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区别及联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紧密联系,又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一个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而存在。任何事物都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因此,“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可能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1]。我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本质和精髓,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都体现在它的整体性之中。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有完整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也掌握不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的影响,我们习惯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当然,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为整体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也难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在分门别类研究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出发,从整体性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起来。分门别类的研究是整体性研究的基础,而整体性研究是对分门别类研究的深化。
从整体性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首要的问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人们可以从它的阶级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主要是为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整体性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强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领域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学科建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国家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论成果,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从宏观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也包括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首次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这些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范畴。尽管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但是它们也都包含了一般的普遍原理。因此,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马克思主义应包含列宁主义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的原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是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普遍性的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就内容的整体性而言,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原理构成的逻辑严密而统一的理论体系。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3],从经济上阐释了资本主义因其不可克服的矛盾而必然灭亡的理论,并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落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上。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与基本原则,而阶级斗争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它们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内容,同时在理论和逻辑上又是严密和完整的。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则使得这三个组成部分成为一个逻辑严密而统一的整体。“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4]
第三,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包含的六个二级学科是一个整体。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上、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过去研究和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简单集合体,没有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综合性特点,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二级学科,都有分析与综合,有分门别类研究,也有整体性研究,六个二级学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于其他学科的一根红线,是基础、核心,它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过程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则侧重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理论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包含的六个二级学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个整体。为了更好促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党中央做出一项重要决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整合,规定在本科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程。新的课程方案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性、整体性的要求,特点是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方案中的四门必修课,都是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而设立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这四门课各自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其中,“原理”课主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为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奠定理论基础。“纲要”课主要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奠定实践基础。在这两门课的基础上,“概论”课主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等重要性,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而“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总而言之,这四门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论”课在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突出特点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都是从总体上去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就是要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理论成果统一起来,从中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大理论成果之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研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则是探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内容之中的基本观点,概括出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必须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结合起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者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深入具体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首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时间跨度长,历史背景复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就是要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背景出发,从中发现贯穿于一定历史时空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既要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也要联系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的转换,尤其是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而全球化又使两种制度的斗争进一步复杂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要联系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去探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主要是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那个时代即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背景,研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内容中的基本观点,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一种多维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智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不仅要研究不同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思想、观点,还要研究每一时期党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思想理论的研究,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则是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普遍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从逻辑的统一上进行研究,探寻各个理论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则是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理论成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分别又构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每一个理论体系都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一种多维度的研究,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最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必须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主要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体系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检验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必须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既要分析理论,又要联系历史。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在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整体上讲,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
注释
[1]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83-84.
[2][3]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4.
[4]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