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潮(2018年第3期/总第9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发展珠中江经济圈地缘经济的困境

(一)经济增长效率过低

改革开放40年来,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现在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在对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中,选择全要素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两个指标来衡量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效率[11]

1.全要素生产率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以科技进步贡献率来衡量,其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根据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国2016年平均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2%。根据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17年的相关工作报告,2016年珠海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48%,而同期江门市、中山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则未达到60%。珠海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中山市、江门市,这也说明珠海市的科技竞争实力较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的相关统计内容,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早已经超过80%,珠中江经济圈三市与其相比依旧存在很大差距。这也说明珠中江经济圈的整体产业发展还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还处在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带动区域发展的阶段。

2.工业增加值率

通过对珠中江经济圈三市2011~2015年工业增加值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发现珠中江经济圈的工业增加值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江门市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从2011年的17.2%下降到2015年的8.6%。而中山市的降幅也较大,从2011年的13.7%下降到2015年的7.6%。珠海市则相对稳定,降幅比较小。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工业增加值率也呈下降趋势,这也说明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珠中江经济圈的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反映出珠中江经济圈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弊端。

表1 珠中江经济圈三市及全国2011~2015年工业增加值率

(二)经济增长动力畸形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为了更好地对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论证,将选取珠中江经济圈三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率来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问题。

1.消费需求不足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消费需求的扩大驱动着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持久稳定地增长。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能客观地反映出区域内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也能说明区域内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图1中可以看出,珠中江经济圈三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占GDP的比重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其中珠海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占比逐年上升,到2017年已经达到了43.99%。这表明近年来珠海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引导居民消费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也与珠海市旅游城市的属性有所相关。中山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在GDP中的份额较小,在2017年最高才达到37.96%。这主要由于中山市面积较小、人口数量有限,并且中山市主要以发展外向经济为主。而江门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占GDP比重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48.17%,其后又出现暂时的回落,2017年时又达到47.57%。而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4.28%,珠中江经济圈三市仅有江门市超过国家平均水平,这也说明珠中江经济圈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还不够强,而消费需求的不足,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珠中江经济圈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图1 珠中江经济圈三市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总额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珠中江三市2013~2017年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

从图2中看出,珠中江经济圈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江门市的上升趋势尤为显著,江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从2013年的50.03%增长到2017年的65.97%,这也反映出江门市近年来大力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中山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长期在40%以下,这也与中山市的外向经济型特点有关。珠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率经过2016年的短暂下降后,2017年又达到64.8%。这也说明在珠中江经济圈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珠海、江门两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大,而对中山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能过于依靠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要保持投资、出口、消费三者之间的合理比例,不然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畸形。

图2 珠中江经济圈三市2013~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率

资料来源:珠中江三市2013~2017年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产业结构同构化严重

产业结构同构化是指某一区域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产业结构高度相似,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增强导致区域竞争激烈、影响区域协作发展。珠中江经济圈由于地缘经济关系密切,产业结构同构化严重。按照张军的计算[12],2009年珠海和江门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982、珠海和中山之间的为0.994、江门和中山之间的为0.995。根据覃成林、潘丹丹的研究[13],2016年珠海和江门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9950、珠海和中山之间的为0.9968、江门和中山之间的为0.9954。从2009年到2016年,珠中江经济圈三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依旧很高,这也说明珠中江经济圈三市的产业结构呈趋同的趋势,这种过度趋同的产业结构使珠中江经济圈内部竞争消耗过大。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各市在投资、人才和市场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竞争,影响区域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制约着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长效性发展。

(四)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效应不明显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内所有城市的协作发展,珠中江经济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协调处理好珠海、中山、江门之间的关系,珠中江三地未能形成有效的协作互动,使得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联系程度低于广佛肇、深莞惠两大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虽然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区域之一,但是目前珠中江经济圈在珠三角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无论是GDP还是产业结构以及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方面,都不足以有效地支撑珠中江经济圈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新的经济增长极。珠海市的经济辐射、桥梁作用还不够明显,还不足以支撑珠海市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的增长极[14]。《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珠海市定位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是希望珠海市在珠中江经济圈内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推动珠中江圈的发展。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出,珠海市目前的经济规模偏小,未能有效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表2 珠中江经济圈三市与珠三角GDP及占广东省GDP比重比较

通过对表3中广深珠三市在2017年的产业结构比较可以发现,珠海市第三产业比重为48.0%,远远低于广州(70.94%)、深圳(58.6%)。而且珠海市目前第三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行业覆盖面不广及内部结构不完善,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珠海市的经济发展目前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应较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综合服务能力较强。但是,珠中江经济圈的中心城市——珠海市,其经济发展规模及结构层次所发挥的中心城市功能还不够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珠中江经济圈的内部竞争较大、区域城市互补性较弱,不利于珠中江经济圈的协作发展。

表3 广深珠三市2017年产业结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