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有效积累文化资本以实现“脱贫流动”
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大学教育所积累资本有四种形态,但是象征资本只是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延伸和固化,而对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因为大学教育的通识性,经济弱势本科生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它是一种能力,是经济弱势学生毕业后获取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可能性,而且它附着在学生身心之上,即为人力资本。而这种人力资本回到布迪厄的理论上来,其实就是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在经济弱势本科生积累的文化资本维度,客体形态文化资本的积累也不是本科教育的主旨追求,它甚至经常是经济弱势学生具体文化资本的副产品,一般地对知识热爱的惯习会使主体更多地积累物质化的文化资本。至于制度形态文化资本,它是建基于具体形态文化资本之上的一种制度供给的产物,当然科学合理的文化资本制度供给能够彰显个体具体文化资本的获得与收益。所以从经济弱势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其主动性范围内,在本科教育过程中,最可能积累的只是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其客观化的文化资本积累会随着其得到相关部门经济补偿的增加以及具体形态文化资本积累而增加;经济弱势本科生制度化文化资本积累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有更好的相关制度供给。这里我们分析了在大学场域里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获取资本积累的图景,这个过程中是以文化资本特别是具体形态文化资本的累积为基础的。这一图景也为我们探讨经济弱势本科生有效积累文化资本提供了“导航”。
首先,经济弱势本科生应得到精准有效的经济补偿,这是这一弱势群体更好地积累文化资本的基础。如果经济弱势本科生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则生活会处于困顿之中,其在本科求学过程中,就会在为维持自己生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会参与更多的低端直接经济活动以维持生计,结果就会导致经济弱势本科生在积累具体形态文化资本上因时间的不自由而扩大弱势。这是显性的影响。隐性地,因为经济上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偿,则会强化经济弱势本科生原生文化资本形成的强调物质和即时经济收益的惯习,这种惯习也即一种“心智模式(mind-set)”。这种惯习与心智则会影响经济弱势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诸多选择,如专业与课程选修、校内活动与社会活动参与等,他们更有可能会走向偏离本科教育重点在于累积具体形态文化资本的原则。所以对经济弱势本科生精准有效的经济补偿能够促进其正确有效地累积文化资本。基于现实的观察,精准有效地经济补偿经济弱势本科生,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充分采集与合理共享,且强化贫困生认定的制度刚性,以减少源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非经济弱势生“搭便车”现象,抑制可能出现的“设租”“寻租”等负面行为。
其次,本科教育应回归和坚守通识教育,教育引导经济弱势本科生积累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本科教育是为学生的整个生活打基础的,不只是为他们找工作做准备,普通本科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识性,人文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基石。这些是大学教育理念中的“常识”,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有所偏离。普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分野,前者更应专注于“无用知识”的教导,以使受教育者更具人文性。人文性是一种教养,它处在人的素养结构体系的冰山之下,不是外显的,其功用也往往是远期的,对受教育者个体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而且通识性和人文性的学养也并不是真正地在经济资本意义上是无用的。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公司的商业帝国,而苹果产品的精致性与所体现的独特的审美价值,正是根源于乔布斯旁听过的、被一般人视为无用的字体学课程。这种“无用的”文化资本奠定了苹果的产品定位,苹果产品独特的审美情趣迎合了广大中上阶层的审美需要,由此使苹果产品成为一种精致生活的标签,也由此苹果商业帝国建成。知识即财富,“无用的”的具体文化资本往往是长远地创造更多财富的基础。如果把“教育”分为“教”与“育”,则本科通识教育应重于慢性的“育”,职业教育更重于“教”。这种分野只是不同教育类型的功能分工,但对本科教育而言,通识性是其根。这样本科教育应谨慎地对待来自市场和就业的压力,抵制功利性教育的诱惑,而坚守通识与人文教育。更进一步地,因为经济弱势学生原生文化资本状况具有相对弱势,本科教育基于弱势补偿的文明理念与社会责任,应特别针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开展教育引导活动,使其能够有意识地集中精力积累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一般地具体形态文化资本总是内隐的,其功用特别是经济意义上的功用不被人们所识别。而且经济弱势本科生本身通常是这样一种个体,他们在选择上因其原生文化资本及其所带来的惯习和心智模式的影响,往往是偏向即时实用的,如此则接受人文教育之类的具体文化资本积累过程的意义就更有可能被他们所忽视,其重要性难以进入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意识系统。这就需要本科教育针对这一群体有特别的教育引导。这种教育引导活动可以以生涯规划和心理咨询、本科导师制、专门课程、有针对性的讲座或者校园活动等方式开展。
第三,大学应充分利用“竞争性补偿”以促进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文化资本累积。竞争与刺激能够创造更高的效率,这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内核。作为“经济人”的经济弱势本科生面对竞争和刺激也能够更为有效地积累具体文化资本。学者特纳(Ralph H.Turner)构建了社会流动的两种理想型:“赞助性流动”和“竞争性流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把对经济弱势本科生的补偿政策分为两类,一类是赞助性补偿,另一类是竞争性补偿。前者是普惠式的,只要是被认定的贫困生,就可以得到这类补偿;后者是竞争性的,这类补偿需要在经济弱势学生中展开学业竞争,优胜者得。在补偿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情境下,大学应在保障经济弱势本科生均可获取赞助性补偿的前提下,重视竞争性补偿的作用。当前实践中竞争性补偿机制已有在被部分地运用,但是使用的效果需要反思,而使用的力度宜合理增加,以此来促进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文化资本积累,进而助其稳定地脱贫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