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务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服务学习的兴起与志愿服务的发展分不开。志愿服务是服务学习的先导,也是服务学习发展的大背景和成长的沃土。随着21世纪的到来,志愿服务出现了新浪潮,有组织有计划的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新世纪各种活动的中坚力量。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通过的《全球志愿者宣言》提出,新世纪是志愿者和公民社会的年代。
志愿服务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在西方一些国家也是由来已久的。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及各级学校长期以来制定了各种法案、政策来鼓励青年人参与社会服务。而源自戴维(John Dewey)及科波(David Kolb)的经验学习理论更为服务学习奠定了教育理论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提升学生学习和服务效果与质量,美国传统的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走向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服务学习成为美国教育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法。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在校园中推行志愿服务。服务学习结合了社会服务和学习两个目标,因此也得到了推广。志愿服务是服务学习的基础形态,服务学习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服务学习的兴起还有几个原因:教育界反思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体制,重视青年公民责任的培养;反思传统教育变成职业训练的教训,强调教育培训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反思单一的教育过程,推动教育改革,强调学生多元学习和发展注13。
2006年我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颁布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推行对青年志愿者的注册制度,并在志愿者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表彰激励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中国内地志愿服务工作已越来越普及。一些大专院校及中学推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并将志愿服务逐步纳入学校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进行服务的同时,也从中获得学习的成果,体验服务学习的精神。
香港义工发展局成立于1970年。1981年,义工发展局将服务学习引入香港。2006年,义工发展局提出了《香港义务工作宣言》。服务学习以结合社会服务和学校课程的形式出现,用以尝试“冲破现有的各种障碍,将课堂和社会服务合二为一”注14。义工发展局向学校推广服务学习的理念,服务学习在1984年被教育系统正式采用。他们进行了学生从服务中学习的研究,又为学生及教师举办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出版手册和教师用书,实施资助“服务学习”的计划。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也开始推行服务学习课程的计划注15。另外,香港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如小童群益会,也配合学校开展了服务学习活动。
台湾地区社会服务的起源很早,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此更是十分重视。1968年,台湾地区政府推动社区发展工作;1984年,台北市政府制定《台北市政府社会局推展志愿服务实施原则》,并且开始招募义工在各区社区服务中心及老人文康中心服务注16。而2000年“台湾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制定《推动中等学校学生参与服务学习实施计划》则是政府辅导学校推动服务学习的开始。同一时期,台湾的中学也开展了服务学习。台北市早在1999年就在中学推动公共服务课程;2000年将课程定为服务学习,从此,服务学习纳入了正式的教育体系,并且成为中小学和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6年4月,“台湾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台湾暨南大学和南投县青年志工中心等合办了“全球青年服务日”活动,主题为“青年可以改变世界”,旨在通过广泛的服务活动在青年中建立志愿服务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现在“全球青年服务日”的联合服务活动已经建立了一个模式。目前台湾已经有70所大学开设了服务学习课程,为推动服务学习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台湾在2001年公布了《志愿服务法》。这些事件说明,志愿服务在台湾已普遍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公民责任的新策略。
服务学习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实施,渐渐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少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积极推行服务学习。除了课堂上的课程外,有些地方还把完成小区服务列入毕业所需的必修学分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良好公民,新加坡政府致力发展社区参与活动。1989年11月,新加坡国家青年议会成立,目的是增强青年人对社会的归属感及贡献,并于2000年1月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统筹服务学习。新加坡国家青年议会将服务学习视为学与教的一种模式,认为服务学习能促进青年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近年来,不少学校已逐渐开始发展服务学习活动,并将之视为学校重点发展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