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
概 说
火麻仁始载于《本经》,原名麻子,《伤寒论》名之为麻子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实。因其叶似火苗状,药用种仁,故名火麻仁。以色黄、粒大均匀、种仁饱满者为佳。
性能特点
品尝火麻仁无明显的偏味。传统认为,火麻仁甘平质润,含丰富的脂肪油,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之功,故归大肠、胃、脾经,均属消化系统。
功效应用
火麻仁甘平质润,不仅能够润肠通便,还具有一定的补虚之功,其作用缓和,对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单用有效,或配伍其他润肠通便之品,如郁李仁、桃仁、杏仁等;对于兼有燥热而便秘较甚者,可配伍大黄、枳实、厚朴、芍药等,如《伤寒论》之麻子仁丸。
目前,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成药较多,麻仁润肠丸是常用成药之一,其主要成分就是火麻仁。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经》谓本品能够“补中益气,久服肥健”,说明火麻仁具有一定的滋养补虚之功,现行教材也认为本品具有一定的补虚之功,但不宜将本品当做补益药来使用。
《伤寒论》载炙甘草汤,其组成含麻仁,有学者认为是黑芝麻、也有学者认为是火麻仁,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笔者倾向于火麻仁,因为炙甘草汤主治“伤寒,脉结代,脉动悸”,是以心律失常为主的病变,属于心脏病,临床上一般要求心脏病患者卧床休息,此类患者若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往往会增加腹压,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炙甘草汤方中配以火麻仁能够起到润肠通便之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擅用本方治疗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消瘦为明显者,服用炙甘草汤后可增加体重、增强体质,此时宜选用黑芝麻为宜,因黑芝麻补虚之力强。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虽然诸家本草均未言及本品有毒,但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具有一定的毒性,故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产生中毒。
使用注意
火麻仁含有较多的脂肪油,误食一定数量后可引起中毒反应,大多在1~2小时内发作。其有毒成分为毒性蛋白质、蕈毒素。大麻酚为主要有毒成分,具有强烈麻醉作用,但性质不稳定,极易被氧化而破坏。中毒后主要是侵犯神经系统,表现为先兴奋而后麻痹。临床表现大部分起病迅速,多为2~4小时左右,最长者12小时。食入60~100g即可发生中毒,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继而四肢麻木、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心动过速等,少数出现幻觉、血压升高、痉厥、衰竭而死亡。
临床经验
炙甘草汤治疗的心动悸证患者中较容易兼见“大便秘”之症,出现此症的原因当为阴血不足、肠道干涩,方中加麻子仁是为润肠通便而设。《伤寒论》教材将麻子仁的作用解释为“滋阴养血”,值得商榷。此对指导临床使用本方治疗心动悸证极为不利。其一,临床医生易将麻子仁用其他“滋阴养血”药物置换;其二,临床医生对心动悸患者出现“便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治疗中易忽视对患者“便秘”症状的处理,不利于心动悸证的治疗,而且淡化了张仲景对心动悸证的观察与认识的深度,未体会到炙甘草汤中加“麻子仁”一药的用心。在临床无论中医、西医对心系疾病的治疗,均辅以润肠通便药,这与仲景于本方中加入“麻子仁”之药的道理一脉相承。[宋俊生.炙甘草汤脉证及麻子仁作用探析.新中医,2007,3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