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月7日
柔弱养生自古传 老子发挥师者言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末期。他的著作《道德经》传遍全世界,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文化、医学、艺术、体育、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他在《道德经》第36章讲述了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说到这里,还要从老子与他的老师谈话说起。
老子有一位知识渊博、对许多疑难问题都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常枞。常枞到了晚年,安居在家,不大出门。这一天老子去看望他,师徒二人有一段关于哲学的对话。
老子像
常枞问老子:“我还有牙齿吗?”老子看了看,说:“没有了!”常枞又道:“你看,我还有舌头吗?”老子说:“有,舌头还在。”常枞又说道:“你懂得我的意思吗?”老子思索了一会儿,说:“意思是说,刚强的死了,柔弱者还在。”常枞说:“你说得很对,是这个意思。”
于是老子在写《道德经》的时候,把老师这段话写了进去。
老子在《道德经》里将牙齿代表刚强,舌头代表柔弱。刚强的牙齿可能早早地脱落掉了,而舌头还在柔和地咀嚼着食物。《道德经》第36章中说:“柔弱胜刚强。”其他篇章还有“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第78章);“柔弱者生之徒”(第76章);“柔弱处上”(第76章)等等。
“柔弱胜刚强”的例子非常普遍。当大风来临的时候,看似刚强的大树连根被拔起,而柔弱的小草却依然如故;水质柔弱,石头坚硬,但水滴石穿的故事人人皆知;蝼蚁柔弱得微不足道,但坚实的大坝却会毁于蚁穴;空气是最为柔弱的,但它可以穿透许多坚硬的东西;人的骨骼是坚硬的,肌肉是柔弱的,但受到伤害的往往是骨骼,肌肉受到伤害的很少。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从辩证法来看,看似刚强的物体必有柔弱的一面,看似柔弱的物体必有刚强的一面,这就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养生学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选择养生保健项目的时候,要把“动”与“静”结合起来,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