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英语课程建构:应用语言学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需求分析的定义和模型

2.2.1 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什么,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角度、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对需求的定义也不尽相同。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有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前者指课程结束后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后者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的任务。Berwick(1989)把“需求”概括地描述成“现状和未来状态之间的差距或可测量的悬殊”。Brindley(1989)则提出客观需求(objective needs)和主观需求(subjective needs),前者指学习者的客观状况,如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等;后者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Robinson(1991)则把“需求”定义成“欠缺”,即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或不能做到的事情。Hutchinson和Waters(1987)对需求的理解和分类比较详细,主要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又进一步将目标需求细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将学习需求细分为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国内专家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前者指社会用人单位对员工外语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学生自己的实际外语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

2.2.2 需求分析模型

由于对需求的理解不一样,因而相关的需求分析的模型也不一样,主要的需求分析模型有以下四种。

目标情景分析模式(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简称TSA)

目标情景分析模式关注学习者在目标场景中的语言需求,如未来职业场景或学习场景。Munby(1978)提出的“交际需求处理器”(Communication Needs Processor,简称CNP)就是此模式的代表。CNP涉及一系列详尽的步骤,用以分析学习者在目标场景中的具体需求。此模式需要分析一系列的参数,参数分为两大类:先验参数和后验参数。先验参数具体包括目标域(purposive domain)、场景(setting)(物理和社会心理两方面)、互动(interaction)(参与者的地位、角色、社会关系),以及媒介(instrumentality)(语言输入的媒介、交际的方式和渠道);后验参数包括方言、目标水平、交际事件和交际基调(学习者如何完成交际任务)。此外,有关学习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国籍和母语种类等,都要输入CNP,随后一份关于学习者的交际需求资料就会生成。据此,教师可以识别出学习者的需求,从而设计相应的课程。

目前情景分析模式(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简称PSA)

West(1994)认为PSA模式是“为了弄清学习者已知和想知、需知和将知之间的差距”。因此目前情景分析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缺陷分析。PSA通常有两个步骤。首先,从分析目标情景需求(TSA)开始,然后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比较,找出差距,随后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其次,决定这些教学活动的优先次序。PSA模型最初由Allwright(1982)提出,后来Bheiss(1988)改进了Allwright的模型。Bheiss设计了更正式的步骤来确定这些需求的优先顺序。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列出目标场景可能所需的技能;第二,基于所列技能,设计四级量表问卷,调查学习者需要这些技能的程度;第三,根据已知目标场景需求,设计四级量表调查学习者目前技能的不足程度。

Hutchinson & Waters模式

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模型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的需要,学习需求指的是学习者为了学习所需。目标需求又分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目标需求决定了学习的目标,而学习需求决定了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根据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来计划学习过程。目标需求关注语言的使用,而学习需求关注语言的学习。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需求分析在本质上就是询问关于目标情景和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他们参照Munby(1978)的模型设计了相关问题,形成自己的需求分析框架。具体见表2.1。

表2.1 Hutchinson & Waters模式

Dudley-Evans & St. John(1998)模式

此模型把学习者看成是自然人,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通过分析学习者的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来获取相关目标情景和学习环境的信息,从而降低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随意性。此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学习者职业信息:使用英语的任务和活动(目标情景分析)

学习者个人信息:影响学习者的因素

学习者的语言信息:目前技能和语言使用情况(目前情景分析)

学习者所缺知识:现状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语言学习需求:学习语言和技能的有效方式

如何在目标情境中交际:语言和语言技能的知识(语域、语篇分析,体裁分析)

学习者的课程需求:希望从该课程得到什么(短期需求)

图2.1 Dudley-Evans & St. John需求分析模式

小结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需求分析模型在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目标情景分析模式的缺陷在于只关注学习者在目标场景中的需求,但事实情况是需求远不止这些。此外,由于诸多的参数设置运用起来十分费时和复杂,而且对个体需求的过多关注使得大规模的需求调查变得困难。目标情景分析模式也没有分出这些需求的程度和优先次序。目前情景分析模式关注学习者目前能力与目标能力之间的差距,但是忽略了学习者是学习活动中的中心角色。Hutchinson & Waters的模式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强调了语言使用和学习过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对差距的关注。Dudley-Evans & St. John的模式关注目标情景、学习场景和目前场景的需求,因此是相对全面和系统的需求分析模式。因此本章将采用Dudley-Evans和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进行研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