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条例释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条 【博物馆工作的方向和原则】

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释 义】

本条所述是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机构的通用原则。国际博协对博物馆所作的定义最为明确的阐明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所有博物馆的最高追求。同时,国际博协在1986年通过《国际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时,从“一般性职业道德”、“处理藏品的态度”和“个人行为准则”三个方面系统地界定了博物馆机构和博物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其中一般性职业道德明确规定:无论受雇于公立或私立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均应认识到自己为取信于公众之人,具有为公众服务的义务,其行为应当正直、具有较高水平的客观性,并符合博物馆的伦理。2004年国际博协在对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修改时,进一步将“博物馆提供欣赏、理解和管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机会”,“博物馆资源为其他公共机构和公共利益服务”,“博物馆工作应与其藏品来源社区及与其服务社区密切合作”列为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核心原则。

在现代博物馆百余年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主线就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从19世纪末之前的博物馆公众意识“蒙昧期”,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公众意识的“滥觞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0年博物馆公众意识的“形成期”、上世纪80年代博物馆公众意识的“发展期”,直到今天博物馆公众意识的“勃兴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理念和水平已成为衡量博物馆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对任何一座现代意义的博物馆而言,忽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宗旨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与其他公共机构相比,博物馆服务社会和公众理念、途径和方法有其自身的特征,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具体而言,博物馆根据其陈列展览和收藏体系以及相关的材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向广大观众传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开展理想、道德和审美教育,以达到拓展观众智慧、完成审美体验、增长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从而帮助广大观众成为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中国博物馆具有高度重视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优良传统。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博物馆就始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使命,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特色。在中国经历全面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理解和欣赏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幸福安康都至关重要。同时理想信念更是支撑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如何延续中华文脉,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民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也是中国博物馆的宗旨和使命。所以本条将“二为”确定指导博物馆工作的首要方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虽然在不同国家博物馆的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作为所有博物馆共同遵循的原则是具有普遍性的。在此原则之下,博物馆必须从本馆的功能定位、资源优势、受众特点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社会服务战略。其中有些工作是“必须”做的,有些是“应当”做的。具体而言,博物馆必须成为所在地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必须反映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至少做到应有的敏感,使自己成为呼吁为社会进步而采取行动的渠道;必须成为社区和社群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博物馆的服务延展到的所有人群。同时,博物馆应当始终以密切合作者的姿态参与相关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通过利用其独特的资源和潜力,配合积极而理性的城市变革;应当以最佳的方式鼓励、促进和培育大众的文化观,为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提供平台,促进公众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共同理解。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博物馆还应当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进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把中华文化引向更广阔的世界,在各国文化知识的流动和交流中增进民族自豪感,为世界的和平、团结和理解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所以本条将“三个贴近”明确为博物馆工作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