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成长及其补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讨论

(一)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状况在不同水平的家庭经济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资本需要个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直接或间接获得。在学校这样一个场域中,学生所能够有效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因此,必然会导致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学生之间的竞争,正是由于场域的存在,产生了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在相应的社会结构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其自身所能利用和调动的资源也相对较多,这些直接和间接利用的关系有利于其社会资本的改善。迈克尔·J.怀特和盖尔·考夫曼强调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必然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但是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关系。他们认为父母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经济水平高的家庭中,父母扮演着积极的促进作用。White, M.J., Kaufman, G. Language Usage, Social Capital, and School Completion among Immigrants and Native-Born Ethnic Groups[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1997,98(2):385-398.

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本科学生在大学场域的社会资本积累差异缘于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是规模效应。社会资本是一种特定的资本形式。资本具有规模效应,也就是拥有的存量越多,越容易产生更多的增量。相较于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家境较好的学生往往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是存量,在既有存量的基础之上,他们因为规模效应,更容易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则相反,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量较少,则很难轻易地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二是主动效应。家庭经济弱势学生在拥有较少经济资本的同时,因为其成长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因素,往往在个性上较为内向,甚至自卑而敏感,在社会交往上拥有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则显得不足。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这种普遍的个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往往会制约其在大学场域的社会资本积累。

(二)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对其社会资本状况存在显著影响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水平与其社会资本的相关系数为0.298,接近中度相关0.3。将社会资本的测量范围限定在特定的群体本科生上,家庭经济的优势难以直接“干预”在校学生的社会资本积累,但却能够间接地在学生就学、就业的过程中提供较大的帮助,比如学生在入学和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其背后家庭的努力。本科生作为在校学习的主体,往往难以有效识别其家庭经济优势给他们带来的社会资本的提升,学生甚至不能有效辨别家庭本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本,意识不到其家庭经济优势所带来的社会资本优势。所以单一地从学生的问卷填答上难以完全看到这种因为家庭经济弱势所带来的自身社会资本差距。在理论分析层面,家庭经济水平与其社会资本的相关关系并没有预想中高的合理性可以得到解释。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水平对本科生社会资本的解释度为10.9%,这就意味着还有近89%的社会资本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并不一定会主动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来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和人际规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并非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的社会资本完全是建立在其优越的经济基础之上。事实上,学生的家庭经济的优势也很难完全充分内化到学生的具体生活和学习中。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也有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作为朋友,同样的,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中也有家庭经济水平高的朋友。当然,这里也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社会资本与工具性行动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存在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有益于自身需求而进行的行为,这一行为能够使其接触等级地位更高的关系。[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9.所以,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也会因为想要改变自己的某种处境而与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往往伴随有非情感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存在诸多本研究没法一一探索的影响因素。因此,家庭经济水平尽管对本科生的社会资本存在显著影响,但在解释和预测本科生的社会资本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度。

整体来看,本科生的家庭经济对其社会资本产生显著影响,学生在家庭经济方面的弱势同样导致其社会资本处于弱势。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先赋性因素产生的代际复制加剧。对于学生而言,无论其家庭经济的优势还是弱势,都是一种先赋性的影响因素,这种因素如无遇特殊的变数会在代与代之间不断叠加,原本具有优势的家庭这种优势会逐渐明显,劣势家庭的劣势也会逐渐突出。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个体经历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经济水平的不同,受此影响的还包括其人际交往关系的范围和强度或者称其为社会资源支配的拥有量。在经历不断的迭代复加之后二者之间的阶层差异会愈加显著,一个体现就是,在拥有的社会资本量上的差异更加明显。二是后致性因素在改变青年阶层命运过程中作用的日趋弱化。个体的成功与先天因素有关,但后天因素的作用应更为重要。但是在当前难以否认的是,个体努力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在下降,后致性因素的影响在降低。“富二代”“拼爹”等词语的涌现,也是阶层固化的一种话语体现。唐玉琴,张乐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维透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1.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水平与本科学生社会资本积累状况存在接近中度的正相关,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对其社会资本状况具有一定程度的解释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经济水平能够预测出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状况。所以,研究认为,家庭经济水平对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积累状况具有显著影响。

(三)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在社会资本的多个维度存在不足

本研究在做差异分析时发现,家庭经济水平低的本科学生在社会资本的人际关系交往、参与社团活动、校园娱乐活动和对亲友的信任等维度存在相对不足。

家庭经济弱势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通常弱于家庭经济优势学生。一方面,经济弱势家庭的学生往往缺少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难以打破现有的关系圈,出于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考虑,更倾向于将自己限定在一个固定的、自认为能够恰当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建立与个体经济状况的好坏关系密切,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一现象不仅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在校园内人际交往的写照。经济弱势学生在参与同学聚会或娱乐活动方面较少,其中一个限制因素就是其经济状况不良。同学间的聚会、娱乐少不了会有经济消费的支出,不参加难免会疏远与同学间的关系,经常参加势必会对自己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采取减少消费、娱乐活动多数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与学生自身的家庭经济水平有关。另外,在参与社团和校园娱乐活动方面与经济优势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弱势学生也有所欠缺。家庭经济弱势学生还在对亲友信任上低于家庭经济优势学生。但是这并不能认定经济弱势学生对亲友信任度低,只是从数据呈现结果来看,比具有经济优势的学生的亲友信任度要相对低些。

二、政策性建议

从研究结论来看,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本科生的社会资本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对其社会资本状况存在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的社会资本也相应处于较低地位,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的社会资本积累相对较好。家庭经济因素对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积累状况存在显著影响,通过改善家庭经济弱势学生的经济状况能够间接提升其社会资本,另外还有些直接的路径可以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积累提供弱势补偿。

(一)经济补偿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助其积累社会资本

国家为解决上大学难的问题,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奖”“助”“贷”“免”“勤”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经济补偿政策。弱势群体往往由于种种限制难以实现向上社会流动,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补偿政策具有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经济障碍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价值。经济补偿以改善家庭经济弱势本科学生在校经济状况,能够为其社会资本积累夯实经济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经济补偿工作。

首先,应精准认定经济补偿对象。当前的教育补偿实践中,因为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并不能保证能够精准识别需要补偿的对象,这就导致一些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补助,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却得到了,如此则有限补偿资源没有实现应有效用。因此需要政府和高校为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提供应有的制度供给,包括建立相关信息的有效和安全共享体系等。其次,还应按需分配经济补偿名额。部分高校在经济补偿上采用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将经济补偿名额按比例下放到各个院系。尽管这样做表面上对所有的学院一视同仁,但公平并不等于公正,这样就产生了部分院系名额不足,另一些院系名额用不完。事实上,贫困学生的分布不会如预想中的那样以固定的比例分布在各院。在学院名额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贫困学生则得不到经济补偿;而学院名额用不完时,一些学院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凑出足额的“贫困生”,这样一部分家庭经济并不贫困的学生也在补助之列。国家经济补偿的初衷是为帮扶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因此,在名额下放时应当考虑具体院系的情况,按各院实际需要进行分配。

因为经济资本是基础性的,而且它还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所以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实行有效和精准的经济补偿,可以促进他们社会资本的积累。

(二)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意识

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本科生,相比高中教育期间而言,外在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本科生的社会资本存在显著差异,低经济水平的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落差。因此,要引导经济弱势本科生树立社会资本积累意识。首先,引导经济弱势学生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经济差异。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群体更具复杂性、多样化,经济弱势本科生由于自身经济状况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心理负担更重,更容易在交往中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经济差异的客观性和社会性。与此同时,高校要关注经济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开设有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经常与经济弱势学生沟通交流,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以了解其内心想法,给予其更多的关注,让其自然大方地与同学相处,积累社会资本。其次,需要引导经济弱势学生认识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本科生的社会资本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相比经济优势本科生的社会资本较低。对于经济弱势本科生而言,其关注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差异而忽略学生社会资本发展的重要性。社会资本是衡量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规章制度的遵从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社会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虽然根据研究,经济因素影响社会资本,但不能只关注经济因素,本科教育更要引导经济弱势学生努力认识到自身社会资本发展的不足,增强提升社会资本积累的意识,以更好地促进其个体成长。

(三)多重举措提升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社会活动能力

本科生社会资本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通过以上所述的经济补偿弱势本科生的在校经济状况和引导其社会资本积累意识来实现外,还应实施多重举措来提升其社会活动能力。在讨论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测量时,将其划分成众多的维度,经济弱势本科生在多个维度下都表现出了相应的社会资本弱势,尤其是在与他人交往的互动关系方面。因此,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需要提升自身社会活动能力来更好地积累社会资本。

首先,丰富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校园活动。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参加娱乐活动和校园社团活动的频率要低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象牙塔”中的学生与社会接触得较少,没经历社会大“熔炉”的锤炼,自身的发展必然会有一定的限制,在社会活动能力上会有所欠缺,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更是如此。学校是浓缩的社会,学生通过参加社团、当学生干部、做志愿者、参加竞赛之类的活动,能够使自己得到良好的社会交往锻炼,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当前高校在强调学生个体发展中的综合能力提升,同时各用人单位也越发强调学生的实践经历。高校应丰富校园活动,使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能够参加更多的校园活动,从中得到锻炼,促进其社会资本的积累。其次,引导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人际关系是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维度,就家庭经济弱势学生而言,生活在一定的圈子中,其与人交流的范围有限,所具有的人际关系的范围和强度也有限。当下的社会可以说是关系型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凭此所能够直接和间接调用的社会资源的多少。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在社会活动方面要明显劣于家庭经济优势本科生,同时,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在参与校外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人数比例和频率上也低于后者。本科教育应引导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拓展自身的校外活动,积极投身到与外界交流的关系网中,可以参加不同高校之间大学生联谊互访或校外实践活动。走出校园与更多的人接触不仅能够拓展自己的阅历,还能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

最后,本研究从Z校选取样本,研究得出了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其社会资本积累状况的结论,研究遵循了研究规范,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在样本选取上,研究只选取了一所学校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尽管这所高校为一所省属重点本科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能够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得到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但研究结论的外在效度具有局限性,研究结论的外推需要谨慎。就如同个案研究具有意义一样,本研究的价值也难以否定。其次,本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表征数据,但在研究过程中缺少对研究结果的理解性解读,对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其社会资本积累的原因和怎样影响的研究深入程度不够。在这点上,访谈研究能够做得更细致,但这并不能否定量化研究的内在价值。基于以上,后续研究应当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可以以全国高校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更大样本数据,在研究过程中辅以深度访谈,如此广泛深入的研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