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危重症病人的评估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价方法。
2.掌握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HCHEⅡ)的组成、评分方法和适用范围。
3.了解多器官功能衰竭常见的评价方法、意义及局限性。
4.了解创伤评分的组成及意义。
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对危重症病人病情做出准确迅速的评估非常重要。接诊重症病人时应迅速采集相关病史,力求简明、重点突出;应针对神经、气道、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做出快速辅助检查,初步评估病人是否为危重症、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出可能的病因诊断。早期正确的评估是后续治疗的基础,从而尽量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但是简单以“轻、重”来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太过粗糙,并且不同医生及护士对同一个病人的判断也未必完全相同,差异度较大。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必须有客观的、可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行、可被普遍评估的标准。危重病严重程度评分是根据病人的一些主要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等加权或赋值,从而量化评价危重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危重症评价系统已被专业医生广泛接受并成为临床工作的一个常用工具而得到广泛应用。
危重症病人评估系统应用的意义在于:
1.早期识别潜在疾病的危险性。
2.客观评价危重症病人病情危重程度,以及面临死亡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程度。
3.评价治疗措施、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病愈后远期生活质量、护理工作、科室管理等。
随着危重症监护病房的逐渐建立,危重症评价方法的研究也随之起步,危重症评价系统包括疾病特异性评分模型方法及非特异性评分系统。非特异性的评价系统适用于综合性ICU,对大多数疾病均有普遍适用性,这类评分方法目前应用广泛。

第一节 疾病非特异性评分

一、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是评定各类危重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应用最广泛且较权威的一种评分方法,APACHE经历了4个阶段,即APACHEⅠ~Ⅳ。美国学者Knaus等从大量资料研究中筛选出34个急性病理生理性指标(APS)加上患病前慢性健康状况的评价(CPS),于1981年首先提出APACHEⅠ,开始对危重病情客观化的评估,但参数多,数据采集复杂,不包含年龄情况,对慢性健康评估简单,临床使用不便且预测不够准确。1985年Knaus等简化了APACHEⅠ中不常用或检测不便的参数,增加了年龄分值,并将慢性健康状况按不同权重量化,从而提出APACHEⅡ。APACHEⅡ由三部分组成:
A.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急性生理学评分(acute physiology score,APS)(表3-1-1)。
B.年龄评分(表3-1-2)。
C.患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评价(chronic health status,CHS)(表3-1-3)。
表3-1-2 B.年龄评分
表3-1-3 C.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注:慢性病指住院前病人具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或免疫功能受损病史,判断标准如下,具备一项即可:
①肝脏:肝活检证实有肝硬化或门脉高压;有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史;或有肝衰竭/肝性脑病病史。②心血管: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Ⅳ级。③呼吸: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血管性疾病导致的严重活性受限,如不能上楼或做家务;或具有慢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的肺动脉高压(>40mmHg)或呼吸机依赖病史。④肾脏:正在接受慢性透析治疗。⑤免疫功能受损:病人已经接受了可抑制抗感染能力的治疗,如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长期或近期使用大剂量类固醇,或患有足以抑制抗感染能力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等
三者(A+B+C)总和即构成APACHEⅡ得分。
APACHEⅡ危重病评估系统设计合理,使用简便,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评分系统,也是非特异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方法的代表,对大多数疾病具有普遍适应性。APACHEⅡ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可以反映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在APACHE评分基础上,Knaus给出计算每一个病人院内死亡危险性(the risk of hospital death,R)的公式:即:ln[R/(1-R)]=-3.517+APACHEⅡ的得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的病人)+病人入住ICU的主要疾病分值。
表3-1-1 A.急性生理学评分
注:①参数取入住ICU后24小时内的最差值,如果同时有高值和低值,则按高分计算,不累计积分;②第9项,如果病人存在急性肾衰竭,该项分值加倍,最高分为8分;③第12项,神经系统功能参见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见后文表19-1-1),如果病人使用了镇静药物,不能对神经系统功能做出判断,应以镇静前的情况作为标准,如果没有可信的资料,则视该项正常
表3-1-4 SAPSⅡ评分表
续表
注:①第5项PaO 2/FiO 2(mmHg)代表氧合能力,仅在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时使用;②第14-16项转移癌需手术、CT或其他方法证实,血液恶性肿瘤指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或多发性骨髓瘤,AIDS指HIV阳性伴有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结核或弓形虫感染等并发症;③第17项在24小时内进行手术者为急诊手术,至少在24小时后进行的手术为择期手术,入住ICU1周内不进行手术者为内科病人
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SAPS)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SAPS),同APACHE评分一样,是一类评定各类危重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客观体系(表3-1-4)。SAPS已更新了三代。SAPSⅠ是在APACHEⅠ的基础上简化产生的,SAPSⅡ则是通过对12个欧美国家137家ICU的1万多例病人的数据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法作为研究手段得到的。
适用范围同APACHE一样,主要适用于综合性ICU(成人),也可用于急诊室和普通病房,对大多数疾病普遍适用。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可反映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通常将40分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截断点,超过该值病情的严重程度、死亡概率明显提高。应当注意的是,SAPSⅡ评分的优点是应用简便,数据容易收集,但各项变量计分相对粗糙,未包含不同疾病的权重,同其他评分相比并无优越性,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用于与其他评价系统的效能比较上。

第二节 疾病特异性评分与器官功能评分

其适用范围是专门针对某一系统、人群或某种特定疾病的,既可适用于综合ICU的某些专科性较强的疾病,也可适用于各病房病人的病情的评价。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评价系统最为常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各种危重病的严重并发症,是MOF的早期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们逐渐对这类综合征的认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系统也不断被提出。其中,加拿大学者Marshall等于1995年提出MODS评分标准,其评分与病人病死率密切呈正相关,对临床MODS的预后判断具有指导作用,且评分参数少,程序简单,使用方便,在ICU中的预后预测方面较其他评价系统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1.Marshall标准评价
Marshall标准评价方法见表3-2-1,包括呼吸、肾脏、肝脏、心血管、血液和神经6个器官系统。分别选择氧合指数(PaO 2/FiO 2)、血清肌酐、血清总胆红素、压力调整心率(PAHR)、血小板计数、GCS(见后文表19-1-1)来反映各系统,每个系统按器官功能损害程度分别计0~4分。0分代表器官功能正常;4分代表器官功能损伤最严重;总分0~24分。每一器官系统标量的得分≥3分作为该器官系统衰竭的标准。总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动态分值可以反映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该评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缺乏对胃肠道功能评价的确切指标;选择的参数不能全面反映器官的功能状态,且对组织病理改变缺乏判断;对疾病种类、年龄、慢性健康状况没有考虑等。
2.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
由于MODS常见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此早期研究感染相关性的MODS并进行评估和治疗成为热点。1994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专题学术会议上提出SOFA的评分方法,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全身性感染导致的MOD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做出评价,之后进一步研究证实了此类病人的病死率随着SOFA评分的升高而上升。此外,通过ICU内混合病人的前瞻性研究表明,SOFA也可用于全身性感染病人以外的其他的病人MODS的评价,但应用时需要注明是否存在感染,因此SOFA评分也被称为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表3-2-1 MODS评分(Marshall评分)
注:①呼吸系统的氧合指数(PaO 2/FiO 2)不考虑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及PEEP的大小;②血清肌酐的单位为μmol/L。肾脏的肌酐评价指标不考虑是否接受透析治疗;③PAHR=HR×(RAP/MAP),PAHR指压力调整心率,HR指心率,RAP指右房压或中心静脉压,MAP指平均动脉压,计算时取同一点指标
SOFA评分(表3-2-2)每日记录一次最差值,可以评估各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的演变情况,一般单器官系统评分≥3分作为衰竭的标准;总分值越高,器官系统衰竭的数目越多,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可以反映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表3-2-2 SOFA评分
注:心血管系统使用拟肾上腺药物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计量单位为μg/(kg·min)]

第三节 创伤评分

现代创伤评分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科研和临床使用的创伤评分已达数十种。按其适用范围和目的可分为院前评分和院内评分两大类,前者着重于伤员的去向和现场处理;后者着重于指导治疗、评估伤员的预后和评估救治质量。如按所采取的指标特性,创伤评分分为生理、解剖和综合参数评分等三大类。
(一)创伤评分(trauma score,TS)
TS是由Champion HR于1982年首次提出,最初用于战场伤员分类,按照五部分计分:以GCS(表19-1-1)为基础,结合心血管和呼吸进行评定的方法。5项相加为创伤评分,总分为1~16分,总分越小,伤情越重(表3-3-1)。
有研究表明:TS分值14~16分,生理变化小,生存率为96%;1~3分者,生理变化大,死亡率96%;4~13分,生理变化显著,抢救效果亦显著。常以TS<12分作为重伤的标准。但是其未使用解剖因素,未考虑病人年龄及伤前的健康状况,因而不能区分少数严重的创伤。
表3-3-1 创伤评分(TS)表
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回流正常为压前额或唇黏膜后2秒内再度充盈,超过2秒为迟缓
(二)修正的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
由于创伤现场呼吸幅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度常难以判断,1989年Champion HR又提出修正的创伤评分,去掉呼吸幅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度,仅由GCS、收缩压和呼吸频率三项组成,各赋予一定分值。一方面,RTS用于院前指导伤员分类,称为T-RTS(Triage-RTS)=GCS+SBP+RR。一般建议>11分为轻伤。<11分为重伤。另一方面,给这三项分别配一个权重系数,其RTS值=0.9368× GCS+0.7326×SBP+0.2908×RR。更能反映生理功能紊乱,可用于创伤结局预测(表3-3-2)。
表3-3-2 修正的创伤评分(RTS)表
除了上述提到的评分之外,还有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其适用范围为专门针对某一系统、人群、或某特定疾病的,既可以适用于综合ICU的某些专科性较强的疾病,也可以适用于专科病房病人病情的评价,如急性心梗的Killip分级、ARDS评分标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急性肺栓塞的Wells评分、急性肾损伤的REFLE评分等,会在各系统疾病内详述。
随着危重病专业的发展,危重症评价系统也逐步发展和改进,由开始的临床经验指标发展到依赖大型临床病例研究和统计分析筛选出的指标;由单一评分过渡到多种评价系统联合应用;由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到院前、急症、治疗方案的指导、预后及远期生活状况、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病情评价和预后预测系统。

(张珺 曹相原)

进一步参考

1.孟新科.急危重症评分——评价、预测、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4-1032.
3.Peres BD,Melot C,Lopes Ferreira F,et al.Th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MODS)versus the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re assessment(SOFA)score in outcome prediction.Intensive Care Med,2002,28(11):1619-1624.

思考题

1.APACHEⅡ由几部分组成?分值多少?意义是什么?
2.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价系统有什么?评价的器官或系统包括哪几项?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