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票据经营(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版推荐序

在赋闲蛰居、偶游室外之时,不经意地看到一则短讯,称2005年中国货币市场中,商业票据当年签发额达到了4.45万亿元,比2004增加1万亿元,商业汇票年末余额达到了1.96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32%;银行承兑票据当年贴现6.75万亿元,增长43.3%,贴现余额达到了1.38万亿元,增长35%。仅从余额来说,已接近当年银行信贷的10%。全国各地已经有专营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几百家,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就是其中的领头雁。可以想象,大量的商业汇票被工商企业签发、承兑、转让、贴现、提示、清收(付),像一股股细流,静静地为如饥似渴的经济部门输送着血液;像一条条小道,默默地为亟待前行的大小车厢起着疏导作用。薄薄轻轻的票据,居然由一度被封闭、被排斥、被冷落的丑小鸭变成了一群生机盎然、戏水欢歌的白天鹅。

票据,古已有之。在战国时期史称为“合券”;唐朝称为“飞钱”;明朝称为“会票”;清中至民国初,各地的票号和钱庄在当时的经济中不愧为驰骋江海的黑马。票据是在货币出现后衍生出来的一种交易工具,是货币符号的代表和替身。票据出现之后,商贾往来不为金银携运所累、不为路途遥远所忧、不为偷盗抢劫所苦,四海之内一纸相通,四时之间一票相连,所以票据是人类继货币之后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票据得以新生。特别是在1998年中原大地出现第一家由银行设立的专业票据经营机构之后,票据业务开始复苏、活跃、成长、壮大。票据已经成为公司企业举足轻重的融资通道,是金融机构细心呵护的盈利增长点,是资产和投资安全灵敏转换的纽带,是金融市场圆润持重的稳定器。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电子化、交易网络化的潮流中,票据的面孔在不断进化,但信用始终是票据的灵魂,履约始终是票据的脊梁。失去信用,票据就会衰败消亡,经济社会就会一蹶不振甚至一落千丈。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利之所得、弊之所避,皆在于人的理念、行为和规则。使用票据、管理票据、经营票据和监控票据,都有赖于稳健的制度、严密的规则和严肃的职守。2000多年以前,孔夫子就提过为人做事的几条准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我们把“道”理解为事物的本源和规律,把“德”理解为品行和素质,把“仁”理解为对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把“艺”理解为处事的艺术和技巧,则发展票据、经营票据必可得大利而除一霎之弊。

《商业银行票据经营》一书,是徐星发同志的力作。他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就一直为中国票据市场的复兴和繁荣而不断呼喊和奋力拼搏,特别是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开业之始,他一直在票据经营的前台勤奋操作、多面观察、深入体会、潜心研究,积多年的苦功锤炼,终其所成。票据的经营,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奇特神秘之处,无非是几张票据和数码的转来转去,一看就会,人见人会。但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告诉我们,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每一张票据,每一个流程,都与利、情、法、权相连,即利之所归、情之所系、法之所据、权之所用,无一是小事。可以说,小票据之中有大事,大票据之中有小事,票据的经营者对每一笔票据都要有如临深渊之警觉,如履薄冰之机灵。

《商业银行票据经营》一书对票据业务的法律规章、经济环境、经营理念、操作流程、风险规避和各种票据大案都一一作了深入浅出、朴实无华的分析。全书不求标新立异,没有高谈阔论、宏言巨愿,但细观神游,可以深深体会到票据法规的精微、票据经营的精细、票据信用的严峻、票据要素的周全、票据行为的纯正、票据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无一不是经过精心剪裁,炉火纯青,可读性、可操作性十分鲜明,可以说是中外精华之荟萃,堪为票据融资需求者、票据经营决策者、票据业务操作者治业、谋划的利器。

票据之产生,根源于契约自由和权利均等的原则。对于票据经营者来说,票据没有暴利可图,而独具利通天下、和谐共富的品格,绝不愿票据交易的任何一方受损而导致经济链条的中断。中国还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许多矛盾都会在票据运行中表现出来,如票据立法理念的滞后、票据法规的漏误、票据行为的扭曲、票据工具的单一、票据监管的乏力、票据市场的浅薄、票据经营的粗放、票据资信的缺陷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改革、创新和完善。尤其是关系到票据使命和地位的两个关键点,即票据的融资性和无因性,还期求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愿本书的问世,能为票据市场的继往开来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刍荛之言,望求切磋,权为之序。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秦池江

2006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