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学博士让你高考超常发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如何形成有效的心理暗示

在世界举重比赛的历史中,500磅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极限。世界著名的举重选手、苏联运动员阿历克谢也从来没有超过这个重量。

有一次,他的教练告诉他,他将举起的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499.9磅。结果他举了起来,教练称了重量,实际上是501.5磅!在这里,教练故意把500磅说成是499.9磅,为的是不给阿历克谢过分的压力,在良好的心态下,阿历克谢突破了自己举重的心理极限。

在心理治疗上,专门有一种暗示疗法,它通过非批评性的暗示使来访者产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转变。治疗可采取不同类型的方法,如自我暗示、他人暗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言语暗示、实物暗示等。这些方法都力图激励来访者建立自信,摆脱自我的认知误区与情感障碍,创造出个人成长与问题解决的奇迹。

心理暗示一定要在具体实践中建立衔接,才能产生预期的作用。具体在考试中,一种积极暗示作用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一次又一次适时、适地的成功体验方可完成。在这当中,要注意贯彻以下三条原则:

■关键衔接

关键衔接(critical connection)的原则指特定心理暗示的形成需要在具体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确立。例如,如果一个考生希望通过听某种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来达到考前愉悦心情的目的,那他一定要在参加各种考试前反复听这首乐曲,以不断强化其特有的愉悦心情的功能。

■信而无疑

信而无疑(absolute faith)的原则指特定心理暗示的形成需要对其良效性坚信不疑。例如,如果一个考生希望通过默诵某句话(如“坚持就是胜利”)来达到考试中稳定情绪的作用,那他一定要在考试遇到困难时反复默诵这句话,并坚信这句话能给自己带来的激励作用。

■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self reinforcement)的原则指特定心理暗示的形成需要当事人不断给自己积极、正面的鼓励。例如,如果一个考生希望通过想象某个情景(如身在自己想去的那所大学)来达到考试中激励情绪的作用,那他一定要在考试前经常想象这幅画面,并努力去陶醉这种想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心理暗示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在心理暗示的形成当中,还要注意运用两个心理学理论:期望—效价理论与期望—工具理论。

期望—效价理论(expectancy-valance 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根据这一理论,激励的公式可用F=V×E来表示。其中F代表激励力量,即动机强度;V代表效价,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或报酬的判断;E代表期盼值,即个人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预测。由此,激励的力量取决于两种因素,一个是对行为结果本身的判断,另一个是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换言之,如果我们想使某种心理暗示的方法(F)起作用,我们不但要考虑这种方法是否有效(V),也要考虑我们对这种方法有多大的信心(E)。所以,一个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的形成,不仅需要不断的强化努力,也需要当事人一开始就对这一方法充满信心。

期望—工具理论(expectancy-instrumentality theory)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根据这一理论,激励的期望可分为E1和E2,其中E1是对实现工作目标的可能性的认知,E2是实现目标后可能获得什么奖酬的认知。获得的奖酬越多,则工作的积极性越高。也就是说,心理暗示方法的形成,需要不断地积累成功体验。

总之,心理暗示的形成,不仅是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个人成功经验的积累。按照美国心理学大师,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B.F. Skinner)所言:“人们所有习惯的养成,都是积极强化的结果。”人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强化特定的心理暗示方法。在这层意义上,学会做心理暗示的人,实际上就是做自己心理调适的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