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意义
从整体性角度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把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一个整体,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在不同时期的理论创新的一脉相承性,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尤其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理论主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结构和总体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方法论等等,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一,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及理论主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它源于马克思主义,又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内在要求,凝聚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论内容,但是,其理论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的实践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现了历史和时代的统一。从横向的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解决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中。从整体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是完整的、系统的,在逻辑上是严密的、统一的,无论是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上,还是在基本观点、理论内容上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
第三,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结构和总体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二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其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科学性,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性,它是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性,它是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民族性,它体现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时代性,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开放性,它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
第四,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虽然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其共同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坚持以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价值原则;坚持以符合并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规律,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为基本价值原则。
第五,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文化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某种契合与融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文化条件,并为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供了文化土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践观点、辩证思维模式、无神论思想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传统、道德实践理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人生哲学与社会理想的追求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和社会心理上奠定了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粹也以其独特的实践智慧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启迪。
第六,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方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思想方法和基本原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矛盾学说、以群众观点为基础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
(2)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也提出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对此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思想应该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另一种观点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理论精髓,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们所处的时代条件、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以及它们的主体内容存在很多不同,这决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整体不应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是一种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其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继承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是联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链条。
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治理国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其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来加以解决。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本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一部分,所以,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放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3)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和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对此,国内外学界存在不同看法。其中一些片面的观点和倾向,混淆了人们的视线,模糊了人们的认识。“一种观点或倾向,是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30年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另一种观点或倾向,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比后30年好。”[1]这两种观点和倾向之所以是片面的,根本上是因为割裂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既没有看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也没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实际上,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正确地处理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也就正确处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因为如果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就不会以后30年否定前30年;而如果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不会以前30年否定后30年。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第一个30年的毛泽东思想,为第二个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二个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第一个30年的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2]正确地看待两个30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助于回答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和思想界,存在一些颇为流行的观点和论调,诸如“告别革命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等,企图混淆、模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间的关系,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告别革命论”的最大危害不在于主张中国如果搭英美资本主义的快车,早就实现了现代化,而在于认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成果,丝毫不能归功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实质上是要否定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些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它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系统总结。这其中,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不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没有当初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根本不会出现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认识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也才会出现这些错误的论调。
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2004年5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此后,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中国模式的特征、中国模式的意义等,在学术界还存在许多不同的思想观点,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和观点。实际上,尽管所谓的“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模式,但如果仅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实践出发,是难以对中国模式的内涵及特征等做出科学合理阐释的。要深刻剖析中国模式,还必须把它放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只有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才能认清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把握其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
注释
[1]李君如.怎样看待新中国两个30年.新湘评论,2009(10).
[2]叶志坚.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个30年”.(2009-11-17).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173162/173164/1039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