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20年6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后人类时代之都市安保

文/汤志诚

前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安全的时代,也是最危险的时代。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的核心越发彰显出重要的地位。人们大量涌入城区,使得城镇人口比重逐年增加。然而在繁华之余,高密度人口聚集地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却也时不时地通过新闻头条的模式蹦入人们的视野。

火灾、地震、台风、街头犯罪、恐怖袭击,甚至是传染病的爆发……任何一种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只要出现于城市之中,便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套高负荷运转的机体必然需要配套高强度的自我修复与异常事件防范功能。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与日俱增和政府对安全工作的逐年重视,我们的城市正一步步朝着严格的规范化模式进化着。易燃材料从建筑行业被取缔,法律文件强令各个单位配备符合规格的消防设施。新起的建筑不再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而是预留出了安全空域缓冲区。监控的探头布满了大街小巷,流窜犯通缉名录全国联网,发放到了每一个地铁站、长途车站、机场的安检道口。甚至气象站也忙得不亦乐乎,实时通报着环境实况,提醒着市民们规避高紫外线、高雾霾、高臭氧爆发的这些高危时段。

当下,我们的城市安保体系正如一张修建中的巨网,从信息与物质环境的各个角落不断延伸而出,互相交织,越发细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那后人类时代里,城市的安保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最终成为密不透风的铁桶阵。

预警之眼

自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之后,“眼”这种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器官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所有动物的生存模式。发达的感光器官让动物们直接捕捉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信息传导介质,在开阔而清朗的地带,探查身周方圆数公里的异状。

而今,我们人类更是将“眼”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人族所摄取的外界信息中,百分之八九十来自于视力,而探索外太空星河彼岸之时,更是一边倒地依赖着光学信号。这样的器官优势一直延伸到了城市安保建设的理念之中。

身于城市之中,人们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地处于“眼”的庇护之下。城市,就如一头千眼巨兽,洞察着自身的每一个角落。交通要道路口,高速摄像头扑捉着违章车辆的牌照;银行取款机后上方的监控,让冒领钱款的嫌疑人无处遁形;厢式电梯内的探头关注着乘客的安危。不仅静态监控设备这般天罗地网,动态监控也是不甘示弱。安装于车辆之中的行车记录仪的普及让避免了司机遭遇交通讹诈,而警务人员肩头犹如肩章的小型执法记录仪更是让缉捕现场的罪犯再也无法事后抵赖其罪行。

然而,此般布局虽是思虑周详,却也并未尽善。“眼”作为一种捕获光学信号的器官,并不能独立存在。与之相配套的,便是处理分析复杂视觉信号的发达脑域,以及高效快捷而精准的光学信号发生装置。

喜欢看各色科幻美剧的读者一定很熟悉这样的场景——当警方需要搜索一名通缉中的罪犯时,强大的脸谱辨认程序便会查询城市中各处的摄像头所拍摄到的画面,逐一甄别出嫌疑人的面孔。但在现实生活中,城市街道探头往往悬挂于高处,用以俯览出更为广阔的视野。因而所拍摄出的人影也通常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只小蚂蚁”。倘若程序果真使用脸谱去做匹配,那么迎接它的视频截图便会是俯视角所拍摄的后脑勺或者鸭舌帽障眼大法。

为了搜索一名刚犯下罪行后在逃的嫌犯,警方不得不安置大量的非战斗人员没日没夜地坐在屏幕前,查看相关日期、相关路段的视频,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步态、着装、体型等综合信息筛查出嫌疑人的活动路径范围。尽管现在已经有A.I.可以实现部分应用,但这份细致的工作想要完全地由计算机代替,恐怕还要等些许时日。

事后缉凶尚且如此大费周折,实时监控案件的发生便更是难上加难了!不论人脑还是电脑,在海量视频之中,即使可以瞬秒之间便一眼识别并锁定某个小角落里“亲切友好的人”,但如何判断他们当下暗戳戳的行为是否越界,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无解的事情。但凡事皆可逆向思维。既然我们在近未来阶段很难做到让智能识别程序飞升至天网级别,那么不妨简化警报信号,使监控程序无需关注繁杂而无用的信息,专心扑捉紧要事件。

在后人类时代,手机不再是人类所佩戴的唯一的便携式信号收放终端。放弃遭遇突发事件时拨打110的念头吧。在紧急事件中,即便是掏出手机呼救这样简单的动作也显得耗时又麻烦。各色的智能手镯、领结、腰带扣将取而代之,分摊不同的工作。

当威胁降临,当事人触发手镯的告警模式,耀眼的激光便按照特定的电码频率闪烁起来。作为一种高频电磁波,可见光在电磁场中具有宏观电中性,具备着抗干扰能力。而在喧嚣的都市中,相较于用以大范围告警的声波信号,光学信号不论对巡警的肉眼,还是监控探头电子眼来说,都更易被捕获并识别。激光用以直射于罪犯面部,也可产生威慑与轻度杀伤效果。纵然是雾霾天气,凝炼的激光频闪依然具备着一定的穿透性。在漆黑的夜晚小巷子这类案件高发区,更是醒目的灯塔。

如此一来,处理视频信号的智能识别程序的负担便大大下降。速拍分析软件不再需要面对繁杂的图形解构,只需要专心读取简约的数字化频闪信号,便可迅速地根据不同的电码模式,得知不同级别的威胁类型。

更甚一步,若是有过路群众目击或者遭遇一些正在发生中的隐蔽案件,出于自保或者避免打草惊蛇的考虑,不愿公然与嫌犯发生冲突,也可悄悄触发肉眼不可见紫外激光信号。智能识别监控通过频闪信号传递的信息,获得信号发送者的方位,从而判断出最近的巡警的位置,自动调遣警力及时奔赴现场。

缉捕之蜂

繁华的商业街道,几个身材微胖,珠光宝气的中年妇女谈笑着,进出各家百货商场。她们的臂弯上挂着大大小小的手提包,毫无戒备地穿行于人流之中。

突然间,一个身形敏捷的青年从她们身后蹿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抢过了包包,飞身窜入同伴驾驶的轿车中扬长而去。

目击案件的巡警赶忙通报,几辆警车随即出动,在车流湍急的马路上与劫匪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围追堵截,最终在数十个街区之外将逃逸的车辆逼停在了路边……

大片中,警匪之间的战斗似乎总是伴随着如此夸张的大场面。然而现实情况是——能够此般大动干戈的飙车追逐案恰恰不会发生在都市的中心。拥堵如淤泥般的城市交通不论对于罪犯还是警方,都是永恒的噩梦。

比起驾驶轿车作案,劫匪们更青睐于轻便的摩托,甚至是仰仗发达的出租车产业。都市熙攘的人流与车流是最天然的保护屏障。凭借着对路况的熟悉,一名职业罪犯可以轻易地通过不断换乘出租车,游走于各个隐蔽的巷子,穿越一个个小区弄堂达到迷惑警方视线,摆脱追兵的目的。这也便是为何街头劫案发生之后,一旦无法在第一时间拦截目标,警方便只能通过事后排查嫌犯住所方能破案的原因所在。

上文已经讲到,后人类时代中发达的预警之眼监控着都市的方方面面。但若是没有配套的行动措施,那么拥有再强大的“眼”也只能是“干瞪眼”。

是时候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了。

在后人类时代,人们会在某些高楼大厦的外墙上看到许多奇怪的外挂式装备。它们就像是夏日里湖畔凉亭柱子上的蛾群,一动不动地趴伏着。橄榄型的身躯配上四个螺旋机翼的构造彰显着其发达的飞行平衡能力。身体两侧的微微闪烁的红蓝指示灯与亮漆刷出的警用标示告诉着人们它们的身份。

缉捕之蜂,这种盘旋于都市半空的警用无人飞行器将替代巡逻警车,成为都市追凶的主力军。比起使用拥堵的地面交通,小巧的无人飞行器穿梭于空旷的半空具备着更清晰的视野与活动的灵活性。锁定犯罪分子目标后,缉捕之蜂如同一片牢牢钉死在其头顶的乌云与之同轨飞行,避开无辜群众,从正上方对目标发射网枪、电击枪或是实弹。

这些体型小巧,设计精妙的机械广泛地停驻于都市的各大高楼的垂直墙面,充分利用城市优势节省布局空间。一旦接收到预警之眼的指令,距离案发位置最近的缉捕之蜂便会倾巢而出,朝着目标铺天盖地涌去。被锁定的单位犹如遭遇无孔不入的蜂群围捕,苦不堪言。

此外,缉捕之蜂还可设计出不同的大小与型号,分配不同的功能。除了方才所述的追击型兵蜂之外,防爆工蜂组也是不可或缺的常备兵种。

在后人类时代的都市中,一枚简单的易燃易爆品在高密度人群中所造成的灾害不可估量。因而在闹市区安置爆炸物已然成为了各种民间犯罪团体与反政府组织的首选“良策”。

当爆炸物被发现,四架一组的防爆工蜂小队奔赴现场。其中块头最壮实,不具备飞行能力的“蜂蛹”充当着防爆箱的角色。这种好似保险箱结构内外反转的防爆蜂蛹具备着坚固的合金“外骨骼”,其内侧却充斥着强韧的凯夫拉尔纤维编织成的“肌肉”,以及混凝土瓷片等硬脆而易破碎以吸收冲击波的材质组建的“脂肪”。

“蜂蛹”小心翼翼地吞下了爆炸物。其余的三只“工蜂”轻轻地抓握起它,将其平稳地抬升而起,飞至空旷地带,垂直升向高空。

以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言,碟型无人飞行器可实现水平位置抛接直立的棍子等高难度的平衡杂技动作,由此使用人工智能机械处理危险的爆炸品将比人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当防爆工蜂组上升至了千米高空,蜂蛹便会吐出爆炸物,仅以一条狭长而黏稠的丝线将爆炸物粘连悬挂在自己下方。等候多时的狙击蜂小组眼疾手快,喷射出一股股高压水柱,将危险品摧毁于开阔的天穹之间。

平暴洪流

身于都市之中,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奈的事实——很多时候,繁荣的经济与威胁的隐患似乎是成正比的。热闹的人海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也促进了商贸活动,但这湍急的人流本身却带来了防不慎防的事故高危因素。

喜欢看动物世界的观众一定不会陌生这样的场面,浩浩荡荡的非洲角马群在年度迁徙之际,趟过汹涌河川,一旦领头角马选择了错误的登陆滩位,导致全队无法顺利通行,那么绵延不止的后继角马群将会身不由己地冲撞河道中奋力挣扎的同伴,其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便是无数角马被自身同伴的血肉之躯组成的洪流挤搡得四仰八叉,溺毙于河道之中。

角马如此,人亦然。每年的国假庆典也是各大都市的政府部门如临大敌的时节,人们可以轻易地在各种繁华的商业街道景点目睹强壮的武警手拉手组建的人墙,而地铁入站口这类的容易形成湍流的地区更是严格实施数人头放闸的稳流制度。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防范那一溃堤便势不可挡的踩踏事故。

人群是盲目的,作为一种从众性的生物,人类在群体性活动的秩序方面并未比角马高明多少。身处于人群之中,视野受阻,又承受着周边人员的推搡,群众即便是把握自身的前进方向都显得颇为吃力。而一旦选择顺应大流前行,其形成的人潮大势则堪比冲锋中的军队。

为了避免此般人流漩涡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化整为零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后人类时代中,城市的街道将被自动路障划分为一个个相对较小的单元格。这些巨大麻将牌似的路障平日里埋藏于路面之下,并不阻碍车辆行人的通行,而当节日盛典来临,预警之眼实时监控着每一个路段单元格中的人头数量。当人头统计数达到危险密度,齿牌状的路障便迅速升起,代替武警肉墙,阻断更多的人流涌入当前单元格路段。而后城市交管中枢通过预警之眼网络搜索附近低密度单元格,选择性地打开一侧路障,严格指示由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疏散人流。

若是著名景区之类人潮汇聚的核心区域附近,则可临时建立起只准进入场区的“静脉道路”,与只准迅速离场的“动脉道路”,将我们的城市交通打造为流畅的循环系统,而此时,齿牌状路障便起到了单向限流瓣膜的作用,在控制人数的同时,疏导着盲众的走向。

但上述策略的运用仅限于相对温和的密集人流。人类是敏感而脆弱的生物,一次别有用心的政治煽动便可卷起一股打砸沿街商铺的风潮;一则火灾地震爆炸物的恐怖谣言就能让原本怡然散步着的旅客抱头鼠窜;一张球赛的胜负就足以让两队球迷将球场变成战场;甚至只需要一个手握砍刀的暴徒便能引发几百人的骚乱,被踩踏挤压造成机械性损伤致死的人数或许比凶案本身更甚。

当下,辛苦的武警战士们不得不手持盾牌,正面抗击着暴乱人潮的冲击。而最为倒霉的则是“两军交锋”时,处于核心位置的“人肉夹心”。这些悲催的先锋炮灰承受着来自后方累聚的全部压力,进不能也退不得!纵然能够侥幸不倒,也难免窒息。若想从根源上解决,务必从人群后方入手。

在后人类时代,人们会在街道的两侧看到雄伟的都市雕塑。雄狮、巨龙、麒麟、大鹏……点缀着四方。当然,这些个雕塑可不仅仅是城市景观。它们在空气不好或者天气炎热时可以喷洒轻薄水雾,降低浮尘,改善街道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当人群聚集过多或暴乱开始时,它们可以通过广播系统要求相关人员,特别是普通市民迅速撤离;当暴乱发生时,城市中心主控程序调整到应急状态下,一股股混合着干冰的低温高压水柱就会从中激射而出,直轰暴乱分子的后方军阵,将其击倒乃至击晕在地。刚猛的水炮裹挟着刺骨的寒意,直接剥夺亢奋人群的战斗意志,麻痹着他们的肢体,阻碍着他们的视线,湿滑的地面与强大的水压让他们寸步难行。随后赶到的警员和医务人员只需要将一个个蜷缩在地面,打着哆嗦的当事者“捡起来”,丢进警车或者救护车便可。

除此之外,地刺型路桩也是防范失控车辆的不错选择。如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车技不精的女司机将车辆驶上路边路桩的奇异照片。虽说对于驾驶员本人来讲,这是窘迫无语的难堪事,但若逆向运用此类事件,使用突然抬升的莲花爪地刺路桩扎入并顶起车辆底盘,便可使车辆失去制动,固定于桩子上,避免了撞入路边建筑的悲剧。画面虽不美观,效果却是不折不扣的“立竿见影”。

尾声

说一千,道一万,千千万万为平安。城市就如同人类创造的科技生态密林,为了自身的长治久安,纵然是那不起眼的犄角旮旯,也得无死角地将“免疫系统”配置到极致。各路神仙,各显奇招,看似简单粗暴,实则方便快捷。高效实用永远是首选原则。

与各种都市安保措施升级相配套的,还有市内基础设施的改变。海绵都市计划的展开防范着大自然寒暑旱涝对城市的侵袭,而简易医疗装备站点的全城普及让突发疾病的路人不再束手无策。

当然,最好的安全防治手段或许还是减少城市人口的密度,避免人流高峰的产生,并且尽可能以机械化公共物流满足市民们的日常消费所需。都市人的生存理念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重大变革。密集型劳动产业将会被取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家远程操纵机械臂完成远在城市另一端的厂房内的工作,减少了人来人往所带来的交通事故。而随着自动化机械管理的进步,维持城市运作的刚需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更多的空间被腾出来作为灾备避难区。即便城市部分区域遭受灾害攻击陷入瘫痪,市民也有充足的冗余资源可周转。

我们的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健壮。不论是防御外敌,还是平息内灾,城市都将成为守卫人类文明的——钢铁要塞!

【责任编辑:艾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