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性格塑造:积极与消极
关于性格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的热点,有很多成果可以告诉我们:本性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难改。
性格不是必然决定行为,性格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多个实验表明,孩子可能在一种情境下表现得不诚实,但是在另一种情境下却表现得很好。可见,不同的环境,决定着激发什么样的能量。这一点正如我们的排队文化,同一个人,在国内是你争我抢,在国外是彬彬礼让。
人的行为一致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外向的人是否一直谈笑风生?内向的人真的一直躲在角落?然而,实验结果并没有证明这种一致性的存在:人可能在某一天精力充沛,而在另一天却孤独内向;可能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大胆活泼,而在陌生人面前不言不语。
理论上讲,人有可能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比如,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迅速变得不那么具有攻击性,变得更加亲切、自信,散发出正向的能量。
既然性格是可塑的,那么,让我们从四个可能影响起点处我们思维与行为的性格特质开始,尝试着趋向积极、回避消极。
(一)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柳传志的联想创业之路起于1984年,当时创办的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起步资金非常紧张。柳传志之前抽了18年的烟,抽的都是三四角钱一包的,因为抽烟要给别人让烟,自己的钱买烟让不起,公家又没钱买烟,于是他干脆戒烟。回忆当年辛酸的经历,他说:“戒烟最大的遗憾就是我抽了18年的烟,一口好烟都没抽过。”现在全世界都看到了联想的风光,可又有谁知道柳传志在起点处、在过程中经受了多少困苦?
鉴真刚刚剃度入空门时,寺里的主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到鉴真房间里看,只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就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鉴真伸了懒腰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省些鞋子了?主持微微一笑: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主持问: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里能找到自己的脚印?主持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能了。主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沐风栉雨的人,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踩出的脚印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英国学者贝弗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正如本章开篇所讲的,苏东坡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生的坎坷,也不可能有如此巨量的传世佳作。自古以来,留下海量优秀作品的大文人,往往都是身在坎坷中、现实不顺遂的人。顺风顺水的文人,留下一两首佳作已经了不起了,他们的才华大多被安逸和平稳腐蚀埋没。
《墨子·亲士》有语:“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能够做艰难困苦事情的人,就一定能得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没有听说过只做自己所想的事情,而能免于得到他所厌恶的后果的。
这几个案例给我们如下启示: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十之八九的人都因此而倒下,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抗过这种不如意,成为众人皆倒而我独存的成功者。所以,在起点处,首要的意志品质是具备抗挫折能力,具备吃苦精神。
《道德经》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仁义智慧忠孝都是负向因素检验的结果,不然何以认定?提倡什么,恰恰说明缺乏什么。出现什么,恰恰说明在什么方面遇到了困难。运用老子的逻辑来表述,出现挫折,就意味着出现了胜利的检验器;遇到失败,就意味着出现了成败的分水岭。没有挫折的检验,每个人都能轻易成功,那这样的成功还叫成功吗?胜利者永远只能是少数,挫折就是那无情的验金石,不怕困难与失败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贵的品质。
(二)要自知自爱、学会尊重
《资治通鉴》记载:燕国太子丹,曾在赵王国当人质,跟当时同是人质的嬴政感情亲密。后来嬴政当了秦国国王,姬丹被改派到秦王国当人质,自以为老朋友会照顾他,想不到嬴政端起嘴脸,对他似理不理。姬丹十分气愤,逃回祖国,后来想尽办法请来荆轲刺秦王。荆轲的壮举千古传颂,却少有人能想到幕后太子丹的阴暗心理。
《礼记·曲礼》有语:“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意思是君子不要求别人处处都喜欢自己,不要求别人事事都对自己尽以忠心,使得友情得以完美保持下去。太子丹不知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对秦王的友情回报期望过高,受挫也因此更深,仇恨也因此难以淡化处理,最终双方恶化到提头来见的搏命状态。
1953年5月29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离世界之巅只有两米的时候,新西兰登山者希拉里对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说:“这是你的家乡,请先上吧。”这种尊重他人的精神获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远比成为登顶第一人的荣誉更荣耀。
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对政敌的态度很温和,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有人批评他不应该跟这些政敌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说:“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现实中,我们往往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略短处,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他人的想法,不同程度存在对自我认知过高和对他人期望过高并行的现象。知己才能知人,自爱才有自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在《论语》中出现两次。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这句话的重视程度,也应该成为我们和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三)要与人为善、慎用能力
《三国志》作者陈寿,年少时拜名士谯周为师,因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经常得到老师表扬。陈寿喜欢与人争辩,不管有理无理,总能让别人无话可说。谯周多次告诫他,不要与人斗智不已,毫不收敛,否则必遭挫折。陈寿长大后在蜀国做官,担任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权,陈寿对黄皓不理不睬,还不时在朝堂上给黄皓出难题,又出言讥讽他。黄皓指使人罗列十大罪状诬陷,最终将陈寿赶出朝廷。蜀国灭亡后,陈寿又出来做官,因《三国志》一书受到晋朝司空张华的赞赏,准备提携陈寿担任中书郎。有人反对说陈寿为人浮躁,性格狂妄,为官重用绝不可行。张华亲自约陈寿面谈。陈寿不知谦让,自顾畅谈不止,张华中间插话,陈寿竟指出不足之处,毫无顾忌。张华因此得出判断:好为人师,轻视他人,为官必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不可托付大任。陈寿空有一身本领,却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性格,不善运用自己的能力而无法得到重用,这是何等的遗憾,却也不能因此责怪人生的不公。
另一个与之相反的例子,美国独立运动的领袖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长于雄辩,但后来逐渐发现这个“能力”实际上妨碍他办事。于是,他更加重视内敛,谦虚地表达自己,从来不说毫无疑问之类的话,也不再试图批判纠正别人的过失。注重修养的富兰克林从一个印刷工人的起点出发,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尊重,被誉为仅次于华盛顿的名人,其头像自1988年起被印在100美元的钞票上。
《礼记·曲礼》中说:“博闻强识而不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对人还那么谦虚,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仍然毫不懈怠地去做,这就是让人敬仰信服的君子。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人不善,与己不便。也许我们在某方面能力很强大,但切勿恶意展示自己的特长,或者用自己的长去丑化他人之短,否则我们的能力不仅不能成为人生的助力,反而成为难以逾越的阻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各有所能,谦虚谨慎,与人为善,是我们在起点处必须谨记的信条。
(四)要战胜害羞、走向阳光
我们在起点处要经常应对的心理问题是害羞。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表现为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紧张,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及情感上的社会性抑制。即使开放度远超亚洲的欧美大学生中,也有50%的人报告自己有害羞心理。有轻度的害羞是正常的,但是重度的害羞可能使人感到压抑、孤独、恐惧、焦虑和缺乏自尊。
造成害羞通常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缺少技能,受工作生活时间与条件限制,缺乏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经历,还没有培养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二是因为存在恐惧,人类都有维护正面自我形象的动机,每个人都会在他人面前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害怕自己因为表现得不恰当而遭到别人嘲笑或反对,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有害羞倾向者比一般人的评价恐惧更为强烈。三是因为自挫偏见,害羞的人通常会有一些不现实的或自我挫败的信念,表现为害羞者在自尊需要和现实情况发生冲突时(这是人际交往的常态),不能迅速有效地摆脱这种失调状态,倾向于过分地责备自己,试图迎合外界以维护自尊,表现得更加谨小慎微。
从情境因素看,害羞心理通常是由新的、不熟悉的社会情境引起的,因为这样的环境是陌生的,我们根本不知如何去控制和应付,所以很难坦然面对。另外,人的害羞强度往往还与交往对象的社会地位、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以及自己在社交中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比如,如果一个人要当着许多比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才学都高的人发表演讲时,一般会感到害羞。
害羞是人皆有之的常见心理,对我们的生命成长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讲,不容易害羞的人比害羞的人有着更强的自尊,因此在社交中有着更为坚定的成功信心,一旦出现失败,他们会从外部环境中找原因,给自己以排解。而害羞的人则相反,会将社交中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问题,失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信心,表现出畏惧、逃避。
战胜害羞,关键要确立积极的信念,有发自内心的改变意愿和不怕遭受挫折的果断行动。任何人在与他人交往当中都免不了遇到尴尬或失败的情况。只要下决心去做,心理素质就一定能得到强化,从而在与人的大胆交往中赢得友谊,并战胜自己的害羞心理。
战胜害羞,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让我们感到害羞的最大原因是不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方法,因为不知而紧张,因为不会而失措,因为不能而无力。人际交往技巧需要不断练习,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或如何主动与人沟通。通过经常有意识的练习,通过参与更多不同人群、背景、主题、形式的交际场合,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在交往中变得更积极主动,才能掌握表达自己的有效方式,从而有效克服害羞。
用中外两个名人在生命终点处的回顾作为本章的结束。
美国总统柯立芝一生辛勤工作,十分节俭,对人生的发展规划十分周密,终于如愿登上总统的宝座。退休以后,他希望逍遥自在,悠游休娱,可是时间不等人,退休不久,他便突然离世了,留给世人一句感触很深的话:“只有到人生已蹉跎过去时,才见到人生的真正价值。”的确,只有生命在尽头处、终结时,我们才能够整体回顾自己的一生,才知道对表自己在出发时的梦想。牢记自己的起步者身份,时时把现在当作新的起点,就是为了避免蹉跎,就是为了抓住当下。
诗人陆游在生命已届尽头时写下《诉衷情》一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诗人晚年退隐沧州,英雄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陆游,充满了对人生旅途的追忆,既有报国壮志未酬,也有人生路途坎坷,甚至还有对表妹唐婉爱情的追思,遗憾的事一件件浮上脑海,化作感人至深的诗篇。拥有今天,就拥有了新的起点。只要我们努力,生命将从此不同。难道,我们还不知珍惜现在,不去抓住今天,非要关河梦断,让我们的泪空流、尘暗旧貂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