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小的毕业课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课程实施

案例一 开学第一课

基于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人大附小特色校本课程“开学第一课——目录课”以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六年级组老师群策群力,创造了六年级全体学生上大课,由语、数、英三科七位教师、两位毕业生共同完成“开学第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对新学期学习的期待;让学生对毕业课程内容有整体了解,引发学生思考,愿意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绽放风采;发挥教师合作优势,师生共同成长,凸显校本课程特色。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互动交流中唤起对新学期4个单元内容的学习期待。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视频出示以往毕业课程画面,总说创新点。

(二)体验中学生活课程(毕业学生授课)。

(三)学业水平课程——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创新点。

(四)介绍毕业旅行课程。

(五)介绍关注社会问题课程。

(六)总结毕业课程,引发学生期待。

教学过程

(一)视频:以往毕业课程画面(李峥老师)

1.导入

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从视频当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刚才本视频说到了我们的七彩毕业课程,你知道我们的七彩毕业课程分为哪几个单元吗?

3.介绍创新点

新增加了一个毕业典礼课程。

(二)体验中学生活课程

上一届两位同学介绍中学生活经历和感受。

(三)学业水平课程

1.语文课程创新点(赵雪涛老师)

(1)“开学第一课”要研究目录,请大家翻开手中的书,目录一共多少篇主题课文?多少篇拓展阅读?(24篇主题课文,16篇拓展阅读,加在一起是40篇。)

(2)提出问题:这么多篇课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完,而且还要学得好玩儿,如果我们还按以前的方式学你们喜欢吗?

(3)范例引导:请大家看一下PPT上有两组课文的目录。

第一组,诗文……

第二组,名家的作品:《养花》作者——老舍;《索桥的故事》——巴金;《山中杂记》——冰心;《野草》——夏衍。

既然这样分,我们第一组可以用什么方式学?——诗文朗诵会。第二组?——名家讲坛。

(4)其他分类:歌曲欣赏与学唱、小小讲解员、课本剧表演、电影赏析。

2.数学课程创新点(贾海林老师)

(1)提出问题:如果学过的,老师再带着复习,很多同学就觉得没意思了,所以我们也想改变一下,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到我们的复习当中来,你想怎么参与?

(2)激发兴趣:我们几个同学可以认领一个内容讲给大家,给大家出单元试卷,当然老师也要参与,最后你可以监考,如果试卷都能出得很好了,这样的同学还用考试吗?

(3)提出挑战:这学期我们要绽放在七彩小菜地,你想研究菜地中的哪些学问,谁来说说?(产量、种的菜能卖多少钱;根据丰收和歉收来制作统计图,菜地的收入和支出统计,根据品种算出成活和不成活的概率。)

3.英语课程创新点(姜源源老师)

(1)教学变化:这学期我们会学习一些如何为中学学习英语做准备的内容,请打开第2页,首先这里也有一个变化,这里共有几部分呢?——四部分,分别是听、说、读、写的内容。中学我们将提高这些技能,所以在接下来每一节课中都要围绕这四个环节进行学习。

(2)提出创新: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预习,谁有好的点子?……另外说到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怎样才能把阅读题做会呢,有好的主意吗?

(四)毕业旅行课程(孙伟老师)

1.明确目标

学校开展毕业旅行这门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2.提出建议

学校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到社会中开阔眼界,去了解我们的大社会,增长我们的知识,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呢?

 (五)关注社会问题课程(何磊老师)

 1.提升认识

 谁能说说我们今天要谈的“关注社会问题”与你平时做的小课题研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什么才算是社会问题?

 (2)开展这项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责任意识,培养关注社会视角;问题意识,学会提出、梳理问题;学习意识,查阅文献,洞察现状;实践意识,行动验证假设……)

 2.教师小结

 (六)总说毕业课程,期待绽放光彩(李峥老师)

案例二 语文:单元整体推进

 六年级下册:以活动教学为主,如歌曲欣赏与学唱、诗文朗诵会、名家讲坛、小小讲解员、课本剧表演、电影赏析等,两个月内结束教材内容,后两个月进行毕业课程其他单元。

10-1

课本剧表演

整合说明

 本组课文《寓言二则》《小抄写员》《一个这样的老师》《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具备进行课本剧表演的特点:(1)故事发生的空间和时间比较集中。(2)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尖锐突出。(3)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人物栩栩如生,人物性格比较鲜明。(4)故事的含义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目标

 了解剧本的特点,学写课本剧,学习表演课本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研读能力,在表演中体悟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感受文本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原课时数

 8课时

现课时数

 6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二课时:根据课后思考题,分小组自助研读4篇文章,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的要求。

 第三课时:学写课本剧。

 1.改编

 教师将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改编成一出短剧,当堂演一演。引出课本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2.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体会第5单元拓展阅读中的剧本《甘罗十二为使臣》。

 第四课时:学生分小组,选择本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编写课本剧。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修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第五、六课时:课本剧展演。

附:评分标准

 剧本创作:30分;

 表演艺术:40分;

 语言表达:20分;

 服装、道具:10分。

 表演超时1分钟,在总分中扣10分。

案例三 数学:课程整合课时分布

10-1

10-1

圆柱、圆锥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的内容,把课本的知识点分散,做到课前延伸,课后延续,学生自主讲解,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网络,利用分层作业树立自信等方法促进教学。

 一、思维导图

 数学思维导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发散性学习任务。为了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要主动阅读课本、搜索资料、谋篇布局,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复习、经常整理、及时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实践和创造。数学思维导图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实现了各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它内容丰富、版式美观,蕴含着学生的灵性的个性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色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学成果的综合展现。

 在学习圆柱圆锥知识过程中,分三个阶段。

 (1)学习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争当小老师;

 (2)学习中:放手由学生组织教学,掌握课堂节奏;

 (3)学习后:布置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成思维导图。

 这样,从学习的开始就让学生主动介入,到最后的作业形式和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定,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形成可爱作业都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由教师或同学从作品的内容、形式、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相应等级,并评出优秀作业进行展览。

 二、分层作业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要让他们都能充满自信,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课后作业中就要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

具体作业设计

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大阅兵(圆柱和圆锥单元)

 1.从容过天桥

 (1)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2)测量中经常使用金属制作的铅锤,底面直径为5厘米,高为4厘米。这种金属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约为7.8克,这个铅锤约重多少克?

 2.勇走独木桥

 (1)如图高都是10厘米,底面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6厘米的两个圆柱组成了一个几何体。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10-1

 (2)一个圆柱形水桶,若将高改为原来的一半,底面直径为原来的2倍,可装水40千克,那么原来的水桶可装水多少千克?

 3.智上平衡木

实践活动:拿出四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4厘米。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形,另外两张如图(3)(4)做成圆柱。

 (1)横着卷成圆柱形;

 (2)竖着卷成圆柱形;

(3)

10-1

(4)

10-1

得到的4个圆柱形,先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一样大吗?最后汇总四个圆柱的有关数据,按底面半径从小到大填入下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1

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空间几何中有关圆柱与圆锥的内容,学生在计算中,不易与实际联系,通过此次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好地解答实际问题。最后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案例四 英语:教材整合实施方案

 在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复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材的特点,制定了每个单元的课时安排,以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为例: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