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英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手段
二战后的大部分时间内,南太平洋被认为是“澳新美内湖”。英国在该地区海外领地的存在增加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影响力。因为缺少外部力量的干预,西方国家可以继续控制大部分的太平洋岛国。除此之外,岛国社会的宗教、政治保护主义以及与宗主国的传统联系被认为是其他域外国家参与到南太地区的障碍。[6]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价值的日益提高,域外国家逐渐参与到南太地区。即便如此,英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仍不容忽视,对太平洋岛国的重视有增无减。英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图瓦卢、所鲁门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拥有同一国家元首——女皇陛下。[7]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对岛国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外,南太平洋主要由太平洋岛国组成,具体是具有主权的14个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这些国家拥有广阔的海洋面积,扼守着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只有发展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才能有效控制海上战略通道。具体而言,英国与太平洋岛国的互动主要基于以下路径。
第一,加强经贸往来。英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它每年从岛国进口种类不同的产品,而岛国主要从英国进口成品,包括机电、机械、交通工具和石油产品。由于岛国享受欧盟的特惠贸易协定,岛国的食糖(斐济占了94%)可以免税出口到英国。鱼类制品同样可以免税,其中所罗门群岛占了英国市场的61%。在《临时经济伙伴协议》的框架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产品可以进入英国市场。[8]如表3-1显示,2014年,英国与所罗门群岛、巴新以及斐济的进出口总额较多。
表3-1 2014年英国同14个太平洋岛国的贸易往来
《英国太平洋岛国地区商业机会》中指出,考虑到英国在南太地区悠久的历史,其在南太地区已经有了可见的足迹,而且英国在该地区的商业利益不断增加。英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可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大部分是但不限于服务业和自然资源的发展。对英国来说,南太地区有着适合商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太平洋岛国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是矿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多资源具有商业开发的价值。农业及农业综合企业经历了高速增长。太平洋岛国海洋区域的海床矿物储量使得太平洋成为投资的热点地区。该产业内的开拓发展为之前未触及的水下资源打开了通道。2013年,巴布亚新几内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海床资源投产的国家。同时,南太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渔业资源。太平洋岛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协定将为其打开出口市场。一旦获得批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将使得太平洋岛国的产品以免税、不限额的形式进入欧盟市场。太平洋“非加太集团”中有14个太平洋岛国,这些国家(除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外)的陆地面积狭小,但是海洋面积广阔。大部分岛国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往来有限,这些国家只占欧盟对外贸易的0.05%。考虑到2007年12月31日的《科托努协定》条款,只有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同意与欧盟在2007年签订临时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1年5月,欧盟批准了900万欧元,以支持太平洋岛国贸易有效性。[9]
第二,强化人文交流。由于太平洋岛国与英国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因此英国对岛国有着很深的文化认同感。很多太平洋岛国是英联邦成员国,因此这更加深了岛国对英国的文化认同感。除了斐济之外,英国对来自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的短期旅客提供免签的待遇。凭借着优美的自然环境,英国去太平洋岛国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以斐济为例,2015年,英国去斐济的旅游人数为16436人。2016年,旅游人数则增加到了16875人,增幅为2.7%。[10]同时,英国与许多太平洋岛国还有密切的文体交流。通过音乐、舞蹈、喜剧等领域的常规交流,英国为太平洋岛国提供了文化和艺术交流的机会。
第三,增加对外援助。目前,太平洋岛国正面临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艰难转型期。二战后,随着自治进程的加快,各岛依托实际环境,无不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案,但是农业仍然是各岛屿生产的主要产业,而且在取得民族独立后,这种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11]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匮乏,农业生产也相当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岛国经济困难,严重依赖援助。英国主要是通过双边、地区和多边项目的形式,对太平洋岛国提供官方发展援助。英国在南太地区通过欧盟、绿色气候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基金、全球减灾与恢复基金提供了大约1.04亿美元的援助。在G8成员国之中,英国是唯一一个实现国民总收入的0.7%用于官方发展援助目标的国家。[12]2008年,太平洋岛国论坛同欧盟正式签署了《太平洋地区战略研究》和《太平洋地区指导计划》,这是2008~2013年间欧盟同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纲领性文件,欧盟计划援助9500万欧元实施该计划。其中,在《太平洋地区指导计划》的框架下,欧盟通过欧洲发展基金会(EDF)来援助该地区的所有项目。EDF的援助通常是5年一个周期。截止到目前,欧盟根据《地区指导计划》向太平洋岛国援助了大约3.18亿欧元。这些援助覆盖到很多领域,其中42%用于自然资源和环境领域,18%用于通讯和旅游部门,13%用于发展人力资源,12%用于旅游活动,7%用于贸易活动,8%用于其他领域等。[13]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的援助占了EDF的16%,其中,在第十期援助中贡献了1.07亿欧元,在第十一期援助中贡献了2700万欧元。
由于地理原因,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太平洋岛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具有共同的地理特征,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岛国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它们面临着热带风暴、海平面上升等大陆国家所不曾面对的自然灾害。岛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项评估报告中指出,岛国短期内(2030~2040年)面临着民生、海岸居所、基础设施和经济稳定的中度风险,而长期内(2080~2100年)面临着高度风险。[14]欧盟全球气候变化联盟(GCCA)通过南太平洋委员会和南太平洋地区环境计划(SPREP)对九个岛国提供了气候变化应对项目援助。[15]2011年11月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议》,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承诺2020年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帮助其适应气候变化。从2009~2013年,英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为6000万英镑。与此同时,英国给予了“绿色气候基金”7.2亿欧元的资助,用于南太地区。除了气候援助之外,英国也对太平洋岛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2014年所罗门群岛大洪水之后,英国提供了30万英镑给予人道主义支持。2015年3月,飓风席卷了南太平洋,英国通过联合国和国际援助机构提供了200万英镑的援助。英国皇家空军派遣了C-17运输机携带救援物资抵达瓦努阿图,以加强救援的协调工作。[16]
第四,推动外交联系。作为太平洋岛国的前宗主国,英国的传统影响力使得其很容易融入南太地区,其身份认同主要体现为太平岛国论坛会后对话国和南太平洋委员会成员国资格。为了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很多区域外的国家或组织都成为了太平洋岛国论坛会后对话伙伴。论坛会后对话会方便了区域外的国家或组织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为双方的沟通建立了便利的平台。太平洋岛国论坛是南太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组织,在推进区域一体化、促进岛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1989年起,论坛决定邀请中、美、英、法、日和加拿大等国出席论坛首脑会议后的对话会议。1989年,英国获得论坛会后对话国的资格。与此同时,1947年,为了保护殖民利益,英国、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立了南太平洋委员会。很大程度上讲,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在该组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组织不仅受到《大西洋宪章》原则的影响,还考虑到了英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日益下降的影响力。[17]2012年9月,英国成为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的成员。除了与区域组织的联系之外,英国在南太地区有一个外交使团网络,即在惠灵顿、堪培拉、苏瓦、莫尔兹比港和霍尼亚拉有驻地代表。
第五,组织海洋科考。太平洋岛国拥有的专属经济区总和接近于地表面积的8%和海洋面积的10%,海洋对太平洋岛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岛国主要从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中获取食物和营养,以及出口创汇。南太平洋的海洋资源丰富,尤其以金枪鱼为代表。太平洋岛国地区海域的金枪鱼捕捞量占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域总捕捞量的50%。[18]此外,海底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库克群岛、基里巴斯和马绍尔群岛的海域内多金属硫化物中含有高品位的黄金,斐济海域拥有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等国海域拥有锰结核。因此,南太平洋的海底矿产开采拥有巨大的潜力。对于海洋科考技术发达的英国来说,南太平洋是英国海洋科考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海域。同时,了解了南太平洋的水文条件可以有效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2004年,英国地质调查中心成为欧洲大洋钻探联盟的协调人,执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和国际海洋发现计划。在该计划的框架下,英国地质调查中心在塔希提暗礁附近成功进行了国际勘探工程。[19]2016年8月30日,英国环境、渔业和水产科学中心(CEFAS)与南太平洋大学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该协议将在海洋科学的不同领域发现不同的合作机会,这标志着英国与南太平洋的海洋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太平洋岛国意识到了提高对于南太平洋海洋环境变化认知的需要,以及为子孙后代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英国环境渔业和水产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米歇尔·德夫林(Michelle Devlin)博士指出,“该备忘录将为环境渔业和水产科学中心提供实验室设施和一些本地的科学家,当在其他国家传播海洋科学时,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帮助。这同样使得南太平洋大学和环境渔业和水产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一起合作,共同致力于南太平洋的海洋科学科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