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教 学
1教学过程有何特点?
答:教学过程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然要经过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艰巨、复杂的过程,必须由教师组织指导并传授知识,使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2)教学过程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
间接知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受教育者要想完整系统地掌握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自实践。通过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迅速而有效地掌握人类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
(3)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之形成健康人格;教学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教育者身体各部器官及其机能的正常发育,为智力的发展打好生理基础;教学还要培养受教育者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要使受教育者掌握现代生产的最基本的技术原理,使之在现代社会中能够适应生产的不断变化和社会职业不断流动的需求。而要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完成这一综合任务。
2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也是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实施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
(1)理论基础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正如乔以斯、威尔说的那样,“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他们实观预期目标的原则”。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是教学模式深层的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和独特性,它渗透在教学模式中的其他各因素中,并制约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其他诸因素赖以建立的依据和基础。
(2)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是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创立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所能产生效果的预期估计,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确立在于能使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克服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它制约了教学程序、实施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
(3)操作程序
成熟的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这是形成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之一。操作程序详细说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逻辑步骤,以及完成该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教师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学生分别干什么。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展开顺序,既要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有基本教学方法交替运用程序,因此,操作程序既是基本相对稳定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4)实施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有的只适合于某一种课型,有的适用于几种不同的课型。教学概念课、命题课、习题课、复习等不同的课型所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尽相同的。还有的只适宜用于某一年龄段的学生,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所选用的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教学策略上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别。
3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具体说来,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教学问题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也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获得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的详细情况,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发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3)调控教学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教师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受到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约。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能够全面反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学评价发挥的导向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就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否则,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偏离正确的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这些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检查和验证。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尤其是某一课程或某一段教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作为证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的证据。同时,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4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答:建构主义是在吸收认知主义关于认知加工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学习过程本质的教学观。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在20世纪末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反对传统教学模式,它是打着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发展的旗号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内容丰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生,是学生的学习。这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