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5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后两位数字填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第一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

5.第二至第四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按照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说明:选项缺失,当填空题处理,括号中为正确选项。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  )。

【答案】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解析】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校产生于(  )。

【答案】奴隶社会

【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产生于商代,其时为奴隶社会。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答案】主导作用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抨击现代学校的弊端,提出了著名的“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教育家是(  )。

【答案】伊凡·伊里奇

【解析】伊凡·伊里奇在《非学校社会化》中提出了“非学校化”的思想,猛烈地抨击现代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号召人们废除学校代之以“学习网络”,建立一种人人平等、自由、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

5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  )。

【答案】教学模式

【解析】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既是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反映,又是连结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完整性;可操作性;条件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包含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当代主要的教学模式有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等。

6提出要解放儿童“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教育家是(  )。

【答案】陶行知

【解析】陶行知的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生活教育理论。

7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

【答案】京师同文馆

【解析】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它也是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

8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  )。

【答案】进士科的创设

【解析】隋炀帝创设的进士科被视作科举考试制度诞生的标志。

9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终身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  )。

【答案】保罗·朗格郎

【解析】终身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保罗·朗格郎。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10美国《国防教育法》颁布于(  )。

【答案】1958年

【解析】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教育又面临着改革。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改革教育的呼声更为高涨。1958年9月2日,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11学习顿悟说提出者是(  )。

【答案】苛勒

【解析】苛勒在黑猩猩取香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即顿悟。

12特别强调外控性动机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答案】强化理论

【解析】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增强作用就叫做强化。

13主要针对非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

【答案】发现学习

【解析】发现学习是针对非结构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它是针对新信息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

14由于他人同时参与而使个人有意“偷懒”,从而降低个人活动效率的现象,这叫(  )。

【答案】社会惰化

【解析】群体对个体的活动不一定都产生促进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反而会出现阻抑作用。一种情况是由于他人在场旁观从而降低个人活动效率的现象,这叫社会干扰;另一种情形是由于他人同时参加而使个人有意“偷懒”,从而降低个人活动效率的现象,这叫社会惰化。

15“自我实现者”观点提出者是(  )。

【答案】马斯洛

【解析】马斯洛对他认为心理健康的49个人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心理健康者的一系列特征,他把这种人称之为“自我实现者”,即一切潜能都得以实现的人。他们的特征是:良好的现实知觉;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自发、坦率、真实;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有独处和自立需要;自主发挥功能;愉快体验常新;有神秘或顶峰的体验;有社会兴趣;人际关系深刻;有民主性格结构;有创造性;抗拒遵从。

16主要目标在改变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的研究是(  )。

【答案】发展研究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类别之一的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17德尔菲法又称(  )。

【答案】专家调查法

【解析】专家调查法,又称德尔菲法,是围绕某一主题,征询有关专家和权威人士的意见和看法的调查方法。

18结构型问卷的问题形式包括: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  )。

【答案】划记式

【解析】问卷类型包括结构性问卷、非结构性问卷和综合问型卷,其中结构型问卷的问题形式有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划记式。

19抽样时尽可能使总体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机会的方法叫做(  )。

【答案】简单随机抽样

【解析】简单随机取样,按照概论率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

20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是(  )。

【答案】横向比较研究

【解析】根据比较对象相互联系中时间方面的特点划分,可分为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师生关系

答: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师生关系是复杂的。在人格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道德上,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内容上,师生之间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在教学上,师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放任型;民主型;专制型。其中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最为理想的基本模式。

2文雅教育

答:文雅教育,也称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种教育观点或教育理想。即以一般文化修养课程为主要内容来促进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等多方面发展。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具体涵义。由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等著作中最早提出。是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合自由民的教育。文雅教育反对教育具有功利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自由发展理论为目标,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的高尚,符合人的身心发展。与现代功利性教育相比,文雅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教育,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它又对知识带有偏见,将其分为高尚与卑贱,同时只适合自由民,使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只为少数贵族所享用,不利于教育的普及。要实施文雅教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要有自由学科。

3教学监控能力

答: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根据其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

4整群抽样

答:整群抽样是指依据总体已有的某一特征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群体,采用随机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几个子群体的全部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全体成员作为样本。适用于总体范围大、数量多的情况。但不适用于各层间的同质性太低的情况。抽样方法:把一个个整体编号,然后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取。整群抽样的优点:不打乱既有秩序;简化抽样过程,可以集中处理被抽取的样本,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局限性:如果子群体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则整群抽样误差较大,代表性也不如个别取样。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教育学发展趋势。

答: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至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到20世纪末,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的教育扩展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一个巨大的教育问题领域已经形成,为教育学者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近几十年来,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巨大进步作用的推动下,各国的教育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教育学科和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反映在教育理论上也有较大新的进展。因此,正确的吸收和借鉴国外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对其他学科采取开放态势,并吸收其先进的成果,服务于教育学,就成了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近些年来,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内确实出现了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局面,来自哲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以及来自一些新兴学科的方法使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显得丰富多彩。体现在方法的灵活选择,每一种方法都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实际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和适应范围。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分化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教育学的分支日益发展,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都是各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同时,教育学内部各子学科也相继出现,如教学论、德育论、学科教育论等是教育学深入研究的结果。

综合的趋势:在教育学大量分支学科不断产生的同时、寻求教育学和各分支学科的统一,即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是教育学发展的另一趋势。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当代教育学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当代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日益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隔膜、陌生乃至对立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在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接触、交流和对话。

(6)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开放程度的增强,当代国际教育交流以及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愈来愈明显,人们试图在更广阔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下来观察、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以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更高的效率来造福于人类。

2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答: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1)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的含义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归于自然”的教育是指让儿童远离嘈杂的城市社会教育,15岁之前的教育需要在远离城市的农村进行,这样才能保持人的善良本性。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为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互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教育为基准,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他信奉消极教育,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即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的地位,而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所谓的消极教育,是指教育要遵循儿童本性,防范外界不良影响。

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归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由人,即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自然人,也就是资产阶级的新人。他认为“自然人”和“公民”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

a.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依赖于社会,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b.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在社会秩序中,公民是有等级的。

c.自然人是自由人,公民因从事某种职业而失去自由。

d.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

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a.正确看待儿童。卢梭认为,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应该有他自己的地位,他反对将儿童当作大人看待,更反对将儿童作为大人的玩物。

b.给予儿童所需要的充分的自由。

自然教育的实施方案

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a.婴儿期(出生~2岁)。这一时期的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即发展身体。

b.儿童期(2~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

c.少年期(12~15岁)。这一时期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时期。

d.青年期(15~20岁)。这一时期主要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包括儿童宗教信仰的培养。

(2)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影响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于当时压迫和束缚儿童、阻碍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起到了强烈的批判作用,对于解放儿童、释放儿童天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此后,多位教育家受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断地进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儿童教育的发展,其中有些观点在当代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他的心理发展理论。

在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描述的基础上,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许多见解,在论述发展时,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1)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有四个主要的表现: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发的。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得到发展,最后形成了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儿童的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简缩,心理水平越高。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维果斯基强调个性特点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阶段向另一年龄阶段过渡时的增长和提高,更主要的是其个性的发展,整个意识的增长与发展。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

心理机能的发展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4教育实验中因素设计的特点。

答: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影响和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素设计是指在同一实验研究中,操纵两个或多个变量(因素)的设计,也称因设计。教育实验中因素设计的特点表现为:

(1)教育实验中因素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结合起来进行实验;设计至少需要两个自变量,每一自变量至少有两种层次。

(2)教育实验中因素设计不是单因素设计的简单组合,而是更真切地表现教育实验现象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有更好的外在效度。

因素设计并非对每一自变量都提供不同的设计,只需一个设计,经济方便,且可以研究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理论上,因素设计可以有任意数目的自变量,而且每一自变量可以有任意数目的水平,但随着自变量和水平的增加,分组的数目也迅速增加,交互作用就更复杂,解释起来也更困难。

四、论述题(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如4小题均答,以回答的前3小题计分)

1马卡连柯德育思想。

答: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内核是集体教育思想,集体主义精神贯穿和渗透了他的全部教育理论。此外,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目标旨在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共产主义新人,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思想性,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由此,马卡连柯提出了“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行为”这一德育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马卡连柯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具体如下:

(1)集体教育的思想

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而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是集体教育。“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2)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这是马卡连柯德育思想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认为,教育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德育首先应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他们的能力,充分发扬长处和优势,并对其予以深厚的情感。与此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儿童的要求,不放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他希望通过教育,将儿童培养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新人。

(3)纪律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把纪律教育看作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道德范畴。他所说的纪律,即自觉纪律,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守纪律的人就是反社会的人”,因此,必须培养年轻一代的自觉自律观,使他们以自觉纪律而自豪,对待良好的纪律就像对待全集体最好的工作指标一样。

(4)劳动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把劳动当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工作中“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他说:“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教育,那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不仅是未来好的公民或不好的公民的教育,而且是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其幸福的教育。想摆脱工作的人,或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是苏维埃社会里最没有道德的人。劳动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共产主义劳动品质和劳动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

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总结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对世界各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官学特点。

答:宋代地方行政划分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但官学只设于州、县,分别称为府学、州学、军学、监学、县学。元代亦是路、府、州、县,各令立学,各学还附设小学。元代路一级还设有医学、蒙古字学、阴阳学等。元还首创社学,各县村庄一般50家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使子弟入学。明代地方行政分省、府、州、县四级,边疆置边、卫(所)二级,府以下设府学、州学、县学、卫学等。明承元制,农村也普设社学。清地方官学大体承袭明代的制度。

这一时期地方官学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加强了地方教育的管理,建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

宋以前,地方官学由地方长官兼管。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首设诸路学官。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创设诸路提举学事司,掌管监督地方官学,这些开创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设立地方教育行政官署之始。明代分别设立提学御史和提学官,为管理地方官学的最高行政官员。清代各省设提督学政,督察本省学政事务。

(2)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

地方官学教师从宋初开始即要通过经义、诗赋考试后简派或升迁、降级。明代地方教师有9年任满的规定,任满以后进行业务考核和升学率考核(即学生科举考试成绩和升学人数)。地方官对在校生员还有“月考”和“岁考”,如学生定期内无长进,则向教师施以“罚米”“罚俸”“训导”“罢黜”等处分。

(3)学校经费获取稳定来源

宋以后地方官学被赐有学田以充经费。元承宋制,经费固定,所设学田,荒年还可减租。

(4)学校分布地区更加广远,开始重视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宋神宗熙宁年间设置番学,以后宋又在贵州、湖南等侗族聚居区设学。明代亦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边疆设学。清代设立苗学,招收瑶族儿童入学,在台湾所设各学亦有一定发展。

(5)学校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

明清地方官学和科举制度合二而一,科举制度的第一级考试,就是地方官学的入学考试,整个封建官学教育成了应试教育。

3教育学课题研究来源。

答: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类别结构、形式结构、区域结构的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要求与地区差别研究;农科教结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关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比例、保障机制以及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研究,等等。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以德育论研究为例,围绕德育本质与功能问题,可以形成一系列研究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研究,学校德育的社会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关系的研究,“德育”与“品德”概念的界定,德育的实体性、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我国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德育方法论的研究等等。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

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及矫正,现阶段各级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品德后进生转化教育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与转化,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幼、小、中衔接的研究以及有待扩展和深化的社区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等等。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孙瑞清在一所中学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中发现不同学生解题思维策略的不同,进而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研究。又如:关于中小学优等生与后进生学习过程特点的比较研究,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中学生学习特点研究,有关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的研究,中学生交友与伙伴关系的研究等。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这是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仅以教育学为例,教育科学与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渗透交叉中进行多向综合而产生的诸如教育控制论、教育生态学、教学生理学、教育病理学、教育美学、教育法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未来学、教育技术学等新学科研究领域,以教育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得到了有效的深化。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如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奥斯贝尔、斯金纳以及赞可夫、巴班斯基等人的教学理论,也有对西方课程理论、伦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结合中国实际,确定若干专题研究。

除以上几个主要途径外,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指南。该指南是根据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目标和任务,经过充分讨论后形成的14个学科或门类共187个课题。还有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八五”国家重点课题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涉及18个学科或门类,共271个课题。这些都是属国家资助的研究课题,需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4说明李小军行为偏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初中生李小军,就读于县重点初中,个性内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自从跟朋友学会玩游戏后,就很喜欢打游戏。父母由于工厂工作忙,以为在重点中学应该不用担心,所以忽视对他的管教。迷上游戏后,他上课也没精神,注意力不专一,也不参加班级活动,最终导致成绩下降,成了班级成绩最差的,实力也下降了。

答:(1)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

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尽管家长文化程度并不与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不一,使孩子感到无准则可依,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坏人勾引而变坏。

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与学生不良交往有关

行为偏差学生之所以其行为恶性发展,与其不良交往息息相关,与其不良的校外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交往面越广,交往伙伴越复杂,行为偏差乃至堕入犯罪泥坑也就越迅速,陷入程度也越深。

学校教学失误的影响

a.学校教育功能偏颇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影响。当前,学校的德育、美育和符合学生个人兴趣,个性发展的教育始终没有占到应有的位置,无论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师资分配、管理安排上,“分数目标”都体现在最突出的位置上。

b.学校自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片面、简单,导致学生行为偏差。

(2)解决问题的建议

消除隔阂,密切关系。

因势利导,以理服人。

发现亮点,树立信心。

经常与科任老师与家长沟通,取得教育一致性。

建立平等、民主的大家庭成员关系,营造共同学习的大家庭学习环境。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历醒悟、转搜索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行为偏差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转变行为偏差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对待他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谈话,采取几项措施,就能使他们发生根本的转变。因此,教师要有特别的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