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军营
根据段宏纲的说法,段祺瑞出生在六安祖居,这也得到了很多传记作家的确认。但吴廷燮认定,段祺瑞的出生地在合肥,“二月初九日午时公诞生于安徽合肥”,似是有以讹传讹之嫌。我们还是觉得段宏纲的回忆可靠,段式巽也说段祺瑞出生于安徽六安,所以段祺瑞的出生地是可以确定的,即六安太平集。后来,段家迁到合肥,也是确定不移的事实。
据说童年的段祺瑞不像个小孩子,不苟言笑。“祺瑞幼而岐嶷,颇静穆。儿时嬉戏,每好整以暇,见者辄称其沉默有度。即偶然言笑,亦不涉童騃杂沓之态”。沃丘仲子的这段话颇有过度赞誉的嫌疑,故而他的说法也不可全信。要说段祺瑞小时候不似其他小孩子那样具有浓浓的童稚味,好像还能说得过去。
段祺瑞八岁那年,正在担任铭军直属马队三营统领的段佩将他接到江苏宿迁的军营里,从此开始了他最初的耳濡目染的“军旅生涯”。宿迁军营里,安徽人十居其九,段氏家族中的许多人也都投身其间。兵营偏南有一家私塾,段佩就把他送去念书。段祺瑞不喜欢读书,只喜欢舞刀弄枪。他经常把小伙伴集合在一起做战争游戏,他自己则手持指挥刀,下达一个个作战命令,行动进退,颇有章法。私塾先生看见了,也不禁止,只是见他不重学业,忍不住劝过一次:“你身为将家子弟,自宜深通行兵布阵之法,但不读诗书,则不过是一勇夫耳,你该牢记这一点。”段祺瑞从此之后,专心学业。受到老师的批评,勇于改过自新,表明少年时代的段祺瑞已胸藏大志,并具有坚忍的毅力。
由于缺乏母亲的管束和照顾,段祺瑞整天鼻涕邋遢,灰头土脸儿,很不像样子。多少年后,他府里的老佣人提起他的少年时代,还是一副不屑的口吻:“……邢宝斋这几个老人,提起段祺瑞来,都仿佛挺不佩服似的。邢宝斋说,当年段祺瑞的祖父在军队里当管带,段也随在身边。当时段祺瑞一天到晚鼻涕邋遢的,挺不起眼。邢宝斋实在看不上他,就说:‘你叫什么少爷呀!一点也不爱干净。’可是段祺瑞总不改。邢宝斋气急了,就说:‘你这个屌样!'”
段祺瑞虽然没有少爷样,但他却交了不少朋友。这个私塾中有学生二十余人,段褀瑞与他们相处甚好,同学们都喜欢他。其中有一个叫申孟达的,住在城南申徐庄。四十多年后,申孟达在报纸上看到段祺瑞任临时执政时,就去北京寻找。段祺瑞亲自把申孟达接到府中,设宴为其洗尘,谈话时无拘无束,仍似当年。
申孟达不愿做官,在段祺瑞处过了两个多月,饱食终日感到厌倦,遂生回乡之念。段祺瑞赠给他很多钱,并给他一个临时执政府咨议的头衔,申孟达就返回了宿迁。回到宿迁后,申孟达在宿迁中学东南斜对门设立公馆,门前挂有“临时执政府咨议申公馆”的牌子,申家中有段褀瑞亲笔信和段祺瑞身穿官服的照片,后来因保管不善,没有留存下来。
段祺瑞在宿迁军营一呆就是八年,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长成了初晓世事的少年,而且还在这里与吴家姑娘订下姻缘。家住宿迁老城区东大街南端财神阁外(现老南菜市西首附近)的吴懋伟,以相命为生,人称之为相面先生(另一说是宿迁举人)。其祖上是开丝线店的,后丝线生意败落,吴懋伟便改行相面。由于家中人口多,生活贫困,吴懋伟的夫人靠推磨烙煎饼卖,来资助家庭生活。
吴懋伟经常到城郊各处串游营生,与段佩也很熟悉,并有交情。看到段祺瑞,会算命相面的吴懋伟心里暗自高兴:“此人相貌不凡,日后必做大事。”意在将女儿许配给段祺瑞,便向段佩说合,段家应允同意,并订下了婚约。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十二岁的段祺瑞与十九岁的吴懋伟之女结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夫人吴氏病故,时年三十四岁。吴氏之弟吴光新后来成为皖系军阀集团的重要人物,也是段祺瑞幕府中的一名重要幕僚。
清光绪五年闰三月初二日(1879年4月二十二日),段佩在宿迁的军营中亡故,段祺瑞护送祖父的灵柩归葬合肥西乡小蜀山与将军岭之间的何家巷,结束了早年的军营生活。这一年,段祺瑞十五岁。