十人,少则十几人。
(2)团体类型比较单一,多数为通俗艺术表演团体,涉足严肃艺术的团体凤毛麟角,少有或没有戏曲、芭蕾舞、歌剧、交响乐等表演团体。
(3)大多数团体不具备创作能力,一般以学演别人的作品支撑演出,能够创作新剧(节)目的只是少数。
(4)有相当一批团体演出较少,个别团体甚至全年没有演出,许多演员是业余兼职,演出并未成为其经营主业和经济来源。
(5)社会力量办团演出地点比较广泛,种类也很多,其中许多是在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举办的助兴演出,尚未成为北京市剧场演出的重要力量。
(6)创作力量严重滞后,演出节目粗制滥造。近年来,北京文艺演出的活动名目众多,级别、规模、水平参差不齐,有主题性的系列演出,也有投石问路的小型演出,还有大量非纯粹营业性的社区演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活动丰富但杂乱,作品不少但精品罕见。在一段时间内,市场上同时期的演出都是相同类型,过于单一,重复性太强。演出的生命力普遍偏低,能够连续多次上演的演出剧目少之又少。
(三)缺乏版权保护意识
运用市场规律,靠演出的知识产权运作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国外文化产业市场的普遍规则。但是,我国演出团体的版权意识并不强,北京许多院团在与国外团体签约节目及演员演出时,只收取节目购买费用、演员演出费、日常生活费、节目录制费等费用,除此之外的版权收益(如音像制品、纪念产品等)完全由国外演出团体享有,北京院团丝毫不能从中受益。
只有少数演出团体意识到了演出版权贸易的巨大盈利空间。十二女子乐坊的唱片在日本发行时,所有的演出都结合唱片宣传展开,以此来推动唱片的销售,这样就形成了演出与唱片的相互支撑。不到一年时间,十二女子乐坊在日本推出的第一张唱片的发行数量就超过200万张,市场收入达到60亿日元,再加上各种附加产品的收入,十二女子乐坊在其中分配到的版税提成十分可观。如果仅靠演出,即使她们耗尽体力也无法创造如此之高的经济效益。
(四)缺乏完善的统计体系
完善的数据统计体系不仅是衡量北京市演出业经营状况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统计北京文化贸易的重要指标。尽管北京市各行业均划分了清晰的隶属关系,但在数据申报上却显得混乱,各部门收集到的数据相差巨大。以2007年北京54家营业性演出场所的数据为例,文化局统计到的数据是演出场次9228场,收入2.1亿元;而从演出行业协会了解到的数据显示,演出场次为13240场,收入4.16亿元。文化贸易对信息的依赖性极强,如果数据混乱则无法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并将极大地影响行业的发展。
(五)体制弊病仍然存在
国有院团体制改革虽已进行多年,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诸多弊端尚未根除。直至2003年,北京地区的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全部是事业单位,甚至名为“公司”的市属演出经纪机构实行的也是事业体制,如北京市演出公司、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公司。虽然近年来不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但在事业体制下,演出经营机构的生存、发展依然较多地依赖于政府,没有投入、产出和成本、利润的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决策、组织艺术生产的观念淡漠。因为自身活力不足,与成为真正的文化市场经营实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差距巨大。
演出团体过度拥挤,演出剧场的投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剧场资源被国有剧团占据,民营公司不得不抢档期上演各自剧目。
(六)缺乏综合性人才
贸易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但北京演出出口方面的人才却极其匮乏。演出贸易不仅要求从业人员熟知演出运营的专业知识和运作程序,还要懂得经营和管理、通晓外语、熟知国内国际法规,了解国际演出市场规则、运作方式和现实状况。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行业的竞争力下降,同时也造成了演出企业的后备力量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从而严重阻碍了演出贸易的发展。
(七)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
在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未将演出场所列为公共文化设施,这将使演出场所在规划立项、土地划拨、资金投入、拆迁还建、政策优惠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例如,北京市一些演出场所因城市改造被拆除多年,在重建问题上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允许中外合资、合作设立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与1997年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禁止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经营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相比,有了重大突破,但仍“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经营的文艺表演团体”。
演出场所虽以经营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但仍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演出场所与商业设施在经营条件、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时间、经营效益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演出场所却与商业设施按相同的税率征收房地产税,使演出场所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八)缺乏有序的演出市场和合理定价机制
北京与一般城市不同,国家机关数量庞大,出于各种原因,送票、赠票成为演出经营单位的例行公事,从而加大了经营负担,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多年的赠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破坏了演出市场的发展。一些权力部门依仗手中掌握的权力,向演出经营单位强行索要演出票,不给就采取各种手段予以刁难、施以颜色,为演出业界所深恶痛绝。与此相关,北京观众不习惯自己买票,“团体票没有,市场就不好”。在上海,团体票对散票达到一半对一半;在北京,这一比例则为65%对35%。
此外,演出经营单位之间展开恶性竞争。为了引进境外演出项目,竞相抬价,致使来京项目的票价比在其本国或地区内演出还高;另外,演出经营单位在演出开始前,以超低价抛售剩余演出票,此举扰乱了演出市场,伤害了先前购票的忠实观众。为了票房收入,演出商在宣传的时候夸大事实,比如在来京演出的国外团体名称前加上“皇家”、“宫廷”等;有时,演出商从项目方拿到的宣传资料非常少,又不愿意出钱做活动,于是宣传基本靠编造。一些媒体记者对很多东西不懂,自己也不动手写文章,于是便不顾好坏拿到文章就发。
演出市场艺术节、演出季过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造成对市场的掠夺性、枯竭性开发。有时,一个演出季就有上百场大型演出,造成项目拥挤、质量不高、供大于求,加剧了演出商之间的竞争,造成演出市场滑坡,形成所谓的“泡沫市场”、“烧钱运动”。
总之,北京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演出市场并没有达到完善成熟的地步,演出秩序不够稳定,发展速度有些缓慢,部分演出公司尤其是国有演出机构自主权受到限制,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四、经验借鉴
“世界城市”必须具备软实力,最能凸显软实力的内涵则是“文化创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然写进十七大报告,实现中华复兴伟业,既需要硬实力基础,更需要软实力支撑。近年来,北京做出了发展文化经济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在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走“世界城市”之路的今天,“创意之都”已是题中之意。要让北京成为世界看中国的品牌性城市,就必须提高城市级别,形成新的文化亮点,着力打造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国家通道;北京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俱,最可能由“创意之都”迈向“世界城市”。而演出业是展现北京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应当借鉴相关经验,提升北京演出业的产业发展结构。
本部分包括两项内容:上海演出业的经验借鉴和现有世界城市演出业的经验借鉴。通过借鉴国内成熟演出市场的经验,可形成中国特色;通过借鉴现有世界城市演出业的成功经验,可加快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进程,从而有力推动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
(一)上海演出业的经验借鉴
在全国的演出市场中,上海是比较成熟和规范的区域,越来越多的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经纪机构对上海表示关注和青睐。上海充分利用演出团体数量较多、资源充足的优势,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加强演出团体之间的协作与联合,充分发挥名人、名团、名剧的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演出产业的发展。要积极为文艺生产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文化艺术生产者创造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生存空间,还可通过鼓励建立演出制作机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演出市场。尤其是2010年世博会期间,世界各地的演出团体在上海世博园区成功演出,这使上海市演出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其经验值得北京的演出业加以借鉴。
1.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增加知名度
通过举办上海艺术节、“上海之春”、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魔术节、国际芭蕾比赛等大型艺术活动,吸引了相当多的国内外一流表演艺术团体到上海登台亮相。这样,在把上海办成面向国内和国际一流舞台的同时,也提高了上海这座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因此,当前上海演出界和艺术表演团体的优势就是背靠上海这座国际知名大城市,自身已具备了很强的对外辐射能力。
而世博会的顺利举办更是增加了上海演出文化的对外辐射能力。在举办世博会的184天内,上海世博园区33块场地总共举办了22925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活动规模空前,创造了世博舞台盛况。246个参展方中,来自176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36个城市和4个企业的1200余支团队上演了1172个节目,参与主体广泛,刷新了世博历史纪录。在7300万人次游客中,观看各类文化演艺活动的观众累计超过了3400万,近50%的游客至少观看了1次活动,世博会影响深远,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在这些演出中,一部分是世界五大洲参展者和一些国际组织带来的精彩晚会和文化活动,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全球招标,由全世界文艺团体为上海世博会量身定制的节目。以少林、武当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也首次在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上公演。
这样大规模的文艺演出活动,除了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内演出业的演出水平之外,国际演出行业先进的组织方式、运营模式和时尚理念也通过世博会登陆上海,而在此期间积累的合作经验、管理方式,都可能在世博会之后,形成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文化演艺辐射圈,从而使长三角的文化演艺业获得资源整合与空间重组的机会,并由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2.良好的剧院经营管理模式
良好的剧院经营管理模式不仅能减轻政府的负担、节约经费,而且能够为演出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上海剧院成功的管理经营模式是很值得借鉴的,下面以上海大剧院为例加以说明。上海市对新建上海大剧院的管理提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政不拨经费的改革要求。上海大剧院坚决保证回收票款,不依靠国家拨款,向市场要效益;开拓经营演出思路,除了常规的运作方式之外,上海大剧院还通过各种途径组织演出、开拓经营;积极实施营销策略,上海大剧院将其市场策划销售部门确定为演出走向市场的主导部门;努力追求先进管理。上海大剧院充分认识到“管理是基础,管理是服务,管理出效益”的道理,并一丝不苟地认真实践。上海大剧院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品牌的多次开发、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改革创新,在节目策划、市场营销、经营运作、剧院管理上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运行模式。
3.驻场式的演出模式
上海市的驻场演出发展得相当成功,以《时空之旅》为例。
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意、发起的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以中国传统杂技为主体,融合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先进多媒体技术,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媒体梦幻剧的表演形式,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自2005年9月27日首演到2006年9月26日,《时空之旅》在上海舞台的365天共演出390场,票房收入4000多万元,观众超过30万人次,开发、销售衍生产品价值超过160万元,创造了国内同一剧场连续演出场次和售票数量的最高纪录。除上海等内地城市和港澳台外,观众还涉及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品牌效应。时空之旅公司的第二个独立演艺品牌《时空之旅II:镜界》也于2010年8月份在上海共舞台上演。《时空之旅II:镜界》绝不是《时空之旅》的简单延续,通过高新多媒体科技的全面融入,充分体现了“新、奇、变”的特点。杂技仍然是《镜界》表演的主要手段,但演员将被赋予更多功能性,不只是表演杂技,还会更多地表演舞蹈、歌唱、极限运动等,使整台演出更为多元化。
正是因为《时空之旅》驻场演出的成功,让更多的人对这一类型的节目产生了兴趣,促使了《时空之旅II:镜界》的诞生,这充分说明了驻场演出的模式能够以更加深入、更加常态化的方式影响观众。《时空之旅》不仅作为融合多媒体的杂技节目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且还成为驻场演出的品牌,与上海一起走向了世界。驻场演出的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就业,带动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传播文化。
4.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取得新进展
近几年,上海的话剧、驻场演出等发展活跃,与市场化导向、产业化运作分不开。演出要面向市场,面向观众,这是演出业的定位,上海的演出业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产业化首先要有强大的市场主体,其次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最后要把产业链开发起来。例如引进国外演出,从宣传到周边产品、服装、食品、饮料、音像制品、影视、玩具等,进一步通过衍生产品开发,逐步形成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甚至比本来的主体核心产业所创造的价值还要大。
仍然以《时空之旅》为例,《时空之旅》坚持产业化运作,实现了大型剧目在同一剧场的“天天演”。从酝酿、诞生到创排、推出、营销推广,《时空之旅》在运作的各个环节都完全面向市场,以销定产,并探索多种方式的市场运作,从而能够在上海马戏城一个剧场内连演300场,并成功创下了3100万元的票房。《时空之旅》的项目运作充分借鉴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杂技团三方联合投资,以“股权多元”的方式,完成了产业链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整合,使项目能够真正按照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为项目的成功运作奠定了先天基础,从而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二)现有世界城市演出业的经验借鉴
现有的世界城市包括纽约、伦敦和东京三个城市,通过对这三个城市演出业经验的借鉴,推动北京演出业的城市化和世界化。
1.纽约
纽约演出业以百老汇为标志。
(1)形成演出区域和产业化运作。纽约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都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进行演出。通过演出团队的聚集,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并获得效益。百老汇剧院区同时还推出大量形式各异的衍生艺术产品,包括唱片、卡带、音乐资料、剧本,以及印有百老汇标志或百老汇上映剧目图案的海报、纪念册、T恤、日用品等等。这些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在宣传百老汇这一品牌的同时,也给百老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表演形式多样,演出业与旅游业结合。百老汇歌剧已经成为纽约市文化贸易的支柱之一。百老汇歌剧的表演形式融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有些剧目更是融艺术与大众品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观赏百老汇歌剧成为每一个来纽约市参观、访问、旅游的人不可或缺的节目。从目前的观众比例来看,慕名前来的外国人要超过美国人。现在,观众人数以每年3%的比例上涨,有60%的观众来自纽约以外地区;许多来纽约的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欣赏百老汇歌剧,否则就是“无功而返”。百老汇的音乐剧差不多有一半多的票是被当地游客买走的。
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票房创造的价值,还包括解决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百老汇为纽约人提供了4400个全职工作机会,14000人的工作与百老汇直接相关,而其他辅助产业的工作岗位有3万多个。最重要的是,艺术提升了纽约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准,让他们以生活在纽约而自豪。
2.伦敦
以伦敦西区为代表的演出业是伦敦演出业的支柱。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并称世界两大戏剧中心,它是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除了上面提到的纽约演出业的经验特点外,伦敦西区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声名显赫的剧院演出与政府支持。西区的剧院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规模从400多个观众席位至2000多个观众席位不等,上演的剧目从音乐剧、话剧、歌剧、芭蕾舞和现代舞到木偶剧、儿童剧应有尽有。近50个剧院中以自负盈亏的商业剧院为主,只有皇家歌剧院、英格兰国家歌剧院、皇家剧场、皇家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享受政府资助。这5个剧院在西区占有很大的分量,它们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显赫的声誉,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从艺术上说,由于它们能够获得政府资助,因此也有能力上演一些具有探索性、艺术价值更高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是那些商业剧院不敢轻易尝试的。很多剧目往往是在国家资助剧院首演,取得成功后再转入商业剧院,比如音乐剧《悲惨世界》和话剧《侦探到访》就是先由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国家剧院推出,而后转入商业的宫殿剧院和盖里克剧院。对于商业剧院来说,生存是首要问题,它们的规模相对较小,多上演热门的音乐剧和话剧,有时会花重金聘请好莱坞名演员以吸引观众。
(2)种类繁多的演出节目。伦敦西区的演出节目很丰富,对不同年龄层、不同收入的人群都有涉及。不同口味的观众在西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节目,而西区的魅力和优势正在于它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集体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产生连锁效益。西区的繁华程度可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如1997年西区剧院共售票11466248张,平均每天晚上有近3万人来到这不到1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观看演出。如果这些人全部乘坐出租汽车,每车4人的话,那就需要7350辆汽车。根据调查,这些人中有70%会在外用餐,有15%会在旅馆住宿,如果每桌4人、每个房间2人的话,那就需要5000多张餐桌和2000多个房间。可以说,如果西区的剧院不是以今天这种相互依存的形式存在,也就不会产生如此可观的经济力量,不会出现一个几百个座位的小剧院年复一年天天上演同一个剧目仍然可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了。
3.东京
东京的特点是保护传统文化,深度发掘本土文化。东京的演出业也相当繁荣,主要原因在于能够深度发掘自身文化特色。东京在演出业方面有独特的魅力,城中各处常年都有各种形式的演出在举办,风格从古典到现代,艺术形式从日本独有的到欧美起源的,应有尽有,但发展得最好的仍然是以其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东京的歌舞伎、能乐、落语、宝塚歌剧及雅乐等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都有专门的剧场和人员对这些传统曲目加以继承和发展,以至于这些历史性的演出能够传承下来,并吸引国内外的观众。
五、对策展望
针对首都文化贸易的问题和瓶颈,除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外,还应根据北京演出业的自身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建立符合市场规范的演出中介
北京市的演出中介机构绝大部分由社会力量兴办,虽然社会力量兴办的演出中介机构以灵活的机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以及缺乏监管力度,导致演出中介市场的局面较为混乱。因此,应该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以形成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演出中介机构加以约束和规范;提高演出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根据市场的要求,加强演出中介机构的自律和行业管理,对演出中介机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演出中介机构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国际通用的演出中介机构规范标准接轨,避免涉外演出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政府应为演出中介机构牵线搭桥,充分利用与各国文化交流的机会,促进涉外演出的发展,充分发挥演出中介机构在对外演出贸易中的作用;演出中介机构应当真正把广大观众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对象,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观众对演出的需求上,根据国内外群众的需要,引进和推出演出,从而实现符合消费需求的市场化运作。
(二)完善演出贸易统计体系
1.完善统计分类方法
无论是按照国家大剧院、保利剧场等演出场所来分类,还是按照音乐剧、话剧、舞蹈等演出内容来分类,抑或是按照演出团体的规模来分类,都要尽可能地将演出贸易对象细分,保证每一种形式的演出贸易都能被纳入到统计范围中。
2.统一口径,与国际接轨
统一不同组织、机构对演出贸易信息的统计口径,便于地区间、国际间,甚至行业间的比较。在内容上,可参考《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等国际性的统计标准;在方法上,以服务贸易FATS统计方式等国际统计方法为依据,建立与国际规范相一致的统计体系。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际条款接轨,才能支持北京乃至中国有效参与国际演出贸易的谈判、协商与监测。
3.保证数据、信息来源的准确、全面性
及时记录新建或关闭的演出团体、机构,与其建立长期联系,利用第一手资料进行统计数据、信息的获取,越是小规模的演出团体、机构越应加以重视,因为很多市场运作的演出团体、机构往往不像国家大剧院那样拥有雄厚的资本与运营能力,它们的演出贸易信息更能反映市场运作状况。
4.提高信息整理与发布的效率
合理安排统计工作,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数据的“鲜活性”。统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时效性,越是及时地统计数据就有越大的经济价值。最新的数据往往能更好地支持经济模型的分析,对演出贸易做出的预测也更具前瞻性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要适时对外发布演出贸易的统计方法与指标,以便各演出团体、机构在进行信息备案时能够有统一的格式,便于信息回收后的统计。
仅靠完善北京演出贸易统计体系还远远不够,只有全国各省市的统计口径得到一致的规范,地区与地区之间才有可比性,统计数据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加快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步伐
北京市的各院团是北京市演出业的主体,加快院团转企改制,是今后北京市各院团的工作重心。重塑演出市场主体,使国有文艺院团从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依法营运的生产经营者,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的体制机制。国有文艺院团只有转企改制,才能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现演出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展,要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的发展中,原来的财政支持力度不仅不应减小,而且还应该加大,“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要争取切实措施,解决人员安置、社保接续等问题。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形成富有活力的演出市场。要降低门槛、开放搞活,用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到演出市场中,真正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演出市场格局。通过院团的体制改革,实现院团良性运营机制,推动北京市演出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改制后的院团能够更为灵活地根据不同市场定位,制定出针对各国市场的演出策略,进而推动演出贸易。
2010年12月22日,大型歌舞剧《马可·波罗》作为国家大剧院成立三周年的献礼在国家大剧院首映,《马可·波罗》由国家大剧院广邀国内外演艺名家参与创作,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歌舞团全体演员为主要班底,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首席舞蹈演员米克·泽尼加盟演出。这部舞剧是针对国外市场定制的,是推动演艺事业走出去的一个实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自2009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面向市场、面向观众、面向世界的经营模式,焕发了活力,增强了实力,提升了竞争力,打造了一批优秀剧目,演出场次比改革前增加3倍以上,经营收入和演员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两倍多。加快院团体制改革是推进北京演出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四)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发海外演出市场
北京要想打造成为世界城市,必须要和国际接轨,形成规范的国际化演出业发展模式。
1.注意收集、掌握海外演出市场信息
涉外演出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灵敏、快捷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海外演出经营机构和演出商的数据资料库,力求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不但要掌握它们的一般情况,也要了解它们的资质、信誉、实力、擅长、特点、业绩,还要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演出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动态需求。
2.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运作
开发海外演出市场,一定要熟悉海外演出市场的运作规则并按其要求运行,否则将会处处碰壁,即使有再好的演出资源也无法将它们推出去。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这一点就更加重要。例如,国外演出场所和演出日程多是提前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预定安排的,而我们引进和派出演出项目往往临时抱佛脚,带有较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不能顺利实现或勉强成行,由于没有足够的运作时间而效果欠佳。
(五)培养综合型人才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内容,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交流平台,实现政府机构、文化演出企业、北京高校之间的无缝对接。政府搭建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保证双方持续有效地合作与往来。文化演出企业为高校人才提供培训场所,强化演出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高校为政府与企业做好人才输送的保证,同时邀请政府领导、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演讲,为学生、企业、政府之间的讨论、交流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
政府还应通过培养计划、培养基金等方式鼓励高校开设演出贸易相关专业,促使高校逐渐形成完善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专业结合,打造针对演出贸易的综合型人才。
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现已逐步展开。2010年,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互设人才培养基地,双方在6月联合举办了国际城市文化贸易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成员涵盖北京市各大演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的具体教学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和国际经贸学院国际文化贸易系承担,并外聘金元浦、王书羽等业内专家授课。2010年12月19日,由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共同建设的学术研究机构——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新成立的战略研究院将围绕文化体制改革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交流等三项主要内容,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从而直接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该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筹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信息资源库,实施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工作,并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提供科学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
纵观2010年北京的演出业贸易情况,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北京的演出业却有着向世界城市发展的潜质和趋势。通过经验的借鉴和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北京的演出业能够得到质的提升,形成国际品牌,真正实现演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将北京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助力。
六、2010年北京演出业大事记
1月
2日,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北大新年芭蕾音乐会举办。
8日,阳光酒庄·盛中国2011新年音乐会举办。
20日,第7届现代人文化演出季在保利剧院拉开大幕,辽宁芭蕾舞团、俄罗斯芭蕾舞剧院倾情参演。
2月
11日,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外汇局十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培养一批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主体,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指导意见》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供金融支持等十一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指导意见》还明确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以及《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的制定和调整程序,要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承担企业及时填报文化进出口情况,并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供金融支持、提高出口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建立并完善文化贸易中介组织、支持企业赴境外投资、支持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十一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11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团在哥本哈根圣·安莱中学举行新春演出会,用书法与舞蹈表演与当地民众共同庆祝中国兔年春节。
16日,为进一步扩大怀柔原创舞台剧产业基地的知名度,丰富春节期间的北京文化旅游市场,怀柔区推出来自美国百老汇的著名音乐舞剧《永恒的探戈》。作为一部真正的国际性演出剧目,《永恒的探戈》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该剧曾在旧金山湾区剧院评论协会的最佳巡演音乐剧投票中排名第一,并在旧金山广场剧院里史无前例地上演了92周,《永恒的探戈》还于1996年在意大利斯波莱托节上获得了时装大奖。
3月
3日晚,为响应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的主题,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中国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各级领导以及民政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等15个全国爱耳日主办部委领导,提议设立全国爱耳日的部分第九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和首都社会各界人士近2000人出席了音乐会。
19日,由英国TNT剧院演绎的莎翁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登陆朝阳文化馆九个剧场。英国TNT剧院已经在7年内将它们的7部作品带到中国,并完成了75场演出。同时,2010年是TNT版《麦克白》上演的第十个年头,该剧在北京演出之后将完成全国10城市的巡演。
4月
6日晚,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序幕。本届“交响乐之春”延续了中国原创作品为亮点的特色,除一部西方经典作品外,当晚的两部中国作品都取材于云南。国家大剧院还邀请到诸多著名的指挥家、独奏家和乐评人做客“经典艺术讲堂”,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带领观众一同赏析经典交响乐曲目。
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繁荣。《指导意见》的出台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鼓励金融业为文化产业输血,扩大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助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大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更好地运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
8日,国家大剧院特别组织了一场艺术教育活动,近200名艺术会员走进《西施》排练现场,首次“零距离”接触到歌剧的幕后打造过程。
18—29日,大悦城地下一层中厅上演开放式大型实景话剧《悦之城》,《悦之城》首次实现了戏剧的公众化呈现,任何一个走进大悦城商场的人,都可以完全自主地选择参与或不参与该剧的演出,且该演出以全免费的形式向公众呈现,这在此前几乎所有的戏剧演出中都不曾进行这样的尝试。
18日,第43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闭幕,中央电视台选送的“宜春月·中华情——2009年中秋晚会”获电影节最高荣誉,摘得评审团最佳节目金像奖,晚会总导演郭霁红获评审团最佳导演金像奖。
21日,这是全国哀悼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各大电视台纷纷决定停播所有娱乐节目,《快乐男声》、青歌赛等选秀节目也纷纷暂停,为赈灾相关的新闻和特别节目让道。
5月
1日起,大型视觉舞台剧《十二生肖》加入“轮换上演制”,在中国儿童剧场演出7场。
3日晚,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剧《堂吉诃德》惊艳亮相国家大剧院。
4日,费城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为北京观众一连奉献四部重量级的交响乐作品,为此次北京之行完美开场。
5日,费城管弦乐团带来斯特拉文斯基的两部交响力作,完整芭蕾版的《火鸟》与《春之祭》。
6日,由朝鲜血海歌剧团创作的大型歌剧《红楼梦》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上演。为迎接中朝建交60周年暨中朝友好年,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提出对歌剧《红楼梦》进行重新改编再创作,并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在该剧重排期间,应朝鲜的邀请,中国文化部派专家组赴平壤歌剧团驻场指导。剧中歌曲全部采用朝鲜民谣唱法,字幕大多引用《红楼梦》原文。
8日,当今世界唯一一支“不揉弦”的现代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在诺林顿爵士的带领下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献上一台风格独特的“不揉弦”音乐会,将古典的演奏方式与现代的交响乐团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乐曲本身。
13日晚,由五国艺术家全新打造的国家大剧院新版比才歌剧《卡门》首度开启大幕。
20日晚,大剧院“巅峰交响”版块中的又一支重量级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隆重登场。在当晚的音乐会中,乐团演奏了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和中国作品《良宵》等乐曲。
22—23日,荷兰舞蹈剧场二团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带来了当代芭蕾集锦节目《礼帽的“雀跃”》、《神与狗》,展现了当代青年人日益复杂、多变、颠倒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他们对当代年轻人心理状态的关爱。
6月
1日晚,风靡全球157年的经典歌剧《茶花女》在国家大剧院盛大重现。本次演出在舞台、服装设计上都充满了创意,简洁却又不失华丽,带领着观众进入了这一悲伤的故事之中,让观众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法国巴黎,体会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4日,中国香港首届中国戏曲节在香港文化中心开锣,北京京剧院“程韵绵长——程派艺术展演”作为开幕演出为香港观众献上《锁麟囊》等程派代表作。本届戏曲节主办方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与文化事务署邀请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12个剧团,在为期48天的戏曲节期间展演了包括京剧、昆曲、粤剧、潮剧、越剧、莆仙戏、正字戏、川剧、南音等剧种在内的10台节目。
8日晚,新疆和田新玉歌舞团来到北京,在国家大剧院将综合歌舞《万方乐奏》奉献给首都观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出席观看。晚会将当地淳朴的民族风情、民间说唱、民族歌曲等艺术样式加以综合,用丰富多变的LED视像和诗情画意的舞台意境,还原了一个真实和充满魅力的和田,充分体现了新疆歌舞艺术的雄浑与壮丽。
10日晚,澳大利亚文化年的开篇系列活动之一——澳大利亚亮点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澳大利亚总督昆廷·布赖斯、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并观看音乐会,布莱斯在音乐会上致辞。根据中澳两国政府于2010年3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为期一年的中国文化年将于2011年6月在澳大利亚启动。
11日晚,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观看,并称赞该剧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大型原创歌剧《青春之歌》作为北京大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尝试,自2009年5月推出后,组织观看该剧已成为北京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24日,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中直机关等单位的戏剧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强调广大戏剧工作者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坚守民族文化立场,推进戏剧艺术创新,创作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精品,谱写中国戏剧艺术事业新篇章。
7月
6—21日,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北京中演圣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海汇润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在北京举行。本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为突出青春、多姿、健康的色彩,特别聘请了优秀青年艺术家谭晶作为形象大使。同时,为凸显中外大学文化交流的品牌特色,主打了校园牌——青年周开幕式及“名校之夜”都在校园举办。
7日晚,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王昭君》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惠民汇报演出,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赢得全场观众阵阵掌声。据介绍,舞剧《王昭君》是湖北省打造文化品牌,讴歌民族团结,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12日,为总结民营艺术院团艺术建设的规律,探讨民营艺术院团艺术发展的方向,民营艺术院团艺术评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戏剧界的专家代表肯定了此次民营艺术院团展演剧目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并对民营艺术院团的艺术建设和艺术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7日,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研讨班上传来佳讯,中宣部、文化部《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一年来,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蓬勃发展,工作力度空前加大,改革成效日益显现,全国各地涌现大批新型演艺市场竞争主体,演艺领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2009年7月,文化部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转企改制院团总数达228家,仅2010年新增数就达106家,接近2008年以前转企改制院团总数的两倍。
8月
3日晚,由国家京剧院精心复排推出的经典大戏《满江红》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揭开了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序幕。此次展演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承办,旨在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展示国家艺术院团的优秀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6—23日,应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市的邀请,受中国文化部的委派,作为中瑞建交60周年庆典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携芭蕾舞作品《棱镜》访问瑞典,先后在马尔摩市、乌普萨拉市和斯德哥尔摩市进行了巡回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追捧,访问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31日,国家京剧院与中国人寿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和国家级艺术院团之间合作的先河。未来5年内,中国人寿集团每年将向国家京剧院拨付一定支持经费,用于国家京剧院的创作、演出、人才培养、业务建设等多个环节,国家京剧院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人寿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搭建平台。这次战略合作开启了大型国有金融企业与国粹艺术殿堂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国家京剧院面向社会、增强活力的一次有益探索,将为国家京剧院的品牌打造、体制创新发挥积极作用;也是金融保险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次尝试,将促进金融保险业与国粹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9月
22日,中秋月圆之夜,国家大剧院中秋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本次音乐会以“中国之美,世界看见”为主题,希望用音乐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音乐会由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挑梁,世界顶级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大师执棒。此外,还特别邀请了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小提琴家吕思清、古筝演奏家常静四位中国音乐家以及韩裔大提琴演奏家张汉娜,可谓群星璀璨。
23—24日,由北京电视台和北京电台主持人出演的公益喜剧《蚁族的幸福生活》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上演。演出所得40800元汇入主持人爱心团设在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专项基金,用于捐助贫困学生和其他公益活动。
29日晚,由德国科隆国家歌剧院制作的莫扎特经典歌剧《唐·璜》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近年来,科隆国家歌剧院大胆尝试剧目创新,被誉为德国“最具探险精神”的剧院,而这部新版《唐·璜》于2010年6月刚刚在德国成功首演,堪称科隆国家歌剧院最新代表作。
10月
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前,北京101中学金帆交响乐团在中国文化节上演奏。值中国国庆之际,第十二届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当日在华盛顿举行,通过展示中华文化,让当地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两国人民友谊。
2—4日,世界城市音乐节在朝阳公园举办,来自不同城市的乐队在朝阳公园上演城市音乐大联欢,带领观众一起感受城市的魅力、音乐的魅力。
15日,朝阳1919小剧场上演揭幕戏——话剧《李小红》。此后,朝阳1919小剧场将成为“电影话剧”创意工场,所有话剧将与电影“捆绑”,有的剧目改编自知名影片,有的则将被拍摄成电影。刚刚落成的朝阳1919小剧场位于朝阳1919影视传媒创意产业园区内,是目前该区域唯一一处文艺演出中心,主要瞄准CBD白领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人群。巨海传媒与知名民营戏剧团体戏逍堂合作,准备在这个小剧场建立“电影话剧”创意工场,将其打造成电影、戏剧捆绑营销的大本营。
6—15日,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2010国际打击乐节”拉开帷幕。在近十天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四十余位打击乐大师带领观众去发现一个色彩斑斓的音乐“新大陆”,一起体验非洲的节奏、拉美的激情、欧洲的精致与东方的神秘。
19日晚,由中国国家话剧院联手亚洲五大剧团打造的“第四届国际戏剧季——华彩亚细亚”在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本届国际戏剧季以“华彩亚细亚”为主题,从19日持续到11月21日,献上包括新加坡“TOY”剧团、韩国美丑剧团在内的六大剧团的八部代表作品,让中外观众在金秋十月尽享戏剧的豪门盛宴。
11月
3日,由蒋小涵、伊洋等主演、“Rainbow戏剧”制作的话剧《李雷和韩梅梅》在北京朝阳9剧场举行首演并大获好评,由于情节和人物都唤起了80后的回忆,在场观众纷纷感动落泪。
7—14日,第八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中的重点剧目《歌舞青春》在保利剧院粉墨登场。这部改编自同名电影、由美国迪士尼演出的音乐剧为观众展示了美国青少年当今的生活状态,以歌舞的名义带来了一场青年人的狂欢。
9日,经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及社会公示,共评选出35台旅游演出项目进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第一批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演艺产业的快速成长构建了良好发展环境。
15日,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指导乔纳森·弥尔斯在京会见中国媒体,他表示:2011年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将锁定亚洲主题,届时将邀请亚洲剧目到英国演出,而被邀请的中国剧目是中央芭蕾舞团的《牡丹亭》和上海京剧院的《哈姆雷特》。据悉,这也是该艺术节成立60多年来首次集中展现亚洲文化。
17日,来自北欧的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完成了该团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亮相。荷兰国家芭蕾舞团首先奉上的是经典芭蕾舞剧《堂吉诃德》。作为芭蕾史上的经典,《堂吉诃德》号称是史上难度最大、技术最炫的一部作品。这一版的《堂吉诃德》是世界著名编舞大师罗曼斯基最新编创的一个版本,节奏紧凑,情节让人信服,舞蹈令人陶醉。
17日,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等10多位企业家发起的云锋基金,宣布向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运作的大型实景演出系列《印象》投资5000万美元。迄今为止,这是演出界最大的一笔投资。
27日,大连话剧团受邀来京,在大隐剧院进行了新《雷雨》连续十场演出的首演。这部用新手段演绎的戏剧经典,将曹禺创作该剧的感悟作为画外音融入舞台。首场演出谢幕时,北京观众以全体起立鼓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新《雷雨》的肯定。
12月
1—3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2010年继续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精神,河北省文化厅、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积极与高校学术机构紧密结合,通过戏剧打造城市名片。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在全国公演100余场后,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天际远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织,首选北京大学作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展演地,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与学子如约相见。该剧由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排演,反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该剧将古老的民间故事用地方戏曲、魔术、杂技等手法混搭后呈现出新颖的舞台感受。
10日,由“中华风韵”选派的民族舞剧《一把酸枣》,首次登上肯尼迪艺术中心,成为中国第一支进入享有“国际文化地标性建筑”美誉剧院的大型民族舞剧。该剧从10—12日连续演出4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文化交流品牌“中华风韵”,每年都会精选几部中国当代经典剧目推向美国市场。同时,在运作上,一改过去文化交流以赠票为主的做法,真正实现在美国的市场化宣传和营销。2010年更是与肯尼迪艺术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未来,“中华风韵”每年都会在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目标观众直指美国主流社会。2010—2011年“中华风韵”将有包括中国音乐家与巴尔的摩交响乐团音乐会、中国古代民族音乐会、舞剧《一把酸枣》在内的三台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同时又相映成趣的节目赴美。从肯尼迪艺术中心开始,这些节目还将在纽约、旧金山、盐湖城、安纳波利斯等地巡演。
20日,由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共同建设的学术研究机构——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在京成立。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司司长韩永进任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小牧任院长。新成立的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将围绕文化体制改革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交流三项主要内容,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从而直接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筹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信息资源库,实施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工作,并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提供科学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
22日晚,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大剧院合作推出的大型原创舞剧《马可·波罗》在北京举行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与首都观众一起观看演出。他对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积极探索艺术院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新途径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26日,世界顶尖芭蕾舞团——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亮相北展剧场,精彩呈现芭蕾舞艺术的代表作《天鹅湖》。此次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派出了强大的演出阵容,诗情画意的舞蹈段落、对比鲜明的仙境场面、沁人心脾的音乐旋律,带给热爱芭蕾艺术的人们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去年北京演出收入超10亿元.北京日报,2011-01-11
[2]陈嘉欢.飞越时空之旅.上海经济,2007(8)
[3]文化发展论坛.北京文艺演出业现状及未来发展,http://www.ccmedu.com/bbs55_40092.html
[4]张璐诗.北京演出市场:水分知多少?http://news.sohu.com/20051221/n241055108.shtml
[5]王晓然,暴帆,王晓莹.演出业泡沫繁荣?不仅是剧本需要创新,http://www.ce.cn/bjnews/economy/news/200612/14/t20061214_9758134.shtml
[6]隗瑞艳.2010年北京演出市场调查显示——大型场馆票价居高不下.中国文化报,2011-01-18
[7]黄小驹,李珊珊,蔡武.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是“软任务”,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13694711.html
[8]谢锐.上海大剧院的运营和管理.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fb29251c59eef8c75fbfb34f.html
[9]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52742.htm
[10]搜狐娱乐,http://yule.sohu.com/20100119/n269689336.shtml
[11]中国文化产业网,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01220/news_61067.shtml
[12]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http://www.icipk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